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以2種性引誘劑對草地貪夜蛾進行田間誘捕效果試驗。結果表明: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性引誘劑在兩個試驗點對草地貪夜蛾的誘捕量分別為73和116頭,高于對照處理的誘捕量。2個處理5月對草地貪夜蛾成蟲的誘捕量大于6月。
關鍵詞 草地貪夜蛾;性引誘劑;田間試驗;誘捕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010–03
河池市是廣西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作物種類多,面積大,病蟲發生嚴重。河池市宜州區自然環境優越,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而且當地交通、配套設施等十分完善,發展農業的社會經濟條件較好。其中,宜州區2021年上半年種植的玉米就有11 880 hm2,以種飼料玉米居多。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稱秋黏蟲,屬鱗翅目夜蛾科,是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遷飛性農業害蟲,可危害玉米、小麥、水稻和棉花等多種經濟作物,2016年從美洲侵入非洲,隨后在撒哈拉以南的44個國家快速蔓延[1]。2018年5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傳入亞洲地區,登陸印度大陸,很短的時間內就陸續入侵也門、孟加拉國、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老撾、越南等國家的草地貪夜蛾具有寄主范圍廣、適生區域廣、遠距離遷飛能力強、繁殖倍數高、暴食為害重等特點,是一種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遷飛性、暴發性、災害性害蟲。廣西于 2019 年3 月11日首次在河池市宜州區發現草地貪夜蛾成蟲[2]。
目前,針對草地貪夜蛾蟲卵、幼蟲、成蟲等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研發了很多化學藥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化學防治仍是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的主要措施,在抑制害蟲種群、減輕作物受害、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時間使用化學防治方法,會導致草地貪夜蛾增強抗藥性,防控難度加大,而且不正確使用化學農藥,還會導致污染環境、化學農藥殘留等的問題產生,因此尋找與環境相容性好的害蟲防治新方法是解決當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機的迫切需求。
性誘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昆蟲性信息素化合物,在昆蟲成蟲性成熟時釋放出來能夠引誘異性成蟲,并通過干擾其正常交配或直接誘殺的方式來達到控制靶標害蟲的目的。使用“性誘劑+誘捕器”的方法防控草地貪夜蛾具有安全、高效、省工、專一及綠色環保等特點,在蟲情監測、防治蟲害方面已初現成效[4]。一方面,能夠提升對草地貪夜蛾的監測能力,完善該蟲的監測體系,了解不同條件下草地貪夜蛾的遷飛習性,為草地貪夜蛾的科學防控提供數據依據;另一方面,能夠提供環境親和性的防治手段,減少下一代草地貪夜蛾的種群數量,對環境友好、對天敵等非靶標生物和農產品安全,進而降低在防治該種蟲害發生的同時降低化學農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性引誘劑在玉米田間應用中的效果較好[5-6]。本研究于2021年進行了草地貪夜蛾的田間藥效試驗,考察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等不同公司開發的性誘劑在廣西河池宜州區玉米田間的實際使用效果,為今后的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與作物
1.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共設置了2個不同的試驗點,試驗地點1:宜州區懷遠鎮北斗村,位于北緯24°34′ 44″N,東經108°28′30″E,海拔130 m;
試驗地點2:宜州區洛西鎮妙調村,位
于北緯24°29′23″N,東經108°48′ 44″E,海拔150 m。兩個試驗點在5—6月的平均氣溫為25.7℃,降雨量總共442.5 mm,雨日27 d,土質均為砂壤土,pH值為6.0,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選擇的玉米田地種植集中連片,地形相同,田間管理一致,肥力與排灌設施良好,且將有代表性的地塊作為草地貪夜蛾性誘捕器安裝點。
1.1.2 作物品種 供試驗的作物品種為綠糯一號及其他飼料玉米,各玉米地均處于4~5葉期,株高30~40 cm,行距50 cm,株距30 cm,玉米長勢基本一致。
1.2 供試誘芯與誘捕器
1.2.1 供試誘芯 本試驗共用到2種誘芯,誘芯1為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誘芯類型:毛細管;材質:聚氯乙烯(PVC);持效期:大于或等于2個月;規格:長85±2 mm,內徑1.5±0.01 mm;主要成分為Z9-14∶Ac、Z11-16∶Ac及Z7-12∶Ac。誘芯2為市售的草地貪夜蛾性誘產品(持效期為1個月)。
1.2.2 供試誘捕器 供試誘捕器均為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桶形誘捕器,桶形誘捕的型號及技術參數:導向漏斗(環保材質,黃色,直徑167±1 mm),帶一鍵安裝扣,可套在支撐桿上,并一鍵鎖死;集蟲桶(透明材質,無色透明,167±1 mm),底部有排水口,容積≥2 000 mL;遮雨蓋(環保材質,黃色,總高度47 mm,直徑160±1 mm);誘芯籃(環保材質,綠色,高74±3 mm,最大直徑25±3 mm),帶旋轉手柄,便于開啟;支撐桿(包塑鋼管,綠色,長2.6 m,直徑11 mm)。
1.3 試驗方法
