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甲


6月7日凌晨1點,WWDC22(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因為疫情關系,我們和大家一樣,通過網絡參加了這場“科技春晚”。
其實每年我們都會對WWDC進行報道,有不少Fans都反饋近幾年的WWDC沒有帶來太多的驚喜,只是將自有的幾大操作系統例行更新一遍。但是WWDC22則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除了帶來了iOS 16、iPadOS 16、macOS Ventura、watchOS 9四大操作系統更新之外,蘋果還發布了三款硬件產品——M2芯片,以及首發搭載的全新MacBook Air/MacBook Pro。
遺憾的是,近兩年呼聲很高的蘋果VR頭顯并沒有露面,要知道,這可是代表著“元宇宙”的入口,國內外企業或多或少都發布或者預告了相關的技術、產品,作為世界頂級的科技公司,蘋果為什么一直沒有消息公布?
我覺得,和虛擬世界相比,蘋果更看重的其實是現實世界,用現有的產品線,逐漸完善各設備之間的聯動,構建完整的生態閉環,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比如蘋果演示iOS 16“自動摳圖”的時候,身邊的同事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驚嘆——看似簡單的一個操作,在以往要通過Photoshop等專業軟件進行操作才行,并且用戶的學習成本也較高,但是蘋果將它做成了系統功能,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做到,久違的“amazing”又回來了。
而在Mac部分,我覺得蘋果想要傳達的理念就是:完全依靠自研,我們也能成!還記得M1芯片剛剛發布的時候嗎?庫克曾經說過,要在兩年內擺脫對英特爾的依賴,將Mac產品線全部更新到ARM架構自研芯片。現在,官方在售的也僅有Mac Pro這款面向專業用戶的機型還在使用Intel平臺,而它已經是三年前的老款產品,在M2 系列后續芯片發布的時候,肯定會完成全面換代。屆時,蘋果的產品將會完全使用自研的軟硬件平臺,徹底打通并構建真正的生態壁壘。
不僅是Mac,這一點從最新發布的四大操作系統也能看出來,比如iPadOS 16和macOS Ventura的進一步融合、iPhone和Mac的攝像頭共享、全新設計的CarPlay……從軟件到硬件,一切都是自研,多設備之間的協同也愈發完善。
所以,我覺得這四大操作系統更新,單獨來看可能只是一些“例行變化”,但是結合其他設備,蘋果的多設備聯動已經做得越來越好,并且從軟件、硬件的協同工作,讓整個生態系統聯系更加緊密,擁有多個蘋果設備的用戶,絕對能實現1+1>2的體驗。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WWDC 22上,蘋果將“生態化反”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從四大操作系統講起,看看蘋果做了哪些改變吧。

