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一條“光輝100年紅色研學路線”
主要內容
通過少先隊助力紅色文化講解,打造集中、廣泛、流動的教育陣地。
提案人
姓名:余潔
附議:湯婉峰
性別:女
年齡:35
單位: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
職務: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團委書記
提出緣由
廣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城,也是孕育中國近代紅色革命和紅色文化種子的重要搖籃,現在更是一座具有活力的創新之城。未來屬于青少年,相信有少先隊員的參與,老城市能夠不斷煥發新活力。
建議或方案
市內紅色學習教育陣地廣泛、分布較廣,設計一條“光輝100年紅色研學路線”。通過換乘紅色公交、地鐵、水巴,將市內著名的紅色遺跡、紅色場館、紅色陣地(如農講所、烈士陵園、中共三大會址、團一大廣場等)串聯起來,少先隊員參與其中研學路線的設計和講解,助力紅色廣州、魅力廣州的文化推廣和弘揚。
盤活“流動少年宮”
主要內容
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少年宮具有基礎設施好、師資力量強、社會資源集中等優勢,應該成為服務廣大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有益補充。
提案人
姓名:郭華
性別:女
單位:廣州市海珠區少年宮
職務:廣州市海珠區少先隊副總輔導員
姓名:毛湘玲
性別:女
職務: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特約研究員
廣東省少先隊工作
學會副會長
提出緣由
一方面少年宮能提供的優質學位有限,另一方面由于路途遠、上課時間不合適等個人客觀原因,導致少年宮未能滿足更多青少年的成長需求。
建議或方案
少年宮主動輸送
少年宮與薄弱學校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商定幫扶計劃,以每月主動送課到校的方式,建立以一學期為周期的共建關系。既滿足不同學校的需求,也能盤活少年宮教育資源,積極主動地支持和服務基層學校,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基層學校有針對性地選擇
少年宮提供“送課菜單”,由基層學校根據教育教學活動和隊員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邀請少年宮不定期送課到校。為更多青少年提供豐富的體驗課程,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點燃他們對科學、文體、藝術的追求與向往,也為學校落實開展好每周一節少先隊活動課提供豐富的課外資源。
增加少先隊隊委中的男生比例
主要內容
小學階段年齡相同的男女生,實質上是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的。相比生性好動、不拘泥于細節,又盲目沖動的男生,聽話懂事、細致耐心、遵守紀律的女生更容易獲得老師的肯定和同學們的認可。然而,心理學表明,這種階段性的差異,在青少年階段會發生大逆轉。小學階段形象思維更具優勢的女生,在青春期前后,會被很具邏輯性思維能力的男生趕超。在初中階段,敢于擔當、不計得失的男生干部比乖巧聽話的女生干部更受同學歡迎。6-12歲是兒童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如果對這個時期的男生群體缺乏認可,很可能會在其性格、能力和價值觀方面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
學校應該正視小學階段男生成長的環境,通過制定少先隊建設的相關機制,使全體隊員在少先隊組織中找到光榮感和歸屬感,培養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提案人
姓名:彭婭
性別:女
年齡:37
單位: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
職務: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少工委主任
提出緣由
由于小學階段女隊委被貼上“乖孩子”“完美”的標簽,很多敢于創新、思維活躍的男生無緣成為少先隊隊委,致使學校的少先隊隊委男女生比例失衡,出現明顯的“陰盛陽衰”現象。
建議或方案
制定隊委選舉條例,確定男女生比例,男生隊委不得少于40% ;
堅持每學期的隊委競選輪換制;
建立隊長學校培養機制,縮短男女生隊委工作能力和思想修養等方面的差距;
與學校紅領巾社團相結合,開設“純男團的國旗護衛隊”“熱心公益的紅領巾文明崗”等,為男生隊委搭建更多的平臺。
少先隊助力踐行“老城市 新活力”
主要內容
廣州有一些老城區里的老房子歷經多年風雨,到處都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歲月的痕跡,各種設施也都跟不上現在的需求。破舊的墻角、墻壁的裂痕、稀疏的綠化帶、銹跡斑斑的防盜網……這樣的景象,與廣州國際大都市的定位很不相稱。作為城市未來的新主人——少先隊員應該運用自己的“匠心”“童心”,來為這些老房子做一些“藝術修補”,既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又能提升少先隊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審美意識。
提案人
姓名:丁煜權
性別:男
年齡:11
單位: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小學興國學校
提出緣由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中心,擁有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歷史建筑。歷史建筑不僅是廣州建筑史的見證,也是廣州地域特性、文化特色和城市記憶的載體,反映了整個城市的發展歷程。這其中還有一些被“遺忘”的老房子,并未列入政府部門的歷史建筑保護范疇。
建議或方案
成立老房子“美化小隊”,并為每個小隊設置固定的活動陣地,以附近兩公里范圍內的老房子作為修葺對象;
設立專門的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和家長義工隊伍(建筑學、美術學、法學、材料學等相關專業);
有健全的組織制度,各小隊有專人負責、有專門時間、有組織要求,做到活動前有方案、活動中有保障、活動后有延伸;
所有參與隊員、義工、老師、輔導員都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強調安全第一;
有完善的活動機制,各個中隊有專門的負責人聯系街道、小區和社區志愿者,一起探討,落實具體美化方案。
“心聲信箱”
提案人
姓名:梁羽潼
性別:女
年齡:11
單位:廣州市南沙區大崗小學
主要內容
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少年兒童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很多事情難以對父母開口訴說。這時,如果通過班級“心聲信箱”的方式與老師溝通,讓孩子與家長之間有了老師作為溝通橋梁,對孩子的想法進行了解、疏理和引導,并及時對家長進行適當的反饋和提醒,這會是連接學生、老師、家長之間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提出緣由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少年兒童對于許多問題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有時感到困惑、煩惱卻無人傾訴。在有煩惱又不方便與家長溝通的情況下,希望老師能成為少年兒童的“心聲信箱”,及時溝通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建議或方案
在班級角落設置一個“心聲信箱”,接收學生的小紙條,可以是給老師的信、對學校的建議、個人的煩惱心聲……不限內容,通過紙條傳遞心聲。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一種融洽的溝通方式,讓學生不再畏懼老師,而是感到親切,讓老師既是師長更是朋友。讓學生把想說的話敢于表達出來,增進老師對學生心理狀況的了解,也促進家長對孩子的溝通,形成“學生-老師-家長”良好的交流圈,幫助孩子們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