本試驗在2個試驗點各設置2種不同誘芯作對比處理,每組處理2個小區,分別為處理1和處理2,均5次重復,在各試驗點內按隨機區組排列,且間距都在50 m以上。其中處理1為草地貪夜蛾誘芯1+桶形誘捕器,處理2為草地貪夜蛾誘芯2+桶形誘捕器,各處理除誘芯不同外,其余操作均為相同。草地貪夜蛾誘捕器的安裝時間統一為2021年4月29日,將誘捕器按照使用說明書組裝好之后固定在通風較好、便于操作的田間位置,且誘捕器設置的高度統一為1.2 m。固定好誘捕器后將2種不同的誘芯分別隨機安裝在誘捕器中,確保性誘劑在有效期內且釋放性良好,然后檢查田間所有的誘捕器及其構件是否存在松動、脫落或破損等情況,確保誘捕器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C4EF2EAE-9B9C-4D9F-83CA-33146630D6F4
調查時間:誘捕器及誘芯安裝設置好之后(試驗期間處理1不更換誘芯,處理2每月更換1次誘芯),分別于5月6日、5月10日、5月19日、5月26日、6月1日、6月8日、6月16日、6月23日、6月28日進行調查,得到9次調查數據,記錄好各處誘捕器中誘捕到的草地貪夜蛾成蟲數量及其他昆蟲數量,并統一清理干凈上一周期的蟲體,及時維護誘捕器,確保下一周期草地貪夜蛾的誘捕工作能順利進行。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 Excel 2019 軟件進行統計,分別將2個試驗點、2種試驗誘芯、9次調查數據進行累加,得到各試驗點每種誘芯誘捕到草地貪夜蛾成蟲的總數。然后對試驗數據統計結果運用 SAS 軟件進行鄧肯式新復極差法(DMRT法)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個試驗地點性誘劑對草地貪夜蛾的誘捕量結果分別見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處理1在懷遠鎮北斗村和洛西鎮妙調村對草地貪夜蛾的誘捕量分別為73和116頭,處理2分別為59和63頭。處理1誘芯持效期為2個月,處理2誘芯持效期為一個月(期間需更換一次誘芯),但兩個地點誘捕到的草地貪夜蛾成蟲數量相對而言處理1要高于對照處理2,結果表明:針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性誘試驗中處理1比對照處理2效果更佳,即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誘芯,其誘捕玉米田間草地貪夜蛾的效果要比市售的草地貪夜蛾性誘產品好。從時間順序來看,5月,處理1在懷遠鎮北斗村和洛西鎮妙調村對草地貪夜蛾的平均誘捕量分別為7.8和23.3頭,處理2的分別為9.3和7.3頭;6月,處理1在懷遠鎮北斗村和洛西鎮妙調村對草地貪夜蛾的平均誘捕量分別為8.4和4.6頭,處理2的分別為4.4和6.8頭;兩個處理對草地貪夜蛾成蟲的誘捕總量大于6月。從本試驗中發現,供試處理1前期性誘激素揮發可能較快,誘捕到草地貪夜蛾成蟲的數量比較多,但由于后期誘芯內的性誘激素變少,誘捕到的草地貪夜蛾成蟲數量較少,初步判斷該誘芯的持久性不強。試驗期間,前期玉米還處于苗期至拔節期,較好地發揮性誘激素的作用,6月玉米長高之后會影響到性誘結果[7-10]。
3 結論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源自美洲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的多食性害蟲。聯合國糧農組織創新辦公室研究與推廣處官員楊浦云介紹,草地貪夜蛾從2016年被發現至2020年這短短的4年間就擴張至全世界70余個國家。草地貪夜蛾的寄主范圍涵蓋46科202種植物,其中包括玉米、甘蔗、水稻等常見農作物。相關研究報告指出,在草地貪夜蛾的危害下,巴西玉米減產超過39%。在巴西,僅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的泛濫和危害每年就能夠給整個巴西造成高達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2022年5月5至6日,國際玉米螟及玉米其他害蟲協作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Ostrinia and Other Maize Pest,IWGO)學術研討會以在線形式召開,會上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15個國家的近50名代表圍繞草地貪夜蛾在非洲、亞洲國家的發生現狀、遷飛路徑、可持續治理技術,以及玉米根螢葉甲、玉米螟等其他玉米害蟲的基因組學、Bt殺蟲蛋白的抗性演化和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和探討。由此可見,國際上高度關注對草地貪夜蛾的蟲害和防治。
我國是玉米種植大國,相關數據表明,2020—2021年,我國以260 67 萬t的玉米產量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玉米產量國家,我國的玉米產量占全球玉米總產量超過23%。我國首次關于草地貪夜蛾的入侵報道于2019年1月在云南的普爾江城地區的玉米地。2021年3月28日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的“草地貪夜蛾綠色精準防控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維科薩聯邦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等國內外41個單位130多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齊聚廣州,共商草地貪夜蛾危害的新趨勢與防控新挑戰。會議指出,由于草地貪夜蛾屬于遷飛性害蟲,從2019年1月被首次報道至2020年底短短不到2年的發展時間,草地貪夜蛾蟲害已經迅速蔓延至我國的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華南、西南7個省區中,有228個縣均發現草地貪夜蛾。此外,有數據顯示,草地貪夜蛾發生涉及黃淮海及以南玉米種植區,見蟲面積266.67萬hm2,其中長江以南占80%。由此可見,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的糧食產業造成嚴重威脅。此外,草地貪夜蛾的繁殖速度快,擴散速度迅速,波及范圍十分廣泛。