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泓 黃山徽州竹藝軒雕刻有限公司
中國的木雕分布很廣。我國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和資源條件,由于不同材料和不同工藝,形成了許多濃厚的地方特色。在中國,木制作品主要根據地域區分。徽州木雕有兩種理解,即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徽州木雕,是指刻在建筑構件上的、刻在木質材料上的所有文字和圖案,還包括刻在文字上的書籍和繪畫,雕刻在墨水模具上的圖案,這些都是徽州雕刻家用刀在木頭上雕刻的作品,它們都是廣義的木雕。狹義的徽州木雕是指建筑構件和家具上的木刻圖案。主要裝飾有額楊、梁柱、斗拱、花板、楓拱、駝峰、平盤斗、雀替、叉手、替木、梁臍、才兩扇、窗欄等建筑部件和家具椅背。本文重點研究徽州木雕中作為裝飾是木雕,這樣可以把徽州木雕置身于其發揮實際民俗功能的空間之中,繼而可以更好的探尋它的審美屬性和工藝價值。

朱泓雕刻創作

徽字號公司董事長 朱泓
今天人們稱之為“徽州”的是一個歷史概念。從地理上看,它包括安徽省的黃山全市以及現在屬于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以及現在屬于江西省的婺源,位于安徽、浙江和江西在三省交界處。徽州在古代是越人的聚居地,屬于山越文化,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徽州木雕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兩晉時期,當時中原移民開始向徽州遷移,它是中原文化向山岳文化融合和替代的開端。“徽州”也是一個文化概念。雖然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起,就有了“徽州”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只有隨著徽商的興起和發展,徽州才是真正的被融入到歷史的視野中。學者們也關注明清徽商活躍的時期。徽商對徽州及當時中國的體驗歷史、現實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今天我們稱之為“徽文化”,正是徽商影響的后果。本文主要研究的徽州木雕的審美,特指在徽州民居之中作為裝飾部件的徽州木雕。
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物質基礎和新的精神文明,但是對于傳統手工藝帶來的更多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歷史的傳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中,通過對徽州木雕審美與工藝的研究,相信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得到有效保護,最大限度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松鶴延年》木雕筆筒
從傳統的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中國現在已經逐步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都發現,人類的消費不僅取決于產品的價格或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而且逐漸取決于人們的體驗和對生活的思考。徽州木雕常見圖案的分類
徽州木雕有很多主題,各種主題往往相互交織,它們通過巧妙的構圖相互結合和諧地包含在同一幅畫中。但事實上,對這些有機圖片進行細分和分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單一的模式元素,幾乎所有的模式元素都傳達了一個明確的、公認的審美信息,即審美內涵。因此這些獨立的圖案元素是一個獨特的民族庸俗的審美符號。這些民間審美符號被添加和倍增,形成一串意義連貫的審美語言匯它向我們展示了徽州木雕的審美意義。還有一些木雕具有特定的圖案或文字,形成一種傳統而有意義的圖案,具有特定的含義。例如,夔龍紋圖是從龍的圖案和藤蔓的圖案中結合而成的抽象出來的一種圖案,還有壽字紋、如意紋等,盡管這些吉祥圖案也傳達了吉祥的含義,但具體意向性沒有動物、植物造型那樣明顯,但通常僅作為背景,與前者形成配合,或作為動物或人類車身上的圖案,因此,該類型的木雕圖案主要功能是裝飾和美化。

20151201 金獎作品 《松下對弈》
徽州木雕吉祥圖案通常具有一種多義性。根據《中國吉祥文化》一書記載,中國的吉祥文化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對象吉祥,行為吉祥、語言是吉祥的、數字是吉祥的。從徽州語境的角度來看,無論物品是否吉祥,比如說瓶、鏡象征著長生不老的平靜,還是徽州木雕上的吉祥圖案,象征著圖案的吉祥,又或者還有行為的吉祥,就像在婚姻習俗中一樣,人們用紅棗和花生寓意早生貴子。事實上,徽州木雕也用物象的方式來表達語言所表達的美和幸福,使得人們在看到木雕圖案是可以產生審美的愉悅。
以晚期徽州木雕的繁崛精細來舉例,其繁緝精細標志著徽州木雕的匠人工藝的嫻熟高超達到了頂峰,在當時徽州木雕層次對比極為豐富微妙,一幅徽州木雕雕出七八個層次不在話下,甚至還能雕出許多巧妙的工藝,如畫面中的窗戶能夠開闔、窗戶中還有人物可以活動等等。同時,“人大于屋、樹高于山”是徽州木雕人物場景雕刻的一個工藝特點。這句話是就實物比例相對而言的,和樹相比,徽州木雕中的人和真實人物的比例更大。而和山相比,木雕中的樹和真實的樹的比例更大。以清朝窗欄板“彩樓配”為例,畫面中人物七人皆長身筆立,身后的房子與其相比不成比例,門洞窄小得容不下一個人,而原本形狀甄曲矮小的松樹卻與房屋同高。這樣的造型特點也形成了一種特定工藝,然而這種工藝的背后也隱藏著獨有的審美意蘊。這就是說,對于徽州木雕匠人、徽州木雕所裝飾的物品以及一切欣賞徽州木雕的人們來說,無疑是對徽州木雕百年工藝的審視。
雖然徽州木雕作為一門傳統工藝,在當下的徽州地區依然存在并延續。但安徽黃山現存的徽州木雕工匠們對待制作徽州木雕,通常采取機械打胚,手工出細的半機械化方式,雕刻的內容往往還是明清時期流行的吉祥圖案與文樣,以及宣揚忠孝節義等的人物故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現代木雕即使能大致承襲傳統的雕刻審美手法和工藝,甚至可以推陳出新。但總體所表達的審美屬性和現代徽州的人們生活場域之間,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斷層。我們可以說,在這些新的徽州木雕作品中,即使它們雕刻了和古代一樣的蝙蝠、牡丹、石榴等圖案,但這些圖案背后的意義早已經被架空了,它們成了沒有意義的傳統符號。就算繼續在這些木雕的使用上,那使用這些雕刻圖案的目的也是為修復古建筑的需要,或者作為旅游工藝產品進行售賣。對古建筑的修復是今人為保護古跡的一種必要的技術手段,其行為并沒有任何現代審美意味;而作為旅游工藝產品的徽州木雕,被游客買回家之后,往往也是將它們作為陳列臺,并不會探究其中的審美屬性和工藝價值。

隨著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同文化的碰撞導致傳統文化越來越邊緣化,并且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和重視也越來越少,傳統手工藝所代表的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寶貴的財富,將傳統手工藝保持傳承一直發展下去是現代設計者的責任,同時也是全社會需要做的。
創新是徽州木雕工藝未來發展的主基調。在藝術引進的力量下,藝術創造的工具是屬于藝術的空間藝術和美學,它們不僅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創新思維在徽州木雕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除了在設計和設計上不斷創新之外,傳統徽州木雕鏈可以從產業鏈中衍生出來,如徽州木雕原料的供應在預存和徽州木雕的維護保養等下游產業鏈的衍生,結合徽州木雕的審美屬性與工藝特征共同為其快速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