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潛力分析和技術體系構想

2022-06-29 01:56:12王雙明王虹任世華董書寧鄭德志譚克龍侯恩科王生全曲洋焦小淼
中國工程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資源

王雙明,王虹,任世華,董書寧,鄭德志,譚克龍,侯恩科,王生全,曲洋,焦小淼

(1.西安科技大學煤炭綠色開采地質研究院,西安 710054;2.陜西省煤炭綠色開發地質保障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54;3.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西安 710054;4.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5.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6.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7.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54;8.陜西省煤礦水害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77;9.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勘查研究總院,北京 100039;10.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一、前言

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總量相對較少,加之人口眾多,人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左右)。受資源條件限制,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2020 年分別達到73.5%、43.2%[1],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美國的歷史高點。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的油氣需求仍將增加[2,3]。然而,國內常規油氣增產有限,非常規油氣增產、穩產難度較大;在油氣進口風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立足國內尋求新的油氣供給途徑、增強油氣自主供給能力,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富油煤通過中低溫熱解可以生產油、氣和半焦,具有油氣轉化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優勢。我國富油煤中的潛在油氣資源豐富,實施以油氣為主要產品的富油煤開發與轉化并推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既是實現煤炭清潔低碳發展的合理路徑,也是增加國內油氣供給、緩解油氣對外依存度的戰略選擇[4~6],還是促進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保障。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要求加快實現煤炭清潔低碳利用,推動由燃料化利用向原料化、材料化利用轉型[7~10]。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和能源生產消費特征,結合替補油氣供給的巨大需求,重構富油煤開發利用方式;發揮富油煤作為煤基油氣資源的特殊優勢,實現煤炭資源的低碳高附加值利用,將是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目前,在我國富油煤賦存規律、地球化學特征等方面開展了不少研究。文獻[11]以榆神府礦區富油煤為對象,采用低溫液氮吸附法、壓汞法、核磁共振法、氣滲透法等手段,分析了富油煤的多尺度孔隙結構:相較于普通低階煤,富油煤具有較大的孔比表面積和低溫氮吸附量,具備提油煉氣的良好物性條件。文獻[12]研究了陜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典型礦區的富油煤賦存特征,分析了可采煤層焦油產率的變化特點、富油煤時空分布規律,探討了富油煤賦存影響因素。文獻[13]以陜北地區侏羅紀延安組6 個主采煤層為研究對象,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方法分析了富油煤的有機地球化學特征。文獻[14]以榆神礦區延安組2-2煤、5-2煤為對象,根據原煤的焦油產率進行了富油煤賦存特征分析及分級研究;同時結合灰成分指數、硫分、鏡惰比等參數,探討了2-2 煤層、5-2煤層的富油煤沉積環境。

值得指出的是,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特定礦區或煤層來分析富油煤的賦存特征,而有關我國富油煤開發利用技術體系的綜合性研判分析未見開展。筆者團隊近年來圍繞富油煤的資源屬性和開發利用課題進行了系列研究[15~18],基于相關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油煤就是煤基油氣資源”的理念。在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支持下,本文著重梳理西部地區富油煤的資源儲量及分布特征,分析富油煤勘查、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構思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的理念與技術體系,辨識開發利用的關鍵技術,以期為油氣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提供參考。

二、西部地區富油煤資源潛力分析

(一)富油煤概念界定

《礦產資源工業要求手冊》(2014年修訂本)根據煤的焦油產率分級,將煤的含油性劃分為3個等級(見表1)。煤炭行業標準《煤中焦油含量分級》(MT/T 1179—2019)將煤中焦油含量分為四級(見表2);煤中焦油產率在7%以上者,分別稱為中、高、特高油產率煤。然而在研究中發現,雖然以煤中焦油產率大小對富油煤進行界定具有重要意義,但未能從資源屬性的視角來刻畫富油煤的內在特點。

