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青 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
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廣泛,種類豐富多彩,是留存到現代的寶貴文化財富。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其以傳統手工技藝滲透于世代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如刺繡、制扇、制瓷、織錦等,其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至今受到人們的推崇,保護傳承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由此,各地的傳統手工藝非遺展示傳承場所如火如荼興建。
傳統手工藝非遺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各地眾多手工藝非遺展示場所也是突出原生環境的工匠技藝展示,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層面與生產制作過程的活態性,是文化整體性的表達。這相比于傳統博物館僅依靠場景或者情境來彌補,具有更直接的文化感染力。故目前許多非遺項目在其傳習場所建構了一個本行業、本技藝的展示空間。如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王星記博物館等,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的保護。
國家非遺項目王星記制扇技藝創始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繼承千年中國扇藝的精髓,保留了杭扇生產古老而又傳統的工藝技術,以純天然材料、純手工制作,工藝復雜、精細,裝飾結合泥金、書畫、拉燙、雕刻、鑲嵌、剪貼技藝,成為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工藝美術精品。為了傳承發展,項目保護單位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以非遺傳承人帶徒和培訓輔導方式進行發揚光大,并在2010年,趁新廠房建設之際創建扇展示傳承場所,在廠房園區占地面積2600平方中利用建筑樓5000多平方米精心打造,集手工制作演繹、非遺成果展示、文化交流、傳承傳播于一體,使得公眾參觀非遺項目能“見人、見物、見生活”,形成非遺活態保護。
多年來,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以非遺文化感染力形成文化影響力,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與媒體聚焦,吸引社會各界和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體驗,非遺項目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2012年以來,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傳承基地,被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為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等。
此外,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還是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杭州市社會資源國際旅游示范訪問點等,成為“浙江記憶”非遺活態展示中心、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當今社會,隨著文旅融合的發展,文化滲透旅游,旅游洋溢文化已成為新趨勢。特別是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動下,“以文促旅,以旅興文”已經成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和發展路徑,而非遺文化作為旅游產品開發的好資源,正在被大家認知和重點挖掘,作為非遺文化集中呈現的手工藝非遺展示傳承場所也正面臨“非遺+旅游”發展的新課題。

從內在關系看,手工藝非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手工藝非遺文化最好的表現方式。而從產業角度來看,手工藝非遺文化和旅游是兩個有重大交集的產業,尤其是,手工藝非遺文化具有的活態屬性,提供了與市場接軌的先天條件。近幾年來,王星記非遺展示傳承場所建設緊緊圍繞文旅融合思路積極探索。
