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軍,潘翔宇
(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山東日照 276806)
擋火門是轉爐運行的重要安全保障,轉爐在正常生產冶煉過程中,擋火門處于關閉狀態,只在兌鐵和加廢鋼時打開。因擋火門道軌斷裂和大梁變形等問題,導致擋火門無法正常運行,制約生產的同時也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轉爐擋火門安裝在爐前平臺道軌上,道軌下方墊有100 mm×200 mm 鋼板,墊板間距500 mm 間斷排列;墊板下方為承重主梁,主梁迎鋼面有鑄鐵板防護,鑄鐵板安裝在主梁上部外沿處,使用吊耳和銷子連接(圖1)。轉爐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爐口向前倒渣,爐口和主梁距離不足1 m,主梁護板直接受到高溫烘烤,經過長期高溫烘烤和掉落廢鋼撞擊,主梁護板和墊板容易脫落,護板脫落后高溫直接烘烤主梁,使主梁發生形變。主梁形變與道軌墊板缺失,導致道軌變形、斷裂頻繁,使得擋火門無法正常運行,制約生產的同時還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圖1 擋火門改造前
原設備運行存在突出的制約問題:①因生產冶煉過程中,每爐都需要從爐前倒渣,轉爐爐口朝前時,距平臺間距不足1 m,轉爐倒渣過程中爐內反應還較為劇烈,紅渣和鋼水容易噴濺到道軌和鑄鐵板上,導致護板吊耳焊縫和道軌墊板焊縫容易開焊,再加上掉落廢鋼沖擊,護板和墊板容易脫落;②此梁為擋火門和平臺承重梁,長期被高溫烘烤和掉落廢鋼沖擊,主梁變形、道軌斷裂不僅影響轉爐正常生產,也給轉爐運行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結合生產形勢要求,為降低安全隱患及日常維護工作強度,通過對主梁、護板和墊板升級改造,徹底解決了以上問題,具體改造內容如下:
(1)主梁改造。主梁的上面板、立板和下面板采用40 mm 厚的Q235 鋼板焊接而成,Q235 由于碳含量適中,強度、塑性和焊接等綜合性能較好,材料也較為常見普遍,所以優先選用Q235材料;筋板采用30 mm 厚Q235 鋼板,間隔1 m 焊接(圖2)。

圖2 主梁改造后
(2)吊耳改造。將原鑄鐵板吊耳改到主梁內側,從主梁上面板的上部改到下部,這樣吊耳由原來受剪切力改為只受自重拉力,受力更小也防止廢鋼沖擊和紅渣烘烤,有效保護吊耳。
(3)墊板改造。將原墊板改為焊接結構件(簡稱副梁),副梁主要作用是傳遞重力和抗沖擊力,為了增加強度和提高抗沖擊性,副梁的面板、立板和承重板采用30 mm 厚Q235 鋼板焊接成,承重板兩側每間隔200 mm 焊接30 mm 厚立板,底部面板鉆螺栓孔是為了主副梁裝配使用(圖3)。副梁采用這種結構是為了保障道軌受力更均勻,也可保護主梁不被掉落的廢鋼沖擊,同時避免轉爐噴濺鋼渣直接接觸主梁,減少對主梁的傷害。

圖3 副梁改造后
(4)鑄鐵板改造。鑄鐵板采用RTCr 耐熱鑄鐵,在空氣中耐熱溫度為550 ℃,鋼水出鋼時溫度在1650 ℃左右,熱輻射到鑄鐵板溫度約在500 ℃,鑄鐵板耐溫550 ℃,可以承受此溫度。為防止筋板與主梁底部面板接觸,將下部450 mm 筋板高度改為10 mm,可有效減少主梁和鑄鐵板接觸產生磨損(圖4)。

圖4 鑄鐵板改造后
(5)結構說明。因原擋火門位置已固定,所以主梁和副梁全部焊接成偏心結構,偏心100 mm是為保證主梁副梁和道軌的中心線都在同一直線上,保證承載力在同一中心線上(圖5)。

圖5 擋火門改造后
(6)焊接及連接要求。主、副梁和吊耳焊接時全部使用雙面打坡口焊接,主副梁使用M30×100 mm 螺栓連接,副梁主要作用是保護主梁不被掉落廢鋼沖擊和噴濺鋼水灼燒,副梁即使損壞螺栓連接結構,后期更換也較為方便。
(7)澆筑。施工完成后,副梁空隙和破損平臺邊角全部焊錨固鉤,使用鋼玉耐火澆注料澆筑、抹平。
本次設計及改造解決問題如下:①擋火門道軌斷裂問題得以改善;②主梁被掉落廢鋼沖擊變形問題解決;③主梁防護板鑄鐵板容易掉落問題解決;④主梁被噴濺鋼渣烘烤問題解決。
此次改造通過現場半年試運行,擋火門道軌無斷裂、主梁護板未脫落,擋火門運行平穩,改造極為成功,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