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寰,楊麗茹,趙 兵
(西南油氣田分公司輸氣管理處,四川成都 610213)
壓縮機組在開展設備年度預防性維修過程中會涉及較多作業種類,隨著設備使用年限的增加,站內作業種類、數量隨之增加,其中必然包含較高風險的作業,故基層站場實行作業許可管理尤為重要[1]。作業許可管理是對基層向現場作業項目中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的方法和手段,現場作業針對工作任務、性質分類、作業環境、人員素質情況,及時開展作業危害因素辨識、風險等級評估,作業時執行企業既定流程,并將紙質文件作為事后再次評估此類項目作業風險等級的依據。對于站場涉及生產常規作業,應根據該項作業的危險程度來決定實行作業許可制度的必要性,同時兼顧作業許可執行效率[2]。
目前行業內大多數企業使用的作業許可管理是一種用以控制潛在危害較大作業的管理體系,同時包含即將開展工作的風險預防措施,故嚴格執行作業許可管理流程,有效落實站場風險控制措施是站場安全管理重要環節。作業許可管理常用于可能會造成傷亡、事故或圍堵失效的工作,過去曾發生過的事故也證明其是存在中高度風險的工作。
以已建成的某大型壓氣站場為例,全站設計處理增壓氣量能力2100×104m3/d,占地56.5 畝(376 667 m2),于2019 年10月建成投產,裝備沈陽某集團離心電驅式壓縮機組3 臺,總裝機功率為25.5 MW。站場半年內發生設備各類故障22 起(圖1):控制系統7 起,變頻器4 起,油路系統3 起,電機3 起,工藝閥門2 起,干氣密封1 起,儀表風1 起,供配電系統1 起。從故障發生的結構來看,控制系統占31.8%、變頻器占18.1%,油路系統13.6%,可見在年度集中檢維護項目種類多、數量大。

圖1 機組設備故障特點
該站離心式壓縮機年度預防性維護作業是年度設備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在以往數次全站停機集中檢維護積累的基礎經驗,認識到壓縮機組成套設備檢維護作業不同于一般中小站場項目作業,作業人員需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設備安裝實踐經驗,作業項目在同一場地同一時間作業數量增加,且參與人員較多,站內風險等級較高,實施作業許可管理迫在眉睫。
在機組日常設備運行過程中,常見的跑冒滴漏問題也較多,端蓋漏點處理都需要履行作業管理,不利于及時保障機組設備完好率。在這種情況下,作業項目管理單使用人員需要與相關方充分溝通,需識別該點的作業風險,分類對待,在保證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涉及中高風險,需履行作業許可,提前將溝通的內容在作業項目單面記錄好,并得到業務部門認可后開始作業。任何的風險作業開展都需要有正式的書面紙質文件作為責任追溯證據,做到按做的寫、按寫的做,作業許可管理制度在基層踐行中涉及的這類尷尬情況,缺乏一套精準的、具有指導意義的、以便于作業項目單批準人權衡利弊的準則。
壓縮機組成套設備檢維護的風險評估是識別與工作相關的安全和健康危害,評定風險等級并采取相應預防控制措施的過程,風險評估、危害因素辨識是該作業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在作業許可制度中,風險評估是比較嚴格的,同時需要多專業相互協作,尤其在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動火作業、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吊裝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等特殊作業,這些特殊的作業管理必須要有大量強制性要求和現場確認,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起到對現場風險把控[3]。
目前基層對作業許可管理踐行過程中,作業許可手續辦理流程繁瑣、開工手續復雜、費時費力。在油氣公司模式改革趨勢背景下,現場發現作業許可申請環節中可能涉及外委服務單位[4],受申請作業人員文化水平素質等因素影響,對開展作業所面臨的風險識別覆蓋不全面,防控措施不到位,甚至出現以前的作業項目單據重復使用等突出案例,某作業工作前安全分析沒有針對性,引用時未考慮實際情況,使得工作前安全分析存在多處錯誤。
壓縮機檢修涉及多專業類型檢維護項目,成立聯合檢維護項目組,成員應包括牽頭業務部門主管、屬地單位主要負責人、專業管理人員、施工單位代表、施工監督人員。由于專業背景限制、項目中角色權威、可調配資源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成立聯合檢維護項目小組具有必要性[5]。站場內存在由于突發情況而無法及時履行作業許可管理程序作業,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授權批準。
