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貴
(上海市政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26)
上海S3 公路1 標段(以下簡稱“本標段”)起于周鄧公路,終至下鹽公路,全程5.15 km。項目主要分為上下層兩個部分:上層為全預制拼裝高架橋梁,下層為新建城市地面道路。本標段路線南北走向,在規劃七級航道六灶港處設置上下兩層橋梁跨河。
上層橋梁為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簡支變連續結構,跨徑布置為3×28+2×29 m,5 跨142 m。橋梁立柱、蓋梁和主梁均在后場預制、運輸至前場后使用大型設備進行吊裝安裝。橋梁整幅布置、位于曲線變寬段,橋梁寬度由31.2 m 漸變至25.5 m,前兩跨橋墩為四柱門墩(如圖1),中間兩跨橋墩為三柱門墩(如圖2),后兩跨橋墩為雙柱墩,門墩下布置六灶港地面兩幅機動車橋,機動車橋邊緣布置地面兩幅人非橋。預制立柱平面尺寸1.8×1.8 m(1.5 m),預制最大高度13.462 m,預制立柱最大重量109 t;單個預制蓋梁最大外形尺寸為24.489×2.15×2.6 m(高度),預制最大重量約240 t;預制小箱梁最大預制重量158.6 t(含防撞墻)。

圖2 三柱門墩橋梁橫斷面圖
下層橋梁為部分預制拼裝橋梁,下部結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部結構形式與上層橋梁一致,橋梁等寬、分四幅設置,跨徑布置為3×24(25)+3×25 m,共6 跨150 m;預制小箱梁最大預制重量111.7 t。
另外在六灶港地面橋起點附近設置一座鋼結構人行天橋,豎向位于地面橋和高架橋之間,下部結構現澆,上部結構為預制鋼梁;上部結構分為東西側人行鋼扶梯+ 主橋,主橋兩跨、鋼結構重量166.8 t,人行鋼扶梯總重量70 t。六灶港北區橋梁三維效果圖見圖3。

圖3 六灶港北區橋梁三維效果圖
橋梁東側緊鄰軌道交通16 號線和周浦東站,西側緊鄰新建周浦東公交樞紐,南側鄰河,北側臨近已安裝的高架橋梁,橋梁緊鄰既有結構物和河流,橋梁多層重疊布置,吊裝施工環境復雜。六灶港北區現場及周邊環境分布可見圖4。

