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章雪玲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思政教育改革創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2]。臨床實習是護生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是促進護生逐步確立人生信念、強化職業道德、適應護士角色、獲得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而以往思政教育往往被等同于思政理論教學,脫離社會實踐和學生的成長特點,呈現片面化、碎片化的特征[3]。護理道德勇氣是護士堅守護理道德準則并嚴格遵守準則行事的能力[4],能使護士妥善應對倫理困境與護理文化沖突,保障病人安全和維持良好臨床倫理氛圍[5]。但有研究發現,實習護生面對可能對病人護理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的臨床情況時,通常會保持沉默,缺乏進行干預的道德勇氣[6]。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將思政教育緊密融入護生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全過程,通過組織實習護生積極參與到以他們自身為主體的思政教育實踐,探究其對實習護生道德勇氣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92名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實習期間參與過臨床實踐思政教育活動者;具有正常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未參與任何臨床實踐思政教育活動及中途變換實習單位者;近期發生重大變故、不能完成整個實習任務者。年齡(21.74±1.05)歲;男生7人,女生85人;本科78 人,專科1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技術合作性行動研究法[7]研究者深入研究場所與受教育者合作,取得參與者對該研究的興趣以及對研究設計的知情同意,了解參與者的現狀,發展一個基于理論框架上的干預項目,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從而改善實踐活動,達到研究目的。
1.2.2 研究團隊 設置核心工作小組,包括1名思政教育專家、1名學校教師、1名護理教研室教師、1名黨支部書記、1名團支部書記、1名工會黨支委、2名研究生、2名實習護生代表。
1.2.3 項目實施
1.2.3.1 開展臨床案例敘事分析討論 以小組形式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實習護生圍繞案例所揭示的倫理道德問題展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確認問題、分析主要的倫理價值沖突,明晰采取什么行動才是最符合護理道德要求的。利用臨床倫理道德案例讓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深入臨床收集典型倫理道德案例,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匯編成實習護生通俗易懂的呈現方式,使護生能夠直觀地進行判斷分析。引導護生深入挖掘觸動靈魂的道德品質,將責任意識的培養落實到護理他人的細節中。
1.2.3.2 開展人文榜樣對話 邀請在科研創新、臨床一線、臨床帶教、抗疫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7名護理教師開展線下榜樣面對面對話和先進典型事例學習分享會,真切地增強學生直觀感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錄課,加深學生記憶。通過榜樣或先進典型事跡所具有的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激勵和影響護生,使護生受到感染、熏陶并產生共鳴,激發其仿效之情。
1.2.3.3 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每周組織護生參與臨床實踐、志愿服務、社區義診或公益活動,由護生自愿報名參加,將責任意識的培養落實到為他人服務的細節中,引導護生遇到各種困難、挫折、阻力等時自覺磨煉道德意志,培養自制能力、抵抗誘惑能力及承受挫折、戰勝困難的能力。并運用“柔濟護理”公眾號以文章推送的形式加以倡導,分享實習護生在實習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實習生活中的精彩風姿,以及有感染力和正能量的臨床老師事跡,每周發布1~2篇推文,護生可在公眾號后臺以留言評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引導護生對不正之風予以鞭撻,扶正祛邪,弘揚高尚的護理道德,使護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思維和行為習慣。
1.2.4 效果評價 ①護理道德勇氣評價:采用護理道德勇氣量表(Nurses′ Moral Courage Scale,NMCS),Numminen等[4]編制,由王絲瑤等[8]翻譯,主要用于測量臨床護士自我評估的道德勇氣。該量表包括道德操守(7個條目)、對病人進行良好照護的承諾(5個條目)、同情心及真正與病人同在(5個條目)、道德責任(4個條目)4個維度,共21個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計分,“與我完全不符”計1分,“與我較為不符”計2分,“與我有些相符”計3分,“與我較為相符”計4分,“與我完全相符”計5分。量表總分為 21~105 分,得分越高表明護士的道德勇氣越高。內容效度指數0.910,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5,各維度 Cronbach′s α系數為0.778~0.902;折半信度為0.884,各維度折半信度為0.769~0.868;重測信度為0.935,各維度重測信度為0.722~0.837。分別于2020年6月實習崗前培訓第1天和2021年4月實習結束時使用NMCS量表調查實習護生,前后各發放和回收有效量表92份,回收率均為100%。②組織護生參與思政教育實踐后,每月以反思日記的方式將個人所經歷的事、感受及體會記錄下來,深入挖掘觸動護生內心的道德品質。每月回收反思報告92份,回收率均為100%。③滿意度調查:調查實習護生對思政教育實踐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實習結束后發放問卷92份,收回有效問卷92份,有效回收率100%。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參與思政教育實踐后的護理道德勇氣得分高于參與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反思日記實時掌握護生的心理狀態和實習動態,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實習護生對思政教育實踐的滿意度調查顯示,非常滿意23人(25.0%),比較滿意38人(41.3%),一般滿意28人(30.4%),不滿意3人(3.3%),總滿意度為96.7%。

表1 實習護生參與思政教育前后護理道德勇氣得分比較 單位:分
