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梁旭霞,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擅長高危妊娠監測及管理,圍產期保健及管理,危急重癥妊娠的救治及管理,難產的診治;撰寫論文30多篇,主編學術專著一部;兼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第九屆產房安全和助產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母胎醫學組專家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等。
生活中,我們經常喜聞誰家生了個“大胖小子”,魯迅筆下還曾經有一位“九斤老太”的經典形象。可見,我們通常認為新生兒夠重夠胖是喜慶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胎兒體重超過了一定的限度,會存在健康危害。在臨床上,我國將體重達到或超過4000克的胎兒稱為巨大兒。
糖尿病、肥胖、體質指數(BMI)高于標準值、血脂異常、種族、過期妊娠、母親身材高、有巨大兒分娩史等因素均是巨大兒發生的危險因素。
1.糖尿病與肥胖:肥胖女性巨大兒發生率為12.7%;糖尿病孕婦合并肥胖,巨大兒的發生率為26%,而無糖尿病的正常體重孕婦,發生率僅為5%~8%。
2.營養與孕婦BMI:孕前BMI與巨大兒有關,當BMI大于30時,巨大兒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孕期營養過剩導致的超重和肥胖孕婦,發生巨大兒的風險會上升1.57~3.55倍。
3.遺傳因素和區域性:對于身材高大的女性,分娩巨大兒的風險增加,我國北方地區巨大兒發生率顯著高于南方。
4.產次:對于經產婦,胎兒體重隨分娩次數增加而增加。
5.過期妊娠:達到或超過孕42周,少數過期妊娠胎盤功能正常,子宮胎盤血供良好,胎兒不斷生長發育,體重隨孕期延長而增加。
正常大小的胎兒都有條件通過母體的骨盆娩出,但由于巨大兒的胎頭大而硬,往往會在骨盆入口處“擱淺”,再加上胎兒身體過胖或肩部脂肪過多,并發肩難產的概率更大。如果分娩時處理不當,巨大兒的出生可危及母親健康和生命。此外,分娩時還可能出現如下情況:
★子宮肌層過度伸展,分娩中易發生宮縮乏力、產程延長、難產、產后出血、產傷等。
★由于胎頭過大,易發生頭盆不稱,胎頭不能與骨盆很好地銜接,胎膜受力不均,導致胎膜早破,增加宮內感染及產褥感染的概率。胎頭阻隔在骨盆入口之上,容易引起母體腸脹氣、尿潴留、脫水及酸中毒等,在分娩后產婦又會覺得腹脹不適,小便排出困難。
★由于胎兒過大,長時間壓迫產道,可導致軟產道損傷,如尿道裂傷、肛門括約肌裂傷、軟產道嚴重裂傷等,甚至子宮和膀胱破裂。一旦出現子宮破裂,需及時手術修補子宮,甚至切除子宮。產婦產后容易發生尿瘺和糞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多數巨大兒娩出時需要剖宮產,手術有一定風險和潛在并發癥,如產后出血、傷口感染、腹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由于胎兒過大,腹壓增加,會使骨盆、盆底組織壓力和軟產道損傷概率增加,如恥骨聯合分離、腹直肌分離、盆底肌功能障礙,表現為骨盆疼痛、漏尿、子宮脫垂等。

在母體受到傷害的同時,胎兒由于身體過胖、肩部過寬,經過娩出的牽拉過程,易引起骨骼肌肉損傷、臂叢神經麻痹、面神經麻痹、顱內出血、窒息等,嚴重的可能導致終身殘疾,甚至死亡。此外,巨大的胎兒還存在以下風險:
★易發生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癥、高膽紅素血癥和肺發育不良,胎糞吸入風險增加,甚至可致成年期超重及肥胖等。
★醫學研究證明,剖宮產的新生兒因未經產道擠壓,不易適應外界環境的驟變,不能及時排出呼吸道液體,肺部的并發癥明顯高于順產的新生兒。
★巨大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無腦兒等畸形的風險高于一般正常體重兒,并且在長大后患肥胖癥的概率也較大,將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的易患人群。
胖媽媽容易生出胖孩子,母親是避免巨大兒發生的第一責任人。首先,在孕前,女性應做好體重和營養的管理,建議病態肥胖患者進行醫學咨詢,了解減肥的優缺點,通過膳食和運動進行合理減肥。
在孕期,孕婦應科學合理地補充營養,遵循飲食豐富的原則,粗細搭配、葷素并用。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攝入,食用適量奶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兼吃。同時在醫生的幫助下,監控孕期體重變化,密切關注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對于肥胖孕婦,建議中晚孕期體重每周增長0.2千克左右;當發現胎兒增長過快時,及早去醫院做營養咨詢,合理調整飲食。
鼓勵無禁忌證的孕婦在孕期進行有氧和體能訓練運動。建議孕婦在中晚孕期每天非饑餓狀態下,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活動,比如散步、游泳、騎單車、瑜伽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可以通過體重管理、飲食控制、適當運動,達到血糖控制的目的,控制不佳時使用胰島素治療,以降低娩出巨大兒的風險,減少母兒并發癥和不良結局。
本欄目特約上海兒童營養中心專家支持。上海兒童營養中心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現代兒童營養學創始人、中國第一所兒童醫院創始人、中國第一所兒童營養研究室創始人蘇祖斐創辦,聯合國“每個婦女每個兒童”中國合作伙伴網絡成員,李先念親筆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