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那年,已做到環衛工段長的張姐把老家住房賣了,加上家里的儲蓄,再跟親朋借款,買下她熟悉街區的一樓三居室。事又湊巧,剛好趕上城區改造,沿街整修,拓展商鋪,張姐臨街的大間變成門面房。她及時把它租出去,等于每年額外有筆固定收入。
有了這底氣,張姐打電話,想把在老家就業無門的兩個妹妹召喚過來,一起做環衛工。她說服道:“這行或許被人看不起,工作很累,收入不算高,但按時發薪,還買社保。明年,我會當副隊長。你們跟著姐,得踏踏實實地干,找對象就在系統內解決。對方可能開灑水車,或是園林技師,亦或是地下水網檢漏師,收入尚可。我們就成了環衛三‘金花’啊!”
兩個妹妹文化程度都不高,正值芳華。以前打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收入忽高忽低,且不穩定,但她們心氣高,一下子拿掃帚做馬路天使,感覺難以接受。張姐只得趕回老家,曉以利弊:即使環衛屬“下等工作”,但城里此崗仍競爭激烈,非內部人還難得進。以后就跟她擠在一起,省下房租,再積攢一些。她的門面租金貢獻出來,加上未來“女婿”的收入,爭取把同門棟一樓的兩套二手房也買下來。省城的各種資源豐富啊!從長遠看,以后入了戶,孩子就可以就近上重點學校,前途光明。住一起,又是同行,相互照應,其辛苦也能理解。
張姐最終把她們弄進來,安排在步行街和醫院環衛任務最多的路段上崗,時不時地對她們敲打一番,檢查時更苛刻,還在大型假日里讓她們留守。有培訓機會,代她倆申請學習清掃和維護新機械操作,提高業務素質。張姐每天起得更早,把仨人中午要帶的飯菜提前備好。幾年下來,環衛三朵金花在業內綻放得更美麗,兩個妹妹分別被隊里的維修工和系統內的園藝師看中。隨后,眾人合力,把大姐隔壁的兩套小二居一起買下來。安居才能樂業嘛!
最近這些年,環衛工再也不是一把掃帚一只撮箕的枯燥乏味掃地人,歸納樹葉和路面垃圾輔以專用設備,機器人在步行街來回穿梭拖地,灑水車高效科學,垃圾轉運車降低了噪音,裝卸更為便捷,還有熱心志愿者不斷加入進來。他們都漲了工資,防護用品和作業工具更齊全,上班配小型電動車,有的地方還專門建有休息室。環衛工的職業歸屬感更強了。
現在,張姐已退休,在自己小超市當老板。看著擴枝散葉,進進出出,辛苦忙碌的姊妹三家人,她深感欣慰,越發覺得當年拉兩個妹妹入行的決定正確。環衛事業正值興盛期,各級政府對此行更重視,而時下實施的垃圾分類等環保意識更加根檀于民眾心間,愛護優良環境減少從業者的工作壓力已變成市民的自覺行動。姊妹這三朵環衛之花必將開得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