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敏,王 翔,肖建國
(湖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永州分院,湖南永州 425001)
某大廈需要對該建筑內的2009 年生產電梯進行加層,增加提升高度。按照國市監特設函[2019]64 號文件的要求,該施工屬于電梯改造,施工過程需要進行監督檢驗。在改造單位申報檢驗的過程中,在監督檢驗項目的選擇和判定方面檢驗人員與改造單位技術人員有分歧。
《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二條對特種設備的生產作了如下定義:“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從《特種設備安全法》層面改造是生產環節,根據質檢辦特函〔2017〕868 號文件的要求從2017 年10 月1 日起,改造和重大修理環節要執行TSG T7001—2011《無機房電梯監督檢驗自檢報告》的第2 號修改單[1]。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十九條“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應當保證特種設備生產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標準的要求,…不得生產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特種設備”。則改造單位應當執行第2 號修改單中的條款。我國《產品質量法》的第二十六條(一)規定:產品質量“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電梯的檢規可認為是強制執行的安全技術標準,電梯改造施工時應當遵循。按照該法第四十一條(二),在質檢辦特函〔2017〕868 號文要求檢規2 號修改單(以下簡稱“檢規2 號修改單”)實施以前的設備可以認為是“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檢規2 號修改單實施以后,如果產品不遵循其規定就不能忽視不遵守規范產生的缺陷。
根據以上法律條款,電梯的改造應該無條件地執行最新的安全技術規范和強制性標準。但根據我國《立法法》第九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以及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均在司法實踐上提及了“不溯既往,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對于在用的特種設備,相關安全技術規范也有要求:從TSG T7001—2009/XG2—2017《電梯檢驗工藝手冊》“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檢驗項目可知,允許按照電梯出廠的制造標準進行改造。”這一原則在市場監管總局的一些公眾留言中也有所體現。對于在用的設備的改造和重大維修施工,檢驗工作可以遵循老梯老辦法、施工不降低原安全性能的原則。
對于質檢辦特函〔2017〕868 號文,應結合第二條和第三條(一)要求看,文件是強調要求2017 年10 月1 日起檢驗機構按新版檢規進行檢驗,是對檢驗依據的要求,但并沒有要求在用設備的技術狀態必須達到檢規要求。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對改造、大修涉及的項目有一定的自由量裁權,當然也要對選取的項目承擔相應的檢驗風險。
本案例的爭議點是,“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和“門回路檢測功能”這兩個項目是否應滿足檢驗要求。
現行的安全技術規范TSG T7007—2016《電梯型式試驗規則》中附件P 門鎖型式試驗要求、附件W 層門型式試驗要求[2]以及強制標準GB 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及1 號修改單里并沒有對這兩個項目作出要求。只有在TSG T7007—2016 中在附件H 整機試驗要求、附件V 控制柜型式試驗要求,以及已發布還未實施的GB/T 7588.1—2020《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 第1部分:乘客電梯和載貨電梯》中增加了這兩項的要求,即檢規2號修改單增加的“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和“門回路檢測功能”這兩項。從GB/T 7588.1—2020 中可以發現,這兩個項目在重大危險清單被列為“機械設計是忽視人類工效學原則產生的危險”,是因為“重復活動”和“可見性”造成的危險。這兩項功能就是為預防電梯維保人員維修時因工作需要短接了層、轎門鎖,又因為工作的疏忽將電梯轉為正常運行后忘記將短接線取掉,造成電梯有開門走梯引發剪切事故的風險而設置的。其中,“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更偏向于保護維保人員的角度,讓短接層、轎門鎖這樣的“重復活動”更容易和可控;而“門回路檢測功能”則是防止短接后還能運行,是對維保工作失誤的補救和對乘客的保護。
根據GB/T 7588.1—2020 中第0.4.10 條,“如果在維護期間,使用者通常不易接近的安全裝置被有意置為無效狀態,此時電梯的安全運行無保障,則需遵照規程采取補充措施來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假定維護人員收到指導并按規程開展工作。”從假設中可以看出,即使沒有“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還可以通過維保人員的操作規程去避免這一風險,而且“門回路檢測功能”還可以對維保人員這項工作的失誤進行補救。但是“門回路檢測功能”如果失效,短接帶來的風險就只能依靠維保人員的操作規程來避免。
以某型電梯為例,其實施TSG T7007—2016 改造前后的門回路電氣原理見圖1。其中,GS 為轎門鎖電氣,DS 為層門鎖電氣開關,L1 是開門到位電氣開關,A18 為IO 信號采集板,A20為再平層電路板。
由圖1 可以發現,TSG T7007—2016 實施前該型號的電梯也是有3 個信號(X26 轎門鎖信號、X27 層門鎖信號和X15 開門到位信號)來檢測門回路工作情況,比實施后的電氣原理相缺少了A20 再平層電路板。A20 再平層電路板對門回路的檢測影響,其門回路檢測邏輯見表1[4]。

圖1 TSG T7007—2016 實施前后門回路電氣原理

表1 門回路檢測邏輯表
從表1 可以發現,缺少A20 板、只有一種情況的層門鎖的狀態是不確定的,而轎門或整個門回路被短接是可以被檢查出來的。改造中如果要單獨增加這模塊,可能涉及到控制柜主板程序是否支持此項指令的擴展,A18 板接口是否夠用,增加A20板是否會對原電路有干擾,轎廂上要增設感應器,以及以前的控制柜型式試驗證書是否與增加的這個模塊相匹配。最終解決的辦法可能是要更換控制柜來解決這個技術問題。從以上圖紙還可以發現,這兩項功能涉及的電路確實主要在控制柜內,與層門的增加關聯不大。同理,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與上述門回路檢測功能相似,也涉及對電梯控制柜的改造。所以可以從技術層門得出結論:如果加層改造,原電梯控制柜功率儲備不夠、需要更換變頻器,建議增加這兩項功能的檢驗;如果不涉及控制柜的改造,從技術層面實施有復雜和不確定性,建議由廠家給出降低風險的措施,檢驗時不增加這兩個項目。
由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很多檢驗機構在其內部的檢驗作業指導書中對電梯改造項目的檢驗有非常具體的規定,如改變提升高度需要增加層門的還需增加以下檢驗項目:“1.3、2.8(6)(7)、6.1、6.2、6.3、6.4、6.6、6.7、6.8、6.9(1)、6.10、6.12”,這些規定為檢驗員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參考,但只是檢驗機構內部檢驗工作的一個約束,并不是要求施工方每一條都要滿足要求。例如,增加了層門,對增加層門按以上要求檢驗,如果原有層門也按以上要求進行檢驗,則只有全部更換。
電梯的改造和大修是一個技術含量高且復雜的過程,用固定的項目去檢驗一個充滿變化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不便實施的矛盾。實際上,可以通過兩步路走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細化對改造單位的改造方案內容要求,特別是要求改造單位對改造后電梯遺留風險分析與預防措施進行分析。通過對改造單位詳盡的改造方案審核,以及改造項目比照TSG T7007—2016 中涉及驗證的項目,檢驗人員才能從中找到改造監督檢驗需要驗證的檢驗項目;二是要求改造單位對改造依據的標準和規范進行聲明,可以檢驗其聲明的合理性并依據聲明選擇相關項目,以減少認知不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