張繼文


伊拉克戰爭留在世人記憶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位于首都巴格達市中心勝利廣場的薩達姆雕像被推倒。當年,一個身材壯碩的伊拉克男子揮舞鐵錘砸向雕像基座的照片廣為流傳(如上圖),登上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這張照片成為美國又一次獲得勝利的象征,也成了薩達姆政權不得民心的佐證,從而反襯出美國入侵伊拉克的目的是為了“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氣近20年過去了,時間證明,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不簡單。
鐵錘與裝甲車
照片中揮舞鐵錘的伊拉克男子名叫賈布里,在巴格達當地經營著一家摩托車修理行。他曾經是一名舉重運動員,據稱賈布里曾因得罪薩達姆的兒子而坐了11年牢,因此他對薩達姆政權非常痛恨。2003年4月9日,在勝利廣場,包括賈布里在內的一些伊拉克人揮錘砸雕像的影像被各國媒體記錄了下來。但鐵錘僅損毀了雕像基座表層很小一部分。此時,一直旁觀的美軍出手了。美軍一輛帶起重設備的裝甲車早就在現場停著,美軍士兵將鋼索套在雕像的脖子上,隨著裝甲車啟動, 重達一噸的雕像終于倒掉了(如下圖)。
后來有西方媒體報道說,整個事件存在不少疑點,“推倒薩達姆雕像”背后更像是美軍自導自演的一場戲。首先,美國需要這樣一場戲。眾所周知,美國是以“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開戰的,然而,美軍進入伊拉克后一,一路殺到巴格達,不僅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影子,連像樣的抵抗都未曾遭遇。美軍需要一個標志性的事件給世界一個說法。拆毀舊政權的雕像是慣常的做法,但根據媒體報道,美軍此前其實有過幾次嘗試,包括曾用坦克炮擊過一處薩達姆雕像,但一是過程太快、二是周邊沒多少記者,更重要的是,現場幾乎沒有伊拉克人,從媒體宣傳的角度“不太符合要求”。另外,勝利廣場是個理想的地點。這里位于巴格達市中心,在這里“搞事情”能吸引媒體關注。
“鏡頭拉得越遠,距離真相越近”
現場的一些細節也容易讓人產生懷疑。比如,不管是賈布里他們砸雕像用的錘子,還是套在雕像脖子上的繩索,都來自美軍的裝甲車。還有一點,美國的電視臺對整個事件進行了現場直播。當一名美軍士兵往雕像脖子上套鋼索的時候,他先將一面美國國旗蓋在了“薩達姆”臉上,一分鐘后,現場的指揮官接到電話,要求把美國國旗換成了伊拉克國旗。這說明美軍的上層很可能在隨時關注并遙控這場行動。薩達姆雕像倒塌幾分鐘后,美國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發表講話稱,“獲得自由的伊拉克人民在街上慶祝,他們拆除薩達姆雕像的場景令人振奮。”
然而,一些西方記者的報道稱,當時在廣場的伊拉克人并不多,現場大半都是扛著攝像機和照相機的記者。實際上,巴格達的街道上,當時除了美軍就是一些趁亂打砸搶燒的歹徒,大部分當地人都待在家里不敢外出。據半島電視臺一位負責人介紹,他本人就在巴格達長大,他發現當時聚集在勝利廣場歡呼的一些伊拉克人并不是巴格達當地口音。但在美國主流媒體的現場直播臉伊拉克人民在慶祝“薩咨姆”被推倒,在盡情歡郵勝利° 而在半島電視臺的鏡頭中,廣場上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也都比較安靜。一位西方記者這樣描述薩達姆雕像倒掉時的勝利廣場:“你的鏡頭拉得越遠,就距離真相越近。”
美國有學者對這一事件進行過專題研究,他們認為“推倒薩達姆雕像”事件對伊拉克戰爭的宣傳進行了錯誤引導,讓整個美國產生了三點誤會一一“美國勝利了,戰爭結束了,整個伊拉克歡欣鼓舞”。后的歷史證明,美國又一次深陷戰爭泥潭,伊拉克人民也并未歡欣鼓舞。有位美國學者為此寫了一本書,書名叫作《丑陋的戰爭,漂亮的包裝》。
后來,他后悔了
賈布里后來一度成為風云人物,但在2007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了后悔之意。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伊拉克政局隨即陷入了混亂;美軍并未從伊拉克撤退,而是繼續尋找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在這種政府自顧不暇,他國勢力仍舊存在時,一些反政府武裝乘機崛起,伊拉克陷入混戰。多年來,伊拉克的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城市至今仍處在電力供應、衛生設施和清潔用水匱乏的狀態,幾十萬無辜的平民死于各種暴力沖突……賈布里稱,“如今的伊拉克充斥著內江、腐敗、殺戮和搶劫,我們當年推翻了一個薩達姆,但現在我后悔了,因為又有了1000個'薩達姆'。”▲
環球時報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