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高
如今的咖啡館已不只是一個消費場所,它更成為人與人、情感與情感、文化與文化的連接樞紐。而早在18世紀,歐洲的科學大普及時代,咖啡館就曾以“新的科學區”的面目出現,其中很多都提供科學——當時叫“自然哲學”的講座課程。在巴黎,哲學沙龍、咖啡館和博物館點綴在各個大街小巷。只不過在巴黎街頭風靡的這類科學并不是學院派的科學,而往往是“類科學”甚至是“偽科學”。其中就有醫學史上所說的“梅斯梅爾術”,吸引了當時很多業內外人士的視線。
弗朗茲·安東·梅斯梅爾(1734—1815年)是奧地利維也納的一位醫生。他接受星占術的原理,相信星體會對人類產生影響,認為這也許就是電力或磁力在起作用。于是他進行實驗,用磁石按摩人的身體,發現果然能引起現代所稱的“催眠狀態”。
1774年,經人介紹,梅斯梅爾借助磁力給28歲的法朗西斯卡·厄斯特林小姐治病。厄斯特林小姐患的病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急性“歇斯底里癥”。梅斯梅爾決定借助磁鐵在人體內制造人工潮汐,來醫治這位小姐的病。
梅斯梅爾在1779年出版的回憶錄《回憶動物磁力的發現》中這樣描述他的這次治療:

弗朗茲·安東·梅斯梅爾是奧地利維也納的一位醫生。
“當我的病人在上月(1774年7月)再次發作的時候,我就將兩塊磁鐵系在她的腳上,另一塊心形的掛到她的脖子上。突然,她感到從她的兩腳,沿著兩腿,升起一陣炙熱的刺痛,最后,髂骨上方的邊緣出現較為激烈的痙攣。這疼痛與乳房兩側涌起的同樣令人煩惱的疼痛絞合在一起,依次上升到頭部,與顳部頭發邊的疼痛混合在一起。在這些疼痛中,病人有一種燒灼感,覺得像是有煤炭在燒。在她軀體的某些部位,磁流似乎被阻斷了,甚至變得更有療效……在此前的最后一次發作中,軀體的一側完全麻痹了,現在卻自如地流出汗來,而且這部分的疼痛也漸漸消除了。不久就治好了她這病的發作,她對磁鐵也不再敏感了。”
治療的成功使梅斯梅爾更堅信宇宙中確有一種磁流,能通過大氣傳到人體內。它具有天然的治療因子,會促使病患從危險的臨界狀態轉至康復。于是,梅斯梅爾又將此法用到其他病人身上,有的掛在脖子上,有的掛在胸部,所用磁鐵的形狀也各式各樣:有馬蹄形的,有心形的……
醫學史學家認為,梅斯梅爾的這一治療效果,實際上是建立在病人接受的“暗示”基礎上的,而不是什么磁力真的起了作用。梅斯梅爾不久后也發現,他縱使不用磁鐵,而改用紙張、面包、皮革、眼鏡、石頭、毛絲織品,甚至水、狗等并不具有磁性的物體,都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一塊磁石或磁鐵,只要經梅斯梅爾之手,便有這樣的治療效能,這不是千百年來多少煉金術士和醫生們夢寐以求的“哲人之石”嗎?誰不希望親自來體驗一下這樣的奇跡呢?于是,梅斯梅爾天天都被病人和仰慕者層層包圍,使他根本無法應付。但是,后來他給帕拉迪斯小姐的治療,被看成是“一大丑聞”。

瑪麗亞·特雷西亞·帕拉迪斯是一名“神童”,還是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王的保護人,她的名字可能也來自女王之名。從3歲起,她就雙目失明,但機體的補償機制,使她成為一個直覺很強的鋼琴家。帕拉迪斯小姐多次在歐洲各地舉辦音樂會,享有盛名的莫扎特不但親自參加,還特地為她寫過一支協奏曲。可是她的眼病,雖然遍覓名醫,連宮廷御醫也曾為她診治,但都毫無效果。于是,女孩在14歲這年來找梅斯梅爾幫忙。
梅斯梅爾發現,帕拉迪斯的視神經沒有器質性病變,便推斷她這眼疾不過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經結構顫動造成的。于是,梅斯梅爾將女孩帶到家里,從1777年1月12日起,免費為她做磁力治療。療效似乎很明顯,到2月9日,女孩便能辨別物體的輪廓了;幾個星期后,她的視力竟然恢復了。可是,隨著視力的恢復,補償也不再有了,瑪麗亞突然發現她失去了音樂的天賦。她父親說:“現在她睜開眼睛后,覺得演奏一支曲子很困難。她看著自己的手指在鋼琴上翻飛,卻錯過了大部分節拍。”
本來,維也納的醫生們聯合起來,勸說女孩的父母把女兒從這個庸醫和騙子的手中解救出來。他們特別提出,一旦女王知道她的保護人失去音樂才能,后果不堪設想。帕拉迪斯先生和夫人聽了這話后,十分驚慌。于是,他們迅速沖進梅斯梅爾家,要求把女兒帶回來。梅斯梅爾感到很吃驚,但他還是誠懇地請求他們讓孩子留下,以完成治療。
治療的成功使梅斯梅爾更堅信宇宙中確有一種磁流,能通過大氣傳到人體內。它具有天然的治療因子,會促使病患從危險的臨界狀態轉至康復。