圖4 六灶港北區現場及周邊環境分布平面圖
(1)設計方面:橋梁為兩層和三層結構,上層橋梁變寬下層橋梁等寬,平面上高架橋位于地面橋范圍內;上下層橋梁跨徑布置明顯不同,造成橋墩錯位嚴重;橋梁結構形式類似,橋墩生產工藝不相同,一個為預制拼裝結構,一個為現澆結構;周浦東人行天橋橫向布置,緊鄰地面和高架橋梁,豎向位于上下層橋梁之間。
(2)施工方面:橋梁預制構件吊裝大量共用作業面,上下層橋梁橋墩錯位嚴重和施工工藝的截然不同(地面橋下部結構需預先施工),造成吊裝施工場地受到很大限制,加之橋梁緊鄰既有結構物和河流,且西側新建周浦東公交樞紐無法借地,進一步壓縮了可用吊裝場地,吊裝場地非常狹小,三層次的橋梁和預制構件長、大、重,預制構件的安裝環境復雜,吊裝施工難度大,預制構件的安裝順序至關重要。
六灶港北區橋梁預制構件吊裝環境復雜,吊裝難度大,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吊裝施工難點,結合本標段橋梁設計特點和現場實際情況,對吊裝施工方案進行比選和優化。
(1)施工方案一:采用汽車吊吊裝。汽車吊吊裝時不能帶載移動、生產效率低,大半徑吊裝性能相對較小,結合工程設計情況和現場吊裝環境,僅能滿足小部分構件的吊裝需要,方案不可行。
(2)施工方案二:采用履帶吊吊裝。履帶吊起吊能力大,適應性強,可帶載行走作業,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低,生產效率高,而且能夠滿足本區域吊裝需要,方案總體可行,但由于西側第四幅地面橋小箱梁吊裝時,局部吊裝場地不足,無法采用履帶吊安裝,需結合其他設備施工。
(3)施工方案三:高架橋和周浦東人行天橋先用履帶吊完成安裝,地面橋小箱梁采用架橋機施工。由于架橋機行走時,其橫梁會受到高架橋立柱的阻礙,在高架橋下吊裝,空間嚴重受限,且地面橋為四幅橋梁,架橋機需反復拆裝、成本較高,方案不可行。
(4)施工方案四:高架橋梁和周浦東人行天橋先用履帶吊完成安裝,地面橋小箱梁采用頂推法施工。頂推法由于需采用大量的施工臨時措施,施工成本高,且受限于在高架橋跨間作業,上梁非常困難,高架橋關門區域小箱梁安裝困難,頂推法可行性不高。
經比選分析:六灶港北區預制構件吊裝,總體選定采用履帶吊,根據設計和場地情況,局部采用汽車吊。
考慮到六灶港北區橋梁預制構件吊裝工況復雜、吊裝難度大,結合設計、現場環境和吊裝設備情況等,對吊裝進行優化,確保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
(1)吊裝順序的優化。結合設備性能,統籌考慮高架橋和地面橋預制構件吊裝的先后順序,運用BIM 技術,反復模擬和核對構件的前后安裝順序,確保安裝順序正確,吊裝工況可行,盡可能地在同一吊裝區安排更多的構件吊裝,避免設備頻繁的縱向移動,提高工效。
(2)三柱門墩區域吊裝工況優化。三柱門墩區域吊裝,支撐高架橋預制分段蓋梁的臨時支架落地,地面橋小箱梁臨時疊放在同跨已安裝的小箱梁上,騰出臨時支架的安裝位置,待三柱門墩蓋梁預應力施工完成后拆除臨時支架、將疊放的小箱梁歸位,避免在地面橋小箱梁上設置臨時支架。
(3)門墩下地面橋小箱梁吊裝不利工況優化。結合設備性能和構件安裝引起的場地吊裝環境變化,考慮到預制蓋梁明顯重于地面橋小箱梁,先安裝預制蓋梁再安裝地面橋小箱梁。小箱梁采用雙機抬吊,高架橋蓋梁安裝完成后,會阻礙地面橋小箱梁的安裝,為此將最初的小箱梁運梁車停放于蓋梁下、調整為在西側便道取梁、吊裝過程中臨時擱置在地面上,一側吊車換鉤、采用低空兜底吊、另外一臺吊車配合的方法,將小箱梁吊點緩慢移動至蓋梁結構外,帶露出吊點后擱地,再次進行換鉤將小箱梁安裝就位,最后優化為增加一組吊點,避免兜底吊,同時減小吊點距梁端的縱向距離,增加小箱梁臨時疊放工況以利于后續小箱梁安裝,避免換鉤前待安裝的小箱梁碰撞到已安裝的小箱梁,導致無法換鉤。
(4)臨近新建周浦東公交樞紐地面人非橋小箱梁吊裝優化。受制于施工場地狹小原因,該處小箱梁結構邊與新建公交樞紐的距離最近為5.5m,且無法借用新建周浦東公交樞紐場地作為吊裝場地,部分橋跨小箱梁受制于場地原因,吊裝十分困難,常規方法無法安裝,原計劃采用豎向頂升+ 水平橫向平移的方法,優化為使用履帶吊和汽車吊完成安裝,較難安裝的第1-3 跨, 采取雙機跨外倒退吊裝的方式完成:北側汽車吊位于跨外地面上,南側跨外汽車吊從南側空載行使上橋、設置臨時鋼筋混凝土支墩支撐南側汽車吊支腿,將吊裝時汽車吊所受的荷載通過鋼筋混凝土支墩傳遞至地面上(如圖5、圖6)。

圖5 雙機跨外吊裝第3 跨小箱梁平面圖

圖6 雙機跨外吊裝第3 跨小箱梁立面圖
將六灶港北區根據吊裝總體階段細化分成4 個吊裝區(如圖7)。

圖7 吊裝施工區劃分平面圖
1-1 區和1-2 區采用1 臺350 t 和1 臺320 t 履帶吊安裝,1-3 區域采用2 臺250 t 汽車吊和2 臺履帶吊安裝,1-4 區采用汽車吊安裝。預制立柱和小蓋梁采用單臺履帶吊吊裝,較大蓋梁采用兩臺履帶吊吊裝,小箱梁采用雙機抬吊。
1-1 區是縱向由北向南安裝,橫向自東向西安裝,總體上先地面后高架,地面橋分幅安裝,先安裝地面橋東幅小箱梁,再安裝高架橋梁下部結構和一半的小箱梁,隨后安裝西幅地面橋機動車橋小箱梁,最后安裝另外剩余高架小箱梁,人行天橋鋼結構根據位置關系穿插安裝。
1-2 區是在跨河跨構件完成后進行安裝,由北向南、自東向西安裝,兩跨小箱梁采用交叉穿插安裝。1-3 區的安裝順序為第4 跨→第5 跨→第6 跨→第3 跨→第2 跨→第1 跨,自東向西安裝。1-4 區是先安裝西側主梁再安裝西側人行扶梯。
第一階段:首先地面東幅人非橋箱梁由北向南依次安裝,同時安裝對應跨高架橋立柱,安裝遵循自東向西的原則;該階段完成Pz03-05 跨機動車道小箱梁安裝,其中2# 小箱梁臨時疊放在3# 箱梁上,2#梁設計位置內安裝1.8×1.8 m 臨時鋼支架,用于支撐Pm120-121 三門墩分段預制蓋梁(如圖8)。

