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娟
超負荷的作業可能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學質量和效果無法提升,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才能夠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和進步。所以,隨著我國教育革新工作的推進和發展,“雙減”策略已經全面展開。“雙減”也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以及校外培訓的負擔。在此背景下,每個老師都應該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改革教學策略和方案,推進“雙減”工作的落實。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雙減”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減少學生寫作業的時間、降低作業的難度并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閱讀教學一直都是非常關鍵、非常艱巨的一個學習內容。這個部分的教學存在一些難度,原因是小學時期學生的理解思維以及分析能力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很難理解深層次的內容。在此背景之下,“雙減”政策的落實過程中就需要定時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但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為了精準落實和推進“雙減”政策,需要針對性解決和處理問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對于整體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具有指向性意義。而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正式課程開始之前老師沒有設置教學目標,每一節閱讀教學要達到什么要求并沒有明確的標準,需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也沒有明確的標準。這就使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比較隨意,沒有科學和邏輯。教師還是依照自己的經驗進行隨意的解讀和分析,沒有考慮深層次的問題,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各自的學習特點。這種教學問題也就使閱讀教學無法達到既定標準或目標。
(二)閱讀基礎欠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是主要的教學任務和內容,一般教師都是依照課本開展課堂教學工作。而課下時間,教師也會給學生布置很多的課后練習作業,學生幾乎沒有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其他內容。這也就使學生的知識儲備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時間久了,學生會對語文學習失去動力和熱情。還有很多學生只有在教師的緊逼之下才會思考問題,注意力很難高度集中,容易走神,也就使他們無法深入地理解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深處所蘊含的道理。
(三)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閱讀課堂并沒有凸顯學生的 主體地位,而是一味地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自己的節奏進行講解和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沒有獨立思考和分析的機會,更不會對閱讀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學生對閱讀學習沒有興趣和熱情也就不會進行獨立的思考,更沒有參與的意識,這會使他們在閱讀學習中產生排斥感。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獨立的思考機會,凸顯他們在課堂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理念,但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經常忽視學生的想法,這是完全錯誤的。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緊緊圍繞這個目標更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理解思維也不夠強。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老師恰當的引導,以此來有效推進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來進行創新和發展。
(一)更新教學方法,回歸生態課堂教學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語文素養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注重拓展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促進閱讀教學工作回歸到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只有課堂效率提升了,才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因此,教師必須創新閱讀教學方式,讓閱讀教學工作回歸到課堂中,促進“雙減”教學工作的落實和推進。
例如,在開展《寓言二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讓學生通過熟讀課文理解寓言所蘊含的真正含義。讓學生理解寓言就是利用小故事來告訴我們人生的道理,讓人們在閱讀小故事的過程中懂得一些哲理。以此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從而讓人受到啟示和啟發。在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什么事情。讓學生思考,養羊人對于別人的勸告是什么態度和想法?后來又怎么樣了?結果是什么呢?通過這樣的問題來引入,然后讓學生積極思考,并給他們留出思考的時間,最終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讓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和進步,促進“雙減”政策的推進和落實。
(二)落實針對性,進行及時點評和引導
在“雙減”政策的推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并且最終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開展針對性教學,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每一個意見和想法,并且要給予及時的點評和鼓勵。針對性教學需要教師提前并且精準地掌握學習規律、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對學生有準確的了解和認知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和落實針對性教學策略,從而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例如,在開展《海上日出》的閱讀教學中,為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情感,讓學生理解大自然的饋贈,提升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為了更好地促進針對性教學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和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旅行的經歷,讓他們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看過海上日出,能不能描述一下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經驗能夠激發他們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閱讀內容,也能夠明確和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三)采用多媒體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所要傳達的知識并不僅僅是課本文字,還需要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雙減”政策雖然強調給學生減輕學習的負擔和壓力,但是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當前大背景下,多媒體素材是進行拓展和延伸的一種有效方式和途徑,視頻、音頻、圖片等多媒體素材能夠豐富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對閱讀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能夠通過豐富的知識培育和訓練閱讀能力。
例如,在開展《田忌賽馬》的閱讀教學中,主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孫臏獻計故事中領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師可以利用視頻介紹齊國田忌的人物事跡,然后利用小視頻播放田忌賽馬的故事,讓學生在動畫中領悟文章的主要內容,想一想文章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樣學生對這篇文章就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深入,也能夠進一步激發對閱讀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雙減”政策下,多媒體素材的加入和整合能夠進一步提升閱讀課堂的效率和質量,讓閱讀回歸課堂。
(四)開展情境表演,活躍課堂氣氛
在閱讀教學中,許多文章都是故事性的,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呈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本閱讀內容以及文章中的各種角色進行分配和演繹,從而把抽象的閱讀內容變得直觀、靈活、具體化。在情境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揣摩主要人物的性格、語言和情感,在感悟和演繹的過程中能夠對人物掌握得更加深刻,進而對文章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這種情景劇表演的形式也能夠讓學生提升協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他們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開展《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課堂教學效率更高,讓閱讀回歸課堂就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形式來開展,分別找學生扮演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角色,讓學生演繹這篇文章。在演繹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分角色、自己進行配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以此鍛煉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能力,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
在“雙減”大背景下,每個學科都需要進行更新和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如此。要想讓閱讀回歸課堂,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色,然后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創新。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具體的問題及時解決,以此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和推進,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進步,讓素質教育時期基礎教學工作的效果和質量得到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