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楊會軍 王飛

摘要: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是指軍用車輛在道路上發生的車輛碰撞、翻車、剮蹭、起火、落水等事故,從而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災害。隨著我軍編制體制調整改革逐漸深化,部隊復訓,日常勤務、執行大項任務動用車輛越來越頻繁,近年來車輛交通事故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本文以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救援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西北地區軍用車輛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救援的難點,同時提出了處置軍用車輛交通事故對策措施。
關鍵詞:軍用車輛交通事故;事故救援
一、軍用車輛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
導致軍用車輛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人、車、路這三個主要道路交通要素,其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即軍車駕駛員。
(一)駕駛員的不安全行為
一是超速行駛。“十次肇事九次快”。高速公路上對于車速的要求較寬,這樣往往使有的駕駛員肆無忌憚加快車速,忽略非雷達測速區的車速要求,駕車超速行駛,從而引發事故。
二是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是諸多車輛事故中最易出現的,也是駕駛員比較容易忽視忽略的問題,有的駕駛員晝夜不停地超負荷駕車行駛,造成身體極度疲勞,視覺、判斷、應變和處理能力降低,極易造成車輛事故。
三是操作不當。一方面,駕駛作風和習慣不好,有的不按規定系安全帶,變線并道不打轉向燈等。另一方面,針對性的應急避險訓練少,不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做,出現緊急情況操作不正確甚至因緊張而出現致命錯誤動作。
(二)車輛的不安全狀況
一是人為造成的車輛不穩定狀態。具體表現為:出車前車輛檢查不仔細、車輛運行中檢查不到位、車輛日常維護保養不及時,導致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嚴重故障(如:轉向或制動失靈、傳動中斷、照明及指示信號失效等影響安全行駛的故障)。
二是偶發性車輛故障。特別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及車輛過長時間行駛的情況下,車輛零部件出現的疲勞性斷裂、折斷、啟動困難等偶發性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對車輛安全造成很大影響。
(三)運行環境的惡劣狀態
一是道路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道路條件對交通安全存在著明顯影響,主要反映在不能滿足汽車駕駛員正常行駛時在視覺、心理等方面的需要。一方面,西北地區道路設計存在著直線與曲線長度的比例不合理,容易引起駕駛單調感,造成駕駛員困頓;另一方面,西北地區道路質量存在路面坑槽、斷板,路基沉降等病理性災害形成的路面積水以及“橋頭跳車”等現象嚴重影響著行車安全。
二是氣候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氣候條件對交通安全存在著密切關系。惡劣的天氣條件會帶來路面摩擦系數下降、駕駛員視線受阻、駕駛員心理變化較大等影響,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特別是西北地區夏季炎熱高溫,會導致路面出現車轍、鼓包等病害,以及冬季部分路段的橫風都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三是社會環境對交通安全的影響。西北地區經濟不發達,地方人員受安全教育水平低、安全意識差,部分道路無交通管制,交通監管不力等都會給軍用車輛交通安全造成影響。
二、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救援面臨的問題
軍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對于部隊而言一般會面臨現場秩序混亂、人員傷亡慘烈,此生災害多、救援難度大等問題,嚴重時會引發軍地矛盾糾紛,給部隊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一是現場混亂,傷亡慘烈。任何一起軍用車輛交通事故都或多或少會引起地方群眾圍觀,在現場如果不及時引導過往車輛,疏導圍觀群眾,會給交通事故處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安全隱患。
二是危險因素多,救援技術性強。在多次軍用車輛交通事故的救援中,時常遇到警戒調整不及時的情況,導致出現二次事故。如果事故車輛變形非常嚴重或墜入河谷中,以及造成危險品泄露、燃燒爆炸等情況,往往需要判斷諸多危險因素,更需要專業技術團隊進行施救。
三是對搶險救災器材裝備要求較高。目前西北部隊僅配備一些常用的搶險救援器材,在實施交通事故搶險救援時,對于一般的事故處置所需的器材裝備還能應付,當遇到一些特大事故、化學有毒物品泄露的災害事故時,由于缺乏特種器材裝備,就顯得束手無策,力不從心。
