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次文學的見證
——我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一些思考

2022-06-30 06:49:40郭寶亮口述
傳記文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小說歷史

郭寶亮 口述

麥 冬 采訪/整理

時 間 2022年4月19日

從補充閱讀到閉環評獎

2011年4月底,我接到河北省作家協會的通知,說要推薦我擔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緊接著,我收到了中國作家協會發來的正式邀請函。來函要求評委按照參評作品名單自行購買作品,并開始閱讀。也就是說,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工作自當年5月已實質性地開始了。經資格審查后,又有兩部作品退出評選,因此這次參評的作品有170余部。我在大學是專門講授中國當代文學課程的,又主要研究新時期以來的小說,還是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的評委。來函中提到的一些重要作品我早已讀過,有的還寫過評論文字,因此對接下來的評獎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2011年8月1日,全體評委來到北京西山八大處的全國宣傳干部學院,開始了為期20 天的集中封閉評獎。當晚評委們安頓下來后,鐵凝等作協領導一一看望了大家。第二天召開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評獎正式開始。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進行了三項重要改革。一是實行大評委制:共邀請評委62 人(鐵凝任評委會主任,不參加投票,投票評委實際為61人)。一部分評委由中國作家協會直聘,一部分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作家協會推薦;二是采取評委一貫制,打破先前初評、終評兩班人的制度,保證了評獎標準的一致性;三是實行投票實名制、公開化。總體來看,這些改革有效保證了評獎的公平和透明。

最初幾天的安排是繼續閱讀作品。任務是很繁重的,除了吃飯時間,大家每天封閉在房間里,白天晚上都在埋頭讀書、記筆記,眼睛都開始疼了。評委會給大家發了眼藥水,用以緩解眼疲勞。評委會副主任高洪波說“用了四五瓶眼藥水”的話不虛。一天中最愜意的事情是每天晚飯后,大家結伴到對面的八大處公園散步。園內雖然有頗多古剎名勝,風景如畫,但大家無心戀景。為了解乏減壓,爬山是必不可少的。山西大學的王春林教授身健體壯,腳下生風;時任《小說評論》主編的李國平先生身輕如燕,猿步豹行;首都師范大學的張志忠教授健步如飛,神定氣清……一行人邊行邊談,一般是從證果寺方向的水泥路開始爬山,到了公園的最高處,再穿過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就到了公園后面的公路,然后再從西邊七處寶珠洞沿著公園里的蜿蜒曲折的石頭路走回來,來回近兩個小時,出點汗,消消食。這是大家一天中最有趣的時光?;匚莺罄^續閱讀,直至深夜。

本文作者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委員的聘書

評委會分為幾個大組,大組里面又分設幾個小組。經過幾天的補充閱讀,小組內討論開始了。大家各抒己見,最終達成相近的認識。之后是大組會議,由各小組提出備選作品,再經過討論,形成大組備選作品。然后是大會交流。8月6日全體投票,從參評作品中選出81 部進入下一輪。8月10日投票產生第二輪第一階段的42 部備選作品,8月13日投票產生第二輪第二階段的30 部備選作品,8月14日投票產生第三輪的20 部提名作品。這20 部提名作品分別為劉醒龍的《天行者》、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畢飛宇的《推拿》、莫言的《蛙》、關仁山的《麥河》、張煒的《你在高原》、蔣子龍的《農民帝國》、郭文斌的《農歷》、劉慶邦的《遍地月光》、紅柯的《生命樹》、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方方的《水在時間之下》、蘇童的《河岸》、寧肯的《天·藏》、趙本夫的《無土時代》、范穩的《大地雅歌》、張者的《老風口》、歌兌的《坼裂》、范小青的《赤腳醫生萬泉和》、葉廣芩的《青木川》。從第三輪投票開始,評委們的投票情況會在報紙和網絡上向社會公開,誰投了誰的票都一目了然。8月17日下午進行第四輪投票,產生十部備選作品。這十部作品是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畢飛宇的《推拿》、莫言的《蛙》、關仁山的《麥河》、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郭文斌的《農歷》、劉慶邦的《遍地月光》、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蔣子龍的《農民帝國》。8月20日上午進行第五輪投票,最終選出了五部獲獎作品,分別是: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至此,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圓滿落下帷幕。

