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恕

洪澤湖——淮河兒女的“母親湖”,珍藏著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壯麗畫卷。
洪澤湖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在這里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西中共泗縣縣委領導了縣城工人大罷工、學生罷課、石梁河和大莊集農民暴動等革命斗爭,并派中共黨員深入洪澤湖漁民中,發動漁民反漁霸、反劣紳,在斗爭中鞏固發展了洪澤湖的黨組織,為開辟洪澤湖抗日根據地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193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江北的洪澤湖地帶……都應該好好地組織游擊戰爭,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據地,作為發展全國游擊戰爭的一個方面。”毛主席的指示為洪澤湖地區開展抗日斗爭指明了方向。
1938年10月,江上青受安徽省工委委派進入洪澤湖西畔的皖東北,秘密建立中共特別支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次年2月,中共山東分局派楊純以特派員身份,到達泗縣管鎮(今屬盱眙),成立中共皖東北特委,堅持在斗爭中發展黨員,積聚革命力量。9月,根據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的指示,金明率蘇皖區黨委機關由邳縣南下泗縣洪澤湖畔張塘村,領導湖西人民與先期到達皖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一起進行抗日武裝斗爭,建立起以洪澤湖為中心的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9月,蘇皖區黨委隨八路軍第五縱隊進入淮海地區后,為了加強黨對洪澤湖地區黨的領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華中局先后在泗縣洪澤湖畔成立中共皖東北地委、中共皖東北區黨委、淮北蘇皖區黨委、淮北區黨委,使以洪澤湖為中心的淮北抗日根據地始終有黨的堅強領導。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以后,鑒于以洪澤湖為依托的皖東北地區在開辟、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黨中央指示八路軍、新四軍先后派主力挺進皖東北。1939年5月,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司令員彭明治的率領下進入皖東北地區抗戰;7月,彭雪楓派張愛萍來皖東北發展地方武裝,組建新四軍第六支隊(支隊長彭雪楓)第四總隊,張愛萍任總隊長兼政委;10月,中共山東分局派江華等人率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進駐泗縣趙莊(今屬泗洪縣),形成了八路軍和新四軍共同開辟皖東北的局面。
1940年5月初,時任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來到泗縣羅崗村(今屬泗洪縣雙溝鎮),先后聽取了劉瑞龍、張愛萍、金明、江華等人關于皖東北根據地情況匯報,并在朱湖向八路軍、新四軍和地方干部作了題為《在敵后怎樣建立民主的抗日根據地》的報告。劉少奇在洪澤湖地區一個多月時間深入群眾訪貧問苦、調查研究、與干部戰士談心,對洪澤湖地區開展抗日斗爭作了明確的指示。
皖南事變后組建的新四軍各師,在洪澤湖地區對日偽頑發起了“青陽戰斗”、“山子頭戰役”、“33天反掃蕩斗爭”、“順河集戰斗”及“洪澤湖剿匪”等一系列大小戰斗。特別是洪澤湖剿匪戰斗,在張愛萍的指揮下,一舉將盤踞在湖內的偽頑、土匪徹底鏟除,打通了淮北、淮南、蘇北、蘇中的聯絡通道。剿匪勝利后,當即成立了華中地區第一個水上縣級抗日民主政府——洪澤湖管理局,同時建立了一支水上軍隊——洪澤湖大隊,使洪澤湖真正成為相對穩定的根據地。1941年5月,新四軍第四師在師長彭雪楓率領下,轉移到洪澤湖畔;7月,淮寶仁和集會議之后,淮北蘇皖邊區黨委、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四師師部機關等,一直駐扎在洪澤湖西畔的半城鎮,半城成為淮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指揮中樞所在地。
抗戰勝利后,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蘇皖邊區政府的領導下,湖畔地方黨政軍民積極開展懲奸反霸、生產自救、土地改革三項運動;全面內戰爆發后,洪澤湖又成為周邊地區與國民黨斗爭的大后方。3000多名未及時轉移的地方黨政干部及地方武裝在洪澤湖地區堅持58天的艱苦斗爭,譜寫了一曲洪澤湖地區英雄兒女的戰歌;從中原突圍出來的“皮旅”到達蘇皖邊區后,駐扎在洪澤湖地區休整待命;以饒子健為司令的淮北挺進支隊重返洪澤湖后,依托洪澤湖與國民黨軍展開艱難的敵后斗爭,使洪澤湖解放區得到恢復、鞏固與發展。
洪澤湖紅色基因的基本內涵:
