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良藝
(財政部廈門監管局,福建廈門 361001)
隨著國家資金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和科研院所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普遍存在重復購置、封閉管理、利用率低下等問題,造成了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的浪費。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大力推進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為此,通過實地調研A 大學、B 大學、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某所”)、自然資源部某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某所”)等四家中央直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對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問題進行分析。
我國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在經歷近年來的發展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1)形成多級覆蓋的共享網絡。目前,我國已經建設形成了覆蓋各層級的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網絡,國家層面有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各省、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基本都建立了相應的共享平臺。各種共享平臺網絡遍布全國,涵蓋各學科,為推進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提供了強有力的網絡支撐體系。
(2)匯聚了龐大的開放共享設備集群。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尤其是在2014 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的指引下,各地通過開展儀器設備資源調研工作,資源整合已經初步完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的科研設施儀器納入了統一的網絡平臺管理,提供了數量龐大、種類齊全、服務多樣、簡潔便利的設備集群開放給社會共享使用,截至2020 年11 月,中央直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共356 家單位加入科技部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并參加評價考核,涉及原值50 萬元以上的科研儀器共計4.1 萬臺(套)。數量龐大的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為我國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節約了大量的設備資源和財政資金。
(3)構建了開放共享服務體系。為促進共享平臺網絡的有效利用,科技部、各省市均建立了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評價制度,制定評價方法和標準,對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況、開放程度、服務質量、收費標準和開放共享效果進行量化考核,定期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同時建立獎懲制度,通過開放共享后補助機制,調動高校和科研院所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積極性。
(1)為數眾多的大型儀器設備仍未開放共享。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推動和政策指引下,高校和科研院所對外開放共享的大型儀器設備數量逐年增加,但是開放共享的程度仍然不夠,這可以從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中開放共享的比例得出結論。調研的四家單位10 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情況見表1。

表1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情況(截至2020 年12 月20 日)
從表1 可見,除B 大學由該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統一集中管理大型儀器設備外,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儀器設備仍舊散落在各院系中,并未實現開放共享,造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率普遍較低。
(2)共享平臺缺乏統一標準。國內各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基本都建立了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信息平臺,這些平臺大多數參照國家平臺建設綱要以及科技部共享平臺進行建立,由于共享平臺建設缺乏統一具體的標準,導致各地、各單位共享平臺對儀器設備分類和標準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海洋某所加入的國家科學儀器與設施網絡平臺、某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某市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協作共享平臺,3 個平臺分類標準不一致,造成其進入平臺的設備數量分別為186 臺、250 臺、105臺,同時其自建的海洋某所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的設備數量為174 臺。各平臺標準不一致,不利于儀器設備單位的管理,也不利于用戶的查找選用。調研中了解到,海洋某所儀器設備共享基本是從單位自建的信息平臺獲取客戶,從科技部、省、市平臺獲得的有效用戶極少,大量重復但標準不同的共享平臺實際使用效率很低。
(3)儀器設備平均利用率普遍不高。科技部、教育部、各省市均對納入共享平臺的單位進行共享開放度、儀器設備使用機時等指標進行考核,從考核通報情況以及實地調研了解到,很多單位儀器設備的年平均機時低于教育部關于專用設備800 機時/年、通用設備1400 機時/年的指標要求。如B 大學2019 年通用設備平均服務機時890 機時/年,遠低于教育部的考核要求。同時,調研中發現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機時很不均衡,少數新近購置的、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儀器設備的使用率非常高,如B 大學使用率最高的核磁共振波譜儀2019 年達到4800 機時,但與此情況相反的是,大量的儀器設備是相對老舊、技術已經逐漸過時的,這些設備平均使用機時不到400 機時/年,而且使用機時逐年降低。
(4)儀器設備運行經費和維修經費不足。大型儀器設備運行維護費用來自于項目的科研經費,科研項目結束后,運行經費得不到持續的保障。如海洋某所大型儀器設備平均使用年限已超過6 年,儀器的故障率和維修費用逐年上升。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取得的服務收入較少,根本不足以彌補儀器設備日常運行費用以及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工資支出,更無法承擔高額的維修費用。例如,海洋某所2019 年、2020 年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收入分別為776.23 萬元、538.47 萬元,維修維護費用則分別為1083.21 萬元、848.31 萬元,共享收入無法覆蓋維修維護費用。大型儀器設備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維護,必然會進一步降低儀器設備的使用率。
(5)開放共享的質量不高。調研中發現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統計上報的共享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開放給本單位內部使用產生的收入,并非真正意義的向社會開放共享。例如:中科院某所2019 年大型儀器設備服務收入913.68 萬元,其中對外服務收入382.56 萬元,對內服務收入531.12 萬元,對外開放服務收入占比42%。A 大學2020 年名義上共享收入2000 余萬元,但實際對外共享服務收入不足400 萬元。B 大學情況也是如此,2019 年其名義上共享收入200 余萬元,其中對外共享服務收入不足20%。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實際對外開放共享收入占比偏低,反映出當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質量不高的普遍問題。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利用率較低的問題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5 個。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除部分專門對外提供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實驗室外,大量的儀器設備分散在各院系和各課題組,其共享率較低。究其原因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專家和教師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意識不強,使得部分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低,使用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理論、重科研、輕實踐、輕管理的現象,這是其圍繞教學和科研的考核方式所決定的,這就造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對儀器設備內部管理和有效使用的重視不夠。對提高儀器設備配置的科學性,管理部門缺乏全面深入的謀劃,往往注重儀器設備有無的問題,忽視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對儀器設備的有效使用欠缺組織管理,導致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停滯不前。