本文建議可從煤炭資源、油氣資源、礦產資源3個維度對富油煤的資源屬性進行界定。①富油煤是中低煤化程度的煤炭資源,揮發分產率一般大于30%;②富油煤是中低成熟度的油氣資源,焦油產率大于7%,鏡質體反射率為0.5%~1%;③富油煤是集煤、油、氣屬性于一體的層狀沉積礦產資源,有機質含量大于60%(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無機質含量一般小于30%(由硅鋁氧化物等組成)。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氫、碳原子,可通過熱解轉化為油氣的賦存形式。

由此可見,富油煤涵蓋了煤、油、氣屬性,其中的油、氣資源又以非常規形式賦存,無法利用常規油氣開采方式獲取;將富油煤稱為煤基油氣資源,是更為確切的概念表述。科學認識富油煤的油氣資源屬性,對揭示煤、油、氣的成因聯系,豐富和發展油氣成藏理論,立足國內增加油氣供給,均有理論與現實意義。

表1 煤的焦油產率分級

表2 煤中焦油含量分級

(二)富油煤資源量及分布

從煤炭資源分布看,陜西、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省份的低中階變質程度煤中有一部分是富油煤,但各地的富油煤資源占比及焦油產率存在明顯差異。以陜西省為例,富油煤資源量高達1.5×1011t,廣泛分布于陜北侏羅紀煤田、陜北三疊紀煤田、陜北石炭-二疊紀煤田、黃隴侏羅紀煤田;陜北三疊紀煤田的焦油產率平均值高達11.42%,陜北侏羅紀煤田、黃隴煤田的焦油產率平均值分別為9.33%、8.04%;石炭-二疊紀煤田的焦油產率波動很大,北部的古城礦區山西組、太原組焦油產率平均值分別達9.12%、9.58%,但南部的渭北煤田僅為1.7%左右[6]。

根據“陜西省富油煤開發潛力評價”項目研究、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相關研究的成果,我國富油煤資源主要分布在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五省份,初步測算的資源量為5.5×1011t以上(見表3)[6,18,19]。其中,潛在油資源為5×1010t,氣資源量約為7.5×1013m3(組分以H2、CH4、C2H6、CO為主),高于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為2.18×1013m3[20])、頁巖油(可采資源量約為3.5×109t[21])。因此,我國富油煤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具有資源基礎。

三、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勘查現狀及存在問題

1.對富油煤資源屬性認識不足

富油煤是集煤、油、氣屬性于一體的煤基油氣資源,但長期以來未能得到科學認識和充分利用。富油煤的形成伴隨特定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及地質條件,不同時代、不同區域甚至相同時代、不同煤層的資源狀況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性。當前對富油煤變質演化規律、地質驅動條件等地質科學問題研究不足,對富油煤資源調查、評價不足,導致富油煤資源家底不清,難以支撐富油煤清潔高效利用。

表3 西部地區富油煤資源量

2.富油煤勘查的規范性文件缺失

富油煤資源專項勘查和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以往及現行的固體礦產勘查或煤炭地質勘查行業標準,均未對富油煤的勘查進行專門規定;僅《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煤炭資源勘查煤質評價標準》規定,當原煤空氣干燥基揮發分產率大于28%時,選擇50%的見煤點進行原煤低溫干餾測試,據此測定原煤的焦油產率。富油煤的勘查和加工利用,缺乏煤巖、煤質、采樣、測試、評價等標準規范;相關標準體系的缺失,不利于富油煤勘查工作有序開展。

3.富油煤勘查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煤炭地質勘查主要由中央或省級地方政府、煤炭企業出資開展。中央或省級地方政府主要以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的形式,委托地質勘查單位完成整裝勘查區的預查和普查工作。煤炭企業出資進行的煤炭地質勘查多是探礦權人的自主行為,一般在礦區和井田劃分之后進行詳查和精查,旨在為礦井設計與建設提供地質依據。國家層面尚未設立富油煤資源勘查專項資金,對富油煤家底認識不清,難以支撐富油煤規模化開發利用。