3.1 思政教育融入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全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實習護生的護理道德勇氣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在參與臨床實踐過程的思政教育后,護理道德勇氣較參與前相比有所提升。道德勇氣是人類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護理界公認的職業道德和人文主義美德,是人類最早最基本的特征[9]。護生是護理事業的未來和希望,做好她們的思政教育工作,指引她們提高道德勇氣和培養良好的護理道德,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護理實踐是提高護生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將護生培養成全面型人才的重要環節[10],因此也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然而在護生臨床實習實際過程中,由于學校難以管理、臨床教師工作繁忙等因素,導致思政教育不易以一貫之[11]。因此,本研究著眼于護生臨床實習這一特殊階段,鼓勵實習護生與研究者共同合作進行思政教育實踐,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主動適應護生實習階段的特點和其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使實習護生能夠實際參與到其中,表達自己的需求,切身體驗思政教育實踐,從而將道德責任意識落實到臨床實踐和為他人服務的細節中,自覺磨煉道德意志,促進護理道德勇氣的提升。
3.2 思政教育的多樣化形式及融入參與式教學法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及護生的滿意度 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所有學生都擁有參與機會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法[1]。目前思政教育存在著教育目標模糊、教育過程互動性較差、教育內容相對固化、教育形式創新性不足等問題[12]。本研究從臨床案例分析、人文榜樣對話、實踐體驗等多樣化形式將思政教育緊密融入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全過程,實習護生作為受教育者與研究者共同合作開展思政教育實踐,護生實際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需求,切身體驗思政教育實踐、學以致用,實習護生參與積極性強,總體滿意度高。臨床案例敘事分析選取護生感興趣的、真實經歷的臨床實踐典型案例等作為案例分析討論素材,并設計匯編成實習護生通俗易懂的呈現方式,采用小組形式進行自由、充分地討論分析,提高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護生學以致用。臨床案例分析討論是指組織護理實習生對臨床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交流與多維度討論,以訓練和培養學生在真實臨床環境下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13]。實習護生在臨床案例討論分析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觀地進行判斷分析,較為真切地增強護生直觀感受,引導護生深入挖掘觸動靈魂的道德品質,將責任意識的培養落實到臨床實踐護理他人的細節中。人文榜樣對話邀請在科研創新、臨床一線、臨床帶教、抗疫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護理教師與實習護生進行面對面對話和先進典型事例學習分享會,讓實習護生能夠充分與臨床人文榜樣老師進行交流互動,使護生真切受到感染、熏陶并產生共鳴。護生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在實習階段對于護理職業的認識還處于懵懂階段,尚處于從護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初始階段,臨床思維和評判能力還比較薄弱,道德勇氣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邵鴦鳳等[14]研究顯示,榜樣教育有利于加深護生對護理職業的認知,對提升職業素養起到良好的效果。Bickhoff等[15]提出有必要探索和提供護生如何在臨床實習中表現出道德勇氣的正面例子。通過榜樣或先進典型事跡所具有的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能夠激勵和影響護生,弘揚高尚的護理道德,引導護生向先進人物學習,從而推動護生護理道德勇氣的提升。實踐體驗使護生在參與人文實踐的過程中挖掘自己的優勢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勇氣和專業素養。 Cruess等[16]研究指出實踐學習對于獲得知識和技能以及職業身份認同至關重要。
3.3 通過反思日記能實時掌握護生的心理狀態和實習動態,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 本研究從護生的反思日記中提煉出帶教老師言傳身教、學生自我反思、身邊正能量事件是影響護生護理道德勇氣的主要因素,圍繞護生反思體會傳遞出來的反饋信息,及時對思政教育實踐做出改進以及調整,開展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更有效引導護生深入挖掘觸動靈魂的道德品質,堅定道德信念,從而促進實習護生道德勇氣的提升。反思日記是指通過讓實習護生在臨床實踐中以日記記錄的形式對所學知識和所獲得的經驗進行反思的一種教學方法[17]。護生在臨床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自身的反思,挖掘自己的優勢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將自己在臨床實習中不敢于表達的真實感受通過此種方式傳遞出來,有利于臨床帶教老師實時掌握護生的心理狀態和實習動態。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融入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全過程,適應實習階段護生特點,突出以護生為主體,貼合臨床護理文化和人文實踐,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更加多元化,不僅有利于提升實習護生的護理道德勇氣,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對護理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可為思政教育方式的改革創新提供參考,但仍需結合時代發展不斷開拓更多護理文化培養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思政素材與思政方法,使思政教育真正起到立德樹人的成效,培養道德趨于完善的護理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