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許林玉

弗朗索瓦·格羅斯(Fran?ois Gros)是法國分子生物學家,也是20世紀中葉歐洲和美國眾多杰出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解決了細胞核中的DNA如何指導細胞質中酶和其他蛋白質的合成問題。1960年,他被借調到美國哈佛大學詹姆斯·沃特森實驗室工作,在那里分離出一種不穩定的RNA中間體,這種中間體對細菌酶的產生至關重要。格羅斯的同事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ois Jacob)和雅克·莫諾(Jacques Monod)是首次將這種中間產物命名為“信使RNA”(mRNA)的人,信使RNA為構建蛋白質序列提供了模板。在控制冠狀病毒流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mRNA疫苗,是這一發現之后人們認識飛躍的產物。此后,格羅斯一直致力于指導蛋白質合成調控的實驗室研究。2022年2月18日,格羅斯逝世,享年96歲。
格羅斯出生于巴黎,是一名猶太人,成長于法國德占區。后就讀圖盧茲大學,開始接受科學教育,研究植物學。1944年法國解放后,格羅斯重返巴黎,在索邦大學學習化學和生理學。他決心要成為一名研究員,鍥而不舍地向巴斯德研究所每一個實驗室負責人毛遂自薦,直到獲得一份助理的工作。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格羅斯通過研究新發現的抗生素青霉素對細菌的影響,掌握了細胞生物學的知識。他的導師突然去世后,格羅斯開始與莫諾一起研究細菌的酶誘導。1960 年,莫諾將格羅斯派往哈佛大學,而希德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和雅各布同時前往加州理工學院與馬修·梅塞爾森(Matthew Meselson)一起共事。兩個團隊幾乎同時通過不同的途徑發現了信使RNA。根據協議,他們的論文(共9位作者)發表在同一期《自然》雜志上。
1962年,格羅斯在索邦大學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1971年,莫諾成為巴斯德研究所負責人,格羅斯也重返巴斯德研究所,并將研究重點從細菌轉移到哺乳動物細胞。他招募了一批年輕研究員,讓他們培養出肌肉前體細胞(成肌細胞),并研究其對分化的遺傳控制,以及由它們產生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等蛋白質。在此期間,他帶領實驗室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發現不同類型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對肌肉基因表達、結構和調控的研究。
在重返巴斯德研究所的那一年,格羅斯接受了法蘭西公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的職位,并在這個職位上做了23年。在那里,他還領導了另一個研究團隊。1976年,在莫諾去世后,格羅斯成為巴斯德研究所的負責人。
1978年,時任法國總統瓦萊里·吉斯卡爾 ·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委托格羅斯和另外兩人——雅各布和皮埃爾·魯瓦耶(Pierre Royer)——撰寫《生命科學與社會》。該報告提高了法國對生物醫學研究帶來的好處及其倫理后果的認識。20世紀80年代中期,格羅斯先后擔任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and)以及總理皮埃爾·莫魯瓦(Pierre Mauroy)和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的顧問,并因此卷入污血案(在該事件中,法國當局因對血液制品管理不當,導致成千上萬血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盡管格羅斯卷入了丑聞,但針對他的指控被駁回。
格羅斯曾擔任法國肌肉萎縮癥協會(一個小型慈善機構)的首席科學顧問。1987 年,該機構憑借率先推出的一系列馬拉松式電視募捐節目,成為法國最富有的醫學研究慈善機構之一。格羅斯將該機構負責人伯納德·巴拉托(Bernard Barataud)引薦給巴黎人類多態性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遺傳學家丹尼爾· 科恩(Daniel Cohen)。 后來,這兩家機構合作建立了一個實驗室——Généthon,并在1992年繪制了首張人類基因組圖,加速了全序列結構的研究進展。
20世紀90年代,格羅斯在擔任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期間,提出了促進發展中國家健康的倡議。羅伯特·惠倫(Robert Whalen)回憶道:“在聚會上,格羅斯會蹲在地上和卡車司機聊天,就像在愛麗舍宮里一樣自在。他的舉止、演講和寫作,無不散發著優雅的氣質。”
資料來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