iOS肯定是最重要的操作系統,在這次更新中,蘋果將多年未變的鎖屏界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加入了人像鎖屏以及多種自定義小插件,其實仔細想想,這顯然是向自家的watchOS“取經”而來的。
不光是字體、樣式也支持自定義,iOS 16的鎖屏界面還更新了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實時活動。用戶可以設置一些需要關注的應用內功能,比如通過打車軟件查看叫車進度,或者通過外賣平臺查看快遞小哥的位置,甚至是體育、電競比賽的實時賽況,這一切都能直接在鎖屏界面中完成。
蘋果做出這樣的改動,可不僅僅是免去解鎖的過程,這些場景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只需要告知用戶,而不需要做任何操作的功能,輕提醒就顯得十分好用。這一點和Apple Watch很相似,可以將一些需要經常關注的信息放在表盤上,iOS的鎖屏界面其實就是一個可以自定義樣式和功能的“表盤”。
對于用戶來說,手機和手表這種隨身攜帶的產品,能夠擁有同樣的操作邏輯,不光是減少了學習成本,還可以保持在不同設備上統一的使用體驗,這一點,也很少有廠商能夠做到。
相較于國內用戶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的iMessage以及原生輸入法更新,我覺得iOS 16中有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值得關注——視頻實況文本識別。
用戶可以在播放視頻時暫停視頻,然后直接識別并分析出視頻中的文字,不僅可以快速復制,還能直接進行翻譯、匯率換算等操作,在以前可能需要截圖再使用圖片識別工具以及翻譯等第三方工具才能實現。iOS 16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另一項實用功能就是“摳圖”,在相冊中,可以長按并提取照片中的某個主體(可以是人物、動物等),然后直接在社交APP中進行分享,或者進行修圖處理。以往同樣需要第三方APP進行操作,這種“傻瓜化”的功能,對于多數用戶都是十分友好的。
通過演示動畫也可以看到,無論是照片還是視頻,都可以一瞬間完成摳圖,并且效果很好。這也體現了蘋果A系列以及M系列處理器的強大算力,結合大量的AI機器學習之后,才能實現這么高效、準確的摳圖效果。其他平臺的第三方應用程序雖然也有類似功能,但是一般都需要繁瑣的操作,并且都有轉圈Loading的時間,摳圖效果還不一定好,蘋果直接在系統功能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對用戶來說極為實用。3B9D63FC-2534-44F2-AEF8-A170F434ADAA
體現多設備融合的地方還有iCloud圖庫,可通過家庭共享功能讓多個用戶進行無縫同步, iPhone、iPad、Mac等設備都可以使用。授權后的照片不僅僅是做到了分享,還可以自動識別人物并進行整理,特別適合用于朋友聚會或者建立孩子的成長相冊。
iOS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6個大版本更新,坦白說很難拿出顛覆性的功能了,這次的iOS 16,更多的還是功能的補全和完善。蘋果并沒有推出一些華而不實的功能來宣傳,而是通過一些微調以及補充,在保持穩定性的基礎上,讓整個操作系統變得更好用。
在iOS 16上,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更新,那就是重新設計的CarPlay,這顯然也是多設備協同的體現。
在全新的CarPlay上,已經支持車內所有的屏幕,可以根據不同的屏幕布局進行適配,比如在儀表盤顯示速度、油量等,在傳統中控橫屏上顯示導航等,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大型帶魚屏,則可以用來進行更多信息顯示以及娛樂功能。
更可喜的是,CarPlay還將支持座椅調節、空調控制等功能,打通整個中控系統。這一切,都只需要將手機連接到汽車即可,用戶的一切體驗都是基于iOS完成,體驗也會比傳統車機更智能、方便。
在國內,其實華為、百度等廠商也一直在探索車機系統,但是他們的思路還是與CarPlay不盡相同。目前來看,蘋果做到了手機與不同品牌汽車之間的無縫連接,結合此前就已經實現的車鑰匙功能,以及完全不同于傳統車機的觸控操作體驗,CarPlay的易用性已經十分接近于手機這樣的移動設備,讓用戶可以輕松上手,實現智慧出行。




汽車廠商發展迅速,部分車企可能在汽車設計上比較在行,但是智能車機方面可能稍顯不足。再加上消費者也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完全打通所有屏幕的車機系統,蘋果的CarPlay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使用車企提供的接口即可將這套系統應用在不同品牌的汽車上。而用戶也能毫無學習成本地使用不同品牌的汽車,無論To B還是To C都是十分有利的。

