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戰朝 郭陽 孫紅雨
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對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軍隊在社會招考文職人員,是全面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具體舉措,也是我軍吸引人才、強基固本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推動軍事人力資源制度創新發展的重大成果,對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2018年全軍第一次大規模招考文職人員開始,我軍在4年多的時間里,分5次共招考文職人員10萬余人,有8萬多社會人才成為軍隊文職人員,今年還有2萬余人正在等待面試、體檢和政審。隨著社會人才的涌入,我軍的各項建設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考入基層的社招文職,出現了能力與崗位不匹配、軍事訓練跟不上、體能考核不達標、文書擬制格式不規范、管理方式不適應等現象,很多社招文職在入職很短時間就離職或被辭退,既造成人才流失,又導致大量人力、財力浪費。為避免人才流失,將既有能力又真正想為軍隊服務、為國防獻身的社會人才留在軍營,必須耐心細致搞好“傳幫帶”,科學管理度過“適應期”,以考促訓嚴把“淘汰關”,落實政策崇尚“榮譽感”。
一、循序漸進提能力,精準做好文職人員“傳幫帶”
在社招文職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初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大都沒有深入接觸部隊,雖然經過短期培訓,但對部隊了解不“夠”、感悟不 “深”、業務不熟,尤其是對所從事的行業十分陌生。這些“新手”在剛剛進入部隊工作和訓練的時候,難免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怎么干都干不好”“怎么練也不及格”等情況。一是因人而宜確定帶教方案。因每個單位每批新招文職人員數量都不多,在新任社招文職到位后,不要急著給新人“立規矩”“壓擔子”,而是逐人進行全方位摸底,并根據每個人的自身條件、專業、工作學習經驗等,因人而宜設計符合自身實際的合理的成長、訓練方案,做到幫帶有的放矢。二是以老帶新搞好結對幫帶。根據個人能力、專業需求和崗位職責,一對一或一對多選派適合的“師傅”來指點新人如何“打開鎖”“迎進門”“扶上路”“跑起來”,特別是對專業技能要求高的重點崗位,更需選派本單位技術尖子,實施“手把手”教學、全過程幫帶。三是循序漸進提升能力素質。遵循人才長成規律,不急于讓他們擔任務,而是先從了解部隊入手,從適應性訓練開始,讓新人盡快的適應工作環境、轉變自身角色,熟悉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和訓練標準,而后逐步賦予任務加壓加擔,漸近式成長,使社招文職的“高學歷”真正轉化為適應部隊需要的“高能力”。
二、科學靈活抓管理,幫助文職人員度過“適應期”
這些新考入的社招文職大多為90后、00后,既沒有軍旅經歷,個性又比較強,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習慣、方式與部隊要求有較大差距,到部隊后多數都“水土不服”,有些甚至無法平穩度過“適應期”而最終離職。一是嚴格執行規定要求。把規矩挺在前,文職同屬部隊人員,入職后首先講清部隊是特殊的群體,有鐵一般的紀律、有高質量的標準、有嚴格自律的要求,在各項具體規定執行和工作完成上,必須要等同于現役,工作作風要雷厲風行、工作標準要樹立“窗口意識”、自身要求要嚴于律己。特別是在安全、保密、政治等原則性、關鍵性問題上,更容不得犯半點差錯。二是防止管理簡單粗暴。針對新人新特點,進一步靈活教育管理方法,采用合理方式去引導、指點他們改掉自身的問題,切忌簡單、粗暴批評,動輒說“考核不通過”“到期不續簽”等話語,這樣往往會讓這些初出校門的大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久而久之,“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導致他們無法適應而不得不離開。三是注重幫助解決思想問題。單位主要領導應定期和社招文職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真正了解新人們內心的“疑問”、工作的“困惑”和訓練的“痛點”,用先進典型、英雄模范等事跡和具體的方法來消除新人在生活上、工作上、訓練上的“難言之隱”,鼓足新人的工作干勁,真正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
三、堅持標準嚴考核,切實把住文職人員“淘汰關”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規定:軍隊文職人員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有試用期的還要組織試用期考核。平時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結果計入檔案;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人員予以解聘或辭退。為確保將部隊需要的人才留下,真正做到“去莠存良”。一是高度重視試用期考核。各單位在社招文職6個月的試用期內,要嚴格把關,特別是主官要對新社招文職的試用期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確定該文職人員的生活習慣、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訓練情況是否適合其所報考的崗位要求,精準對新人進行評價,做出結論,既不能漏掉人才,更不要留住“庸才”。二是認真對待平時考核。對每一次的平時考核,各單位都應本著公開公正、從實際出發的態度,科學評判文職人員德能勤績,真實填寫考評事項和考評結論,防止摻雜個人感情或因為“人沒管好顯得我能力不行”導致的面子上過不去等現象,導致無法在考評表上真實反映社招文職工作、訓練實際情況,無法起到以考促進、考核把關的應有作用。三是重點抓好年度考核。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不僅涉及到獎勵工資的發放,更涉及到文職人員的去留問題,各單位更要認真審視社招文職人員一年來的工作、生活和訓練情況,確保考核結果是年度情況的真實反映。同樣,如果社招文職的專業技能、工作標準、生活習慣和軍事體育素質等,在長達一兩年的時間里都不能達到軍隊崗位需要的標準,則必須按照程序給予年度考核不合格,并經黨委研究、報上級批準后將社招文職人員解聘或辭退。
四、嚴格規定落政策,持續保持文職人員“榮譽感”
社會人才考入軍隊后,既有軍隊人員崇高地位,又有超過地方公務員、國企的高額薪水,可謂“榮譽感”十足。但近幾年來,在文職人員發聲較多的強軍論壇“文職人員方陣”、百度“非現役文職”貼吧等論壇,社招文職人員討論的熱門都是“社保未落實”“探親休假難”等話題。雖然發貼、回復的不一定是真的社招文職人員,但是熱點話題討論的現象在很多單位不同程度存在,也反應出一些基層單位在落實文職人員福利政策上沒有落底到位。首先是及時跟進學習政策。《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中對文職人員的住宿、社保、休假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但能否落實,還要看各單位是否掌握政策、是否依規辦事。各單位應加強對新政策、新條例的系統學習,特別是具體業務辦理人員要真正把新政策、新條例學懂弄通,以便于在具體工作中應用執行,防止因不知道、不了解導致不落實。其次是原汁原味落實政策。前面提到的“社保未落實”“探親休假難”等問題的根本,還是部分單位未能嚴格按照規定落實相關政策要求,甚至部分“土辦法”“土規定”大行其道。比如:有的單位將未婚社招文職與現役未婚干部、戰士同等對待,要求未婚社招文職“全時留營住宿”,有的單位電話費報銷將文職排除在外等,這些都不同程度挫傷了社招文職人員的“榮譽感”。所以在各項政策的落實上,要嚴防各類“土辦法”“土規定”的干擾,原汁原味落實政策,讓文職人員的“榮譽感”持續保持下去,充分激發他們獻身國防事業的內在動力。
回顧過去4年多的時間里,全軍社招文職人員多次參與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重大軍事或非軍事行動,都出色完成了任務。戍邊英雄陳祥榕的姐姐陳巧釵也接續了英雄弟弟未竟的事業,成為一名軍隊社招文職人員。軍隊社招文職隊伍,是一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力量,展望未來,前景廣闊。可以相信,我軍的文職人員管理制度必將走出一條科學發展之路,在軍隊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