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會會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切教學的基礎,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涉及方法論的哲學思想——學習語文究竟是為了什么。除了認字之外,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明確其中究竟講了什么,自身通過閱讀收獲了什么。在此基礎上,能否將所思所想以流暢的文字加以表述。因此,“讀”與“寫”不可分割,必須實施一體化教學。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課堂教學
引言:
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并沒有做到有機結合,導致現如今取得的語文教學成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究和思考,采取恰當的方式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接下來本文將具體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以及讀寫結合教學的具體策略。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寫作語言直白
作文成績不僅與學生的寫作思路有關,還與學生的語言有關。如果學生的語言比較優美,表達清晰,那么學生的作文成績一定會比較高。而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優美的句子,和值得學習的句子,但是學生卻不能將這些句子運用到寫作中,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思考,想出解決的方法,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全面開展。
(二)學生的寫作思路不清晰
由于小學生處于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的寫作思路還不是很清晰明確,也不是很了解如何寫作,導致學生的寫作思路比較混亂,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根本不管前面和后面的句子是否有關聯。還有的學生寫一篇作文就一個段落,甚至有些學生在作文前面和作文后面的句子寫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這就導致了小學生的作文成績普遍較低。完善學生的寫作思路迫在眉睫,這需要教師能夠不斷地思考和不斷地努力,幫助學生完善寫作思路,促進學生今后長久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策略
(一)依據課標,確定讀寫結合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性文件,因此,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要對課標進行解讀、研究,在課標的指導下,確定相應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將讀與寫看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要對系統學的觀點進行借鑒,從而將讀寫結合的目標進行詳細的確定。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的《觀潮》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三四年級學生需要達到的讀寫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然后,根據讀寫教學目標,對文章的語言結構、段落布局、思維邏輯等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后,針對某一段比較出彩的段落進行重點講解,并讓學生反復閱讀、仿寫句式,以讀為出發點,將寫作作為落腳點。
(二)深挖教材,合理設置讀寫結合點
教材的編寫經過嚴格的生產過程,有非常高的科學性,所以教師在對讀寫結合點進行確定的時候,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讀,從而能夠將讀寫結合設置的規律準確的設置,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沒有學到的知識進行把握,從而能夠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對結合點進行合理的取舍。例如,教師在對四年級上冊《走月亮》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這篇文章進行深入的解讀,理解其中重點字詞的含義,從中我們能夠發現“走”是文章題目的點睛之筆。通常情況下“走”是走路的意思,那么如何“走月亮”呢?此時“走”扮演著何種角色?教師要先將其弄清楚,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走”的含義,同時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寫作目標:精讀全文,理解走的含義;而后以某一主題為題,讓學生仿照“走月亮”的擬題方式與寫作方式進行練筆。
其次,結合點設置應該精細化。一篇文章由多種要素構成,而這些要素中富含諸多能夠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內容,讀寫結合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和實操,課堂時間是完全不夠用的。同時,學生的能力存在差異,如果讀寫結合內容煩瑣,則不能完成基本任務,因此,選擇結合點時,應該盡量的做到精細化。如果太大、太多的話,其操作性就比較差。所有的文章都有值得學習的特色,尋找一個特定的結合點,讓學生從細節處進行感悟。課文中的體裁非常豐富,它們的價值也不盡相同,例如,在對四年級上冊的古詩三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詩歌中體現的畫面和意象等經常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如在對四年級上冊《麻雀》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環境作為結合點。總體來講,結合點應當是文章中最具特色、與眾不同、能夠被突出的內容,選完結合點后,就可以對其進行精細化處理,引導學生入手學習。
(三)以學定教,靈活運用多種結合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能力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參考學生的真實情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讀寫結合活動,同時要對學生的讀寫素養培養程度不同,所以,教師應該和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階段特點相結合,采用不同的讀寫結合形式進行教學,以便能夠促進學生不同能力的發展。
但是當前教師在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中使用的形式單調,對讀寫結合基本形式的使用相對較少,在選題、立意上比較抽象的讀寫集合形式訓練非常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寫結合教學,使得達到的目標出現不同,所以,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向學生教授更多形式的讀寫結合形式,讓學生能夠對每種結合形式進行合理的選擇和靈活運用,而不是讓學生對基本的讀寫結合形式進行重復的練習,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學生的讀寫素養不能得到相應的提升。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生活萬花筒》的習作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練習,如即時作文、日記練筆、寫一封信等,讓學生采用自身能夠靈活運用的形式進行寫作練習,從而能夠將教師教授的讀寫結合的形式進行合理的運用,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段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這一手段并不完善,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完善。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的學習變得更簡單。相信隨著小學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小學語文的讀寫結合教學會更加的完善,小學語文教學成果會更加理想,小學語文教學會更加蓬勃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進華.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9):9-10.
[2]周紅霞.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0):49-51.
[3]李亞楠.淺談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140-141.
[4]陳信忠.小學高段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有效整合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