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軒
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在群眾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動員、經濟動員和保衛根據地軍事動員,有力地推動了根據地革命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政治動員要從思想宣傳做起。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初到湘贛邊界時,凡是住上幾天的地方,都要召開群眾大會進行宣傳,揭露軍閥和土豪劣紳的欺騙政策,廣泛發表共產黨的革命主張,為政治動員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廣泛深入的群眾思想宣傳基礎上,黨和紅軍通過建立紅色政權進行政治動員。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一部攻占茶陵縣城,委派一個縣長,沿襲舊政權的做法,導致縣城冷冷清清。毛澤東知道這個情況后,要求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成立工農兵政府。隨后,成立了由工人、農民和士兵代表組成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之后組織宣傳隊分頭下鄉,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后來毛澤東總結茶陵建政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革命軍隊應當擔負起打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
1928年1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攻占遂川縣城后,及時分兵發動群眾,籌備建立革命政權,并指示縣委書記陳正人起草一個施政綱領。1月24日,萬人大會在遂川縣城的李家坪召開,宣布成立遂川縣工農兵政府和發布《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這個臨時政綱集中反映了當地工農群眾的根本要求和愿望。為了提高群眾動員的效果,當時毛澤東審閱臨時政綱時,特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作了修改,比如把“不虐待兒童”改為“不準大人打小孩”,把“廢除買賣婚姻”改為“討老婆不要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盛時期,不僅成立了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茶陵、遂川、寧岡、永新、酃縣、蓮花等縣以及下轄的各區、鄉也都成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
井岡山斗爭時期的群眾經濟動員主要是圍繞土地革命和發展農業生產來開展的。當時土地革命中的群眾動員主要分三個階段逐漸推進。第一個階段是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發動群眾、打土豪劣紳的游擊暴動階段,這是土地革命的前奏。據陳正人回憶,發動群眾有一個過程,開始還不能分田地,一則一些情況還不了解,二則群眾也不敢要。為了發動群眾,1927年冬天,那時快要過年了,正是地主逼債的時候,許多窮苦農民被逼得家破人亡。搞年關斗爭,強調廢債、焚毀契約,沒收土豪浮財和部分糧食分給貧苦農民。年關斗爭配合工農革命軍在邊界各縣的游擊暴動,為開展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階段是1928年3月在湘贛邊界的酃縣、寧岡等地動員和領導群眾進行分田的嘗試。酃縣中村是第一個分田試點的地方,開展分田之前,工農革命軍和中共酃縣縣委在中村的圩頭開了一個軍民訴苦大會,號召窮苦農民團結起來,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十幾個貧苦農民在會上發了言、訴了苦。工農革命軍還組織各鄉農民協會骨干開會,指導他們回鄉動員分田。
第三個階段是1928年5月至7月在邊界各縣廣泛動員群眾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紅軍和地方黨組織抽調派出了一批有文化的工作人員,深入到遂川、寧岡、永新、蓮花等縣去發動群眾、指導分田。在具體分田過程中,黨和紅軍采取了“插牌焚契”等方法,在竹牌子上寫好農民的名字插到相對應的田里,并把地主的地契當著大家的面燒了,這樣可以起到穩定農民地權觀念的作用?!安迮品倨酢逼鸬搅撕芎玫膭訂T和宣傳效果,國民黨士兵到了根據地來,看到田里到處插上了牌子、農民分了田地,也會說紅軍好,有些國民黨士兵還受此影響開小差跑回家去。
土地革命解放了根據地的農村生產力,黨和紅軍進一步動員群眾發展農業生產。各級蘇維埃政府遵照湘贛邊界特委的指示,普遍頒發布告加強對農業生產的動員和領導,組織群眾實行勞力換工和耕牛農具互助等農業生產合作,發動農民整修圳、壩水利和疏通水渠。1928年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普遍獲得農業大豐收,根據地中心縣寧岡1928年的糧食總產量比1927年增長了20%,油、茶的豐收,更是十幾年來所沒有的。
邊界的斗爭,主要是軍事的斗爭。群眾的支援是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保證。動員群眾參加戰斗、保衛根據地,必須武裝群眾。1927年11月上旬,黨和紅軍在寧岡茅坪象山庵召開了永新等3個縣的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毛澤東在會后親自選送了5支槍給永新縣委,幫助永新建立地方武裝。1928年1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遂川游擊期間,以6支槍為基礎成立了遂川縣游擊大隊。通過動員組織,1928年2月,湘贛邊界寧岡、茶陵、遂川、永新等縣都逐步建立起了赤衛隊和工農暴動隊等地方武裝。赤衛隊設在縣級,主要任務是配合紅軍對地主武裝的保安隊、挨戶團作戰,武器主要是五響槍,也有九響槍和單響槍;工農暴動隊設在鄉村一級,主要任務是保衛鄉政權,幫助紅軍或赤衛隊作戰,以梭鏢、鳥槍為武器。紅軍制定了幫助地方武裝發展的政策,在不降低自身戰斗力的條件下給予赤衛隊武器上的幫助,繳獲的槍盡量武裝地方,定期舉辦教導隊,調地方武裝骨干參訓,還會派有指揮經驗的紅軍去地方武裝當隊長。地方武裝和革命群眾在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戰斗中英勇參戰,發揮了重要作用。1928年7月,根據地軍民在應對湘贛敵軍“會剿”過程中,為了配合各路紅軍的軍事行動,永新縣委動員了萬余名革命群眾,組成23個團,配合紅軍以四面游擊、日夜襲擾的戰術,把敵軍11個團圍困在永新城內及其附近地區達25天之久,遏制了敵軍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心的推進。
紅軍是保衛根據地的最主要力量,根據地地方黨組織和各級蘇維埃政府大力動員群眾支前擁軍。為了反“會剿”,1928年11月,紅四軍第6次黨代表大會提出在根據地盡量囤積糧食,在寧岡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的動員組織下,革命群眾配合紅軍把糧食送到大井和小井。婦女委員會還積極動員婦女組成宣傳隊、洗衣隊、擔架隊等,以各種方式為前線提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