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自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催生出社會生產方式的顛覆性變革,以數據資源為驅動的核心經濟力,正呈現出指數型增長和裂變式衍生,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已然來臨——新的數字時代在徹底改變人類社會以往的技術規律、商業規則和經濟走勢之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每一個身處其中的IT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都是如此:一面影響著世界,同時也被這個世界影響。
在數字化時代,沒有企業不想參與其中,也沒有企業能夠逃脫數字化變革,作為中國領先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也不例外。

在軟通動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天文看來:數字技術正在幫助企業從業務模式、管理效益、組織結構等層面帶來質的變化,軟通動力憑借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經驗沉淀,通過將自身的服務能力橫向拉通整合后,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立體、全?;臄底旨夹g服務,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
回歸本土資本市場的軟通動力,如今正在加速轉型步伐:從核心業務及能力布局,在保持主營業務穩健增長的同時,開始明確新的戰略方向,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創新力量,進一步提升全棧式服務能力,選取重要行業賽道進行優化布局。
所謂全棧式服務能力,是指在傳統業務基礎上,軟通動力橫向推出了五大能力線:咨詢和解決方案、云智能、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網、信創及開源鴻蒙/歐拉;縱向則面向金融科技、智能汽車、數字能源等新興行業和賽道進行深耕。在這樣的戰略布局下,軟通動力正通過不斷提升核心能力,實現自身的一次躍遷。
軟通動力所打造的“新能力”,與當前整個中國本土的企業需求和國家相關經濟戰略密切關聯。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推行新基建戰略,發布東數西算、雙碳等戰略方針后,軟通動力在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的基礎上,正以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為切入點,展開面向數字化時代的全面業務布局。其中,金融科技、數字能源、智能汽車三大新興賽道,被軟通動力定為當前明確的業務突破方向。
在中國,想要實現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數字經濟,金融數字化是必選項。布局金融科技領域,毫無疑問是軟通動力謀劃整個數字經濟的主要戰略抓手。
金融數字化業務,軟通動力從2007年就開始涉獵。彼時,在整個IT服務產業中,得益于金融產業信息高度密集等特性,其數字化走在各行前列,軟通動力也乘勢入局。
“在金融科技領域,我們已服務于國內絕大多數大型銀行,以及保險、證券等行業的頭部客戶,并在央企財務公司擁有較大市場份額,業務收入已有相當規模。”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車忠良介紹道,從最新的公司年報來看,也能佐證其言——數據顯示, 2021年公司金融科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73億元,且收入基本全部由解決方案、技術服務構成,成績斐然。而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提升公司在金融行業的整體競爭力,軟通動力也有意將該塊業務以專業化子品牌的模式進行運作,“我們面向泛金融領域做了一個聚合。”車忠良解釋道,“用‘軟通金科這一子品牌把公司沉浸金融行業十余年的業務、技術、產品、服務、客戶等要素資產進行整合,形成一個聚合的整體品牌形象?!?/p>
在車忠良看來,這么做是旨在以更加綜合、立體、全面的專業能力,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客戶的商業戰略和創新規劃,匹配到整個金融行業的數字化進程。的確,伴隨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深,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金融產業正在重新審視不確定性下數字化服務的應變能力,伴隨業務交易線上化、業務管理智能化變革后,業務平臺化和場景化正在成為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重點,特別是在用戶習慣金融產品數字化后,提升服務質量體驗正在成為金融機構當務之急?!皞鹘y的金融數字化解決方案依然是我們的主要陣地,在這一領域中技術升級和管理演進在持續創造更大的業務空間。而在開放銀行領域面向新興業務和特色創新,一手場景化,一手服務化,也能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避囍伊既缡钦f。
