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翔

今年38歲的黎女士(化名)在懷上“二胎”的孕早期,有嚴重的孕吐,每天就徘徊在臥室和洗手間之間,吐到胃里沒有東西可吐為止。因為孕吐的原因,黎女士那段時間體重有點下降,這讓她的家人很擔心胎兒的健康,變著花樣滿足黎女士的飲食需求。于是,熬過了孕吐的艱辛,黎女士的胃口變得很好,尤其愛吃甜的。每天各種甜食不斷,餓了就吃點甜味的餅干填肚子,睡前也要吃點酥餅才能安睡。那段時間黎女士自己都感覺體重增長很快,不敢上秤,要知道,身高1米6的黎女士懷孕之前就有130斤的體重,更別說在肆無忌憚地吃甜食的懷孕后。直到孕24周去醫院產檢,拿到檢查單子的她頓時傻了眼。
“你空腹血糖就已經達到了6.8mmol/L(毫摩爾每升),而正常懷孕女性餐后2小時血糖在6.7mmol/L以下。”家附近的醫院產科醫生對黎女士說,建議她把一周的飲食都記錄下來以便分析原因,并在飲食控制等方面給出了建議。雖然黎女士照著醫生的建議做了,但是一周后復查,血糖絲毫未降。
為進一步診治,黎女士由家人陪同來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內分泌科門診,醫生給她再次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結果顯示:空腹血糖6.5mmol/L(妊娠期空腹血糖<5.1mmol/L),1小時血糖10.4mmol/L(妊娠期1小時血糖<10.0mmol/L),2小時血糖12.8mmol/L(妊娠期2小時血糖<8.5mmol/L),糖化血紅蛋白6.3%(正常范圍4%~6%)。醫生診斷黎女士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建議住院接受胰島素治療。因為在產科時,黎女士已經聽過醫生講解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寶寶及孕婦的危害,于是,她馬上辦理了住院手續,入住病房。
住院期間,內分泌科醫生評估了黎女士的胰島功能,制訂了個體化的飲食和運動方案,并給予胰島素治療。5天后,她的空腹血糖降到4.5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維持在4~6mmol/L之間,達到了孕婦的血糖標準。歷經了血糖飆升后又平復的黎女士,在出院前也向醫生表示:“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一定會管住嘴,邁開腿。”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血糖正常,妊娠期首次發生的糖代謝異常,是妊娠期才出現的糖尿病。全球每年超過2000萬孕婦罹患此癥,我國GDM患病率高達17.5%。GDM的診斷標準是孕婦任何時間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血糖≥5.1mmol/L,1小時血糖≥10.0mmol/L,2小時血糖≥8.5mmol/L,符合其中任何一條都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高血糖會增加孕婦發生流產、妊娠期高血壓、感染、羊水過多的概率。因胎兒巨大導致發生難產、產道損傷、手術產概率增加,產程延長易致產后出血。胎兒畸形、過大或生長受限、流產和早產、胎兒窘迫和胎死宮內的風險增加。新生兒容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和新生兒低血糖。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嚴重性與危害性,重視妊娠糖尿病的預防。
建議所有未評估過血糖的孕婦均應于孕24~28周行75gOGTT評估糖代謝狀態。這是由于妊娠到了中晚期,母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如雌激素、泌乳素和孕酮等激素,這些激素促使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母體若胰島素分泌受限,血糖水平就會升高,妊娠期糖尿病風險大幅度增加。

有以下這些情況的孕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GDM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早孕期空腹尿糖陽性、多囊卵巢綜合征、不明原因流產、死胎、巨大兒或畸形兒分娩史,妊娠胎兒偏大或羊水過多者。妊娠期高危人群第1次產檢即應檢查血糖,如果血糖正常,應定期檢測血糖,必要時及早行OGTT。
妊娠期血糖控制滿意標準:孕婦無明顯饑餓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鐘:3.3~5.8mmo1/L;餐后2小時:4.4~6.7mmol/L;夜間:4.4~6.7mmol/L。孕婦應定期產檢,定期內分泌科隨診,規律監測血糖,通過規范的飲食、運動及藥物控制將血糖調整至合理水平,妊娠期間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以保證順利生下健康寶寶。
●孕前檢查很重要。女性在備孕期間需要對身體做系統全面的檢查,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女性,若發現血糖異常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控制。
●孕期的飲食要注意。孕婦飲食的基本原則是在控制總熱量的情況下,營養全面均衡,少量多餐,定時定量規律進餐,保證母嬰需要,體重適當增長。
●孕期要適當地運動。運動可降低妊娠期基礎胰島素抵抗,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對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等也有明顯的預防和控制作用。
●關注體重指數和孕期體重增長。依據孕前體重指數合理控制孕期體重增加總數及孕晚期體重增加速度。孕前體重指數(BMI)=孕前體重(kg)/身高(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