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品勇 青田千奇百味石雕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青田石雕屬于浙江省青田縣地方傳統美術,該石雕是以青田石為雕刻材料。其青田石,在地質學上專屬名詞稱為葉蠟石,屬于一種耐高溫的礦物。青田石色彩十分豐富、光澤較為秀潤,質地十分細膩,軟硬比較適中,可雕性是非常強的。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繽紛、晶瑩如玉,很有藝術效果。青田石分子結構均勻細密,雕鏤的線條可細微到頭發絲而不斷裂,篆刻的時候走刀利落順暢,成品長期使用也不會損其邊鋒。
青田石品種繁多,有名可稱的典型的品種有100多種。命名方式有冠以產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構成名之,有以花紋名之,其中最名貴的有以下品類:青白色的有封門出產的燈光凍、蘭花青田,周村出產的竹葉青;黃色的有封門出產的羊脂白,白巖出產的北山晶;紅色的有封門出產的朱砂凍、石榴紅、美人紅;藍色的有封門出產的藍帶、藍青田;棕色的有季山出產的紫檀凍、封門出產的醬油青田;黑色的有封門出產的黑青田;花色的有封門出產的三彩,五彩,旦洪出產的五彩凍等。青田石雕之所以名貴,重要的也是本身所具有的材質屬性。但是青田石雕作品的寓意,也使得青田石雕作品也因為其人文寓意而更加熠熠生輝,它的質感,以及散發出的石頭質感都是對世人文化情懷的表白。


大漠情

你知我知
青田石雕藝術不僅要立足于自然,更要不過分依賴自然。在藝術設計過程中,通過觀察青田石的原始形態,捕捉創作者腦海中的藝術形象,將構思與青田石材材料在自然中呈現的特征相結合,并對其進行藝術設計。主要從以下角度出發:
1.因材施藝。青田的石材材料必須經過設計師多次的鑒定,出發點是為了增加石雕藝術的魅力。石材設計無論采取抽象或者真實、細膩或是夸張的表現手法,都是需要“因材施藝”的,在對石材進行全面觀察后,再進行反復推測和思考,最后將復雜的形式用于青田石體的設計。每一件雕刻作品都是不斷研究、開發,取百家之長,結合古典設計工藝之精華,將其合二為一逐漸雕刻而成。
2.審石度勢。設計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聯想力,最終產生靈感元素,然后設計制作石雕產品。如果他們刻意強調自然,就會失去石雕的野趣和特色。對于一個好的石雕作品來說,石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巖石夾縫中生長的青田石材天然質感,是理想的設計材料。石雕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石雕從業人員逾萬人,年產值數億元,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國內外。
首先,應從題材上入手。青田石雕經過數十代藝術家的探索、提練形成了花卉、山水、人物、動物四大創作題材。藝術應來源于生活,石雕作品無論創作哪類題材,也應反映時代心聲,緊扣時代脈搏。可多年來,這樣的作品極為鮮見。大概是出于師徒相傳的局根性或由于藝人們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及受傳統思維的束縛。本人對此作了些反思與嘗試,愿與大家共勉。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可是,人類總認為自己是地球的主辜者,卻恣意破壞生態環境,破換著我們的家園。尤其是對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的摧殘,可以說是一種變態的嗜好,國家越是保護,越容易勾起他們的欲望。新疆的可可西里無人區原來有著成千上萬只藏羚羊,前幾年,一些不法分子在金錢的誘惑下,舉起了他們罪悉的獵槍和屠刀,使整批整批的藏羚羊倒在了槍口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創作了石雕作品——《來自可可西里的呼喚》,想以此喚起大眾的環境意識,表達自己的心聲。
其次,技藝上大膽創新。青田石雕的技藝有縷雕、圓雕、浮雕,而鏤雕技藝更是獨步天下、絕無僅有,在表現手法上主在以寫實為主,寫意為輔,不知是什么原因,石雕發展到現在,,許多同行評價一件作品的唯一依據就是雕得“象不象”,好像作品越接近實物就越好。以本人拙見,許多同行眼中的所謂“好作品”缺少藝術性,只能說是實物的復制品,藝術雖然來自生活,但應高于生活,可以這樣說,我們在表現手法上走進了死胡同。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傾向呢?我想應提高藝人們的自身素養,轉變觀念,博采眾長,大膽創新,不僅形似,更重要的追求神似。如本人的作品《大漠情》,它是情系西部系列作品之一。該作品采用青田封門紅花凍石為原料,依色取巧,突出寫意,大膽地采用中國畫的留白手法和大寫意手筆,將天然的石塊化為茫茫大漠和戈壁灘,充分利用透視,將近處色彩不同的兩部分分別處理成駱駝和胡楊。該作品曾在2001年中國石雕節中展出,與會的專家評委一致認為是一件難得的新時代的力作,并在《中國寶石》2002年的第一期中刊出。
青田石雕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藝人們借助于石頭的天然色彩、紋理、形態和質地,通過大膽的構思,充分運用嫻熟的技藝,滲透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識,最終構成作品的形美,建筑美和動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應該說自然是最美的。在石雕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自然美是非常重要的,石恩品如果失去了自然美,那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與陶瓷并無二致了。所以,石雕創作首先要做的是善于發現美。

