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順周期研發、水平型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06-25 22:33:48呂心陽李沂
財經問題研究 2022年6期

呂心陽 李沂

摘要:本文基于研發與創新形成的技術沖擊對經濟運行存在的確定性與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構建了種類擴張內生性增長模型,對我國研發、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聯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研發投入、創新產品種類與產出增長率存在順周期變動關系;在均衡增長路徑上,當研發與創新由市場供求和企業自發決定時,水平型創新將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但會加劇宏觀經濟的潛在波動性,而當研發與創新由外生性政策決定時,水平型創新能夠顯著增強經濟內在穩定性,但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有所降低;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已明顯不足,需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階段落實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形成完整的內需體系。在第一階段,應充分運用政府政策干預優勢,加快推動企業研發與創新進程,帶動產出和消費增長率快速提升;在第二階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企業自主實施研發與創新,將政府政策干預重點轉向抑制創新市場波動性上,從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關鍵詞:順周期研發;水平型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種類擴張內生性增長模型;外生性政策

中圖分類號:F06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2)06-0031-12

一、問題的提出

自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受國外經濟發展形勢改變與國內供求結構調整滯后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意義上以需求管理為核心的政策工具有效性已不斷弱化,造成GDP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宏觀經濟整體波動性顯著增強。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內部需求放緩和外部需求增長受限的制約下,我國GDP季度平均增長率已不足6%。為有效解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問題,早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就已明確提出要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立足點轉向提質增效上;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與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相繼提出要以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把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并借助于創新加快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優化調整,從而暢通“大循環”,形成完整內需體系,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可以說,創新驅動已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因而基于政府與市場作用的有效發揮,如何選擇合理的創新模式,加快推動經濟在更高質量和更高層次上實現長期均衡發展,就成為當前國內研究的焦點問題。

創新能夠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但創新依賴于研發資本投入。圍繞研發、創新與經濟增長內在關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斯密[1]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Romer[2]與Lucas[3]指出,資本積累和技術創新都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技術創新取決于研發資本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研發與創新具有內生性。Romer[4]與Zeng[5]將經濟增長劃分為以思想為基礎的經濟增長和以資本為基礎的經濟增長,前者是以研發帶動知識積累和創新,從而推動技術進步并促進經濟增長,后者則通過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積累,進而引發技術進步并促進經濟增長。林毅夫和蘇劍[6]甚至認為,作為生產要素的土地在經濟增長中也能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Howitt[7]發現,各國經濟增長的差距在長期不僅源于資本存量之間的差異,更源于研發與創新所引致的技術進步之間的差距,企業為獲取壟斷利潤而進行研發與創新,并通過將技術進步內生化,使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在通常情況下,研發資本投入越多的國家,經濟越容易收斂于更高的均衡增長水平。Howitt和Mayer-Foulkes[8]認為,研發是導致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可引致經濟收斂于快速增長、較快增長與較慢增長三種不同的均衡路徑,研發的技術種類及其形成的創新產品與結構,能真實反映一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強弱,由此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9]。但是,Furukawa[10]認為,企業預期利潤的調整會引發研發與創新產生自我增強機制,由此加劇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胡恩華等[11]與鄭明波[12]研究發現,研發資本投入與經濟運行存在順周期性,當金融市場不完善且存在融資約束時,研發資本投入的順周期性就更為明顯,由此造成經濟的波動性顯著增強[13]。

由于政策干預可緩解融資約束,對研發資本投入的順周期性起到平滑作用[14],從而能引導創新資本流入規模和方向,并能吸引創新企業和人才聚集[15],加速協同創新體系形成[16],進而有利于弱化企業創新風險承擔,推動產業升級,平抑宏觀經濟整體波動性[17] ,因而劉金全和張龍[18]認為,利用政府政策帶動教育和科技投入,推動企業自主研發與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模式轉變,從而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就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的保障[19]。李光龍和范賢賢[20]發現,政府以政策和資金扶持研發與創新,對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而苗文龍等[21]認為,政府財政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創新資金不足,有利于促進創新資源調配效應的形成,并加速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進而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但是,政府政策干預或資金投入過度,有可能引發創新市場出現扭曲,同時政策調整引發的不確定性會與研發資本投入形成耦合效應,并通過市場預期調整導致創新主體研發和自主創新資本投入減少[22],創新資源配置和政策效率下降[23],進而會對經濟穩定增長產生抑制作用[24]。劉宏和喬曉[25]認為,政府必須以促進企業研發和創新為根本,采用最優的方式實施干預,積極引導企業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不斷提升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為核心的創新驅動能力的提升,增強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最終促使創新成為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26]。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外圍繞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內在動力所進行的研究已較為豐富,但在研究內容和方法上還留有一定空白,特別是未能基于一國實施創新所采用的具體模式,分析研發與創新順周期性的形成機理,也未能對比分析市場機制發揮與政府政策干預對研發、創新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的異質性影響,因而也就無法闡明通過研發與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選擇。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實踐來看,經濟增長和質量提升主要依靠垂直型創新和水平型創新兩種創新模式來實現,在垂直型創新模式下,創新是一個全面替代過程,企業通過研發資本投入獲得創新產品和技術,促使市場上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高質量的創新產品和技術將原有低質量的產品和技術擠出市場,從而帶動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全面提高。與此相對應,在水平型創新模式下,企業通過研發資本投入使得市場上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加,新舊兩類產品可在市場上同時存在并起到互補作用,由此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帶動了技術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主要借助于垂直型創新推動經濟在長期實現高質量發展,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依托水平型創新來推動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穩步提升。鑒于水平型創新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更加突出,因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種類擴張內生增長模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創新研究的理論范式。

