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歐淑燕,鐘 貞
冠心病是由于各種危險因素導致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腔堵塞或狹窄從而使病人出現一系列缺血缺氧癥狀的心臟病[1]。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冠心病,且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居第一位[2-3]。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冠心病的首選治療方案,但PCI術后預后治療效果不佳是導致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質量處于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4-6]。對病人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不僅可避免再次發生血管事件,而且對提高其生活質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謝華真[7]提出了健商這個全新的健康理念,即健康的商數(health quotient,HQ),是用指數來衡量一個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識、知識和能力與應該具有的健康意識、知識、能力之比。要想提高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就需要病人有較好的健商。行動研究法是能將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與研究緊密的結合起來的一種研究方法,大量研究證實通過計劃、實施、觀察和反思4個階段進行螺旋式循環干預,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8-15]。本研究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進行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干預,觀察對其健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衡陽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符合標準的80例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Ⅰ~Ⅱ級;②首次植入且支架數不超過3個;③經橈動脈穿刺,手術順利,住院時間不超過10 d;④對研究有一定知情同意且表示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①病情不穩定,且合并嚴重心律失常、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的病人;②病人存在意識不清或伴有一定認知功能障礙;③出院后無法及時聯系且不易隨訪的病人。本次研究獲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在進行干預前征得病人的同意,向病人解釋本研究的方法、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所獲資料僅用于科學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單位:例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心內科常規護理,干預6個月。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干預(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基于行動研究法的護理干預分為3輪進行,每輪持續時間為2個月,共6個月。
1.2.1 第一輪循環
1.2.1.1 計劃 ①制定《冠心病PCI術后健康教育》手冊,通過簡單的文字為病人提供術后的飲食、藥物、運動等指導;制作健康知識小卡片,以漫畫的形式向病人傳遞冠心病的小知識,加強自我管理意識。②建立護患溝通本,出院前2 d一對一行床旁指導,了解病人心理狀況。
1.2.1.2 行動 ①在病人術后安返病房后發放冠心病PCI術后健康教育手冊,用病人習慣的方式講解相關注意事項,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②制作健康知識小卡片,以漫畫詼諧幽默的形式,讓病人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③開展健康知識小講堂,一方面鞏固院內宣教知識,另一方面加強病人術后自我管理的意識。④術后告知病人護士站建立了護患溝通本,可以將所擔心的問題以及焦慮分享告知,出院前一對一進行指導,為其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及緩解其焦慮。
1.2.1.3 觀察與反思 70%病人對于文字知識的掌握不全,缺乏足夠的耐心及信心,疾病的認識不夠;60%病人對于溝通本的記錄配合難度較大,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根據第一輪發現的問題,進行商討及反思,討論是否需要在行動過程中需要調整方案,并修改實施解決第一階段所發現的問題,在下一輪循環中實施。
1.2.2 第二輪循環
1.2.2.1 計劃 根據上一階段的問題,第二循環中進行計劃調整。①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及小卡片。②建立一對一的護患溝通本,保護病人個人隱私。③運用網絡平臺,如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開展微信公眾號。④開展健康知識小講座。⑤出院時規范隨訪登記本。
1.2.2.2 行動 ①術后繼續發放健康知識小手冊及卡片。②向病人介紹一對一護患溝通本,以便提供個性化的指導。③邀請病人及家屬關注心內科公眾號,并建立微信群,同時在群里定期發送冠心病PCI術后相關知識的視頻、動畫等宣教資料,簡單易懂,通俗有趣,加深病人對疾病的認識。④每月在示教室開展健康知識小講堂,講堂上設置“有獎競猜”環節,通過發放獎品等形式,調動病人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⑤出院指導時規范隨訪記錄本,做好合理記錄,每周定期隨訪,隨訪時間不得少于30 min,了解病人出院后的飲食、藥物、復診、運動等,是否存在哪些變化,做好詳細的記錄。
1.2.2.3 觀察與反思 實施過程中部分病人在遇到用藥問題時逃避情緒較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弱,依從性欠佳。針對本階段發現的問題,繼續討論,調整實施方案,解決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
1.2.3 第三輪循環