逍遙游

水中仙
作品《水中仙》的原石,粗一看,是塊許多人嗤之以鼻的丁大點的封門青,且大部分是藝人們恨之入骨的硬釘。本人久久沉思細細端詳,考慮如何變廢為寶,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硬釘的本色已跟水仙肉球莖的本色相近,此硬釘部分刻成水仙葉片及含苞放的花蕾,天然的硬釘卻一刀不動,自然化為水仙肉質球莖,再E 上顏色、質地如龍泉青瓷般的石盤,展現于我們阻前的是清新自然,風情萬種、嫵媚可愛、相栩如生的水仙。
“青田有奇石”,青田石品種繁多、形態各異。許多石材天然的特征并不明顯,需要我們大膽構思。只有充分利用石塊的天然線理,結合藝人的悟性及技藝,才能創作新的作品,才能做到“石通人性”,“性通石雕”,達到石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作品《你知我知》的原石是塊很普通的紫檀凍石,石中的圖案粗一看是一株大茅草,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那大茅草左右各有兩點,極像狐貍的臉形展現在我的面前,那兩個點變成了賊溜的眼睛。我再仔細一瞧,發現在紅面狐貍的旁邊有一對雙眼。

鳳舞九天
自從我發現這石料中有兩對狐貍的眼睛神態又各異時,我是寢食難安,苦苦思索。每天想著同樣的問題“如何把石料變為一件真正的藝術精品”。要是處理不當,就會白白浪費了。
藝術之所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關鍵還在于創造。我們都知道雕刻動物,主要講的是形和神結合,這塊石料可以說具備了狐貍的神,要把形態設計好,那也是一件難事!一散雕刻是“以形傳神”,這確實應好動動腦筋。我想石料的本身以圖像為主,是抽象的,所以不能是傳統逼真寫實的鏤雕手法,必須打破傳統,要充分運用現代中常用的抽象、夸張、變形、寫意等手法,才能創作出一件好作品于是我到處找資料,在紙上畫、石上畫,整整花了一個半月。終于把它設計、雕刻成現在的作品:水塘邊的草叢中有兩只狐,白面狐貍咪著眼睛,面帶微笑,在跟另一只俯臥著的紅面狐貍竊竊私語。看,兩只瓢貍的眼睛都在滴溜溜的轉,他們是朋友、情人還是對手,他們又在干什么,任你遐想。此作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總之,石雕創作題材上要與時代接軌,與時俱進;技藝上不新改進,大膽吸收邊緣藝術精華。善于構思和善于發現。只有這樣青田石雕才能永駐青春,魅力永遠。
藝術沒有創新便沒有生命力,青田石雕藝術需要繼承優良文化傳統,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使青田石雕藝術不斷進步。只有通過雕刻技藝的不斷創新,才能使石雕藝術與當前人們的人文意趣相契合,被大眾所接受和了解。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青田石雕中的昆蟲形象為主要分析對象,通過梳理雕刻藝術的發展歷史、分析其藝術特色,尋求它在新的時代背景中的角色定位,進而揭示當代雕刻藝術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空間和其中蘊含的自然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