本文通過構建種類擴張內生增長模型,對研發、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聯系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我國利用創新實現“擴內需”“促循環”,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有:首先,依據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思想,構建理論研究模型,并假定有多個企業實施相同創新,當創新所需的研發資本投入增加時,創新的質量以及創新產品的質量都能夠得到改善和提高,以此闡明水平型創新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原理。同時,依據我國研發資本投入和宏觀經濟運行呈現周期性波動的基本現實,探討在既定技術沖擊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創新產品種類以及產出增長率的變動特征,進而揭示研發與創新順周期性的形成機理。其次,筆者認為,研發與創新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企業自身預期和外部政府政策干預的影響,因而在研發與創新引致的技術沖擊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隨機性與確定性兩種均衡增長路徑,在市場機制發揮和政府政策干預兩種條件下,對比分析研發與創新對宏觀經濟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的異質性影響。最后,圍繞政府與市場作用發揮、企業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提升,基于研發與創新引發的技術沖擊對均衡增長路徑上消費增長率與產出增長率的影響,以及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均衡增長率的變化,提出加快創新并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與路徑選擇,從而為我國經濟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二、研究方法設計

為便于運用種類擴張內生增長模型展開分析,筆者假設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存在三類微觀經濟主體,分別是居民部門、最終產品生產企業和創新企業。居民部門在消費最終產品的同時為兩類企業提供勞動,并擁有資本存量和企業股權;最終產品生產企業租賃資本、雇傭勞動并購買中間產品,進而生產出最終產品;創新企業投入研發資本并雇傭勞動從事水平型創新活動,當創新取得成功并獲得專利后,創新企業可以生產出創新產品,創新產品將以一定比率對現有過時產品進行部分替代,模型中的時間變量具備離散性且為無限期限。由于研發與創新具有內生性,因而政府政策干預可視為影響企業研發、創新與技術進步的外生變量。

(一)居民部門

倘若居民部門無限存續,且所有居民均為同質性消費者,當居民能夠以因子β來貼現未來收入時,居民部門每期的效用函數可以表示為:

U(Ct,Lt)=lnCt-χL1+1/φt1+1/φ(1)

其中,t表示時期,Ct表示消費;Lt表示總勞動,由投入到研發與創新企業中的勞動LRt與投入到最終產品生產企業中的勞動LPt構成;φ表示勞動供給的Frisch彈性;χ表示勞動對居民所產生的負效用。居民部門擁有資本,且掌握所有研發企業的股權。用at表示代表性居民在t時期的期初所持有的股份數量,n表示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品特定種類,Nt表示中間產品投入的規模,企業將所有的利潤πt作為紅利進行分配,Kt表示企業所擁有的資本,Vt表示企業擁有特定n種產品而獲得的壟斷價值。這樣在t時期的期初,居民總資產可以用at∫N t0[πt(n)+Vt(n)]dn+(1+rt)Kt來表示。因而居民在t時期擁有所有研發企業的股份將為at+1,在下一時期將會有δ比重的產品變為過時產品,居民的預算約束可以用式(2)表示,其中,wt是企業對勞動支付的工資。

Kt+1+at+1∫N t+10Vt(n)dn=(1+rt)Kt+at∫N t+10[πt(n)+Vt(n)]dn+wtLt-Ct(2)

(二)最終產品生產企業

在t時期,最終產品Yt是由單一價格的接受者來生產,最終產品價格可標準化為統一單位,假設最終產品生產企業采用以下形式的生產函數:

Yt=At(KαtL1-αPt)1-α[∫N t0Xλt(n)dn]σλ(3)

其中,α,σ,λ∈(0,1),At表示最終產品生產企業使用的技術所決定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勞動生產率服從對數形式的AR(1)過程,且At=Aρ0ut,ρ∈(0,1)為持久性參數,ut+1表示方差為σu的均值沖擊。α表示生產函數中資本所占的比重參數。企業以租賃率rt+δK從居民部門獲得資本Kt,其中,δK表示資本折舊率,rt表示居民投資回報率。最終產品生產企業在競爭性勞動力市場上使用工資wt來雇傭勞動LPt進行生產。Xt(n)表示在生產中所使用的特定中間產品n的數量,Nt表示中間產品的投入規模。最終產品生產企業面對的是壟斷競爭市場,產品n的每一單位都是以價格Pt(n)來購買,σ表示生產部門中間投入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參數,λ表示價格加成的倒數。根據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式(3)中的沖擊來源是由技術所決定的勞動生產率變動。根據最終產品生產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條件,就可分別得到以wt、rt以及Pt(n)所代表的勞動、資本和中間產品的需求函數。