因此,針對草地貪夜蛾防控的相關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在玉米上以鉆蛀心葉和雌雄穗為害,隱蔽性強,危害較大,因此及時、準確進行預測預報對防治草地貪夜蛾至關重要。利用性誘劑監測和防治草地貪夜蛾具有簡便、高效、專一及對環境和非靶標生物安全等特點,因而備受關注。國內使用性誘劑在玉米地誘捕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較多,吳若蕾等[5]在福建省龍海開展了草地貪夜蛾性誘劑誘捕器田間應用試驗,結果表明,有效成分為順-9-十四碳烯乙酸酯∶順-7-十二碳烯乙酸酯=0.9:0.03 的誘芯對草地貪夜蛾成蟲的引誘效果較好;郭歡樂等[9]則利用性誘劑研究了湖南長沙玉米田不同月份、不同生育階段、不同品種誘捕到的草地貪夜蛾雄蟲數量;金化亮[10]從不同劑量濃度、不同載體類型、不同誘捕器結構以及不同誘芯來源種類等方面全面測試比較了性誘劑草地貪夜蛾的誘捕效果。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玉米種植區,誘蛾量最高為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的誘芯,與市售產品相比能更有效地誘捕到草地貪夜蛾,而且對草地貪夜蛾專一性較強,試驗期間未發現誘捕到非靶標昆蟲,能準確反映出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玉米種植區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動態,可以用于蟲情監測,并及時指導農民科學防治,也可以作為一種綠色防控手段在玉米種植管理中推廣應用。結合應用成本,建議誘捕器安放間隔距離為50 m左右,玉米苗期誘捕器進蟲口離地面1.2 m左右。但之后隨著玉米植株逐漸長高,且玉米葉片越來越濃密,田間的通風透氣性變得越來越差,誘捕器的誘捕效果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試驗中還發現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時,誘捕器誘捕到的草地貪夜蛾成蟲數量幾乎為零,這或許與空氣濕度過大,導致誘芯引誘劑性能下降有關。因此,誘捕器的安放高度要隨玉米生長高度變化做出相應的調節,中后期保持高于玉米頂端葉片20 cm左右為宜,并最好選擇在晴天釋放引誘劑。C4EF2EAE-9B9C-4D9F-83CA-33146630D6F4
參考文獻
[1] Sparks A N. A review of the biology of the fall armyworm [J]. Florida Entomologist, 1979, 62(2): 82-87.
[2] 李強,門興元,景春,等.我國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 2021,47(6):21-27.
[3] 阮贊譽,居夢婷,沈秋蘭,等.9種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效[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1):127-128.
[4] 楊留鵬,宋紫霞,李擁虎,等.不同類型性誘劑誘芯及誘捕器組合對草地貪夜蛾誘集效果評價[J].環境昆蟲學報, 2020,42(6):1344-1351.
[5] 車晉英,陳華,陳永明,等.4種不同性誘劑對玉米草地貪夜蛾誘集作用[J].植物保護,2020,46(2):261-266.
[6] 盧軍帥,盧冠霖,王作慰,等.玉米田間關鍵因素對草地貪夜蛾性誘效果的影響[J].植物保護,2020,46(3):242-246,273.
[7] 黃文藝.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治策略探析[J].種子科技,2021,39(18):74-75.
[8] 吳若蕾,金化亮,蘇錦輝.福建龍海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及性誘劑誘捕器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植保導刊,2021,41 (3):36-40.
[9] 郭歡樂,湯彬,李涵,等.長沙地區草地貪夜蛾雄蟲田間誘捕調查[J].作物研究,2021,35(6):633-638.
[10] 金化亮.性引誘劑對草地貪夜蛾的誘捕效果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21, 49(20):175-177.
責任編輯:黃艷飛
Trapping Effect of Two Sex Attractants on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Field Experiment
CAI Liwen (Guangxi? Hechi Yizhou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Yizhou, Guangxi 546300)
Abstract Two kinds of sexual attractants were used to trap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x attractant provided by Guilin Jiqi Biochemical Co., Ltd. could trap 73 and 116 individual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trapping amount of adult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Two treatments was greater in May than in June.
Key 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Sex attractants; Field experiment; Trapping effect
作者簡介 蔡理文(1975—),男,廣西宜州人,中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1-13C4EF2EAE-9B9C-4D9F-83CA-33146630D6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