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華清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對教學模式進行升級,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參與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著良好的效果,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形成合作學習、彼此協作、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因此,本文將對評價參與式教學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有效應用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應用分析
參與式教育既是一種教育形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它鼓勵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平等,學生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他們的參與能力和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旨在探索方法,獲取知識,獲取技能,發展思維和學習創新的協作中學習。參與式教育注重學生的參與,體現學生積極學習的特點。因此,參與式教育更有助于發展主動精神,提高學生學習和合作的能力。
一、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制度建設有待完善
學校教學制度建設是否規范、合理與科學,將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能否高質量發展,同時對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提升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和評聘機制,過于看重教師的教學成績和重視結果性評價,容易忽視過程性評價。受應試教育以及升學壓力的影響,部分農村學校并沒有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劃入期末與升學考核的范圍內,社會以及學生家長還是通過語、數、英等“主科”文化成績來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在此形勢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學校的地位較低,缺少參與評獎、評優、評職稱的機會,這些都大大削弱甚至磨滅了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與創新熱情。其次,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缺乏系統的培訓,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缺乏科學引領。除此之外,大部分培訓方式多數是學校領導向教師傳達上級下發的教育精神和教學理念,很少組織教師相互之間交流經驗和探討教學技巧。
(二)課堂教學缺乏整合
課堂整合是我國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目前農村學校存在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圖書館缺少相關書籍、機房設備配套不齊全、各類輔助教學功能室的使用批準程序煩瑣等問題。部分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老齡化現象較為突出,中青年教師后備力量不足。雖然閱歷豐富有利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但是由于年齡較大,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精力大大降低,然而中青年教師活力旺盛、接受能力較強,因此,發展中青年教師至關重要。同時,受經濟、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農村教師活動范圍較小、接觸新生事物較少、晉升空間較小,容易降低農村教師的學習主動性,也不利于教師對教學資源開發與整合能力的強化。教師往往會選擇更簡單、更安全的方式組織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二、參與式教學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教學手段的針對性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應用,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在內容選擇上避免脫離實際,嚴格按照教學改革要求,參照教學大綱內容,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與個性特點,盡可能采取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突出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以此彰顯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在思想道德修養的教學實踐環節,建議教師了解現階段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成長狀態,具體包括討論會的組織、問卷調查工作的開展、與學生日常交流等等,掌握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參考教學大綱內容,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提供方向指導,從而使得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優化更具可行性,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需求。另外,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對學生成長中的疑問給予有效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生內心,糾正其思想上的錯誤認知,使其免受心理和情緒的干擾。
(二)突出教師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全面參與課堂
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點優化參與式教學法,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需求。例如部分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那么此時就可以強調職業精神培養,而部分學生對家庭相關的法律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需求,那么此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與婚姻家庭法律知識相關的內容,給予學生有效指導,突出教師的導向性作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一改以往絕對權威的角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學習需求,采取有效的指導方案,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然后通過耐心而全面的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實踐活動,延伸教學空間
參與式教學法的實踐與應用不應局限于課內,而是要不斷拓展空間,以更為廣闊的思維方式重塑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組織各類實踐活動,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創設與理論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而后引導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接受有效的教育。譬如,教師可以利用清明假期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英雄烈士紀念碑等,在參與此類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起到教育與引導的作用。學生在諸多實踐活動中也會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及高尚的個性品質,逐步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強化社會認知與法律素養,為日后步入社會打好堅實基礎。
(四)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確保評價效果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法,除了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外,也要注重運用考評體系,確保考評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全方位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切實發揮考評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改革理念的滲透與實踐,其中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無疑是工作中的重點。教師應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并結合學生參與課堂的實際情況,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真正做到考與評的有機結合。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初中教學改革的不斷升級與對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與理念愈發地不適應現階段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規律,不符合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既定方略,不符合學生對自我發展的預期。在教學弊端日漸展現的過程中,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考慮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翠蘭.參與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25-26.
[2]門春香.參與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政治大世界(上旬),202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