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碩 萇軍紅 張萬玉 吳士鋒
近年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形勢越來越好,作為民營經濟主體的軍民融合企業也日漸壯大,在軍民融合發展這一國家戰略下,全國領域內的軍民融合呈現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河北省作為京津冀綜合改革的實驗區,堅持以區域經濟發展為重點,堅持以“軍民融合”為重點。河北省從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大力發展軍民結合工業、戰略性新興工業,到建設河北省軍品貿易中心,實現了“軍民融合”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河北省軍民融合的發展還存在融合的深度廣度不夠、自主創新能力差等問題。結合當前發展形勢,探索河北省軍民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河北省軍地之間的良性互動、優化、產業轉型、打破傳統的“兩用”狀況,推動軍民融合向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方向深入發展。
一、國外軍民融合發展模式
國外發達國家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四種: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軍民一體化模式;二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先軍后民模式;三是以日本為代表的以民掩軍模式;四是以以色列為代表的以軍帶民模式等。
(一)軍民一體化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是將國防工業與私營企業聯合起來,共享技術和資源,形成共同的基礎設施。目標是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單一投資,實現軍事和民用產出的最大化。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建立不同層次的相關直屬機構,控制和監督軍民融合的實施;制定和規范了物資裝備采購的相關軍事標準。完善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軍民融合的支持,促進軍民融合順利發展。在美國市場上,許多民營企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需要,根據民用或軍工產品的需求,靈活調整自身產業鏈,動態、高效地生產出所需產品,從而搶占市場,穩定自身的發展。
(二)先軍后民模式。以俄羅斯為代表的軍民融合模式是確保軍工企業優先重點發展,同時也關注當前軍工企業與民營企業軍民分離的問題。在權衡利弊后,采取了“先軍后民”的折衷措施,既緩解了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又協調了軍民融合的發展。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大力推進國防和軍事改革,把軍民兩用技術作為優先發展戰略。通過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軍工企業體制改革,打造軍民產品雙贏的軍民聯合群體,實現軍工生產與國民經濟的對接,為創造經濟和國防發展雙贏局面打下堅實基礎;建立健全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專項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確保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和創新力。
(三)以軍掩民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以軍掩民模式采用的是利用民用技術指導軍事技術的發展,即民營企業可以生產軍工設備,而日本的軍事技術又集中在新興產業,所以日本形成了以軍掩民的一體化模式。這種模式具備一下特征: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研究和建設,充分利用民營企業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能力,挖掘其潛在的技術能力;重視軍民兩用技術開發,加強軍民企業合作;不斷落實和完善相關管理決策,協調落實官、軍、民三管制度,保持軍民良好合作,促進軍民融合和諧發展。
(四)以軍代民模式。以以色列為代表的以軍代民模式強調的是有限發展軍用技術,當技術成熟以后引入民營企業進入,民營的企業也就可以開發更多的民用產品,提高了民用產品的競爭力。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不斷完善國防工業支撐體系,借助法制優化支持新技術協調發展;加強人才培養,提供政策支持;推廣國防工業核心技術,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民營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加強軍民企業技術合作,注重軍工企業軍民融合,鼓勵和支持軍工企業組建民營集團,實現資源共享,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縱觀國外發達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國防工業的發展被納入社會經濟發展框架,二者有機結合。從而使國家基本投資在軍民發展中獲得雙重效益,優化資源配置,大幅度降低建設成本,促進軍民協調發展。然而,由于各國發展水平和國際環境的巨大差異,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軍民融合是大勢所趨,但具體實施方案應因地制宜,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適合當地發展需要的戰略措施,為軍民融合的深入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二、河北省軍民融合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北省積極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400億元后,2019年全省共有27個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區。與此同時,工業發展的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在信息技術產業,作為新的互聯網創新平臺--“大智慧移云”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在高端制造業方面,軍民融合的發展體現在人工智能和航天領域,這承載著河北省未來自主創新力;在新材料產業中,軍民兩用的代表是碳纖維材料;在節能環保領域,石墨烯顯示出巨大的軍事應用潛力。以上產業引領了河北省軍民融合深入發展的新方向,促進了河北省產業融合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