4.富油煤勘查精度仍然較低

2019年自然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發布的“陜西省富油煤開發潛力評價”項目研究成果,是陜西省首次摸清富油煤資源“家底”,揭示了各大煤田富油性的分布特點、焦油資源的分布規律,為富油煤資源管理與規模化開發確立了基礎。國家層面尚未開展全國范圍內富油煤資源的精細勘查,富油煤開發利用的國家級科技支撐不足。目前對富油煤的平面分布、厚度變化、焦油產率等指標參數的掌握程度,遠不能滿足富油煤資源評價需求,導致支撐相應評價的基礎資料仍是以往的煤炭資源勘查成果;僅在劃定勘查區范圍內(先期開采地段)按規范要求對50%的原煤見煤點測定其焦油產率,不能滿足特殊煤種詳查程度的精度要求;富油煤的有機顯微組分、煤中礦物組成、揮發分、元素組分含量、有害元素分布等參數直接影響煤的熱解產物和效率,相關的勘查精度更低。因此,勘查程度和精度尚不能支撐富油煤高質量開發利用的需求。

(二)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

1.富油煤分布區的煤炭開發強度大

富油煤分布集中的西部五省份,煤炭總產能約為2.6×109t/a;2019 年煤炭產量為2.074×109t,超過全國煤炭產量的50%。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導致部分省份后續煤炭儲備不足,影響資源接續。

2.礦井智能化水平發展不平衡

富油煤分布集中的西部五省份,先進高效的大型現代化煤礦與技術裝備落后、生產效率較低的落后煤礦并存,資金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煤炭企業與技術人才匱乏、管理落后、經營困難的中小煤炭企業并存。中小煤礦的采煤技術裝備自動化、信息化、可靠性水平整體偏低。

3.煤炭開采環境擾動較大

富油煤分布集中的西部五省份,干旱少雨且生態環境脆弱。煤炭開發引發的地下和地表水系損壞、地表沉陷等,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不少老礦區環境治理滯后,環境保護歷史欠賬較多。內蒙古自治區的煤炭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面臨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壓力趨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昌吉州等煤炭富集區的水資源嚴重短缺。

4.有關生態環境影響的勘查評價不足

在礦井設計與建設階段,雖然要求采(探)礦單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等與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相關的技術報告,但在煤炭開采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煤炭開采對生態環境、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損害方式、影響程度以及有效恢復治理措施等方面的勘查和評價不足。

(三)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1.利用方式不合理

西部五省份以富油煤為主的煤炭消費,作為動力煤燃燒的占到75%,而化工用煤僅占20%左右。在陜西省,2019 年煤炭消費量為2.186×108t,以電力、冶金、化工用煤為主;其中火力發電用煤為6.48×107t(占比為29.64%),冶金用煤為5.745×107t(占比為26.28%),化工用煤為5.725×107t(占比為26.19%),建材用煤為1.252×107t(占比為5.73%),民用及其他用煤為2.657×107t(占比為12.16%)。以生產油氣為目的的熱解利用占比很低,油氣組分沒有發揮應有價值。

2.富油煤熱解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鏈有待形成

富油煤利用的產品結構未能以油為先,熱解焦油、熱解氣生產精細化工產品及特種油品的能力不足。半焦用于氣化、發電、高爐噴吹、鐵合金生產、高端碳材料制備等的上、下游產業鏈(見圖1)尚未形成。

3.規模化利用技術不夠成熟

經過多年發展,低階煤熱解、熱解產物深加工技術逐步成熟,但還有一些技術難題尚未解決。在低階煤熱解方面,粉煤熱解、催化熱解、油塵分離等關鍵技術還處于示范和優化階段,油收率偏低且單體裝置規模偏小,半焦綜合利用滯后。

四、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理念與技術體系構想

(一)開發利用理念

1.樹立富油煤就是煤基油氣資源的觀念,優化開發布局

從認知觀念上,強化富油煤的油氣資源保障意識。將富油煤作為煤基油氣資源,其開發利用方式區別于普通煤炭,最大程度地開發富油煤資源并發揮富油煤蘊含的油氣價值。查清富油煤資源底數,在現有地質勘查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富油煤補充勘查。考慮生態保護紅線、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煤炭賦存等影響因素,客觀評估富油煤資源量和可采規模。合理規劃富油煤的開發時序、規模、區域,改變當前富油煤僅作為普通煤炭的開發方式。