還記得此前的iPad Pro宣傳語嗎?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
不僅是在iPad Pro上,蘋果近幾年的iPadOS也一直在延續這樣的概念,愈發強調辦公屬性,讓iPad成為生產力工具。其實在WWDC 22上,蘋果就將iPad稱為自家“最全能的設備”,在仔細研究了iPadOS 16的相關更新之后,我也十分認同這個觀點。
首先是臺前調度功能,這一點和macOS Ventura幾乎完全一致,最多將8個多任務編為一組,實現快速切換。
有了臺前調度功能,完全可以將iPad Pro和iPad Air(M1芯片機型)連上外接顯示器,實現最高6K的分辨率。同時,iPad的顯示屏和外接顯示器可以同時顯示多組APP,不同的文件和APP還能在兩塊屏幕之間任意拖放。
我們已經可以想象,未來有許多短期出差需要輕辦公的用戶,完全可以不帶電腦了,攜帶更便攜的iPad不是更方便嗎?
這些窗口也支持自定義分辨率,也就是說可以自由設置窗口大小,這一點也和電腦上的操作十分接近了。在不久的將來,圖形設計、視頻剪輯以及金融等各個領域,這個功能可能還會開發出更多的玩法。
蘋果的多設備融合,遠不僅如此。除了和自己的設備協同,iPadOS 16還新增了許多多人協作功能,比如在Safari網頁、Page等應用中都可以多人協作,別人做出的修改和標記,所有授權過的用戶都能看到,這一功能同樣適用于macOS和iOS。
我覺得最實用的還是新增的Freeform APP,非常適合用來頭腦風暴。蘋果表示,它靈活方便,能把圖片、視頻、文件全部扔進里面,甚至直接預覽文件和觀看視頻。
12.9英寸iPad Pro的mini-OLED屏幕還擁有極佳的顯示效果,在這款設備上iPadOS 16還提供了參考色彩功能。對于視頻、圖像創造者來說,色彩準度顯得尤為重要,多名用戶之間,可以通過該功能實現多設備色彩校準,保證不同屏幕上的色彩統一。
以往提到iPad的生產力,一般都會想到結合Apple Pencil實現一些創意設計的工作,蘋果在iOS 16中提供的這些功能,無論是操作體驗還是能夠實現的功能都讓iPad更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電腦了,也更強調多人協同。3B9D63FC-2534-44F2-AEF8-A170F434ADAA
現階段全球范圍內疫情反復,在線協同辦公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這些功能將會輻射到更多的領域,讓用戶能夠使用iPad進行辦公。


總的來看,升級到iPadOS 16之后的iPad,單獨使用就是一個便攜的娛樂、輕辦公設備,在部分場景和iPhone比較相似;如果將它連接上外接顯示器和鍵鼠,就可以實現大部分Mac上的功能,并且無論是功能還是操作,許多地方都是互通的,讓iPad的“電腦”屬性大大增加。以前有不少人將iPad稱為大號iPhone,現在的iPad,也可以稱為小號Mac,完全不負“全能”之名。
和iPadOS一樣,macOS Ventura新增了臺前調度功能,相對于iPad較小的屏幕來說,這個功能在Mac上的實用性要更高一些。還可以實現一些便捷的操作,例如要把桌面上的視頻素材放置到Final Cut中這樣的操作,直接把素材拖拽到有Final Cut的任務組中就行了。
在郵件應用中,Ventura可以支持郵件定時發送、撤回等功能,搜索的時候還可以快速顯示搜索結果,類似搜索引擎那樣。這一點,同樣和iOS、iPadOS完全保持一致。
新的Safari瀏覽器不僅可以共享標簽組,還重點強化了安全功能,用生物識別來替代密碼,并且支持谷歌及微軟平臺。還有通行密鑰,創建密鑰產生一個隨機數字密碼,保護用戶的網頁不受黑客竊取信息,網頁也能進行共享。
此前,部分用戶沒有選擇Mac的原因就是游戲資源較少,在macOS Ventura中,新增了全新的Matal 3 API和MetalFX超采樣技術,后者類似NVIDIA的DLSS或者AMD的FSR 2.0,可以提高游戲畫面分辨率和幀數。
在發布會現場,卡普空作為游戲廠商的代表登臺介紹了Ventura的游戲能力,并宣布《生化危機:村莊》游戲將登陸Mac平臺,不僅支持1080P畫質,在Mac Studio上還能實現4K畫質。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開發者推出Mac版本的游戲,得益于強大的芯片性能,有了軟件的支持,那些大型的3A大作自然不會忽視Mac平臺。Mac不再只能用于辦公,以后還會有更多游戲等著大家。
再加上和iOS、iPad完全一致的iCloud共享圖庫、FaceTime人物居中以及多人實時協作等功能,macOS Ventura的操作體驗越來越接近大家熟悉的移動設備了。以前有不少人會覺得Mac不容易上手,就算是一直在用iPhone、iPad也遲遲沒有入手Mac,其實有了新系統的支持,這一顧慮完全可以打消。
不光是軟件上的共通,蘋果這次還將Mac和iPhone的硬件打通了。用戶可以將iPhone夾在顯示屏上方,一邊使用主攝自拍,一邊使用超廣角結合算法,拍攝桌面上的操作畫面。