(三)創新企業

根據創新企業投入研發資本實施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時間順序,以及在創新中創新思想和創新產品的積累與演化進程,在分析中可以將創新分為三個階段,并對以創新思想所衡量的潛在創新以及以創新產品為代表的實際創新進行明確區分。創新企業投入研發資本進行創新的整個過程如圖1所示。

在創新的第一階段,創新企業投入η/(NtAt)單位的勞動力成本進入研發部門,進入成本不但取決于經濟體系中的知識與技術存量,也取決于技術所決定的勞動生產率水平At。基于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可以認為隨著產品規模的持續擴大,企業進入研發部門實施創新的成本將不斷降低,由此推動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由于模型中創新企業實施創新的進入成本在At中不斷降低,若用μt表示進入研發部門的創新企業規模,LRt表示研發部門雇傭的勞動總量,則經濟整體的研發生產函數為:

μt=AtNtLRtη-1(4)

在創新的第二階段,創新企業遵循可行的研發途徑νt并選擇出特定的創新思想與其創新活動進行匹配。在這一過程中,與某個創新思想相匹配的企業數量是服從泊松分布的隨機變量,其均值等于μt/νt,且與市場松緊度θt相等,這樣模型就能夠反映并解釋經濟活動中所觀察到的水平型創新現象。其中,水平型創新的可能性由市場的松緊程度來體現,θt值越大則意味著市場相對越擁擠,代表基于同一創新思想進行創新的企業平均數量相對越多。由于匹配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一些研究途徑可被多個企業用來進行水平型創新,而另一些研究途徑則無法進行有效創新,但從平均水平來看,在一定時期有θt企業在同一個項目上投入研發資本實施創新。對于任意創新企業而言,創新思想在事前具有同質性,如果基于某種創新思想投入研發資本并獲得成功,則這種創新思想就會轉變為一種或多種創新產品或技術,由于創新需要一定時期才能完成,并且創新過程存在不確定性,因而在t時期投入研發資本實施創新的企業能夠在t+1期成功完成創新的概率為p,與此相對應,企業研發失敗的概率則為1-p,這也意味著研發失敗的創新企業會在此時退出研發部門,基于某一創新思想成功進行創新的企業其數量將遵循均值為pθt的泊松分布。當某一企業創新成功,企業就會為創新產品申請專利,因而每個創新產品均會受到專利保護,這時如果有幾家企業同時進行創新,則每一家企業獲得專利的概率將會完全相同。

在創新的第三階段,獲得專利的創新企業在壟斷競爭市場上生產創新產品,若將創新企業的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標準化為統一單位,則創新企業的利潤為:

πt(n)=[Pt(n)-1]Xt(n) (5)

若專利權可以被創新企業永久壟斷,而已經生產出的產品被后續創新產品淘汰的概率為δ,這樣在t時期持有專利產品n的壟斷價值為:

Vt(n)=Et∑SymboleB@

i=t+1(1-δ)i-tditπi(n)(6)

其中,dit表示隨機貼現因子。由于受可行研發途徑νt決定的創新思想數量規模是專利產品價值長期正向增長的必要條件,并且創新思想的數量規模是按照一定比率在持續增長,若形成創新思想所需的專業知識可以持續累積,創新思想有助于創新企業借助于其他創新企業的創新活動來獲得新的研發途徑,在t時期整個經濟體所形成的創新思想平均有M(θt)種可進入下一時期的研發與創新過程。考慮到創新企業的數量m服從均值為pθt的泊松分布,則從已有創新活動抽象得出的可行創新思想平均數量為:

M(θt)=∑SymboleB@

k=0k[eF(k)pθt-eF(k-1)pθt]/(1-e-pθt)(7)

其中,F(k)表示分布函數。在研發與創新過程中,一旦某種產品被創新出來,就不再是潛在的研發項目,相應的創新思想就會從研發與創新活動中剝離出來。因此,產品創新研發途徑存量的平均凈增加量為M(θt)-1。由于企業的創新活動必須要與創新思想進行匹配,這就意味著在每個時期只有1-e-pθt部分的創新思想能夠被轉化為創新產品或技術。與此同時,企業在實施創新之前所生產的產品就變成過時產品,與這些過時產品所對應的創新思想也因為過時而被創新企業所忽略。因此,創新思想的變化規律為:

νt+1=(1-δ)νt+(1-δ)(1-e-pθt)[M(θt)-1]νt (8)

由于每一個經過匹配的創新思想都會被用于研發,最終轉化為創新產品或技術,在t+1期,創新產品的種類變化規律為:

Nt+1=(1-δ)Nt+(1-δ)(1-e-pθt)νt (9)