手工藝非遺場所建設一般旨在傳播和推廣中華文化,培育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情感,提高公眾對民族工藝美術的審美素養,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傳承。王星記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著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一代代扇業人秉承“精工出細活,料好奪天工”的祖訓,遵循古法,精雕細作,生產的扇子素以精湛的技藝、迥異的功能、高雅的情趣與絲綢、龍井茶齊名被譽為“杭產三絕”而名揚天下,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2016年更是成為G20杭州峰會國家元首貴賓禮、商界精英嘉賓禮,榮耀登上世界大舞臺。可以說,沿襲中國千年扇子文化與精湛的制扇技藝是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建設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色。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王星記以扇子文化為靈魂,著力打造扇文化旅游園區,推出扇藝體驗游項目,通過旅游讓公眾體驗扇子非遺文化;堅持獨特、創新、示范三位一體的發展理念,致力于特色創建,用“中國扇文化三最窗口”展示---即做到在王星記能聽到“最有趣”的中國扇故事,能看到“最精湛”的制扇工藝,能了解到“最專業”的中國扇文化,為國內外游客體驗者提供中國扇文化大餐,分享非遺精品成果。
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建設過程中,充分運用扇子文化元素,采用文旅結合手法,從外墻建筑到室內裝修,從生產場所到產品陳列,大力彰顯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特色,營造技藝傳承,貼近生活消費的環境氛圍。同時,功能定位多元化,由原來單一的扇子生產、展陳功能擴展為制扇技藝演繹與傳習實踐基地、工業旅游景點與研學旅游的基地、非遺成果展示博物館與文化交流中心等。由此,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既是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承基地又是扇文化旅游目的地,既是非遺體驗實踐課堂又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功能作用不斷擴大,從而滿足大眾日益增加的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消費需求。

根據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的文旅功能定位,在基礎設施、園區環境等各方面加強對文旅發展的軟硬件建設,確立扇文化旅游體驗項目為主線,精心策劃制扇工藝觀摩、扇博物館參觀、DIY手工制作體驗、購扇雅賞交流這四大場所的布局和布置。
同時,在核心扇文化展示展陳布局上采用動態與靜態結合的方式,手工制扇觀摩工場、大師工作室等為動態區域,現場展示傳承人手工制扇絕技絕活、扇面書畫技藝,營造活態的展陳氛圍,做好非遺內容的詮釋。扇博物館為靜態區域,包括扇史廳、扇藝廳、精品廳、墨韻廳四個展區,通過文字、圖片、展板、實物等展示及講解員引導,介紹扇歷史起源、扇趣聞故事和歷代扇藝精品及相關制扇材料、工具等。
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動與靜”兩者兼有,豐富展陳內容與形式,使得游客在視覺、聽覺的體驗中游學,感受中華扇文化的魅力。
如今,傳統的觀光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人們更愿意直接參與,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手工藝非遺場所建設融入旅游的概念,重視互動性非常必要。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增設多媒體DIY制扇教室和扇藝產品體驗中心等,通過與非遺傳承人、工美大師面對面交流使受眾深入扇文化游學,通過DIY體驗方式使受眾置身于文化情境中,得到最大的享受。更可喜的是,在現場體驗同時,還可以通過參與制作將非遺成果帶回家,讓觀眾走進非遺,發現非遺之美,讓非遺在旅游中活起來。
文旅融合的趨勢會更加地開放性。手工非遺展示將不再局限于固定空間,從工場到學校、到社區、到展會的全方位、高品質的展示場景。王星記外延展示場所,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感受精湛的制扇技藝和工匠精神,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便能領略王星記扇歷史文化,深層次體驗扇文化旅游風采。此外,王星記每年參加國內外展會20多場次,非遺傳承人和工美大師還經常代表中國傳統手工藝項目赴國內外開展技藝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傳播非遺文化。延伸空間展示方法,為非遺走進生活、走向國際打造了高速通道。


文旅融合發展中,通過開發非遺項目相關的旅游紀念品可提升非遺展示場所的附加值??梢哉f,這一旅游紀念品也是非遺成果,本身就是文旅融合的結晶,通過實物載體呈現非遺文化,相得益彰。從而游客可在參觀非遺場所后,可選購心儀旅游紀念品帶回家。最終形成“非遺展示一觀眾親身體驗一帶著旅游紀念品宣傳推廣”的良性循環模式,這種模式的建立使觀眾在參觀時不再僅僅局限于對展覽中展品的觀看與欣賞,而是將其文化內涵滲透到大腦的記憶中,從而衍生出觀眾的消費需求。