這一點,看似沒啥用,但是對于直播行業的用戶來說,不用額外購買設備,也不用任何繁瑣的設置,直接使用原生功能就可以實現,十分方便。
這當然也是軟硬件自研的好處,硬件以及操作系統都是自己的,可以讓不同設備無縫協同在一起。我相信Mac調用iPhone攝像頭絕對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蘋果肯定還會開發更多的跨設備聯動功能,蘋果生態下的硬件互為手足,形成一個相互彌補的生態完全體。
再加上游戲性能的提升,以后的Mac電腦將不再只能作為生產力工具,而是一款兼顧生產力和娛樂性的設備,全面打消消費者最后的顧慮。
至于watchOS 9,一些界面、表盤上的更新只能說是常規升級,蘋果真正想要做的,就是將一直強調的運動健康功能,發揮到極致。
我覺得最實用的就是不光可以通過各種傳感器記錄用戶的運動數據以及身體狀況,還會根據這些數據,給出詳盡的健身建議。
比如不怎么運動的人,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并不健康,還有可能受傷。AppleWatch則會給出一套個性化的訓練區間,并且根據日常訓練方式,定制更適合的鍛煉和恢復時間間隔。在訓練的過程中,顯示配速、步頻等提醒,實時反饋當前配速能否完成目標,給出動態的參考建議。
在完成運動后,還會給出詳細的復盤數據,或者在經常跑步、騎行的路線給出最佳成績,鼓勵用戶超越自己。
就算你很少運動,Apple Watch也會盡心盡力地監控你的身體狀況。比如用戶普遍關心的睡眠情況,在watchOS 9中也得到了增強,會詳細記錄睡眠情況,不僅是心率等參數,還會列出深睡眠、淺睡眠等各個階段的睡眠時長,讓你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調整。3B9D63FC-2534-44F2-AEF8-A170F434ADAA
還有一項實用功能就是用藥提醒。對于需要長期吃藥的人群,可在iPhone上的健康應用中提前進行設置,然后通過AppleWatch進行提醒,避免遺忘。


也許你會說,類似的功能第三方APP早就有了,甚至是設置個鬧鐘就可以實現。不過在watchOS 9中,還可以通過手機掃碼或者手動錄入記錄用藥歷史,如果某些藥物出現藥效沖突或者過量服用,也會立刻提醒用戶,這一點對于比較容易犯迷糊的老年用戶來說極為實用。
只是國內暫時無法使用這個功能,畢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核比較嚴格,此前的ECG功能也是過了一段時間才正式上線,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總的來看,watchOS 9升級的功能點似乎并不太多,但作為一款強調運動健康的穿戴設備,它真的越來越好了。比如不少智能手表,都只是記錄運動數據,而不會給出建議,升級到watchOS 9后,Apple Watch不會一味地催你運動,而是通過多種數據監控,計算出步長、雙臂振幅等各種運動數據,隨時糾正錯誤的運動姿勢,也可以有效避免身體受傷。讓用戶可以更科學地健身。
除了四大系統,蘋果還在WWDC22上發布了硬件產品——M2芯片和搭載這顆芯片的MacBook Air及MacBook Pro。
在M2芯片上,升級最大的還是性能,它采用增強的第二代5nm工藝制造,集成超過200億個晶體管,比M1增加了25%,最大支持24GB內存。
相較于此前的M1系列機型,運行速度提升高達1.4倍,相較于Intel機型,更是擁有15倍提升。聽上去很夸張是吧?其實官方對比的Intel機型為Core i5、UHD系列圖形處理器的老款MacBook Air,并非主打性能的H系列處理器。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蘋果的M2芯片,在自家的定位中也是入門級,未來還會有M2 Pro、M2 Max、M2 Ultra等更高端的系列芯片,到時候同樣可以對標性能更強的Intel芯片,值得期待。
對于創意工作者還有一點必須注意,M2芯片還升級了媒體處理引擎和ProRes視頻解碼器,搭載M2芯片的MacBook Air甚至可以同時處理4條8K ProRes視頻,或者20條4K ProRes視頻。這樣的視頻處理能力,已經可以滿足多數個人用戶甚至是小型工作室的需求了。