若將創新產品作為中間產品投入生產,中間產品的生產企業在逆需求函數約束下,要實現每期利潤最大化,則在t時期,中間產品的價格將由價格加成倒數λ來決定,同時還可以得到Xt、πt以及Yt的表達方程,其中,Xt表示在t時期生產中所使用的中間產品數量,πt表示中間產品生產過程中獲得的利潤,Yt表示生產函數。由于生產函數是對稱的,因而基于任何種類產品的壟斷都可以產生壟斷利潤,利潤取決于中間產品的投入種類Nt以及生產函數的凸性。如果σ/λ>1,則生產函數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特點,因而Nt產生的利潤在不斷增加。如果σ/λ<1,那么新增產品的邊際收益是遞減的,因而Nt產生的利潤呈現遞減趨勢。

(四)均衡的實現

在創新過程的第一階段,創新企業自由進入研發部門意味著有以下等式成立:

ηwtAtNt=1-e-pθtθtVt(10)

其中,η表示進入成本參數,每位參與競爭的創新企業在t時期必須在市場上以工資wt來雇用η/AtNt單位的勞動,因而在該等式的左端反映了從事研發活動所產生的成本。創新企業創新成功的概率為p,如果進行創新,取得專利權的概率為:

∑SymboleB@

m=0e-pθt(pθt)m(m+1)!=1-e-pθtpθt(11)

通過與式(11)對比可以看出,式(10)右端反映了企業進入研發部門進行創新的預期收益。基于代表性居民最優問題的一階條件,可以得出標準的勞動供給條件和歐拉方程。此外,隨機貼現系數dit可以表示為[β(1-δ)]iCt/Ct+i,進而可以得到資本運動規律的表達方程為:

Kt+1=(1-δK)Kt+Yt-XtNt-Ct(12)

三、經濟高質量發展均衡增長路徑的確定

由于企業的研發資本投入和產品創新的規模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政府部門既定政策的影響和制約,因而在既定外生性政策干預下,企業的研發資本投入和產品創新將依照既定的規模和增速平穩增加,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會沿著確定性增長路徑趨向平衡。反之,當研發與創新主要由企業依據市場供求狀況自主決定時,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會沿著隨機性增長路徑趨向平衡。

(一)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的確定

當企業的研發和創新活動主要取決于政府政策的引導與干預時,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因素對研發和創新活動的影響就會相對變小,種類擴展內生增長模型中的相關變量都將會以確定的速度沿著既定的增長路徑發生變化,則模型中θt、LPt、LRt、Lt和rt將變為常數,Nt、νt和μt的增長率將由(1-δ)[e-pθ+(1-e-pθ)M(θ)]-1來確定,θ是根據確定性平衡增長路徑而得到的θt的均衡值;Yt、Ct、Kt和wt的增長率將由(1+gN)σ(1-λ)/[λ(1-σ)(1-α)]-1來確定,而利潤的增長率由(1+gY)/(1+gN)-1給定,其中,gY和gN分別代表經濟的實際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

若定義xt:=νt/Nt; zt:=Yt/Ct;nt:=Kt/Ct;γt:=Nσ(1-λ)/[λ(1-σ)(1-α)]t/K1-σt,則沿著確定性平衡增長路徑,有以下等式成立:

x=e-pθ1-e-pθ+M(θ)-11-e-pθ(13)

利用歐拉方程可以得到:

gY=β(1+r)-1(14)

根據資本需求方程可以給定:

r=α(1-σ)zn-δK(15)

從研發與創新的生產函數可以得到:

xθ=ALRη-1(16)

結合生產中的勞動需求,以及居民對勞動的供給決策可以得到:

(1-α)(1-σ)z=φL1φLP(17)

根據上述條件,可以計算得出下式:

ηθA(1-e-pθ)LP=(1-δ)β(1-λ)σ(1-α)(1-σ)[gN-(1-δ)β](18)

依據均衡中的生產函數,可以計算得出下式:

z=[A(σλ)σ]11-σnLP1-αγ(19)

基于以上等式,就可以構建出能夠描述在政府政策干預下,研發與創新驅動經濟沿著確定性平衡增長路徑演化的動態系統,并可以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對研發與創新驅動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均衡增長路徑變化進行描述。

(二)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的確定

若研發與創新活動由企業依據市場供求關系自發決定,且不存在政府政策干預,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會沿著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趨向平衡。據此,可以將經濟活動描述為一階差分系統,該系統包括變量xt、nt、γt、At和θt,以及達到均衡條件的變量rt、zt、Lt、LPt和LRt。根據創新種類和創新思想變化的規律,可以用下式反映xt的變化規律:

xt+1=[e-pθt+(1-e-pθt)M(θt)]xt1+(1-e-pθt)xt(20)

根據資源約束方程以及歐拉方程,可以推導出ηt的變化規律為:

βEt [nt+1(1+rt+1)]=(1-δK)nt+(1-λσ)zt-1(21)

θt的變化規律為:

βEtzt+1(1-λ)σ(1-α)(1-σ)+ηθt+1At+1LPt+1(1-e-pθt+1)=ηθt1+(1-e-pθt)xtztAtLPt(1-e-pθt)(22)

