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恩 江麗榮 李翠琴 吳彬 仇建習 婁明華


摘要 通過2016年科學考察,系統分析了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分布特征,為該區植物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結果表明:保護區共有野生種子植物 137科 595屬1 246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屬10種,被子植物132科588屬1 236種;科、屬優勢現象明顯,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薔薇科(Ros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為優勢科,以薹草屬(Carex)、懸鉤子屬(Rubus)和冬青屬(Ilex)為優勢屬,屬的分化程度較高,寡種屬和單種屬占總屬數的93.5%, 反映了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的多樣性程度和分化程度較高。
關鍵詞 植物區系;種子植物;自然保護區;蓮都峰源
中圖分類號:S759.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004–03
浙江省自然保護區建設始于20世紀50年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6 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其中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18.54萬hm2(含海域面積),占浙江省總面積的1.78%,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從地理區劃上為野生動植物資源建立了科學有效的生態屏障,也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可持續效益[1]。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是2017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以保護中華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麗水樹蛙(Rhacophorus lishuiensis)、麗水異角蟾(Xenophrys lishuiensis)、九龍山榧樹(Torreya grandis)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自然生境為主的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區內野生植物種類豐富多樣,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種子植物資源是保護區內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物種遺傳基因,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同時,種子植物是構成森林生態系統的主體成分,是環境分析、工程影響評價和對策研究的重要依據。對于某一地區的植物,特別是統計分析了種子植物種類多樣性和優勢科屬,是研究該地區植物基本特征的重要基礎工作。胡偉等[3]對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維管植物組成和地理成分進行了初步分析,而對其種子植物的多樣性和分布特征尚不清楚。為此,本研究對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種子植物多樣性和區系進行了分析,旨在為保護區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 自然地理概況
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峰源鄉東部,東、南、北三面與相鄰的景寧縣、青田縣接壤。地理位置為119°47′E~119° 53′E、28°07′N~28°12′N,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南褶皺系浙東南隆起帶麗水—寧波隆起龍泉—遂昌隆起的東北部,范圍包括蓮都林場葑垟、嶺頭垟兩林區以及峰源鄉賽源行政村,總面積改為5 053.87 hm2。保護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溫適宜。保護區內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降水量1 700 mm左右。受不同海拔高度、氣候及降水的影響,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土壤。黃壤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上的山地,是保護區內主要的土壤類型。紅壤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山地[4-6]。
2 研究方法
2016年1—12月對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外業調查和植物標本采集工作。在全面踏查的基礎上,結合前期相關的調查資料和研究成果,整理并修訂了《麗水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根據《中國植物志》《浙江種子植物檢索鑒定手冊》和《浙江植物志》等工具書進行標本鑒定[7-9]。保護區植物科、屬區系成分則依據吳征鎰等的[10]植物區系地理分類系統進行系統劃分,在此基礎上了解保護區植物區系分布特征。
3 結果與分析
3.1 種子植物組成
保護區內共有種子植物1 351種,隸屬于150科660屬,其中栽培植物105種。在分析保護區內野生種子植物科、屬大小統計和地理成分時,由于人工栽培植物不能反映一個地區自然區系分布特征,因此予以剔除[11-13]。保護區內野生種子植物1 246種,隸屬于137科595屬,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屬10種,被子植物132科588屬1 236種。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11科474屬1 009種;單子葉植物21科114屬227種(表1)。因此,雙子葉植物構成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的主體。
3.2 科的大小分析
科的大小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從科級水平來看,以2~9種的寡種科最多,單種科次之,然而從種級水平看,20~49種的較大科最多,10~19種的中等科次之。50種以上的大科有4科,分別為菊科(Compositae)45屬78種、禾本科(Gramineae)45屬69種、薔薇科(Rosaceae)22屬71種、莎草科(Cype-raceae)13屬57種,以上4科共有125屬275種;較大科有12科,分別為豆科(Fabaceae)27屬48種、唇形科(Lamia-ceae)21屬43種、蘭科(Orchidaceae)19屬32種、茜草科(Rubiaceae)20屬31種、百合科(Liliaceae)16屬30種、殼斗科(Fagaceae)6屬28種、樟科(Laurac-eae)7屬24種、蕁麻科(Urticaceae)9屬26種、毛茛科(Ranunculaceae)11屬24種、冬青科(Aquifoliaceae)1屬21種、蓼科(Polygonaceae)6屬21種、忍冬科(Caprifoliaceae)58屬20種,以上12科共有148屬348種,其中樟科、殼斗科、冬青科在蓮都區峰源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中較為常見,是灌木層和喬木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科有20科116屬297種。以上3個級別的科雖然只有38科,占總科數27.7%,但所含屬占總屬65.4%,所含種占總種的73.8%,說明它們是保護區內森林植被的主要成分,對該區系的構建起到了主導作用[14]。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3.3 屬的大小分析