現階段,大型金融機構大多擁有自己的強大的IT服務部門,來承載整個金融集團的數字化轉型使命。在車忠良看來,軟通金科圍繞金融行業解決方案及IT服務,持續鍛造專業交付能力是助力金融機構的數字化進程仍然是目前業務戰略的核心工作。而在面向開放金融的生態拓展和私域流量建設環節,其同樣有許多獨到的優勢支持金融機構迎接全新的挑戰。
以一些To B的場景應用建設和推廣為例。因為屬性的不同大多數銀行的核心技術應用都聚焦在金融主業,而在面向產業的資金云、司庫、供應鏈……面向企業端的人資、費控、會議、差旅……面向三農的兩委、村民、家庭、三資、合作社……面向園區的倉儲、監控、門禁、水電……等領域的方案相對匱乏,導致泛金融生態體系建設時需要借助必要的外部資源;而從運營的角度,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金融機構一線客戶經理通常擅長業務拓展,對IT技術、應用系統等技術名詞和特性并不熟悉,在泛金融場景應用的一線推廣期間,無法很好地為客戶解讀專業問題,也很難為產品宿主部門清晰傳遞前線需求,這就導致很多優秀的數字化產品在創意、推廣、使用、迭代的過程中出現信息不對稱而影響實際應用效果,也會因為溝通、答疑、客戶化的技術壁壘導致推廣不力。彼時,一個又懂技術,又懂業務的專屬人員以抵近或遠程“云支持”的方式作為一個“編外”團隊承擔相關專業支撐能力,在一定階段全程陪跑,就變得無比重要。而此刻,軟通動力橫跨多行業的解決方案能力,及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及專業的數字化運營支撐能力就可以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車忠良強調,在金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方面不斷提升金融領域的技術服務能力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在泛金融生態建設和推廣運營上,軟通金科可以動用集團在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力,以及分布在全國的專業化團隊,為金融機構提供方案+運營的點對點式的定制化服務,助力其場景創新戰略落地。049D7006-0057-4072-8AC9-3B00A98C3C42

而作為強監管行業,由于國內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相比IBM、埃森哲等這些海外企業,更加了解國內監管政策、更加貼近國內客戶需求、具有更多自主可控解決方案的本土企業,迎來更多市場機會。毫無疑問,在金融科技領域,諸如軟通動力等眾多中國企業在技術力量、業務經驗等層面,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且開始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如果說布局金融科技是軟通動力根據國家戰略和數字化轉型需求進行的宏觀考量,那布局智能汽車,則是在其基礎之上,深入產業數字化發展實施的具體案例。
謀局智能汽車,軟通動力并非只抓風口,而是有著自己的長期積累。其一,已布局智能終端超過十五年的軟通動力,在汽車智能化變革的今天,有著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經驗體系可以應用其中;其二,伴隨硬件標準化推進和技術差異化縮小,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同智能手機、計算機產業類似的行業發展規律,走向“軟件定義汽車”的革新,此時,專注軟件開發的軟通動力便有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其三,在汽車產業,軟通動力有服務大客戶的重要行業經驗,由此前賦能汽車數字化生產,到如今賦能全產業鏈,有著極好的戰略支點。
最重要的,這個龐大的市場,足以支撐軟通動力汽車業務的蓬勃發展。據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已達827億元,而15年后,這個數字將膨脹至2000億美元。這樣的行業規模,給了軟通動力更多的市場想象空間。
在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陳力銘看來,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最大阻礙還是半導體等核心零部件及操作系統受制于歐美。而助力自主可控的國產操作系統、芯片等核心產品的研發,則是軟通動力目前正積極參與和投入的業務。陳力銘表示,未來國家會愈發重視核心零部件產品研發投入,包括操作系統,在需要擺脫進口束縛的前提下,對軟通動力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在軟通動力目前的規劃里:圍繞汽車整車廠及產業鏈核心供應商,打造數字化咨詢、企業生產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四大服務能力,是其戰略重點。其中,在技術層面,卡位智能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的產品研發等核心環節,是其打造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據陳力銘介紹,此前軟通動力汽車業務主要圍繞生產數字化進行,更多服務汽車制造廠商,而今后業績增長點則主要圍繞產品數字化進行,即智能汽車本身的數字化變革,這是客戶需求決定的。
在軟通動力2021年報中可以看到,其技術服務交付能力已覆蓋底層硬件開發、ADS自動駕駛、上層車云等多個業務,且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仿真工具鏈開發和通信診斷等新業務領域也有長足進步。