三、軍用車輛交通事故處置對策
發生軍用車輛交通事故后,針對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救援面臨的問題,結合近年來工作經驗,總結反思出軍用車輛交通事故處置方法、被困人員應急救援處置辦法以及傷員現場搶救的方法。
(一)軍用車輛交通事故處置方法
一是立即停車。不要隨意將車輛駛離事故現場;停車后立即打開雙閃,并在車輛前后設置警示標志(高速公路不少于150米),并安排交通調整人員,避免發生二次交通事故。
二是搶救傷員。受傷者傷勢較輕,可暫留現場等待交警處理,受傷者傷勢較重,應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攔截過往車輛予以救助;發現無過往車輛并且傷員傷勢過重,確需動用肇事車輛的,在做好標記后,可以用肇事車將傷員送醫院搶救;發現有人員死亡,應原地不動,用草席、篷布、塑料布等進行覆蓋。
三是保護現場。在搶救傷員、保護現場的同時。應立即設法向當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報案(撥打“122”交通事故救援中心電話),準確報告事故發生地點(觀察道路上的里程碑公里數)和簡單情況。隨身攜帶攝錄器材的,應將現場情況進行拍照、攝錄,進行取證。軍隊人員應協調地方相關部門控制輿情范圍,防止發生涉軍輿情。
四是轉移貴重或危險物資。裝載有貴重物資或者危險物品時,標出物品的準確位置并及時組織搶救轉移,必要時應協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給予援助,并及時向本單位上級領導匯報,以避免軍用物資受損或危險物資發生次生災害。
五是做好善后工作。已上車輛保險的,須在48小時內通報保險公司,進行事故損害勘驗。處理保險賠付事宜須攜帶保險單正本、交通事故處理通知書,以及駕駛證與行駛證證件原件等。特別是做好傷亡人員家屬的善后工作,防止引發其他問題。
(二)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方法
一是排除險情。排除險情是救生的前提,盲目的救生,只能使事故擴大,傷亡加重損失加大。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可能引發火災、爆炸等潛在危險。如:對泄露的燃油進行泡沫覆蓋;對車體油箱實施冷卻;對可燃氣體用霧狀水進行稀釋驅散;對流淌的可燃物進行筑堤等。
二是破拆救人。由于車輛碰撞交通事故的特殊性,被困人員一般都是被卡在車里不能自救,所以救人必須通過破拆。破拆時要盡量使用不產生火花的液壓剪切器、液壓擴張器、液壓頂杠,起重氣墊等工具,同時也可以輔以牽引、拉拽、起吊的方法。
三是防止次生災害。對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所引發的次生災害,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的泄露處置,要嚴格按照具體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和處置程序實施,通過采取稀釋、驅散、降毒、關閥、堵漏、倒罐等各種措施,防止引起燃燒、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進一步擴散造成次生災害的擴大。
(三)軍用車輛交通事故傷員現場急救方法
大量車輛交通事故現場急救案例顯示,第一時間進行判明傷情后對傷者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后會極大提高傷員獲救率。
一是心肺復蘇。對于失去自主呼吸的傷員,要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最大程度重建呼吸。一要及時判斷傷員意識,二要開放氣道,三要人工呼吸,四要胸外心臟按壓,五要掌握單人和雙人施救比例。
二是止血包扎。加壓包扎止血法是現場急救最簡潔的急救措施,可以用于短時間內控制動脈血流,防止休克。熟練掌握常見部位的加壓包扎法,能在交通事故現場急救中最大可能保證傷員傷情不會進一步惡化。
三是固定搬運。對于出現骨折的傷員在止血包扎的前提下,緊急情況下還要利用就便器材對傷員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從而防止骨折部位移動,減輕傷員痛苦,同時能有效防止因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造成嚴重并發癥。簡易固定完后,利用徒手搬運將傷員轉移至醫院救治。
近年來,軍用車輛交通事故占各類事故比例越來越高,一定程度上對部隊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車輛交通事故的成因和軍用車輛交通事故救援面臨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軍用車輛交通事故處置對策建議,以提高部隊預防和處置交通事故能力。
(作者簡介:田野,陸軍軍事交通學院軍事運輸指揮系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國人民解放軍68003部隊上尉連長;楊會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軍事運輸指揮系教授;王飛,1991年出生,碩士研究生,中國人民解放軍68003部隊上尉政治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