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顏麗
數學學科一直以來都著重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性,因此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容。基于此,教師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思考學生的接受能力,并著重創新教學方式,將情境教學法有效地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充分地將生活實際融入數學教學中,使數學學習能夠與實際情境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理解,并幫助學生有效記憶數學知識內容。同時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內心能夠真正認識到數學的魅力,并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有重大貢獻,教師通過該教學法的應用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能幫助學生理解并牢固掌握數學知識內容。
(一)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且好奇心較強,對新鮮事物的理解能力還不足,因而在面對較為抽象、邏輯思維較強的數學知識時,學生接受較為困難,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產生排斥、厭煩心理。而將情境教學法有效地應用其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數學中難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易接受、易理解的生活問題,更容易幫助學生消化數學知識點,逐漸強化學生的學習情緒,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處于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對于教學效率的體現,不是單純地通過數學成績來進行衡量的,而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借此學會學習、理解學習,而不是永遠依賴教師的幫助。而通過應用情境教學法,則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科形成正確的認識,同時將學生內心的潛在機能激發出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逐漸幫助學生對數學框架內容進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問題中,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通過情境教學法體現學生價值,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主要的內驅力,能夠讓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數學課堂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足夠興趣,數學教學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學生也會主動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要將生活中充滿色彩豐富的常見事物與學習相融,改變以往傳統的枯燥教學方式,使乏味無趣的數學課堂充滿樂趣。同時,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更靈活地應用到生活場景中,并明白數學學科與生活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道理,使數學價值得以明確。
(四)提高學生綜合探索能力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將數學問題應用到具體情境中進行思考,能使學生通過情境思考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將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作為情境教學的內容載體,一方面能讓學生利用情境教學更好地理解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弱化知識難度,同時又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綜合探索能力。當學生在日后學習中遇到同樣的問題情境時候,就會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借助數學思維進行思考,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
(五)有利于靈活化數學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法最主要特點就是在于,它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教師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就可以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當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關于數學應用知識部分時,就可以依據教材內容創設出游玩情境、互相學習情境或者爸爸媽媽買菜等生活場景,并通過角色互換的飾演,提高學生生活經驗,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新課改認識不充分
要想將情境教學法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就要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從基礎出發,全面認識并理解情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并對其應用技巧進行充分掌握。但是就目前多數小學數學教師的應用情況來看,多數教師對于新課改沒有深刻認知,并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技巧和理論掌握不夠扎實,只會單一地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數學課堂中,使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忽視,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適應當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趨勢,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始終不能得到提升。
(二)情境教學法應用過度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價值雖然很高,但是并不代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有內容都要應用情境教學法。個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教材內容以及教學難度進行結合運用,而是將情境教學法過度使用到數學課堂中,只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新課改教學任務,而情境教學的應用價值也因此不能得到真正體現。同時,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過程中不聯系實際生活,所構建的情境教學華而不實,無法讓學生通過情境對知識進行理解。并且注重情境表面情感輸出,而忽視情境教學的本質,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無法真正提高。
(三)情境教學內容與當下小學生特點不符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期,他們活潑好動,對許多新鮮事物都會產生疑問。而個別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則忽視這一點,并沒有嚴格地從學生特點出發,忽視了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心理特點,同時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理論能力和現實生活的考慮,使教學情境內容不合理、不科學,且具體實施過程也會增加難度,實用性也較低。而創設不科學、不合理的情境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進而對學生數學學習產生不了相應的作用,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進而導致數學教學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應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措施
(一)加強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深刻認識
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課堂主導者由教師轉換為學生,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積極應用情境教學法。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接納并提高對情境教學法的深刻認識。第一,教師首先要對新課改要求有充分認識,明白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要求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理論,并充分貫徹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精神價值;第二,教師要積極改革教學觀念,摒除以經驗主義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將素質教育理念充分應用到數學課堂中,一切以學生為主導中心,改善教學方式。并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基礎,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一切出發點,進一步推進情境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中的具體應用。例如,教師在講授三年級下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第二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首先,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法將該章節內容融入其中。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知識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于估算以及預判結果方面能力并不夠,且小學生由于實際生活能力弱,對于這方面理解會顯得更加薄弱。為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教學法中理解計算方式;其次,為學生展示課本中的情境圖,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當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一定時間后,教師再適當地提出問題:你們能夠根據課本情境圖提出哪些問題,并進行解決。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同時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解題思路。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進行估算,讓學生嘗試估算最后的結果,這樣最后得出答案,學生的印象也會較為深刻。若要將情境教學法與小學數學進行有效融合,數學教師就必須提高對此的重視程度,并對情境教學法有正確的認識,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豐富有趣的情境環境豐富自身的實際經驗。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的情境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
(二)加強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數學雖然具有一定抽象性,但是其本質上與生活密切相關,很多生活事物中都蘊含相應的數學知識,而這些生活事物也要借助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可以說數學與生活是相輔相成的,數學源自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數學課堂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與實際生活的相互結合。在具體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學生能夠經常遇到的場景引入課堂中,并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生長特點,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并將場景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還可以將生活場景與教材內容相互結合,并對教材重難點進行全面剖析,進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加法運算律”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將該章節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通過真實案例利用生活情境,增添學生的參與感,幫助學生通過實際情境找到解題共鳴之處,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及數學思維,讓學生沉浸式地進行數學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其次,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豐富。為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結合網絡熱點,豐富真實案例的內容,通過真實案例讓學生快速產生沉浸體驗,從而迅速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最后,在對該章節數學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媽媽買菜”這一生活場景引入數學課堂中,并指導學生在回家后參與媽媽買菜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應用到其中,將數學知識內容充分結合。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自己遇到的數學實際問題,并應用怎樣的方式進行解決。通過與實際生活的相互結合,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將數學價值逐步發揮最大值。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也隨之得到普及和應用,其能通過多元化、形象化、具體化的特點,充分地將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并且能夠創設出更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并借助豐富的資源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將情境教學法與多媒體技術互相結合,將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課堂教學。例如,在講授‘認識正、負數’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對正、負數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引導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在實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同時能夠利用溫度計對正、負數大小進行對比。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溫度計在生活中的使用,比如農民伯伯在種植大棚蔬菜時需要用溫度計測量大棚溫度,白天溫度多數都會保持在零上,也就是正數,而晚上后溫度計就會顯示為零下,也就是負數;并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動畫形式制作出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及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我國“吐魯番”的現實背景,為學生提供實時的溫度、海拔高度等數據信息,進而為學生學習正、負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也能以溫度計為學習切入點,學習正、負數的意義,在學習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同時,又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學習了解到我國自然科學知識,豐富知識儲備,開闊數學視野。最后,通過吐魯番背景的海拔高度示意圖讓學生認識正、負數,一方面直觀生動,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則更具有典型性,先從實際生活中熟知的數量延伸學習正、負數在生活中能夠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同時又通過對其的總結歸納,整理出正、負數的意義,如此一來,也遵循數學學科中的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
(四)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故事,渲染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同時也要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知識轉化為小學生都樂于接受的故事渲染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故事渲染課堂氛圍,可以由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本教材中一些較為經典的應用題進行改編,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故事,并在課堂上表演展示。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分析故事中所凸顯出的數學知識內容,也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字的敏感程度。通過故事渲染形式,也能夠避免常規下的說教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堂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與學生共同改編故事時,也能夠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并深入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對于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同時,情境教學法也符合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以人為本理念,是促進小學數學發展的主要措施。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提高對情境教學法的深刻認識、加強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借助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確保情境教學法的合理運用,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