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吉, 劉富強, 王毛毛, 羅星剛
(1.中國鈾業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2.核工業二一六大隊,烏魯木齊 830011)
在鈾礦勘查工作中,γ測井是確定鈾礦體空間位置、品位及厚度的重要技術手段。為準確計算鈾資源量,需要對γ測井結果進行參數修正,包括鈾鐳平衡系數修正、鐳氡平衡系數修正、沖洗液及鐵套管吸收系數修正、礦石濕度修正、釷鉀干擾修正等。鐳氡平衡系數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參數,及時開展該參數的研究,對指導鈾礦勘查評價、儲量計算等具有重要的意義[1-3]。
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過程中,在鉆井循環液壓力的作用下,當井液泥漿壓力大于含礦含水層的壓力時,井液泥漿將會浸入鈾礦層巖石孔隙,使得溶解于層間水中的氡(222Rn)一起被擠壓而離開孔壁,這一現象被稱為壓氡效應[3]。鉆孔內存在的壓氡效應,破壞了孔內鈾礦層的鐳氡放射性平衡。
在放射性核素系列中,當鈾系列的鈾-鐳-氡處于放射性平衡時,γ測井結果能準確反映出鈾礦層的含量。γ測井時測量的伽瑪射線大多數能量來自鈾系氡(222Rn)的短壽子體218Po(RaA)、214Pb(RaB)和214Bi(RaC),氡及其衰變子體的伽瑪射線占鈾系伽瑪射線強度的90%以上[4-6],因此226Ra與222Rn的放射性平衡遭到破壞時,對γ測井結果影響較大,會導致γ測井結果偏低。同時,在鉆進過程中,泥漿浸入井壁周圍一定范圍,會在井壁形成一層厚厚的泥漿餅,并在鉆孔周圍形成井液浸入暈,這對γ射線有一定的屏蔽吸收作用,也會使γ測井照射量率數值偏低[7]。以上因素均會對鐳氡平衡系數產生影響。
物探參數孔施工完成后(圖1),鐳氡平衡遭受破壞,理論上經過氡的10個半衰期左右,鐳氡平衡將會恢復。在約38 d內對物探參數孔進行持續γ測井狀態觀測,前4 d每8 h進行一次γ測井,之后的4 d每24 h一次,以后每2 d~3 d一次,直到鐳氡達到平衡狀態。

圖1 物探參數孔鉆孔結構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borehole structure for geophysical parameters
根據下套管前的γ測井結果,判斷滲透性巖石中鈾礦段邊界位置,計算出礦段內的各測點γ照射量率的和(∑I0);在該界限內根據狀態觀測結果,計算鈾礦段內各測點經鐵套管和沖洗液吸收修正后的γ照射量率的和(∑Ii),以γ照射量率I為縱坐標,以時間t為橫坐標作出I-t關系圖。假定∑I0=A,t=0,然后將各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得到一條曲線,該圖稱之為氡狀態觀測曲線圖。
鐳氡平衡系數PRn按式(1)計算[8]。
(1)
式中:PRa為鐳氡平衡系數;I0為I-t關系圖始端的各測點γ照射量率測量值,(nC/kg·h);I∞為I-t關系圖終端的各測點γ照射量率測量值,(nC/kg·h)。
蒙其古爾鈾礦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緣中段構造活動區內的相對穩定地段,是我國目前現已發現的特大型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礦床內發育4層含礦砂體,自下而上分別為三工河組下段(J1s1)砂體、三工河組上段(J1s2)砂體、西山窯組下段(J2x1)砂體和西山窯組上段(J2x3)砂體。各層砂體空間上連續、泥巖隔水層穩定、層狀-帶狀-透鏡狀產出。
蒙其古爾鈾礦床P0~P31線詳查期間,共對三工河組下段(J1s1)、三工河組上段(J1s2)、西山窯組下段(J2x1)三個主要含礦層施工8個物探參數孔,其中,三工河組下段(J1s1)4個,三工河組上段(J1s2)1個,西山窯組下段(J2x1)3個,物探參數孔平面上分布較為均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圖2)。

圖2 P0~P31線物探參數孔分布圖Fig.2 P0 ~ P31 line geophysical parameter drilling distribution map
以P3108物探參數孔為例,對鐳氡平衡恢復過程進行討論,并計算其鐳氡平衡系數。由圖3可知,鐳氡平衡恢復整體上呈現持續增長趨勢。第二次觀測值比第一次觀測值有非常明顯地增長,這是因為第一次觀測為鉆孔鉆進結束時,鈾礦層鐳氡平衡被徹底破壞導致觀測值偏低,而第二次觀測是在下套管、清水沖孔、封井止水等工序之后,在這段時間內,氡及其子體在擴散作用、對流作用下持續向套管周圍環狀空間遷移,以填補引鉆進造成的低濃度空間,導致第二次觀測值明顯增大[9-10]。