梅斯梅爾正在施行催眠術,患者圍柜而坐,手握金屬棒,好讓里面的磁力經由金屬棒傳導到他們身上。
帕拉迪斯小姐本人也違反父母的意愿,希望繼續留在梅斯梅爾醫生這里。這激怒了兩位家長,帕拉迪斯先生甚至把劍都拔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女孩一下子受到驚嚇。她兩手抱住梅斯梅爾,又哭又叫,堅決不肯回去。父親氣得也像犯了歇斯底里癥般發作,抬手打了她一巴掌……但是,一切命令、威脅甚至毆打都動搖不了帕拉迪斯小姐的心。她就是待著不走,要繼續留下接受磁力治療。
表面看起來,梅斯梅爾醫生勝利了,可這是一次代價多大的“勝利”啊!
其實,帕拉迪斯小姐的情況就是歇斯底里癥,又譯為“癔病”。這病的轉換性特點,即所謂歇斯底里轉換,使它屬于精神障礙的一種類型,表現為各種各樣的感覺、運動或心理障礙,而無任何器質性病變。疾病的起因被認為是由于病人潛在的焦慮轉化成了軀體障礙的癥狀。
受到如此沉重的折磨,帕拉迪斯精神上又失去了平衡,疾病又重新發作了。她躺在地板上,打滾、痙攣、抽搐、口吐白沫甚至嘔吐不止。當極度的激動平息下去之后,女孩再次失明了,必須從頭開始重新進行治療。但是,梅斯梅爾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隨后發生了更大的悲劇。
為了調查這件事,一個官方的調查委員會成立。調查的結果是,1777年5月2日,一位宮廷醫生交給梅斯梅爾一份調查委員會主席封·斯托克醫生的通知,宣布他必須“終止這場騙人的醫術”。梅斯梅爾同時還被開除出維也納的醫務團體,并被命令立即離開這座城市。1778年,梅斯梅爾移居巴黎。
在巴黎,梅斯梅爾發明了一個小機械裝置。他把它稱為“baquet”。這是一個法語單詞,意思是桶或盆,像是一個大約5英尺(相當于1.524米)高的圓形柜子,大到四周可以圍坐30個人。柜子里置有鐵銼屑或磁化過的玻璃碎片,頂部鋪設一塊板,通過這塊板,從里面向不同方向伸出一支支像老式電動車駕駛桿那樣的金屬棒。
治療時,患者圍柜而坐,手握金屬棒,好讓里面的磁力經由金屬棒傳導到他們身上。病人之間有時以手相握,有時以繩相連,以便傳遞磁力。這柜子設置在幽暗的房間里,房間四面掛有一面面大鏡子。催眠開始時,病人手握金屬棒坐好,接著就從隔室傳來管弦樂隊輕柔的音樂,樂音時起時斷。隨后,梅斯梅爾有時一身華麗盛裝,有時作魔術師打扮,從外而入。他在四周走動,時而以手觸摸一人,時而給另一人“通磁”,時而又向某人注視良久,說一句“睡吧……”據說,這樣就可使他們獲得治療。
匿名作者的一幅繪畫作品,生動地描繪了這一情景(見左上圖)。
據說,對梅斯梅爾施行的催眠效果,曾有不少描述,說是多數病人在梅斯梅爾的手滑過他們身體某個部位時,會突然出現陣陣痙攣,甚至發作驚厥,或者大聲叫起來。于是,很多人原來的痛風、抽搐、耳鳴、麻痹、失眠、肝區疼痛、胃部痙攣、月經失調等各種各樣的病癥,都被治好了。也有報道甚至稱,有的患者陷入深深的睡眠中,會與死者的亡靈或遠方的神靈交流。
盡管巴黎很多受過教育的人都感到迷惑,但也有一些人相信這所謂的“梅斯梅爾術”實際上是一種魔術。于是,法國科學院委員會奉命調查這種現象。
埃德溫·波林在《實驗心理學史》中這樣寫到梅斯梅爾的最后結局:
“審查員發現這種力量和磁石完全沒有關系,認為它絕非磁力。但是,那種現象又不是由梅斯梅爾和受術者搗鬼所致,可見其背后必有某力的存在。你若說它不是磁力,那它究竟是什么呢……法國政府欲以20000法郎購此秘密,但梅斯梅爾拒此不受。老實說,他也沒有可以宣布的秘密……然而,他一開始就被醫生及科學家反對,現在又不愿宣示其秘密,便逐漸喪失名譽,終至被斥為騙子,只得由巴黎遷居瑞士,至1815年郁郁而死。”

有關“梅斯梅爾術”的廣告,吸引了社會各類人士的關注。本文圖片源自:2022年1月出版的《世界名畫中的醫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