圖1 富油煤熱解利用產業鏈示意圖

富油煤熱解一體化的提效降碳潛力巨大。2019年西部地區用于燃燒發電和供熱的富油煤約為5.2×108t,如全部按照熱解發電一體化方式進行利用,可生產油品近5×107t;與常規燃煤發電相比,提高能效6%,減少碳排放2.8×108t。

2.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科學開采富油煤資源

推進綠色開發,保護生態環境。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采前系統規劃、采中精準控制、采后有效恢復,發展富油煤綠色開采技術,推進協同開發并構建一體化開發新模式。在提高富油煤回采率、充分開發富油煤資源的同時,積極保護西部地區脆弱的環境,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由單一煤炭資源開發拓展為煤及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煤與煤層氣等協同開發,提高資源綜合開發效率,實現煤炭資源開采變革為煤、油、氣等資源聯產的目標。

3. 充分利用富油煤油氣屬性,增加國內油氣供給

以油為先,開展梯級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富油煤中的油氣組分,生產輕質汽油、特種油品、高端煤基含氧化合物產品、高品質燃氣等油氣產品及其替代品,增加國內油氣供給。耦合集成,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各單項技術、多種產品、不同品位能量的耦合集成,減少投資和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增加產品利用的附加值,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并重轉變。

(二)技術體系構想

著眼富油煤勘查-開發-利用全過程,針對當前富油煤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依托現有技術基礎實施富油煤勘查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力求形成富油煤開發利用技術體系;變革富油煤的傳統開發利用方式,支持實現富油煤資源的精細勘查、礦區一體化開采、井上與井下立體熱解利用。

1.基于精細勘探技術,補充勘查富油煤資源分布及變化規律

以取心分析化驗、智能測井為基礎,綜合運用高分辨率三維地震勘探、高精度電磁新方法探測、快速精準鉆探技術、遙感技術等新手段,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勘查技術;與地質大數據技術協同配合、相互驗證、綜合分析,精準探測西部地區富油煤的資源量及分布狀況。

2.攻關高回采率與精細分選技術難題,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浪費

富油煤作為煤基油氣資源,首先利用其中的油,其次是氣,最后是煤。針對富油煤資源的節約開發和梯級利用需求,一是對富油煤資源開發進行單獨規劃,研究井下無煤柱開采等技術以提高回采率;二是創新原煤分選工藝技術,攻克一批具有精細化、智能化特征的煤炭分選加工共性技術,提高富油煤洗選水平,為富油煤熱解提供充足的原料用煤。

3.創新熱解技術體系,破解規模化發展瓶頸

對于規模化發展富油煤開發利用面臨的高溫氣固分離難、焦油含塵量高、半焦高附加值利用技術不成熟等瓶頸問題,現有的熱解技術因處于研發和工業化初始階段而無法全面解決。根據熱解技術的示范應用情況,深入開展催化熱解、加壓熱解與多聯產等新技術研發,為優化百萬噸級粉煤熱解工藝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

4.探索原位熱解技術,實現井下提取和轉化

提高熱解效率及產率,探索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抽取油氣資源應用,需要解決煤的熱傳導性較差、煤焦油的熱解產率偏低、熱解過程污染物控制困難等問題。研究大功率電加熱、過熱蒸汽加熱等技術,形成地下富油煤的熱反應場;增加富油煤原位熱解過程中熱量傳遞的穩定性和傳導性,使過熱蒸汽帶來的熱量均勻分散到煤層中,提高熱解效率。

五、富油煤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分析

(一)高精度綜合勘查技術

生態紅線劃設、煤炭智能化開采、全過程安全綠色開采要求精細勘查富油煤資源及賦存條件,為建設現代化煤礦、促進煤炭資源開發與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供直接支撐。西部地區的不同區域,富油煤資源占比及焦油產率存在明顯差異[6]。在空間特征上富油煤與整體煤層共同富集,所以高精度勘查技術的關鍵在于從勘探煤層中尋找富氫組分較高、煤化程度較低的富油煤層。建立適應西部地區富油煤賦存特征的高精度綜合勘查技術,重點突破水平定向鉆探、定向分支鉆探、三維地震勘探、高精度電磁法勘探等內容;全面刻畫地質體賦存狀態及動態,提高多物性特征精度,實現多種地質信息綜合研究目標,彌補傳統綜合勘查技術在精度、深度探測方面的不足。