更為重要的是,智能汽車作為人才密集型產業,軟通動力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才服務優勢。在陳力銘看來,由于智能駕駛領域人才短缺,專業度相比其它領域更高,軟通動力的人才儲備優勢正在逐漸凸顯。其一,經過多年汽車領域的深耕,軟通動力汽車業務線目前已儲備了豐富的專業人才,加之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網、咨詢服務等能力團隊配合,軟通動力有數量龐大的技術人員為智能汽車業務賦能;其二,軟通動力本身就有較強的社招和渠道招聘能力挖掘人才;其三,旗下子品牌軟通教育可以通過與專業學院合作,直接培養高素質人才,滿足業務人才需求。
目前,軟通動力已為十余家大型汽車廠商及龍頭供應商提供從咨詢到解決方案,再到交付實施及后續運營的一系列端到端企業服務,這是軟通動力爭做國內領先智能汽車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基本定位。
伴隨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深化發展,其商業社會數字化轉型開始具備交易基礎,此刻,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勢在必行。在雙碳政策影響下,發力數字能源已成為軟通動力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2020年,中國發布“3060”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伴隨該戰略的發布,中國整個經濟供給端、需求端,以及能源結構正在產生深刻變革。雙碳經濟究竟有大多?曾有不少機構估算,截止到2060年,與雙碳概念相關的產業投資將超過150萬億元。這其中,電力行業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行業,誰能掌握行業話語權,誰就能在雙碳政策下受益。
此前,軟通動力能源部門已是電力、電網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服務提供商,對行業已有一定積累。在此基礎上,軟通動力正緊跟行業發展,將目光轉移至新能源領域,如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產業。
軟通動力數字業務副總裁施寧表示,現在中國電網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已相對較高,真正需要加碼數字化手段的產業,是社會面正在大力發展的新能源基礎設施,這些清潔能源作為未來能源結構轉型主力,由于地理位置分散、產出電力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愈發難以管理,正在制約雙碳落地。而軟通動力提供的各類能源監管平臺,則可以很好解決這類問題。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一直有專業團隊跟進產業發展。
目前看來,軟通動力為賦能能源數字化轉型,正在以綠色能源產品為主導,意圖打造出風光儲充多能互補信息一體化的服務能力。在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域,其已研發出電網基建業務、電網運檢、安監應急、智能供應鏈等數字化系統;而在能源專業服務方面,也開始落地專業地圖、智能數據網關、電纜設備精益化管理、能源規劃高級計算等專業能力,幫助能源企業降本提效。施寧以和某央企能源投資集團合作為例,目前,軟通動力正在通過智能終端為其下屬電廠提供數據采集服務,讓數據產生更多價值,且為其8家下屬分公司搭建了發電運營管理系統。
可以預見,優秀的產品技術正在為軟通動力構建出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而在業務擴展層面,其則更有先天優勢。在雙碳政策執行落地初期,更多企業為了搶占先機正在加速部署能源產業,科技巨頭也不例外。在雙碳垂直領域,這些企業有技術儲備但缺乏對垂直行業的深度了解,此時,軟通動力這類有技術積累,對產業有深刻理解的公司,就頗受青睞。
在生態圈內,跟隨行業頭部企業的腳步,軟通動力正在間接擴大市場份額,與生態伙伴一同擴展市場。如施寧所言,在數字能源領域,一方面,軟通動力在發力謀局向前;另一方面,也在強調生態建設,同互聯網巨頭加深交流,他們關注云,而軟通動力關注數字能源,做到各司其職,共同發展。
毋庸置疑,像軟通動力這類既懂技術,又懂產業的服務型企業,在雙碳時代,一定能拿到更多市場份額,深入到能源央國企新業務中,提供更加完善的能源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一個能夠讀懂環境變化,并總能先人一步做出正確判斷,用創新調整業務方向,順勢而為的企業,總能成為行業領導者,而軟通動力就是這樣一家公司。作為中國領先的信息技術服務商,它雖然體量龐大,但卻能夠時刻保持市場敏感度、保持創新能力、保持果斷地落地執行力。
在經過市場沉淀后,今天的軟通動力,早已不再是僅僅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單一商業體,他對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所做出的貢獻,正在讓其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主要賦能者。在未來,人們需要認識一個全新的軟通動力,讓這臺數字機器更具價值。049D7006-0057-4072-8AC9-3B00A98C3C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