開發旅游紀念品,文化內涵的注入尤為重要。為此,王星記設有專門的文創產品研發部門,依托本身的非遺文化和扇子載體,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多以西湖風景、民間傳說等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歷史特色元素作為主題進行創意設計,開發出一系列旅游伴手禮。在迎接杭州2022年亞運會,從2019年就開始設計研發一系列亞運紀念禮,迎合旅游市場熱點。王星記設置的產品體驗中心,為扇文化旅游線最后一站,目的是讓游客成為主動的參與者和消費者,而不是被動的觀望者,有效促進旅游銷售提升。經統計,王星記旅游紀念品銷售每年以10%在增幅。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一改往日只是接待參觀訪問的單一模式,以靈活多變的運營模式推出創新性、獨特性的體驗項目,提高非遺文化的影響力,促進旅游消費,推動產業升級與非遺的保護發展。
一是推廣工業旅游。與各地旅行社對接合作,以扇博物館文化賣點、以大師技藝表演為亮點、以游客互動為熱點向社會推廣扇文化旅游觀光體驗線,上架銷售扇藝體驗旅游產品。促進工業旅游與休閑旅游,最高接待量年均達200多批次,精致的制扇技藝受到海內外游客的贊嘆,打響扇藝文化旅游品牌。由此,獲得“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稱號。
二是開展研學旅游。目前,以旅游為載體的非遺文化教育越來越受歡迎,非遺的傳承與旅游的利用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
王星記扇業與省內教育、研學機構對接,提供研學課程,類目偏向于制扇工藝美術體驗、課外實踐主題,并在傳統的扇藝體驗活動基礎上,打造聽扇、看扇、聞扇、做扇四個維度的體驗課堂,從而讓同學們能做到識扇、辯扇、解扇、悟扇的四個學習能力。由此,王星記扇展示傳承場所美譽度不斷提升,研學團隊絡繹不絕。2019年成為“杭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此外,與僑聯部門對接,設計華僑青少年非遺研學項目,如開展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等,大受歡迎,青睞程度極高。2021年,王星記被授予杭州市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三是舉辦親子旅游。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進步,現代家長越來越重視通過旅游方式的綜合教育促進親子關系和對孩子的能力培養??梢哉f,親子旅游已經成為城市家庭的標配。王星記利用文旅資源,在每年的寒暑假或周末會舉辦制扇體驗親子游,讓父母與孩子一起感受手作的快樂。在實踐過程中,王星記根據新生代的父母對親子旅游消費意愿的強烈,以及追求新潮奇特的現象,多設計個性化的親子體驗項目,受到年輕父母的歡迎。
四是辦節造勢帶旅。立足于開發扇藝體驗旅游資源,確立了為游客辦節的思路,舉辦王星記扇藝文化節、旅游互動節和扇子達人秀微博大賽等,通過線上線下活動,以扇交友,以文促銷,提高扇文化消費力。如2019“扇動風發&杭州雅扇”王星記扇文化周活動,共分五大板塊,其中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扇藝文化活動共吸引人次9000+,并通過快閃、線下促銷等活動,為線下門店導流。文化周活動還受《杭州新聞60分》、杭州生活頻道《我和你說》、西湖明珠電視臺《花漾鏡》、騰訊?大浙網等媒體報道,影響力持續拉升。
五是嘗試云上旅游。隨著新媒體營銷的盛行,借助互聯網技術直播給手工藝非遺展示場所旅游推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王星記新推云參觀,通過講解員工藝流程、扇博物館引導介紹,通過非遺傳承人的“現身說法”直播“帶貨”,以更加生動的方式推介,增加了與公眾信任與互動高效。如通過在百度平臺直播,實時觀看人數267.9萬;通過19樓直播進共收獲1200萬曝光量。此外,在抖音平臺,王星記扇展示場所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2020年初以奇人匠心為主題推出短視頻宣傳,截止2021年8月年底獲有30萬粉絲,獲贊400萬。直播互聯網時代將會是一種新常態,王星記正在開創自我展示新玩法,打造扇藝直播互聯網時代新秀場,提升文旅影響力。
手工藝非遺展示傳承場所有其文化活態性、文化整體性的特色和文化感染力強的優勢。從王星記非遺展示傳承場所創新建設探索來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手工藝非遺展示傳承場所建設適合運用“非遺+旅游”發展模式,并可在理念提升——功能定位——展陳完善——互動體驗——延伸空間展示——開發旅游紀念——運行模式等建設方面提升,通過多種資源和媒介形成良好的展示傳承生態環境和生態傳播體系,讓非遺走入現代生活,讓旅游者能更廣泛、更直接、更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非遺文化魅力。
手工藝非遺展示傳承場所的運行是關鍵,要接軌文旅新市場、運用新媒體新營銷,以靈活多變的運營模式推出沉浸式的體驗項目,提高非遺旅游的趣味性、生動性,從而帶動旅游紀念品銷售,激活文化賦能消費新模式,推動文旅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