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尚明

美國立國之初,確定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公權和私權開始產生尖銳的矛盾。
20世紀20年代,一戰后的美國實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紐約更是美國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美國政府決定趁熱打鐵,擴張紐約的城市范圍。要發展和擴張,就會大量使用到私人土地,于是聯邦政府制定頒布了強制性法令:“政府有權利征用私人財產為公用?!碑敃r的政府采用了非常強硬的手段。一時之間,紐約市政府下令拆毀了300多棟紐約西村的建筑。
坐落在紐約曼哈頓區的赫斯家族有棟五層老宅,位于拆遷之列。當時的主人大衛·赫斯是一位有名的律師,他的律師事務所被譽為20世紀美國十大律師事務所之一。赫斯對政府的“強制征用”非常不滿,于是走上法庭與政府對簿公堂,結果卻是毫無懸念地敗訴,他家的老宅也將被正式收購拆除。
作為律師界的名人,赫斯自然覺得非常打臉,于是深諳法律的赫斯就下了一個“套”,他在起草的拆遷協議上,故意把房屋墻角處0.3平方米的土地給漏掉了,因為0.3平方米實在太小,當時的紐約市政府工作人員也沒注意到這一點,就把合同給簽了。
等到正式施工,赫斯先生便公開指出了這個漏洞,赫斯家族向政府提出索要0.3平方米的私人財產。沒辦法,只好再次打官司,美國社會公認的契約精神讓當初的這個小聰明得以放大,法院最終不得不將0.3平方米的三角形土地判給了赫斯家族。赫斯先生贏過了美國政府!一時之間,紐約人沸騰了。
拿到屬于自己的私人土地的赫斯家族,在這塊0.3平方米的三角形土地上鋪上馬賽克地磚,并且用馬賽克瓷磚拼出一行字:“這是赫斯家族的財產,從未打算用于公共目的?!币源思o念與美國政府斗爭取得的勝利。
于是,這個“赫斯三角”就成了世界上最小的私人領地,之后政府也和赫斯家族就“赫斯三角”問題進行了數次談判,但赫斯家族始終不同意公用。1938年,赫斯先生以1000美元的低價把“赫斯三角”賣給了旁邊的煙店老板,前提是對方絕對不能把它賣給政府。現在歷經百年,“赫斯三角”依然存在于紐約第七大道。
如今的“赫斯三角”,雖然僅有0.3平方米,甚至不足一塊地磚大小,但經過這百年的抗爭,背后的故事讓它迅速躥紅,這里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網紅打卡地。世界各地游客不遠萬里慕名前來,只為一睹它的“紅顏”,在這里駐足拍照打卡、合影留念。后面的煙店老板也由此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