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以地震技術為主、多種技術手段相配合、井上與井下相聯合的多維立體綜合勘探技術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了以三維高分辨率地震探測為核心、采前與采中配合、井上與井下一體、“空天地”一體化的煤礦地質勘探與保障技術體系[22]。對于富油煤層的精準探測,水平定向鉆探、定向分支鉆探是關鍵技術,最后利用取心分析化驗完成整體探測,完成更加針對富油煤層、從煤層精細探測到富油煤精準“提取”的全過程。

在綜合勘查、多維立體勘查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勘查鉆孔資料利用率、地震勘探精度;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和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推動常規煤炭地質勘查向數字勘查、信息化勘查邁進;查明富油煤的分布、厚度變化、焦油產率等指標,提升富油煤資源整體勘查程度,為科學有序開發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二)高回采率開采技術

我國煤炭資源回收率平均為40%,距離世界先進水平的80%以上差距明顯,特別是小煤礦的回收率更低[23]。目前,富油煤并未作為特殊煤種而采取專門的開采方法,采出率同樣不高,不利于發揮所蘊含油氣資源的價值。

高回采率開采要求對礦區富油煤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開發時序與方法,采取專門的開采技術,以此提高煤炭回采率(見圖2)。在規劃礦井時選擇合理的開采方案,降低設計損失;減少工業廣場的煤柱,減少防水煤柱的數量;優化采區的設計方案,合理布置采區巷道。在采區煤層地質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加大采區工作面的傾斜長度,減少采區工作面的階段煤柱;合理布置工作面,盡量減少三角煤和斷層造成的損失[23]。

(三)井下原位熱解技術

井下原位熱解指將熱量導入地下煤層并對其直接加熱,在煤炭的固態有機質受熱發生裂解后,將產生的液態和氣態有機質抽取至地面進行處理加工的過程[24,25]。通過富油煤的原位熱解,直接提取油氣組分,將煤炭中的大部分碳留在地下殘焦中,由此實現“取氫留碳”。深部煤炭原位熱解技術方案[26],采用水平井中的電磁感應加熱管、微波加熱管進行加熱,通過高溫熱氣促使地下煤炭發生熱解反應,利用垂直布設的抽采井將裂解形成的液態和氣態有機物抽到地表;煤炭原位流態化開采技術方案研究[27]提出了深部原位流態化開采的采動巖體力學等理論、煤炭深部原位流態化開采的發展路線,為開展富油煤井下原位熱解提供了借鑒。

需要進一步研究大功率電加熱、過熱蒸汽加熱、井下小型核反應堆加熱等技術,形成地下富油煤熱反應場。可以與礦區可再生能源進行耦合利用,應用可再生能源進行井下加熱,進一步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

圖2 高回采率開采技術構成

(四)熱解氣化一體化技術

在碳中和目標下,富油煤地面熱解氣化一體化技術是實現煤炭分級、分質轉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正成為富油煤清潔高效利用的發展方向。

熱解氣化一體化技術可以分為熱解-氣化一體化、熱解-發電-化學一體化等方式[6]。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萬噸級粉煤熱解-氣化一體化技術,創造性地將粉煤熱解、半焦氣化結合在同一個反應器內,生產煤焦油、合成氣兩種基礎化工原料,煤焦油收率可超過15%;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煤加工利用過程中焦油收率低、熱解半焦利用難、環境污染嚴重等現實問題,具有焦油收率高、能源轉化效率高、工藝設備集成先進等技術優勢,為富油煤地面熱解-氣化一體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我國需要加快突破中低溫熱解油氣與熱解粉焦的高溫氣固在線分離、油塵分離等技術,逐步實現富油煤熱解氣化的規模化及產業化。

