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éa

在法國看中醫,是什么樣的體驗?
很多人第一反應恐怕是“唐人街探案”式的畫風:走進熙熙攘攘的華人區,穿梭于各類中餐館、傳統工藝品店、雜貨鋪,在形形色色的漢字招牌和一排排紅燈籠中,尋覓一塊塊古色古香的“XX老中醫”“XX養生堂”的匾額。
然而,實際情形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你找到的中醫診所位于巴黎的傳統白人街區,坐落在古典的奧斯曼風格建筑中,極簡主義的門面裝修讓你想起塞納河左岸的精英書店,室內裝潢讓你想起私人美容顧問的工作室。無論是看診的病人,還是把脈的醫生,都是地道的法國人。
和國內中醫相比,法國中醫提供的服務項目有限。最普及的是針灸和推拿,差不多每家中醫診所都有這兩個項目。此外,有些診所會提供拔罐、艾灸、刮痧、氣功、飲食調節,甚至還有中醫減肥、中醫戒煙、針灸美容等服務。
據專業組織的數據,在法國,傳統中醫每年有高達600萬例治療案例。網上評論顯示,中醫里面最讓法國人服氣的是針灸,他們最不感冒的是中藥的各種湯劑。針灸之所以被認同,一方面是因為的確顯示出神奇的療效,另一方面,經過幾十年研究,針灸的作用機制在替代醫學中是研究得最透徹的,更容易被納入現代科學框架加以理解并接受。
法國人接觸針灸的歷史比較長,還有不少添磚加瓦的貢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耳針”系統,這是法國醫生保羅·諾吉爾于1957年提出的治療方法。
他提出耳部反射區的原理,認為耳朵形狀類似于嬰兒胚胎,因此耳朵的每個部位,都對應到特定的身體區域。在特定的區域加以針灸,可以用來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頭痛、體內微生物群失衡,緩解壓力、失眠,促進身體排毒等。現在,法國一些做耳針的針灸師甚至開始把這種療法稱為“法國傳統針灸”,可見針灸的“法國化”程度之深。
法國中醫還有一個好玩的小發明,叫“好寶寶穴位”。這個穴位是中醫體系中本來就有的,就是小腿上的筑賓穴。但法國針灸師蘇莉·德·莫蘭特發現,扎孕婦的筑賓穴,可以給新生兒帶來特別明亮的膚色,還能幫助嬰兒晚上睡整覺,不打擾媽媽休息,筑賓穴因此被稱為“好寶寶穴位”。
法國人對針灸的神奇效果深信不疑,甚至將針灸惠及動物身上,還得到官方背書。東部阿登省的農業局就為奶牛養殖戶提供牛針灸培訓,以治療牛乳腺炎、牛蹄炎等。養殖戶的反饋都很正面:一般獸醫會使用化學藥品治療這些疾病,但之后就會在牛奶中發現化學成分殘留。有了針灸技術,牛奶的質量更好,更能賣上價錢。
既然中醫在法國這么吃香,國內的中醫來法國開診所豈不是很賺錢?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法國法律規定只有取得法國正規行醫資格的醫生,才能進行針灸治療。也就是說,想當“中醫”,首先要是一個合格的“西醫”。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法國的“老中醫”大多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而不是中國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