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經費一般為各級財政撥款,通過各類科研課題、學科建設和重點建設項目等專項資金撥款購置。各類專項資金立項之初,圍繞實現項目建設目標側重于對項目可行性、項目需求、專家知名度和團隊水平等要素進行評審,而對儀器設備配置需求、設備性能、管理人員配備、已有同類儀器設備情況等細致問題未進行全面評審論證,從而導致在項目建設中重復購置、超項目需求購置儀器設備現象非常突出,尤其是項目單位崇尚購置國外進口高端大型儀器設備,為后期項目結束后大量大型儀器設備閑置浪費以及開放共享先天不足埋下隱患。
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重項目建設、輕資產管理的現狀,造成其對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缺乏完善的考核評價,不作固定資產投資的投入產出量化分析評價,未建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考核激勵機制,也沒有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造成儀器設備的相關使用者較少關注開放共享。同時,科技部和各省市均建立了比較全面的對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在考核的具體內容上,存在主觀成分影響較大的情況。比如:在運行使用情況指標中考核支撐服務重大科研任務情況,在共享服務成效指標中考核支撐服務外單位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以及在組織管理情況指標中考核開放共享管理制度建設情況和集約化管理情況,這些指標都難以量化評價,考核成績受主觀判斷影響,造成考核排名波動很大。如:中科院某所和A 大學參加科技部和財政部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2018、2019、2020 年的名次分別為第42 名、第4 名、第57 名和第90 名、第52 名、第208名,同一單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考核排名大幅波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核體系不夠合理。
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人員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實驗技術隊伍不穩定,尤其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員。由于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編制較少,實驗人員中大部分是各專業各學科的科研和教學人員兼職,專職從事實驗的高水平技術人員缺位,造成大型儀器設備無力對外提供高水平技術服務,或者有的單位對儀器設備管理松散,非專業技術人員使用不規范,對儀器設備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造成損害。再者,由于大型儀器設備實驗技術人員缺乏,導致一些高端的儀器設備停留于基礎功能的使用,其潛在的深層次功能未被充分開發使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者和使用人,應在其內部明確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部門,應將本單位所有大型儀器設備納入統一管理,各專業學科及課題組均需向該部門申請使用。儀器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統籌規劃本單位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和開放共享,對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使用、維修維護、開放共享、報廢處置進行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使用效率。
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強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分析與論證,對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必要性、組織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儀器設備的適用范圍、性能、價格等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采取第三方論證等方式,確保采購方案的科學性。同時,有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項目評審,特別是項目中購置大型儀器設備是否符合項目建設的整體規劃進行嚴格評審,避免不必要的追求高檔、購置超過項目需求的大型儀器設備,造成嚴重浪費。
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部委應加強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頂層設計,制定統一規范的信息平臺建設標準。各省、市,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應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建設本省、市和本單位的開放共享信息平臺,形成全國多層次、標準統一、功能互補的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網絡。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應當把本單位除涉密、技術要求特殊、研究目的特殊等儀器設備之外,具有一定共性需求的科研儀器設備均納入平臺開放共享。再者,各單位應豐富完善其開放共享信息平臺功能,使開放共享平臺不僅僅是儀器設備的展示平臺,應逐步將共享信息平臺打造成“網上預約—實驗記錄—計費—結算”的全過程的控制平臺,同時開發移動客戶端,滿足共享用戶靈活多樣的使用需求。
目前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使用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高價值的大型儀器設備停留在低層次的使用階段,一些強大的功能模塊得不到深入挖掘利用,與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相比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這些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效率必然不高。因此,在同樣設備資源的基礎上,關鍵是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對儀器設備的新方法新應用進行開發研究,擴展儀器設備的使用范圍和領域,通過儀器設備的應用技術,而不是儀器設備本身以對外開放共享,這才是儀器設備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其通過自我造血能力維護儀器設備高效運行的途徑。因此,亟需加快培養相關技能型人才,提升儀器設備應用的技術實力。
各省、市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優化對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體系中除原有對開放程度、共享機時等指標的考核外,應增加對技術服務能力的考核,重點考核相關技術人員配備、技術職稱水平等,促進各單位重視加強技術力量的培育。有關部門在考核指標設計中,要側重對可量化內容的考核,避免人為主管因素對考核結果產生太大影響;同時在考核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對各單位填報數據情況的監督檢查,一經發現數據造假的單位,應根據有關規定記入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在激勵機制安排中,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共享成效顯著的單位的后補助力度。同時,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應加大對儀器設備管理部門和人員的激勵考核,將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情況與人員編制、薪酬、職務晉升等掛鉤,調動有關部門和人員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