從創新種類與資本變化規律,可以計算并得到下式:

γt+1=(1-δ)σ(1-λ)λ(1-σ)[1+(1-e-pθt)xt]σ(1-λ)λ(1-σ)n1-αt(1-δK)nt+(1-λσ)zt-11-αγt(23)

對于技術參數At的演化,可以根據隨機性均衡關系,分別得到rt、xtθt和zt的表達方程。基于以上等式,可以構建出能夠描述研發與創新驅動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沿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演化的動態系統,并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對研發與創新驅動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變化進行描述。

四、現狀描述與數值模擬

(一)現狀描述

依據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利用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相關月度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類似,我國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研發活動指數以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波動中存在較為顯著的順周期變動關系。當GDP增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上升時,代表企業研發與創新狀況的研發活動指數與代表工業生產狀況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在整體上保持同向變動關系,工業增加值增速與研發活動指數之間的同向變動關系尤為顯著。從總體來看,在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發生調整后,企業研發活動通常會超前于工業增加值增速2—3個月發生改變,進而引致工業增加值增速發生調整,這種趨勢變動特征自2017年以來已得到進一步增強,并且研發活動指數與工業增加值增速波動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非對稱性,即研發活動指數下降會引發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步下降,且兩者達到極小值點的時間高度一致,但研發活動指數上升雖能帶動工業增加值增速上升,但兩者達到極大值點的時間卻存在明顯分化,如圖2所示。從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研發活動指數以及工業增加值增速之間的變動關系可以看出,當企業研發投入出現低迷時,會引發工業增加值增速乃至產出水平的持續快速回落,從而加劇宏觀經濟的整體波動性,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二)參數校準

為便于進行數值模擬,本文參照Comin和Gertler[27]的研究方法,將均衡增長路徑按照確定性狀態進行線性化處理,模型的參數校準采用年度平均值。此外,考慮到我國年均GDP增長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雖在疫情沖擊下,短期GDP增速出現下降,但依然保持正向增長,且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依據GDP增速代表的產出增長率水平,在參數校準時可將貼現率β設定為0.9700,將產出資本比例α設定為0.6200,資本折舊率δK設定為0.0600。同時,將產出的中間品投入比例σ設定為0.5000,持久性參數ρ設定為0.8800,勞動供給的Frisch彈性φ設定為4.0000,并將投入的勞動Lt標準化為1.0000,從而使得勞動的負效用參數χ=0.8472。同時,根據2015—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設定產出的R&D投入比例ηwtμt/(NtAtYt)為1.80%,進而根據同期我國GDP實際增長率,可以得到進入成本參數η為0.1879,1/λ為1.0900,λ為價格加成參數的倒數,市場松緊度參數為1.2856。

(三)脈沖響應分析

基于所構建的種類擴張內生增長模型,可將由技術水平決定的勞動生產率變化作為沖擊變量,產出增長率、消費增長率、勞動時間、利潤增長率、研發投入、創新思想、市場松緊度和創新產品種類作為響應變量,并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對經濟的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和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變動狀況展開分析,以便于揭示研發與創新順周期性形成的機理與機制,進而引申出研發與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含義。

1.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的脈沖響應分析

若研發與創新是由企業自身依據未來預期及市場供求關系自發決定,經濟沿著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動態演進時,當以技術水平決定的勞動生產率出現正向增長后,產出增長率、消費增長率、勞動時間、利潤增長率、研發投入、創新思想、市場松緊度和創新產品種類等變量在最初都會在隨機性技術沖擊下同步增長,但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表現出顯著的振蕩波動特征。在企業自發進行創新下,各變量對技術沖擊的脈沖響應情況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當本期施加1單位正向技術沖擊時,市場松緊程在10期內會出現明顯震蕩,并在第1期達到最大,提升0.0080單位,隨后逐步降低并收斂于原有的均衡增長路徑,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會加速創新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但在長期并不能引致市場松緊度的改變;創新思想在12期內會出現明顯震蕩,并在第2期達到最大,增加約0.0340單位,之后緩慢降低并逐步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創新思想增長2.8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會加劇創新思想的生成,并會導致創新思想規模數量變化出現較大波動性,但在長期可促進創新思想持續、穩定增長;研發投入在12期內同樣會出現明顯震蕩,并在第2期達到最大,提高0.0305單位,隨后逐步降低并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研發投入增速可提高0.2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可加劇企業研發投入的波動性,在長期可促進企業研發投入保持穩定增長;創新產品種類會在20期內保持持續增加,并在第20期增速達到最大,增加0.0320單位,隨后有所下降并逐步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創新產品種類增速會提升2.8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可以加速推動創新產品種類的豐富與發展;產出增長率會持續增長并在第1期達到最大,增長0.0250單位,之后緩慢下降并逐漸收斂于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產出增長率可提高0.31%,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長期可帶動經濟均衡增長率的提升,有利于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消費增長率在10期內持續增長,并在第10期增速達到最大,增長0.0180單位,之后緩慢下降并逐漸收斂于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消費增長率可提高0.31%,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可在長期帶動均衡消費增長率的提升,有利于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提升;勞動時間在10期內有所增加,并在第1期增幅達到最大,提高0.0125單位,之后緩慢降低并在20期下降至最低,降低0.0010單位,隨后逐步收斂于原有均衡增長路徑,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長期不會對勞動時間產生影響;利潤增長率在10期內保持增長,并在第1期增速達到最大,提高0.0250單位,之后逐步降低,并在30期降至最低且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利潤增長率下降2.50%,說明正向技術沖擊在長期能夠推動企業利潤率的穩步下降。