河北省在積極引領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建立了第一個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河北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成為推動軍民融合技術交流轉化的重要力量。交易中心由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運作能力,匯聚全球資源。交易中心實行線上線下雙重運營模式,網上交易主要通過搭建的交易平臺實現,線下交易主要依靠科技成果展示廳、信息發布廳、傳統路演廳等傳統方式推動交易。
雖然河北省在軍民融合方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軍民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軍民融合產業整體經濟實力不強,軍民融合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小,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數量不足;民營企業參與軍事需求的數量不多,參與程度不深。針對軍事需求進行專項優化改造和科研的意識、動力和投入不足,一般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市場應用的產業不強,尚未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加強多家科研院所、企業聯合攻關能力。
(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缺少軍民技術的有機融合,公眾認知還不足,企業無法獲取有效的需求信息,尋求服務的渠道依然不暢。通過軍民各自優勢進行協同創新,對科技軍民融合中多方主體與資源的高效整合,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因素都導致力軍民融合的協同創新能力不足。
三、河北省軍民融合發展路徑
鑒于河北省在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如下軍民企業融合深度發展舉措:
(一)滲透性融合發展。在國家大力倡導和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背景下,鋼鐵、水泥、玻璃等高耗能產業的發展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巨大挑戰。目前,河北省面臨著新興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傳統產業轉型困難的問題。滲透融合和軍民融合的發展,就是將這些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產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引導傳統產業的產業升級,實現這些高耗能、低效益產品的技術改造、成本降低、轉型升級,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等產業在河北省GDP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實現輕量化和綠色化的產業結構。
(二)互補性融合發展。河北省擁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擁有許多著名的軍工企業和軍事院校。2017年數據統計,河北省有84個國家級、省部級軍工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有281個省部級研究成果。華北柴油機公司、中電科54所、中電科13所、巨力集團等單位為河北省軍民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些軍工企業具有強大的科研和技術實力,可以將軍工企業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民營企業的產品優勢,軍工技術與民間資本相結合,市場開發、資本運營等領域互補整合,鼓勵資金投入軍事技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形成專業化、開放式的裝備科研生產體系,促進河北省軍民融合進一步發展。
(三)重組型融合發展。通過建立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園將軍品、民品和高新技術等多種功能進行有機組合,形成一個多業態的功能集聚區的軍民融合產業綜合體。通過產業園區的方式,將軍民融合企業以及相關聯企業引入園區發展,完善園區相關配套設施,合理規劃園區產業布局。園區的定位要準確,對園區企業進行動態監控和評測,實行優進劣出的機制。園區內企業間既要有良性競爭,也要有合作交流,不斷提升軍民融合企業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園區的經營效益。建議在全省范圍內推行軍民融合產業園區的建設,通過一批園區的建設評比出示范性、先進性園區,發揮其示范作用。通過與其他省先進園區的交流和學習,不斷提高河北省軍民融合產業園區的建設能力。
其次,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一批相關上下游產業集群,并且建設有河北省地域特色的產業,比如鋼鐵、水泥、玻璃等傳統產業,這些傳統產業有其優勢和基礎,但是發展還需要依托相關軍用技術提升改造,調整原有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除傳統產業外還需要不斷開拓新興領域,在新興產業上有所突破,使河北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前景不斷擴大。
四、結束語
軍民融合的國家戰略是將國家軍事科技、產業基礎與地方民間科技、產業基礎相結合,形成軍民融合的科技、產業基礎。軍民之間人員、技術、資金、設施、服務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可以相互借鑒,形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雙贏局面。在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加強政府領導和市場引導的雙重作用。在軍民融合過程中,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完善軍民融合法律法規;市場引導體現公平和效率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在良性競爭中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取得最有效的效果,促進國防、軍隊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作者簡介:朱碩,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經貿大學,講師;萇軍紅,某軍代室,高級工程師;張萬玉,中國人民解放軍32381部隊,工程師;吳士鋒,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經貿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