1.2.3.1 計劃 根據上一循環的問題討論制定解決方案,在第三輪循環中進行調整。①繼續發放宣教手冊以及小卡片。②規范一對一的護患溝通本,及時緩解病人焦慮,幫助病人建立信心。③調整微信公眾號以及微信群健康知識的內容,根據病人需求推送。④開展健康知識小講座,面對面答疑解惑,了解病人掌握知識情況,及時調整每月小講堂內容。⑤同前,每周進行隨訪1次,隨訪時間大于30 min,隨訪時引導病人積極參與自我管理,制訂自我管理計劃,長期堅持規范化治療,督促病人定期復診。
1.2.3.2 行動 ①術后發放宣教手冊及卡片,床旁宣教,以提問的方式了解病人掌握的程度。②引導病人及時書寫護患溝通本,鼓勵病人情感的表達,樹立抗擊疾病的信心。③每月定期的推送PCI術后健康知識,如用藥指導、并發癥、運動指導等,根據護患溝通本的記錄以及隨訪中發現的問題,個性化調整推送內容,滿足病人對相關知識的需求,調動參與積極性,提高病人知識掌握率。④每月末開展的健康知識講座,強化預后的飲食、用藥、運動指導等。⑤每周進行隨訪時了解病人情況做好記錄的同時,協助病人及家屬制訂自我管理計劃,建議病人做好自我管理的記錄,督促病人做到定期復診。
1.2.3.3 觀察與反思 病人在本輪循環中知識掌握較全面,學習的積極性高,能及時講出自己的問題,及時舒緩自己的焦慮,有信心對抗疾病,依從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說明護理干預取得到了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結束。
1.3 評價指標 在研究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干預前后發放一般情況調查表、簡要健商指數測評20題問卷、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填寫前向病人解釋清楚填寫問卷要求,病人本人按要求規范完成,全部收回且有效。
1.3.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通過反復查閱文獻資料后自行設計而成,包括一般的人口資料(如婚姻情況、文化程度、主要照顧者、有無吸煙飲酒史等)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資料。
1.3.2 簡要健商指數測評20題問卷 該問卷是由戴迪等撰寫,包括生活方式(7個條目)、健康知識(2個條目)、自我保健(5個條目)、生活技能(2個條目)和精神健康(4個條目)5個維度,共20個條目。通過疊加計算,得分越高提示健商水平越高[16]。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54,信效度較好。
1.3.3 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 該量表是由劉江生等[17]編制而成,通過簡單明了的6個項目,24個條目得來的分數來進行對生活質量的評定,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信效度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及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冠心病PCI術后病人健商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單位:分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介入手術的開展挽救了許多冠心病病人的生命[18],但介入治療并不是一勞永逸,出院后病人仍然要通過定期隨訪、生活方式的改變、遵醫囑用藥等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血管事件的再發生率[19-21]。研究表明,提高健商可以促使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2]。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很多冠心病病人突發疾病時不知所措,甚至一些病人并沒有意識到疾病的危險性,加上對疾病的認知不清導致了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不佳。提示護士在臨床護理中不但要注重加強疾病知識的宣教,更要針對性地對病人及家屬給予個體化護理,特別對于冠心病的高齡病人,要結合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而行動研究法就是通過發現實際護理中所發現的問題,再運用不斷修正的螺旋式循環,解決實踐中的護理問題,以提高護理質量為實際目標的實踐過程[12]。在研究過程中病人從一開始被動地接受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到后來主動地通過網絡平臺等方式獲取知識,研究者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宣教時所出現的問題,再通過大量文獻資料的查閱,不斷地解鎖新的護理干預形式,并動態地制定及調整方案,不但為病人建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也使病人的健商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清楚,對于出院后的預后護理也由被動配合轉為主動配合,生活質量不斷優化。
本研究干預組病人在行動研究法護理干預后健商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健商總分及健康知識、自我保健、生活技能和精神健康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病人通過不斷調整優化的宣教形式,個性化制訂計劃、反思、調整再實施,一方面使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提高,不再單純、盲目地認為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是可以“一刀切”的手術方式,沒有什么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提高預后生活質量最好的方式是積極參與疾病管理,獲取知識,改變生活方式,獲得健康理念,也就是提高“健商”水平[23-24]。另一方面,也讓臨床護士在對病人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更好的護理效果。
行動研究法的護理干預在冠心病PCI術后病人中應用可提高病人健商水平和生活質量。病人在此過程里相互支持,相互學習,與研究者一起參與決策,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螺旋式循環里,樹立了良好的健商理念,提高了病人的健商水平,使病人血管事件發生有所下降,從而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本次研究由于樣本量相對較少,今后可進一步增加樣本量,使更多的病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