2.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的脈沖晌應分析

若企業的研發與創新活動主要取決于政府政策引導和干預,經濟沿著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動態演進時,與企業自發創新相比,當技術水平決定的勞動生產率出現正向增長后,產出增長率、消費增長率、勞動時間、利潤增長率、研發投入、創新思想、市場松緊度和創新產品種類等變量在最初同樣會出現同步增加,但在政策干預作用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資本投入表現出的振蕩波動性已被熨平。在政府政策干預下,各變量的脈沖響應情況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當本期施加1單位正向技術沖擊時,市場松緊度在15期內會提升,并在第1期達到最大,提升0.0200單位,隨后逐步降低并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市場松緊度將提升0.10%,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加速創新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并在長期能夠引致市場松緊度的穩步提升;創新思想在20期內會持續增加,并在第20期達到最大,增長0.0160單位,之后緩慢降低并逐步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創新思想增長1.3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會推動創新思想的加速生成,在長期可促進創新思想的持續、穩定增長;研發投入會持續增加,并在第1期達到最大,提高0.0210單位,隨后增速逐步降低并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速可提高0.1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的加速增長,在長期可促進企業研發投入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創新產品種類在15期內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并在第15期達到最大,增加0.0320單位,隨后逐步下降并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創新產品種類增速會提升1.3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可導致創新產品種類的加速擴張,在長期可以推動創新產品種類的穩定擴張;產出增長率會保持持續增長并在第1期增速達到最大,增長0.0250單位,之后緩慢下降并逐漸收斂于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產出增長率可提高0.1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長期可帶動經濟均衡增長率的提升,有利于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消費增長率在15期內持續增長,并在第15期達到最大,增長0.0106單位,之后緩慢下降并逐漸收斂于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消費增長率可提高0.15%,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可在長期帶動均衡消費增長率的提升,有利于帶動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勞動時間在12期內出現增長,并在第1期增幅達到最大,提高0.0140單位,之后緩慢降低并在20期下降至最低,降低0.0010單位,隨后逐步收斂于原有均衡增長路徑,表明正向技術沖擊在一定時期內可改變勞動時間,但在長期不會對勞動時間產生影響;利潤增長率在10期內保持增加,并在第1期達到最大,提高0.0250單位,之后緩慢降低并收斂于新的均衡增長路徑,在新的均衡增長路徑上企業利潤降低1.00%,說明正向技術沖擊在長期能夠推動企業利潤率的穩步降低。

五、異質性及形成機理分析

從經濟的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與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的對比可以發現,企業自發進行研發與創新和在政策干預下進行研發與創新其結果存在異同。首先,在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上,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表現出顯著的震蕩波動性,由此會增強宏觀經濟運行的潛在波動性。在均衡狀態下,市場松緊度和勞動時間并未發生改變,但企業利潤增長率出現較大程度下降,創新思想、研發投入、產出增長率、消費增長率和創新產品種類的均衡增長率得到更為顯著的提升,說明當研發與創新由企業依據市場供求狀況自發決定時,水平型創新所引發的技術沖擊更有利于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其次,在確定性技術均衡增長路徑上,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受政策干預,其波動性均被有效消除,由此會增強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并有利于國內創新市場的加快發展。在均衡狀態下,勞動時間同樣并未發生改變,企業利潤增長率雖有所降低,但是創新思想、研發投入、產出增長率、消費增長率和創新產品種類的均衡增長率得到提升,并且提升幅度低于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上各變量均衡增長率水平。說明當研發與創新受政策干預時,水平型創新所引發的技術沖擊能夠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但對經濟增長和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有所降低。最后,不論研發與創新是由企業自發決定還是由政策干預決定,在技術沖擊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均與產出水平呈同向變動關系,表現出顯著的順周期性。