(五)原位熱解半焦CO2封存技術

采取原位熱解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取富油煤中的油氣資源并將半焦留存地下,直接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富油煤在井下原位熱解后形成了發達的孔縫結構空間,大量熱解產物產出使半焦形成以中孔、大孔為主的孔隙結構;在“取氫留碳”的基礎上,可將CO2注入熱解半焦層進行永久封存。與常規煤炭CO2封存方法相比,該技術為CO2吸附提供了良好的封存空間,對蓋層擾動也較小,封存的穩定性、安全性較高,是固碳、減碳的新手段。

富油煤的井下原位熱解與CO2封存尚處于前期探索階段,面臨諸多認識瓶頸和技術挑戰。CO2封存空間形成與調控、封存潛力評價、封存地質條件選址與密閉性評價、地質風險探測等基礎問題與應用技術仍需深入研究。在開展巖層密閉性、高溫巖層損傷特點選址評價的基礎上,在井下利用密封隔熱材料對煤層分割充填,據此高效實施油氣熱解提取和CO2吸附空間調控,實現半焦層CO2物理吸附儲集,將擴大CO2封存規模、提高長期封存穩定性[28]。

六、促進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的措施建議

(一)將富油煤納入非常規油氣資源管理

富油煤是集煤、油、氣屬性于一體的煤基油氣資源,建議將富油煤作為非常規油氣資源納入戰略性礦產資源范疇。針對富油煤的油氣資源屬性,開展富油煤油氣資源開發潛力綜合評價;將富油煤勘查相關要求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訂內容,為推進富油煤開發利用提供高層級的依據和保障;按照優先生產油氣的原則開發利用富油煤資源,開發規模可不受煤炭產能限制,利用規模可不計入燃煤總量控制范圍。

(二)合理加大富油煤開發利用科技攻關力度

攻關富油煤資源勘查、開發、轉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體系,為富油煤的規模化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撐。一是加強國家級富油煤開發利用研發中心和試驗平臺建設,推進富油煤形成機理、熱解溫度場控制、焦油回收率提高、地下原位熱解大功率加熱等勘探開發利用理論與技術攻關;二是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富油煤開發利用技術創新平臺,形成西部地區富油煤開發利用創新聯盟。

(三)設立富油煤開發利用國家級示范區

建議選擇富油煤資源總量豐富,開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陜西省榆林市礦區,設立國家級富油煤產業發展示范區,納入國家重大專項范圍。支持示范區建設富油煤原位開采和大規模熱解生產油氣示范工程,突破富油煤原位熱解大功率加熱裝置、煤層致裂增滲提高導熱性能裝置、單臺百萬噸以上熱解裝置溫度控制技術等瓶頸,推動富油煤大規模、高效率生產油氣技術進步,促進原位熱解生產油氣實現“0到1”的突破。

(四)推動西部地區新能源和富油煤協同開發

西部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富油煤分布范圍廣、資源總量大,實施新能源和富油煤協同開發的條件得天獨厚。建議借鑒國內外頁巖油開發經驗,支持發展基于風能/光伏的大功率電加熱、煤層增滲導熱、熱解油氣保溫防堵輸送等技術,開展西部地區富油煤原位熱解工程試驗。富油煤是煤基油氣資源,可比照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研究制定相應的稅收激勵政策,同時鼓勵地方對富油煤利用企業按油氣生產量進行財政補貼。

猜你喜歡
資源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污水磷資源回收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崛起·一場青銅資源掠奪戰
藝術品鑒(2020年7期)2020-09-11 08:04:44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我給資源分分類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當代貴州(2018年28期)2018-09-19 06:39:04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決策(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97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www| 久久a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xx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色香蕉影院| AV网站中文| 日韩国产 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6|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免费看|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午夜啪啪网| 国产欧美日韩91|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国产微拍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四虎亚洲精品| 午夜日b视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天堂成人在线| 黄色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亚洲综合香蕉|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蜜臀AV在线播放| 九色国产在线| a亚洲天堂|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91精品国产丝袜|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