現場成立的聯合項目組依據此類作業風險特點進行合理評估,制定針對性控制措施,進行作業項目審批工作。當評估風險等級較高時,開展特定作業項目應急演練,增強員工短時間內化解險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將風險控置于在事故前端,構建事故應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線。
現場因“過控”而導致“失控”現象屢見不鮮,大多數企業在注重提高作業許可履行過程的簡易性,但依然會出現因審批手續繁瑣而致使管控失效的案例,基于合規性要求,主管部門適當提高作業許可履行環節的靈活性,使得作業許可運用的過程簡易化,兼顧合規性與適用性,跳出固有的死板,切實取得風險管控的效果。針對每個站場特點,制定一套適用該現場風險評估準則,盡可能提高風險防控質量[6],減少作業許可審批期限,從本質上改變站場人員對作業許可管理的“抵抗”情緒。
應當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專門的作業管理程序,列明具體的需要實行許可制度的作業種類。站場內設備檢維護過程中涉及的吊裝作業、高處作業、動火作業、交叉作業、吹掃試壓等風險程度較高的作業,應當按照作業許可管理要求進行嚴格管理。
國內試圖“省時省力”造成“生命成本”的作業案例日益增加,多陣地、多維度開展安全培訓是站場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調研多個站場,發現目前開展傳統安全培訓模式只是基于傳統的課堂講解,走形式敷衍了事。
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訓體系,提高作業人員安全認識。一方面基層管理部門選擇一批專業素質強,且熟悉生產管理的人進行培訓,作為專職的作業許可審批人,用于多個施工現場的作業審核,在作業許可審核環節發揮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多陣地、多維度地開展對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加強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和安全意識教育,持續提高作業審批人員和監護人員專業素質,作業現場定時播放安全警示,打破自身由于工作經驗積累對本作業項目的過度自信,消滅僥幸心理。
針對運行設備常見、頻發、重復的高風險故障以及年檢項目重復性強的特點,建立系統化作業項目數據庫,實現作業項目電子化管理的功能,是HSE(健康、安全和環境三位一體)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策略。實現模塊化功能匹配,例如:申請高處作業,在填入表頭后,系統根據以往作業數據積累,預警出可能的危害和風險,匹配各種有效的控制措施,生成標準的作業項目單,并進入網上審批流程;在作業過程中,有作業環境變化提醒功能,如起風、雷雨等環境因素變化導致不宜動火作業可提前警報;交叉作業風險提示功能,在申請過程中,自動提醒同一區域的其他已申請的作業,系統智能化阻止進入審批流程。作業項目單關閉后,自動生成檔案資料,依據研究需求,生成各類統計趨勢圖。
建立作業項目數據庫不但操作方便,而且為未來HSE 管理研究提供資源依據,尤其是作業項目的類型、數量與事故、事件的量化統計分析關系。辦理作業項目單和不辦理作業項目單的事故發生率,通項與專項事故發生率,重大事故與作業項目單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事故原因(危害)在風險評估中辨識,現有安全預防措施是否有效等,開展這類研究,對實現站場安全管理科學化有著重要意義[7]。隨著HSE 管理的科學化發展,建立作業項目單數據庫,開展統計分析或將成為作業許可管理研究的新方向。
(1)壓縮機機組涉及多專業類型檢維護項目,成立聯合檢維護項目小組,對站內作業項目進行高效作業,風險安全管控,合理評估作業風險等級,匹配各種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作業項目單審批靈活性,因地制宜設計了一套現場風險評估準則,對高風險作業必須實行嚴格的作業管理。
(2)建立扎實的培訓宣傳體系,加強作業執行人員能力考核,打破過度自信的理念,防止僥幸心理,提高基層人員的作業風險意識的重視度。
(3)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專門的作業管理程序,列明具體的需要實行許可制度的作業種類,依托作業項目單大數據庫進行量化統計分析,開通常見典型作業項目單快速通道,引入時間、環境、人員等變量因素作為其系統預警機制,將成為以后大型站場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以及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