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當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推送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并順利入軌,貨運飛船與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快速自主交會對接,我們都為這一刻感到振奮。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插曲是,天舟三號的“快遞盒”的靈感居然來自螃蟹,聽到這個消息,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手里的螃蟹更香了呢?
用螃蟹殼做“快遞盒”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空間站中工作六個月,所需物資必將更多,除了太空食品和飲料、氣體補給、衛生洗滌用品,還有各種應急儲備物資,所以這次天舟三號裝載的貨包重量多達6噸。
太空環境對貨物產生巨大壓力,對貨物包裝就要提出很高要求,要有良好的力學承載性能。這就是科學家們面臨的超高難度挑戰——要優化裝載設計,減小體積,減輕重量,增加密度,提高運輸能力,材料必須具備輕便、結實、耐用、抗菌、防霉、防潮、不能散發化工產品揮發氣體的味道等多種特點,而且一定要阻燃!中國科研人員經過不斷努力,終于在螃蟹殼中找到了靈感,從中提取出一種叫作幾丁質的物質,經過特殊的改造處理,把它做成了堅韌、無味、不會發霉,而且火燒不壞的包裝材料,成為了天舟三號上的“快遞盒”。有了這些高科技本事,很硬的螃蟹殼搖身一變,飛上天空,天舟三號能順利升空,它功不可沒。
高科技產品研發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螃蟹殼第一次立功——早在2016年的時候,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從螃蟹殼中提取了殼聚糖,有著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相貌平平的螃蟹殼真是制造醫學及相關領域材料的理想原料。
在我國,一些手術中放置在人體內止血的紗布,它的原料也來自于螃蟹殼,用這種材料做紗布是世界首創。螃蟹殼中的甲殼素,進一步提取就變成了具有止血止疼作用的殼聚糖,做成止血粉和紗布,能在30秒內迅速止血。如今,全國近60萬病人用上了這種神奇的紗布。下一步,我國的科學家還要把螃蟹做成人造血管,這在全世界也是首次。
誰能想到,普普通通的螃蟹搖身一變,用途多多,竟然還成了高科技生物包裝材料,為航天事業做貢獻。277BE767-ED57-4477-BAE4-0C60BF8B0E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