至于新款MacBook Air的外觀,并沒有采用Air系列標志性的楔形外觀,而是全面看齊自家的MacBook Pro系列,劉海屏自然也沒有缺席。正因為如此,屏幕尺寸也小幅增加到13.6英寸,并且支持10億色顯示,亮度最高500尼特,這是一個很高的亮度水平了,可以在多數時候滿足戶外工作需求。
新款MacBook Air具有銀色、深空灰色、午夜色和星光色四種配色,新增的午夜色真的很好看,有一種流光溢彩的感覺。
經典的MagSafe電源接口終于回歸MacBook Air上了,搭載M2芯片的MacBook Air還首次加入了快充功能,只需30分鐘即可充入50%的電量。不過隨機附送的30W/35W USB-C電源適配器并不支持快充(8 核圖形處理器的M2機型隨機附送30W USB-C電源適配器,10 核圖形處理器、512GB 存儲容量的M2機型隨機附送35W雙USB-C 端口小型電源適配器),需額外購買67W充電頭才行。
雖然MacBook Air只配備了兩個雷靂接口,可以外接一個顯示器和一個擴展塢,多數情況下還是夠用。


蘋果還推出了換芯的M2版MacBook Pro,和前代相比,外觀設計保持不變,仍然保留了Touch Bar,可玩性還是挺高的。配備散熱風扇的它,擁有相對更強的性能釋放,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在新款MacBook上市后,蘋果的Mac產品線也得到了擴充,和iPad產品線一樣,Mac系列也開始逐漸細分,消費者可以從不同芯片、不同設計的Mac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入門用戶可以選擇7000多元的M1款MacBook Air,專業用戶也可以選擇價格更高的MacBook Pro。Mac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了。
在WWDC22主題演講結束后,我們也采訪了各大媒體的資深人士,作為常年報道WWDC的觀察者,他們會如何看待本屆WWDC呢?3B9D63FC-2534-44F2-AEF8-A170F434ADAA

這是近年內容最多的一次WWDC,尤其iOS 16和 macOS Ventura,大量細節塞滿了整場發布會。相對iOS 14到15,這次iOS 16的新功能要多很多,其他系統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以往蘋果在一上午清楚講完五大系統的情況可能不會存在,這場發布會是一個明顯的展現:產品和軟件生態的交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很多新功能需要多個產品之間相互演示驗證。
之前主題演講中,蘋果全家桶內五大系統各談各的,將變為互相關聯的化學反應。這件事已經發生,未來會更加明顯,更加強烈。

蘋果這次在WWDC22上帶來以iOS 16為核心的4個系統平臺更新+2款Mac新品+1個M2芯片,將近2個小時的發布會,看似冗長繁雜,信息量很大也很碎,但其實背后透露著蘋果更大的野心,通過自研芯片等底層硬件的迭代和軟件體驗的更新,讓iPhone、Watch、Mac等核心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體驗變得更加無縫且高效。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CarPlay體驗的升級,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未來蘋果將在傳統汽車廠商中占據更加強勢的主導權,眼下蘋果似乎已經不再需要單獨造車。
傳聞許久的AR/VR設備雖然最終沒有亮相,但未來可期,這將是一個可媲美iPhone的廣闊市場。

今年我最關注的有兩個更新,一個是iPad上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臺前調度”,將 iPad Pro或iPad Air連上外接顯示器,支持最高6K分辨率輸出。只要接上顯示器,再配合一套蘋果的鍵鼠,就可以實現類似Mac一樣的辦公環境,對于我這樣一個文字工作者基本夠用,平時開會還可以用iPad來記錄,又少了一個攜帶筆記本電腦的理由。
另外一個是iPhone的功能,新版本的CarPlay,它可以讓iPhone和車輛進一步在體驗上融為一體。除了導航、音樂以外,還可以調度車載的收音機、空調等功能,甚至于車載儀表盤都可以單獨定制,這讓我非常期待。