一是黨的堅強領導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黨中央、毛主席關于在洪澤湖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指示,為洪澤湖地區黨的建設和抗日斗爭指明了方向。時任中原局書記劉少奇親赴湖西檢查指導工作,對根據地黨的建設、軍隊建設、政權建設都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共安徽省工委成立的皖東北特支,中共山東分局成立的皖東北特委、蘇皖邊區黨委先后來到湖西,依靠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站穩腳跟,放手發動群眾,點燃了湖西的抗日烽火,打開了皖東北的抗日局面。隨后,中共中央中原局、華中局也先后在洪澤湖地區成立各級黨的組織,使根據地的建設和斗爭始終在黨的領導之下。在解放戰爭“洪澤湖58天斗爭”中,3000多名地方干部和武裝人員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系、被包圍在洪澤湖中的情況下,大家自發地成立了中共洪澤湖工委,并推舉姚克為書記。這充分體現了革命戰士和廣大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依賴,他們堅信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取得在洪澤湖中堅持斗爭的勝利。
二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抗戰時期,新四軍第四師在師長彭雪楓、政委鄧子恢的率領下,為開辟和鞏固淮北抗日根據地浴血奮戰。彭雪楓和他的一些戰友血灑洪澤湖畔,長眠于淮北大地。他們為了抵御侵略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源自于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彭雪楓在與妻子林穎的一次通信中,表達了心目中理想伴侶的標準,就是要有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忠于黨和人民的信念。1941年2月,新四軍四師在津浦路西與7倍于己的國民黨頑軍作戰三個月,因眾寡懸殊等原因而遭到重創,中共中央華中局作出了“對四師及豫皖蘇邊區工作錯誤的決定”。四師大多數同志認為這一決定不符合實際情況,但彭雪楓、鄧子恢沒有半點抱怨,認真做了自我檢查。彭雪楓表示:“路西是我丟的,一定由我的手把它奪回來;自己跌倒了,磕掉了門牙,和血一起吞下去,爬起來再干。”他們這種為了勝利毫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精神風范,歸根結底是因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562AED13-653F-4146-9661-909F13A7D32D
三是要有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僅以抗戰時期淮北地區軍民33天反“掃蕩”斗爭中血戰朱家崗為例,朱家崗東臨洪澤湖,是淮北根據地的腹地。1942年12月9日晚,新四軍第四師第9旅26團在配合外線主力拔除敵人在金鎖鎮的據點后,轉移至朱家崗(泗洪縣東北)地區待命。不料,日寇三個大隊加上偽軍共1500余人,趁夜色悄悄地包圍了朱家崗。10日凌晨,戰斗打響。當時26團僅有六個連,每連只有七八十人,但全體指戰員面對強敵,毫不畏懼,手榴彈、子彈打光了,就用大刀刺刀;大刀刺刀拼壞了,就用鐵鍬和敵人拼殺。團長羅應懷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斗,經過18個小時的激戰,斃敵280余人,在第9旅25團和旅騎兵連的支援下,敵人棄械遺尸,倉皇逃竄。這一仗打退了敵人囂張氣焰,成為淮北33天反“掃蕩”作戰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戰斗中,26團全體指戰員充分體現出了不畏強敵、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戰后,偽軍編了一段順口溜自嘲道:“去洪澤湖亮亮堂堂,拐回來屌蛋精光,誰要再去洪澤湖,男盜女娼!”

四是人民群眾的支持是人民戰爭的力量源泉。新四軍第四師來到洪澤湖后,軍民之間形成了“人民養育軍隊,軍隊保護人民”的戰斗情誼,部隊迅速得以發展壯大。師長彭雪楓提出:“人民的戰士要對敵人如猛虎,對群眾是綿羊,部隊只有幫助群眾解除、減少痛苦的義務,沒有侵犯群眾的利益、加深群眾痛苦的權利,我們寧愿吃草,也不能同災民爭糧。”部隊對人民一片真心,深深感動了人民,老百姓把收下的糧食按照“先部隊、后地方,先前線、后后方”的原則,保證部隊糧食供應。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和號召下,人民群眾踴躍報名參軍,涌現出“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畫面。1944年,淮北僅津浦路東地區一次參軍活動,就有一萬多青年報名。每次敵人“掃蕩”,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廣大民兵一起上,淮泗縣民兵的地雷、泗南縣的土炮、洪澤湖的鴨槍隊,常讓敵人防不勝防、焦頭爛額;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拆橋破路、挖交通溝,使敵人機械化部隊寸步難行,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洪澤湖畔軍民齊心協力抗擊日偽頑的場景,充分體現了人民戰爭的力量源泉來自于人民群眾。
今天我們發掘洪澤湖地區的紅色基因,就是要進一步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為黨的事業盡心盡責;就是要強化“人民至上”理念,把關心群眾和依靠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讓洪澤湖地區紅色基因代代相傳。※562AED13-653F-4146-9661-909F13A7D3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