圖3 P3108物探參數孔氡狀態觀測曲線圖Fig.3 Observation curve of radon state in geophysical parameter drilling P3108
在物探參數孔內下套管后,井下泥漿得不到補充,泥漿形成的屏蔽層兩側壓力發生變化,泥漿餅脫落,造成鉆孔周圍巖石的孔隙度和結構變化,局部水動力條件改善,更利于氡的遷移。同時,鈾礦層內部大量α衰變形成的氡及其子體、復合團簇,在水動力和自身能量的作用下從孔隙或裂縫溢出,并在擴散作用下遷移,其放出γ射線被測井儀器記錄下來,這個過程是不同步、非連續且具有陣發性,所以在第4 d至第20 d,對鉆孔內累積放射性照射量率進行了密集觀測,可以看到總放射性照射量率持續增長,但個別觀測數據有減少的現象。大于20 d以后,即曲線末端近似成一條直線,第25 d到第40 d基本是一條直線,這時候氡經過了10個以上的半衰期,鈾礦層恢復到原有的鐳氡平衡[11]。
根據式(1)計算蒙其古爾鈾礦床P0~P31線8個物探參數孔鐳氡平衡系數(表1)。

表1 蒙其古爾鈾礦床鐳氡平衡計算結果一覽表
在鐳氡平衡狀態觀測過程中,發現P2140物探參數孔的鐳氡平衡恢復過程呈現出非正常的變化趨勢(圖4),下面對其非正常恢復的現象進行探討。

圖4 P2140物探參數孔氡狀態觀測曲線影響分析圖Fig.4 Influence analysis diagram of radon state observation curve of P2140 geophysical parameter drilling
如圖4所示,P2140物探參數孔的觀測曲線形態不僅沒有反映出氡氣逐漸累積增長的過程,反而呈現照射量率突然增高(或反復波動)的現象。在γ測井實際工作中,出現上述情況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12-14]:①γ測井深度定位不準,導致觀測層為非目的層,若非目的層鈾含量相對較高,將會導致異常值變大;②γ測井儀器性能不穩定,造成采集數據不準確;③孔內存在影響源,經物探參數孔擴孔施工后,影響源直接影響測量結果;④物探參數孔施工存在問題,止水效果未達到最佳狀態,相鄰礦層串層形成影響源,對目的層造成污染。
針對以上可能存在的因素進行分析。在終孔測井中非礦段照射量率本底值為3.19 nC/kg·h(圖5),礦段位置在385.65 m~391.50 m之間,礦段照射量率峰值為271.25 nC/kg·h;第五次觀測時,非礦段照射量本底值為19.17 nC/kg·h,礦段位置擴大為385.40 m~391.90 m之間,礦段照射量率峰值為325.36 nC/kg·h。終孔測井和狀態觀測的含礦層位置基本一致,說明不存在深度定位不準導致偏差的情況。γ測井儀器在野外測量期間,定期進行儀器校準和核查,儀器不存在因性能不穩定而導致數據出現嚴重偏差的情況。

圖5 P2140物探參數孔觀測數據對比圖Fig.5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data of P2140 geophysical parameter drilling
在觀測過程中,非礦段本底值增長了500%,同時含礦段照射量率值也整體大幅增加,推斷觀測期間鉆孔內可能存在氡氣的異常富集,造成孔內污染,導致鉆孔底部大范圍區段內照射量率值劇增,形成厚度很大的一個虛假礦段,使按原有礦段位置、厚度計算的照射量率量整體攀升,隨污染逐漸消除,照射量率值隨之回落,形成觀測曲線逐漸降低(或反復波動)的非正常恢復現象。觀測曲線可近似地看作氡氣污染逐漸消除與礦層照射量率總量逐步增長兩種過程疊加的結果。產生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在物探參數孔施工結束后,井壁泥質護層及井液浸入暈已經被消除,而在此期間物探參數孔止水效果未達到最佳狀態,非目的層串層形成影響源,對目的層造成污染。如圖4所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源的氡濃度逐漸達到平衡,對含礦層的干擾逐漸消除,影響衰減趨勢線,同時含礦層砂體也在逐步恢復自身的鐳氡平衡,如含礦層增長趨勢線所示,通過長期多次觀測最終確定含礦層的鐳氡達到了平衡狀態。
雖然物探參數孔的鐳氡平衡恢復過程受到影響,但經過長期觀測(≥60 d),也達到了鐳氡平衡。經過對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確定鐳氡平衡系數計算結果可靠。
通過對蒙其古爾鈾礦床物探參數孔的觀測和計算,得到了鐳氡平衡修正系數,為資源量的準確計算提供了重要參數。在鐳氡平衡恢復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個別物探參數孔觀測曲線會出現非正常增長的現象,該現象可能與測量的準確性、儀器的穩定性、鉆孔成井工藝等因素有關,需根據實際情況,對各種因素逐一分析,確定主因并予以解釋。對于鐳氡平衡恢復過程受到影響的物探參數孔,應延長其觀測時間,直到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狀態,為鐳氡系數的計算提供客觀、可靠的數據。
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定期進行儀器的校準和核查,并對物探參數孔進行檢查測量,保證觀測數據真實可靠;②對存在異常的物探參數孔要進行加密觀測,通過分析觀測曲線趨勢,及時查找引起異常的原因;③對存在異常的物探參數孔要適當延長觀測時間,直到鐳氡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④確保物探參數孔與勘探鉆孔的鉆進條件一致,物探參數孔采用一次鉆進成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