為進一步揭示兩種均衡增長路徑下相關變量收斂過程表現出的異質性及其形成機理,可假設在τ時期市場上可供銷售的產品種類Nτ相對較多,在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上,市場供求關系與企業預期會隨技術沖擊而進行及時調整,創新思想ντ會因當前市場上產品種類較多而受到抑制,從而變得具有稀缺性,這就意味著同期企業的創新產品種類(1-e-pθτ)ντ會隨之減少,并會導致τ+1期市場上產品種類、市場競爭烈度以及企業進入成本的降低,進而引致企業預期利潤Eτπτ+1上升。與此同時,較低的進入成本和較高的預期利潤會激勵更多的企業進入研發部門實施研發與創新,從而導致τ+1時期市場松緊度θτ+1顯著提高,說明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基于同一創新思想開展創新活動,由此導致企業創新的平均數量M(θτ)顯著提高,創新的質量也將同步增加,進而導致τ+1時期創新思想的數量ντ+1快速增加。因而在τ+1時期,創新產品種類以及產出水平均會顯著增加,由此又會引發創新企業預期未來利潤Eτ+1πτ+2的下降和進入成本的上升,由此造成市場松緊度θτ+2降低,而基于同一創新思想進行創新的企業數量也隨之減少,這又導致創新的平均數量和質量下降。因此,在τ+2時期,創新思想數量ντ+2將會下降,進而引致整個創新過程再度進行重復循環,直至市場達到動態均衡。因而在隨機性技術沖擊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與研發投入會表現出顯著的順周期性與震蕩波動性。此外,在隨機性增長路徑上,研發與創新取決于市場供求和企業預期,受市場競爭制約,企業利潤下降幅度相對更為明顯,從而引發產出和消費均衡增長率相對更高,創新思想形成、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的均衡增長率也相對更高。因此,在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上,研發與創新的質量相對更高,所引發的技術沖擊更有利于經濟在長期實現高質量發展。

與此相對應,在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上,受政策干預影響,即使τ時期市場上可供出售的產品種類Nτ相對較多,由于企業進行研發與創新可獲得政策紅利,因而同一時期市場上的創新思想ντ并不會因現有產品種類較多而出現減少,這就意味著τ時期企業正在創新的產品數量(1-e-pθτ)ντ并不會下降,由此又將導致下一時期市場上可供銷售的產品種類Nτ+1相對過多,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因而τ+1時期企業研發與創新的成本會相對提高,預期利潤Eτπτ+1將會降低。但是,只要企業的預期利潤與政策紅利之和為正值,企業進入研發部門的規模數量就不會降低,因而市場松緊度θτ將會持續提高,說明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基于同一想法開展創新活動,這就會引致企業創新平均數量M(θτ)持續提高,新思想數量ντ+1進一步增加,因而在τ+1時期,創新產品種類以及產出水平都會顯著增加,但企業對τ+2時期利潤的預期值Eτ+1πτ+2則會逐步降低,這一過程會持續到企業預期利潤降低至負值,并且與政策紅利之和等于0為止。此時,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均逐步收斂于均衡增長路徑且已不存在振蕩波動性。因此,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到顯著提升,并且由于市場松緊度得到顯著提高,政策干預下的技術沖擊會更有利于國內創新市場的發展和成熟。但是也應看到,由于政策干預下存在政策紅利,因而在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上,市場競爭的激烈度相對降低,企業實際利潤下降幅度相對較小,造成產出和消費的均衡增長率相對較低,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創新思想的形成、企業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的持續提升。因此,在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上,研發與創新的質量相對較低,對長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相對較小。

六、主要結論與啟示

本文假定經濟體系中存在居民部門、最終產品生產企業和創新企業三類微觀主體,創新企業研發與創新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和外部政策干預的影響,并在研發與創新所形成的技術沖擊下,宏觀經濟運行存在隨機性與確定性兩種均衡增長路徑,在此條件下構建種類擴張內生增長模型,運用參數校準和數值模擬方法,對研發、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并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我國研發與創新活動指數與經濟運行存在顯著的順周期變動關系。2015年至今,我國研發活動指數與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以及工業增加值增速之間存在同向變動關系,其中,研發活動指數與工業增加值增速同向變動關系尤為顯著,當研發活動指數持續走高時,工業增加值增速將會顯著提升,反之則相反。同樣,研發活動指數與宏觀經濟景氣一致指數之間也存在較為明顯的順周期性。數值模擬表明,在技術沖擊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均與產出水平呈同向變動,表現出明顯的順周期性變動特征。

第二,當研發與創新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并由企業自發決定時,在隨機性均衡增長路徑上,水平型創新將更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但會加劇宏觀經濟的潛在波動性。在技術沖擊下,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會出現較為劇烈的震蕩,在長期容易引致產出波動性的增加。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由于企業競爭較為激烈,因而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的均衡增長率會相對更高,有利于推動研發與創新數量和質量的持續增強。與此同時,企業利潤增長率會隨市場競爭的增強而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有助于帶動產出和消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均衡穩定增長,經濟在長期更容易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三,當研發與創新由外生性的政府政策干預決定時,在確定性均衡增長路徑上,水平型創新能夠顯著增強宏觀經濟的內在穩定性,但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有所降低。在技術沖擊下,受政策干預的影響,市場松緊度、創新思想和研發投入的振蕩波動性被有效消除,從而更有利于國內創新市場的加快發展,并顯著增強了宏觀經濟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受政策紅利的影響,市場競爭激烈度相對降低,由此導致企業利潤增長率下降幅度有限,造成創新思想、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品種類的均衡增長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研發創新數量和質量的持續提升,并使得產出和消費的均衡增長率相對降低,從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正向推動作用有所減弱。

