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博

《江雪》就像一幅畫:大雪紛飛,群山之間,飛鳥絕跡,道路都被雪掩蓋,找不到人的蹤影。江上一葉孤舟,一位披著蓑笠的老翁,正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僅用短短二十個字,就勾勒出一個萬籟無聲的世界,這樣的表達效果,其實是用到了“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
所謂“點”,是指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是指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江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對整體景物的概括性描寫,是一眼望去的“大背景”,即“面”;后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大背景”中的“小細節”,也是整幅畫面中最抓人心的那個“點”。
在“面”和“點”的呼應下,這首詩既有概括性的大畫面,展現了整體的廣度;又有重點性的小細節,體現了深度。作者選擇“萬”“千”“絕”“滅”等極度夸張的字眼,來描繪大雪之下的大背景;又用了凸顯重點的“孤”和“獨”,加上“寒江雪”這樣精雕細琢的詞匯,讓畫面既真實又特別。正是通過這種“點面結合”的對照呼應,讓“面”的大氣與“點”的細致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形成了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不僅能夠用來描寫景物畫面,也可以用于敘事,不信你可以看看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在這首詞的創作中,作者同樣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但這里的“點”與“面”是指詞人對于歷史人物的思索。
詞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都是敘事中對“面”的描寫,寫的是一個“群像”,是一類人,也是歷史長河中諸多的英雄豪杰。
而“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寫的是歷史人物周瑜,這是作者蘇軾從“群像”的“面”中挑選出的“點”。他寫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不僅突出了這個“點”在眾多英雄中的風姿,更貼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雖有對年華易逝的慨嘆,卻也流露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的態度,讀來頓生豪邁之氣。
天博老師小課堂
Tip1 畫面感的構造。在描寫一些場景的時候,可以試著用這種方法,像是鏡頭徐徐拉開,給敘述增加一些層次感。
Tip2? 背誦的助力。背誦古詩詞常常是我們遇到的難題,不妨通過簡單線條畫出詩中場景的形式,輔助記憶。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