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軍隊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發展脈絡中挖掘規律,在信息技術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中把握契機。分別從理想目標、認知層面、制度機制、隊伍建設、整體氛圍上對融合的時代定位進行具體刻畫,力求為推動融合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合;守正創新;時代坐標
近年來,全軍在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從實際來看,仍然有不少單位在推動融合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根本原因在于對融合在新時代的坐標沒有精準定位。堅持在歷史沿革與發展趨勢中為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找準時代坐標,開辟融合的源頭活水,現實意義十分重大。
一、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歷史演進對融合的啟示
(一)從發展歷程中堅定勢在必行的信念
“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這個概念在《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中做出了界定——“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我國革命和我軍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經過不斷總結、發展和完善,形成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1929年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雖然未提出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但若查閱此后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可見“我們的政治工作曾經有過很好的傳統,古田會議的決議,就是這種傳統的一個具體體現。”由此可見,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不僅僅局限于被表述為“優良傳統”的少部分論斷,而應當引申為在我軍創建和發展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凝練的思想結晶。
基于上述考慮,筆者將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歷史演進時間跨度界定為黨投身革命斗爭之初至今,經歷了摸索嘗試、初步形成、日益豐富、波折倒退和發揚創新階段。1987年《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首次概括了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歸納為9條內容。2014年,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將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概括為“十一個堅持”,后來作為軍隊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寫入《軍隊政治工作條例》。新時代,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得到了富有時代氣息的創新發展,對它的繼承和發揚也逐步走向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歷史演進在總體方向是前進上升的,而其過程是迂回曲折的,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事物發展規律。因此,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必將取得成功。
(二)在辯證繼承中把握守正創新的原則
筆者選取了在上述五個階段召開的幾個相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工作會議,并對這些會議文獻 進行對比研究,發現關于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如下規律:
一是從“變”中看到“不變”。通過搜索與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相關的關鍵字,例如:“黨、群眾、實事……”。可以看到對于政治工作優良傳統,不同文獻有不同表述,有增補也有刪減。但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官兵一致、發揚民主”“實行自覺的嚴格紀律”等在全部文獻中都是占比最高的,這說明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有自己的核心和主線,而這些是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
二是從“不變”中看到“變”。筆者發現“辯證”“改革”“創新”“探索”等在《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及其之后的文獻中都有較高占比。這些詞語都充斥著“變”的屬性,政治工作優良傳統一直在“變”、需要求“變”,而這個“變”不是隨意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認為“對我軍政治工作傳統應持辯證批判態度。” 《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強調政治工作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改革創新。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守正創新是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根本原則。
二、信息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簡述
(一)信息技術發展現狀
一是普及群體成倍增長。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4.85億。而到了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由此可見,在近10年的時間里,網民數量都大約翻了一倍。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院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顯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數量增多,這會極大促進我國信息技術從業者數量的倍增。隨著科技發展和全球化浪潮,可以預見,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是一種必然趨勢。
二是利益驅動加速競爭。由于信息技術在強化軍事實力、促進經濟發展、助力科技研發、輔助國家管理等重大方面的貢獻率越來越高,許多國家都將信息技術研發放在重要戰略位置,形成信息技術“軍備競賽”格局。如:我國信息技術里的七大領域在“十四五”期間實際投入要達到十萬億左右。歐盟宣布斥資8.4億歐元計劃建造8個超級計算機中心等等。
三是探索研究不斷深入。近年來,無論是對現有信息技術的深化、完善,或者是對現有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加強建設,還是對下一步信息技術的探索,主要國際組織及其成員國家都十分積極。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2030年前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日本研發出超級計算機“富岳”(Fugaku)等等。
四是應用領域持續拓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領域也不斷開疆擴土,現在基本已覆蓋人類的全部實踐活動,在此列舉幾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應用實例:(1)截至2022年3月7日,與“學習強國”APP連接的“強國電單車”已在江西試點成功投放超50萬輛,開啟了全新的學習傳播模式。軍隊能否借勢軍民融合,與地方的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公司聯合開發出相應的可穿戴設備,使得官兵訓練任務與學習理論同步開展得以實現呢?(2)2021年6月1日,“華智冰”正式亮相,并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它是基于“悟道2.0”誕生的中國原創虛擬學生,具有豐富知識且與人類有良好交互能力的機器人,會創作音樂、詩詞和繪畫作品。未來會不會出現這種新概念的政治理論小教員呢?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現狀滯后于時代,推動融合大有可為。
(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一是現存信息技術的強化升級趨勢。即推進諸如VR/AR、AI、區塊鏈等現有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推進主要體現在兩個大的方向,一是通過加強資金投入來建強相關配套設施以此來強化現有的技術,如我國“十四五”規劃要求建更多的5G基站、組建更多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等等;二是增大科研攻關投入,通過提升技術競爭力來升級現有的技術,如美國加強對現有芯片技術的研究,力爭進一步提升其運行速率、降低生產成本,以此謀求更大利益。
二是未來信息技術的持續開發趨勢。信息技術還有許多領域尚不成熟,但是其潛在價值不容忽視,也成為各國加緊研發的熱點領域,如:意念遠程控制技術;復雜電磁環境衛星抗干擾新技術;人體植入式芯片;高智能軍事機器人等等。這些技術雖然還在探索階段,但從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來看,它們的到來也必然伴隨著人類實踐活動形式的改變,繼而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此,把未來信息技術對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可能造成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加以預判,把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未來信息技術融合的可能作為研究對象加以預設,也是推動融合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三、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時代坐標
《辭海》將“融合”一詞定義為“(1)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2)調和;和諧。如:民族融合”。筆者認為,所謂“融合”是指兩個或多個以上不同種類的事物合成一體,這種合成一體不但是互相調和的,而且是互相促進的,合成的最終效果是“1+1>2”的。因此“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是指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合成一體,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時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擴大又將為我軍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然而在新時代,推動任何兩種事物的融合必須找準其時代坐標,對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形態要做出具體刻畫,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融合。筆者認為可從下列角度進行描述:從理想目標看,力求做到盡可能充分地開發利用好信息技術,從而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進行正確、合理、創新地繼承和發揚,對當前信息技術能夠充分運用轉化,對未來信息技術能夠正確理解預判,達到在信息網絡時代,應對信息技術給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所帶來的風險挑戰、利用信息技術擴大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目的。與此同時,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擴大也會促進信息技術的突破和發展,為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提供不竭動力,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對戰斗力的貢獻率。從認知層面看,能夠對融合的重大意義充分認清,對融合的取得成功充滿信心,對融合的根本原則把握準確。從制度機制看,能夠確保高效運轉,能夠確保科學評估,能夠確保信息安全。從隊伍建設看,隊伍整體應具備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應有理解能力并且具備對當前及未來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能夠正確研判哪些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適合融合、怎樣融合,從而在融合的決策設計、部署統籌、督導協調、具體落實等環節做到既守正又創新。從整體氛圍看,能夠調動全員積極性,能夠促成各部門通力協作,能夠充分發揮軍民融合優勢。
時代在尋找政治工作傳統優勢,政治工作傳統優勢也在奔赴時代,而新時代的革命軍人就是它們的銜接者。融合必將勝利,強軍必定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不斷提高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時代軍隊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理論研討會綜述[N].解放軍報2015-12-16(7).
[3]杜中武.軍隊政治工作經典文獻導讀[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20.
[4]肖裕聲.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21-05第4次印刷.
(作者簡介:劉坤(1989-09),男,湖北武漢人,武警指揮學院政治工作系部隊政治工作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工作單位:武警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