這屆 WWDC 主題演講,沒有浮現什么革命性的產品或服務,但仍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
iOS 16 按住圖片自動摳圖,可見蘋果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深厚積淀;與 macOS 一致的“臺前調度”功能,讓 iPadOS 多任務能力更進一步 ;CarPlay 則用你最熟悉的 iOS 界面深度融入了車機;輕薄本得益于自研 M2 芯片居然跑起了 3A 大作。
在實現芯片大一統后,蘋果有能力進一步挖掘軟件和服務的紅利,各個產品線的場景聯動也變得越發頻繁。蘋果全家桶從過去的“木桶”正慢慢變成堅不可摧的“鐵桶”。

本屆WWDC蘋果更新了iOS、iPadOS、watchOS、MacOS等系統,從整場發布會來看,iOS變得更加個性化,比如支持自定義的鎖屏界面,用戶可以更加自主地定制想要的鎖屏壁紙。watchOS依然看重健康和運動,比如藥物相克的提醒以及家人共享的提醒。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iPadOS與MacOS逐漸接近,通過臺前調度的功能,讓iPad+一臺顯示器,也能實現比擬Mac的多任務交互和操作,讓效率變得更高,我覺得真的在實現那句話:“你的下一代電腦何必是電腦。”
看完今年的WWDC,其實讓我感觸很深。
以往的發布會,往往都是更新一些實用功能,沒有太驚艷。但是今年的蘋果則顯得很真誠,拿出的東西都很務實,比如家暴安全管理等,讓我們也看到了蘋果一直都在強調的人文關懷。
其實很多年前,蘋果的種種舉動都會引領行業,讓所有同行效仿。我覺得和外觀、功能、設計相比,這些東西才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包括多人協同以及Freeform功能,也是在疫情時代所催生的實用性功能,都是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給用戶帶來直接幫助的功能。
除了功能層面的變化,讓我驚嘆的其實是蘋果的生態。坦白說,蘋果的多設備協同已經做得很好了,在全球范圍內都難有敵手。但是即便如此,蘋果仍然沒有放棄對這方面的探索。回顧近幾年的軟硬件產品,每年都會更新許多相關的功能。
比如隨航、通用控制以及最新的視頻接力以及外置鏡頭等功能,再加上越來越融合的iPadOS和macOS Ventura,讓設備之間的聯動變得更加無縫。而很多廠商硬件之間的互通,大多還局限在簡單的“投屏”上,并沒有太多的實質性創新。
這一切的基礎,顯然是在自研的軟硬件生態下才能實現。其實在去年,蘋果將M1芯片放入iPad的時候,就預示了蘋果在淡化桌面電腦和移動設備的區別,再加上今年iPadOS及macOS的更新,讓它們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如此看來,這幾大系統也有了更加精準的定位,iOS變得更完善好用,iPadOS和macOS則是走向和諧統一,愈發強調生產力。未來,M2系列芯片繼續布局到Mac及iPad全產品線之后,通過操作系統以及產品之間互相調用硬件進行協作,肯定還會帶來更多的實用功能。

我們認為,蘋果發布M1芯片的時候,是吹響了自研軟硬件大一統的號角,而從WWDC 22開始,則是真正將這個曾經的“理想”推進了現實,用操作系統、自研的芯片以及完整布局的硬件生態,組建了一道讓行業其他廠商難以逾越的生態壁壘。今年,完全可以說是蘋果的軟硬件大一統元年。
可以預料的是,在不久之后蘋果很快就會徹底實現自研芯片、系統的完全統一,讓自家的多個產品線的產品完全聯動起來,實現更多實用功能。所以,蘋果從來都沒有讓我們失望過,還是那個一直在帶領行業進步的蘋果。3B9D63FC-2534-44F2-AEF8-A170F434AD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