當前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已明顯不足,依靠資本和勞動等生成要素的進一步擴張,已難以滿足經濟持續、穩定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國必須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并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形成完整的內需體系。同時,依托國內強大的市場體量,吸引和調動全球要素資源,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基于此,本文的啟示如下:

第一,積極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吸引企業、團體和個人等科技創新主體進入研發部門,持續提高市場松緊度,不斷擴大研發投入,增強行業知識存量和創新思想供給,并依托政策紅利,持續降低因研發與創新主體和資本投入增加而引發的企業預期利潤下降問題,為國內創新市場成熟和水平型創新活動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第二,運用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鼓勵創新主體積極建立創新型產業集群,構建研發與創新技術聯盟,以便于持續提高水平型創新的整體質量,并持續加大在知識產權保護和人才激勵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為堅持“創新驅動”“ 創新引領”戰略實施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第三,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減少政府對生產要素的直接配置,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確保各類研發與創新主體平等獲取要素資源,以加快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的動態提升,推動產業更替和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的轉變。

第四,加快推動水平型創新,不斷提升國內產品種類和附加值,擴大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推動海外消費回流,增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全面走向以創新為引領、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以消費需求擴張和升級為基礎的均衡增長路徑上。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

[2]ROMER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5):1002-1037.

[3]LUCAS R,On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1):3-42.

[4]ROMER P.Two strateg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ideas and producing idea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3,6 (S1):63-91.

[5]ZENG J.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R&D and economic growth[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63 (4):1023-1038.

[6]林毅夫, 蘇劍.論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J].管理世界,2007(01):5-13.

[7]HOWITT P.Endogenous growth and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90 (4):829-846.

[8]HOWITT P, MAYER-FOULKES D.R&D, implementation and stagnation: a schumpeterian theory of convergence clubs[R].NBER working paper, 2002.

[9]HAUSMANN R, 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11,12(1):1-25.

[10]FURUKAWA Y.Endogenous growth cycles[J].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91(1):69-96.

[11]胡恩華,單紅梅,李桂芹.企業集群創新行為群外環境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 (04):20-27.

[12]鄭明波.經濟波動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 (05):104-117.

[13]程惠芳,文武.融資約束、經濟周期與研發投入[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241-248.

[14]成力為,朱孟磊,李翹楚.政府補貼對企業R&D投資周期性的影響研究——基于融資約束視角[J].科學學研究, 2017(08):1221-1231.

[15]KLEE R.Government R&D subsidies as a signal for private investors[J].Research policy,2010,39(10):1361-1374.

[16]郭景先,苑澤明.生命周期、財政政策與創新能力:基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18(03) : 23-34.

[17]高新雨,王葉軍.財政支出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18(07):109-117.

[18]劉金全,張龍.我國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動態效應分析[J].財經論叢,2019(07):23-34.

[19]冉征,鄭江淮.創新能力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技術差異視角的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21(04):84-99.

[20]李光龍,范賢賢.財政支出、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長江經濟帶108個城市的實證檢驗[J].上海經濟研究,2019(10):46-60.

[21]苗文龍,何德旭,周潮.企業創新行為差異與政府技術創新支出效應[J].經濟研究,2019(01):85-99.

[22]BOEING P.The allo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R&D subsidies: evidence from listed firms [J].Research policy,2016,45(9):1774-1789.

[23]唐書林,肖振紅,苑婧婷.上市公司自主創新的國家激勵扭曲之困:是政府補貼還是稅收遞延[J].科學學研究,2016(05): 744-756.

[24]袁寶龍,李琛.創新驅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調節效應[J].宏觀質量研究,2021(01):45-57.

[25]劉宏,喬曉.創新模式“換角”驅動高質量經濟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19 (06):32-41.

[26]劉思明,張世瑾,朱惠東.國家創新驅動力測度及其經濟高質量發展效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04):3-23.

[27]COMIN D,GERTLER M.Medium-term business cycl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6(3):523-551.

[DOI]10.19654/j.cnki.cjwtyj.2022.06.003

[引用格式]呂心陽,李沂.順周期研發、水平型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2022(06):31-42.

收稿日期:2022-03-25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促進區域經濟均衡增長的貨幣政策區域化調控機制研究”(7117316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脹預期異質性與最優貨幣政策規則——基于多部門NK-DSGE模型的研究”(71803148)

作者簡介:呂心陽(1968-),男,河南柘城人,高級經濟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公司金融和產業政策研究。E-mail:syeon@139.com

李沂(通訊作者)(1974-),男,重慶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金融理論與政策研究。E-mail:liyixs@sohu.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夜夜爽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三级毛片|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激情在线网| 69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黄色|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天天操精品|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欧美爱爱网|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一区二区影院|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97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青青操视频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狠狠v日韩v欧美v|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手机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中文字幕第4页|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第一色视频|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99久久性生片|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