圖8 第一階段安裝平面圖
第二階段:安裝Pm118-119 左側分段蓋梁、Pm120-121 分段蓋梁,安裝遵循自東向西和由北向南的原則,緊接著施工Pm120-121 三門墩蓋梁現澆段(如圖9)。

圖9 第二階段安裝平面圖
第三階段:安裝東側人行扶梯鋼結構,然后按照下圖數字大小順序統籌安裝,吊裝時由低到高,先地面后高架,自東向西,高架橋小箱梁先吊裝東半幅,地面橋吊裝兩跨后再安裝對應高架橋小箱梁(如圖10、圖11)。

圖10 第三階段安裝順序平面圖

圖11 第三階段完成后三維效果圖
第四階段:由于Pm120-121 蓋梁此時未完成施工,先安裝Pm118-119 右幅立柱和蓋梁,然后安裝地面橋西幅機動車橋小箱梁和人行天橋主橋鋼結構,最后安裝高架橋西半幅小箱梁,完成高架橋Pm117-118 跨小箱梁的安裝,具體順序按照下圖數字大小順序進行統籌吊裝(如圖12、圖13)。

圖12 第四階段安裝順序平面圖

圖13 第四階段完成后三維效果圖
第五階段:待Pm120-121 蓋梁完成預應力施工后首先拆除臨時支架,將疊放在3# 梁上的2# 梁歸位,然后自東向西安裝地面橋和高架橋小箱梁,先地面后高架,安裝時地面橋分幅施工,高架橋按半幅安裝,地面橋安裝完成兩跨后安裝對應跨高架橋小箱梁,具體順序按照下圖數字大小順序進行統籌吊裝(圖14、圖15),至此完成1-1 區安裝。

圖14 第五階段安裝順序平面圖

圖15 第五階段完成后三維效果圖
第六階段:Pz05-07 和Py05-07 跨機動車橋小箱梁和Pm121-123 跨高架橋小箱梁交叉吊裝,先地面后高架,自東向西安裝地面橋和高架橋小箱梁,具體順序按照下圖數字大小順序進行統籌吊裝(如圖16、圖17),至此完成1-2 區施工。

圖16 第六階段安裝順序平面圖

圖17 第六階段完成后三維效果圖
第七階段:安裝1-3 區,前期由于吊裝場地狹小,1-3 區地面橋橋墩不施工,作為吊裝施工場地,待1-1 區和1-2 區預制構件安裝完成后再施工。小箱梁吊裝順序為第4 跨→第5 跨→第6 跨→第3跨→第2 跨→第1 跨,自東向西安裝,至此完成六灶港北區地面標小箱梁安裝(圖18)。

圖18 第七階段完成后三維效果圖
第八階段:采用單臺汽車吊安裝周浦東人行天橋西側剩余鋼結構,至此完成六灶港北區橋梁預制構件安裝。
選取不利的Pz01-Pz02 跨機動車橋小箱梁吊裝進行闡述,其他門墩下小箱梁吊裝技術與此相同。采用1 臺320 t 和1 臺350 t 履帶吊雙機抬吊,1 臺跨內1 臺跨外布置,吊裝允許最大工作半徑18 m。首先完成高架橋Pm118-119 左側立柱和蓋梁安裝,再安裝地面橋小箱梁。
(1)兩臺履帶吊停放到位,在西側便道上以12 m和14 m 工作半徑取梁,其中北側吊車吊鉤吊裝位置為增加一組吊點位置,增加一組吊點位置位于梁端部4 m。
(2)兩臺履帶吊分別以12 m 和14 m 工作半徑進行回轉和帶載作業,行走到位后,兩臺吊車配合移梁,使北側端部吊點移動至高架蓋梁結構外,將小箱梁臨時擱置在地面上,北側吊車準備換鉤(如圖19)。

圖19 雙機抬吊換鉤前工況平面圖
(3)兩臺履帶吊分別以12 m 和14 m 工作半徑進行回轉和帶載作業,行走到位后,兩臺吊車配合,吊鉤緩慢下降,將小箱梁臨時擱置在地面上,小箱梁北側端部吊點需位于高架蓋梁結構外(圖20),北側吊車準備換鉤。

圖20 雙機抬吊帶載行走工況平面圖
(4)北側吊車換鉤,換至梁最端部吊點,然后采用雙機抬吊、行走,精確調整位置后完成小箱梁就位。
(5)采用相同方法將該跨第3 片小箱梁臨時疊放在第1 片上后,完成第2 片梁安裝,完成后再將疊放的小箱梁就位,完成門墩下地面機動車橋小箱梁的安裝。
本標段六灶港北區預制構件吊裝正順利實施,已進入尾聲。實踐表明:采取的吊裝施工技術達到了預期目標,吊裝方案合理可靠、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吊裝設備選用合理,吊裝順序安排合理,實際吊裝進度比預期提前約15d,吊裝施工成本較低。本文以六灶港北區橋梁預制構件吊裝施工為例,論述了復雜環境下的橋梁預制構件吊裝施工技術,可為今后類似項目的吊裝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