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野生種子植物595屬,根據各屬所含物種數將其分為5個等級,由表3可知,20種以上的大屬有3個,分別為薹草屬(Carex)32種、懸鉤子屬(Rubus)23種、冬青屬(Ilex)21種;較大屬有6個,分別為堇菜屬(Viola)14種、蓼屬(Polygonum)13種、山礬屬(Symplo-cos)13種、莢蒾屬(Viburnum)10種、槭屬(Acer)10種和紫珠屬(Callicarpa)12種。在屬級水平上,單種屬最多,有358屬,占60.2%,其次為寡種屬,占33.3%;在種級水平上,寡種屬最多,有534種,占42.9%,其次是單種屬358種,占28.7%。寡種屬和單種屬共556屬892種,分別占總屬數、總種數的93.5%和71.6%,說明區系中屬的分化程度較高[15]。
4 結論
基于分析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科、屬、種3個層面的區系,得出以下結論:
(1)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種類豐富多樣。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種子植物種類豐富,共有137科595屬1 246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屬10種,被子植物132科588屬1 236種。被子植物中包含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21科114屬227種。
(2)科、屬和種組成特點明顯。50種以上的大科有菊科、薔薇科、禾本科、莎草科;20種以上的大屬有薹草屬、懸鉤子屬、冬青屬;保護區含1~5種的屬十分豐富,占總種數的71.6%,反映了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的多樣性程度和分化程度較高。
峰源自然保護區范圍屬洞宮山脈東段南麓,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武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區內山脈交錯和海拔懸殊使得這里的植被和生態資源較少地被開發和利用,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地理區域,區內植被類型豐富,大量珍稀瀕危植物群聚于此,因此,加強對峰源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魏錚,周勝利,于海燕,等.浙江省自然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區劃的界定分析[J].環境保護科學,2020,46(1):37-40.
[2] 王欣.基于多學科角度探討自然保護區建立的生態意義[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9,39(3):49-52.
[3] 胡偉,仇建習,吳彬,等.蓮都峰源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和地理成分[J].福建林業科技,2020,47(2):89-94.
[4] 惠文森,符朝方.榆中縣白虎山種子植物種類調查[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2):41-44.
[5] 劉志斌,伍杰,彭克忠,等.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本植物區系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 (10):179-182,245.
[6] 季夢成,繆麗華,何云核.杭州西溪濕地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江西科學,2011, 29(2):187-192.
[7]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8] 浙江植物志編輯委員會.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9] 鄭朝宗.浙江種子植物檢索鑒定手冊[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10]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1]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12] 張建偉,曾穎.伏牛山區植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 30(1):76-81.
[13] 劉日林,葉文晶,徐端妙,等.景寧望東垟、大仰湖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分析[J].浙江林業科技,2017,37(3):9-16.
[14] 胡偉,仇建習,高中勝,等.蓮都峰源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和物種多樣性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20,47(3): 88-95.
[15] 仇建習,胡偉,徐建恩,等.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植物現狀及保護對策[J].浙江林業科技,2020,40(6): 93-98.
責任編輯:黃艷飛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Lishui Liandu Fengyu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XU Jianen et al(Lishui Liandu Fengyuan Forestry Workstation, Lishui, Zhejiang 323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in 2016,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plants in Liandu Fengyu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 246 species of wild seed plants belonging to 595 genera and 137 families in the reserve, including 10 species of gymnosperms belonging to 7 genera and 5 families and 1 236 species of angiosperms belonging to 588 genera and 132 families. The dominant families and genera were Asteraceae, Gramineae, Rosaceae and Cyperaceae, while Carex, Rubus and Ilex were dominant genera. The degree of genus differentiation was high, with oligotypic and monotypic genera accounting for 93.5% of the total genera, reflecting the high degree of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eed plants in Fengyuan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Key words Flora; Seed plants; Natural reserve ; Liandu Fengyuan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00539);寧波市科學技術局公益性計劃項目(2019 C10084)。
作者簡介 徐建恩(1964—),男,浙江麗水人,林業中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研究。 #通信作者:李翠琴(1985—),女,浙江嘉興人,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地理教學研究,,E-mail:425736709@qq.com。
收稿日期 2022-01-05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