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目標管理中使用的年尺度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在宏觀角度有利于明確目標、落實責任,但是面對復雜的微觀管理問題,卻存在著指導性不足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細化,以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 損益動態評估 管理方法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首次從法律層面確定了我國開始實行環境保護的方式是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各級政府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定期制定環境空氣質量的階段管理目標,這些目標通常以一年或幾年為實施周期。將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總體目標進行量化和分解,并以此為考核依據對政府和環境主管部門進行考核,不僅提高了管理的科學程度,同時能夠使環境保護的壓力自上而下進行傳導,激勵地方政府更好地完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1 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我國環境目標管理的方式
當前我國環境目標管理的模式是目標責任制的方式。中央政府定期會制定時間跨度較大的階段性目標,基于中央政府的階段目標,省、市政府會分別制定各自的階段目標和年度目標。上級政府往往會要求下級政府簽訂責任書,并以此對地方環保治理成效實施量化考核,從而實現自上而下的壓力傳導,激勵地方政府推進環保治理。
1.2 管理模式的不足
中央和省級政府制定年尺度的環境目標,從宏觀治理的角度是較為合適的,宏觀性的目標一方面有利于保證目標值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給與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靈活性,地方政府在達標的前提下,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采取治理措施。但是從地方政府微觀治理層面來說,年度目標又存在指導性不足的缺點。
1.3 提升管理模式的思路
針對年度目標在實際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近年來國內部分研究團隊開始研究提升目標管理指導性的方法。在同一地區,特定幾年的排放情況和大氣條件不會大幅度變化的情況下,選用離目標較近的一年作為參考基數。將一年的目標值分解成較小的時間范圍(如月、日),然后計算這年的大氣質量的實際情況并與參考基數進行對比,這樣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這一年度達標的壓力,進而更好的做出判斷,及時調整管理措施保障年度目標的實現。


剩余日均損益值即將本階段已獲得的累計損益值平均到目標年剩余的天數中去,即表示為了達到本年度的目標值,本年度剩余的每天需要能夠降低多少污染物濃度(損益值為負時),或者每天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值不能超過多少(損益值為正時)。剩余日均損益值可以使管理部門能夠評估本年度的達標壓力,從而采取最佳的應對措施。
累計損益值和剩余日均損益值可以量化表示當前環境空氣質量管理效果,能夠使管理部門及時掌握年度達標壓力,從而起到時時提醒、時時監督的作用,為管理部門及時調整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通過該原理可以詳細計算出一個時間段內需要滿足空氣質量年度目標的空氣質量改善標準,有效的支撐空氣質量的管理。
3 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損益分析
3.1 西安市2020年PM2.5目標損益分析
根據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可以得知西安市2019年的PM2.5年平均值為58ug/m3,2020年的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51ug/m3。通過2019年PM2.5年平均濃度數據可以得出2020年西安市PM2.5的CPL值和RPL值,如圖1。在圖中當CPL值和RPL值為正數時表示年度指標到年底是達標的,當出現負數,則表示年度目標不達標,RPL表示在目前這個時間到年底要達標需要每天加強改善的一個最低標準。
通過圖1分析可以看出2020年西安市全年PM2.5空氣質量目標損益的變化情況,CPL值與RPL值的變化情況一目了然, CPL值在年初開始一直是呈下降趨勢,并在2月中旬快速下降在3月中旬降到了全年的最低點(-1352ug/m3 ),到4月初這段時間快速上升,然后逐漸回升到6月份回歸正值,并且在下半年一直維持在0~500ug/m3這個區間內上下波動。當然在期間RPL值也隨著CPL值的波動而變化,在CPL值最低點時RPL的值也達到了最低點(-4.5ug/m3 )。這說明在RPL最低點這個時間點開始一直到年底12月31日這期間內要使空氣損益年度計劃達標就需要在基準值Ri的基礎上每天改善4.5ug/m3才可以。
3.2 西安市2020年PM2.5累計平均濃度分析
從2020年的第一天到2020年的第i天的平均值就是污染物累計平均濃度,這在大氣管理中可以作為對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一種指標。通過圖2我們可以知道西安市2020年前6個月的PM2.5累計濃度是比較高的,并且在這期間出現了兩個峰值,在年初2月下旬達到第一個峰值(94ug/m3 ),然后下降又緩慢上升,在3月底達到第二個峰值(76ug/m3 ),在接下來的時間就開始緩慢平穩的下降,并在8月中旬低于平均值,然后一直保持在一個低于平均值的區間內直到年底。
3.3 環境空氣目標損益動態分析

據統計,2017年到2021年間,西安市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從2017年的7.7緩慢下降到2021年的4.8,整體呈下降趨勢,并且下降保持得很平穩。這說明通過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損益動態評估的方式,可以結合前一年的環境空氣質量情況來對這一年的環境空氣質量進行規劃改善,能夠在保持前一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的情況下進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指標,達到一個更好的標準,進而改善空氣質量,提升環境空氣的水平,所以環境空氣目標損益動態分析對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
4 關于空氣質量動態目標損益的討論
基于上級部門以及上一年的情況,環境部門可以通過環境空氣質量動態損益法來制定本年度大氣污染控制的措施,并順利將制定的措施落實到位,最后通過年度指標的比較判斷本年度的空氣指標的達標情況。當然也可以將這模式再細節化,在進行一段時間的空氣質量控制措施之后,通過對當前的污染物累計平均濃度的數據與之前幾年的同期數據進行對比來對當前環境空氣質量治理進行相應的調整,達到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損益管理方法能夠將較大時間尺度的環境目標分解到較小尺度,并對達標差距進行動態評估;該方法數據來源于基層生態環境部門能夠獲取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算法較為簡單,便于推廣與應用;累計損益值能夠直觀的展示出達標差距,有利于管理部門及時調整環境管控措施,提升年度目標的可達性剩余日均損益值,為管理部門制定未來的控制目標提供了參考依據。
作者徐欣,(1993.9-),女,西安地球環境創新研究院助理工程師,陜西省榆林市人,從事大氣污染治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