回想整個評獎過程,大家都是本著公正負責的態度來評這一全國性長篇小說最高獎的,幾乎每一場小組會、大組會甚至全體會都有爭論。我記憶深刻的一場爭論是與如何界定主旋律作品的問題有關的。有評委提出,評獎要向那些緊貼當下現實、反映當前現實生活的主旋律作品傾斜;有不少評委發言認為不應該狹隘地理解“主旋律”,不能把主旋律作品人為地窄化、庸俗化。主旋律作品內容廣泛,不僅包括緊貼當下現實、反映當前現實生活的作品,凡是積極向上、反映人類美好情愫的作品都屬于主旋律作品。我是贊成這一觀點的,經過爭論,大部分評委也認可了這一觀點。還有一場爭論涉及到對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標準以及對茅盾先生文學觀的理解。一些評委認為,不應該機械地理解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標準,茅盾文學獎應該堅持文學性與經典性原則,把那些公認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作品評選出來。茅盾先生的文學觀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的。這一觀點普遍為評委們所接受。我覺得這些爭論的結果,最終都體現在這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了。還有一些針對具體作品的爭論。記得在一次大組會議上,我重點推薦了幾部作品,其中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受到了其他評委的質疑。有評委認為《一句頂一萬句》讀不懂,甚至有評委直接問我:“你不是研究過劉震云嗎?《一句頂一萬句》究竟在寫什么?”早在2000年我就出版過研究劉震云的專著,近些年也一直對其進行跟蹤研究,寫過不少文章。在《一句頂一萬句》出版后,我也寫了評論文章,對這部作品有一些閱讀心得。因此,我闡述了我對這部作品的看法,這可能也加深了評委們對作品的理解。我也曾“力挺”關仁山的《麥河》,這部作品也產生了一些爭議,引發了一些波折,最終這部作品排在第六位,也算是不錯的結果了。評獎結束,我被評委會安排寫劉醒龍《天行者》的評語,最后公布出來的評語,估計是在幾位評委的評語基礎上修改過的。后來,《光明日報》邀我寫一篇評“茅獎”獲獎作品的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在《天行者》評語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

劉震云在河北師范大學作文學講座

2011年9月19日晚,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大劇院隆重舉行,我和許多評委應邀見證了這場文學盛典。五位獲獎者分別發表了獲獎感言,講得都很精彩。張煒提出要向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學習,繼續堅持“文學為人生”的主張,努力把早就開始的“文學馬拉松”繼續下去。劉醒龍提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需要對本土文學特質的堅守和堅持,文學不是自生自滅的野果,而是代代相傳的星火。”莫言借用沈從文“小說要貼著人物寫”的名言,提出自己的小說是“盯著人寫”。他認為《蛙》寫的是人,“寫的看似一個人,實則是一群人”,而且《蛙》也是寫自己,是一次“將自己當罪人寫的實踐”。畢飛宇的感言首先感謝了評審委員會在評審機制上所作出的極大努力,他指出《推拿》的寫作“既是一次藝術實踐,也是一次生命實踐,它幫助我更加清晰地體會了生命的局限”,而這種局限“完全有資格承擔生命的博大和高貴”。相對于之前四位作家略顯嚴肅的獲獎感言,劉震云的獲獎感言以他慣有的幽默風趣引發了陣陣笑聲。劉震云說:“我曾經說過,今年茅盾文學獎最大的特點是民主、實名制,62 個評委,不管是評文學還是評任何一個學科,古今中外沒有見過。文學不但經過了文學的洗禮,也經過了民主的洗禮,五輪六次投票像‘超女’,像翻過山車,但是它確實被更多的人關注了。過去評獎可能是一個文學事件,現在是一個社會事件?!痹谡劦将@獎小說《一句頂一萬句》時,劉震云說:“《一句頂一萬句》使我從一個寫作者變成一個傾聽者,當我從寫作者變成傾聽者的時候,我有了寫作的自由?!?/p>

頒獎結束后,我邀請劉震云方便的時候到石家莊講學,他愉快地答應了。2012年11月,劉震云應邀為河北師范大學的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講座。講座圍繞著中國四大名著,特別是《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展開,這也是他的創作向中國傳統文學超越式回歸的一種思考。

2012年11月,劉震云(左三)在河北師范大學與陳超教授(左一)、黨委書記戴建兵教授(左二)及本文作者(左四)合影

關于獲獎作品的爭議與網絡時代的閱讀問題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質疑的焦點之一是張煒十冊本、450 萬言的《你在高原》,得票最高(58/61),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究竟有多少評委讀完了整部作品?有的媒體援引浙江籍評委盛子潮、中國作協評委雷達和何建明的話提出質疑。盛子潮說:“至少有十幾個評委通讀過,大多數評委看過四五部,評獎期間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笔⒆映钡倪@番話,成為質疑“茅獎”評委不讀作品就盲目投票的有力證據,而且反復被征引,不知道是否給他造成了壓力。雷達說:“閱讀可以是精讀、細讀、瀏覽,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閱讀。這樣大體量的作品把握起來的確有難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評委們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對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可以作出考量的?!边@些話成為評委不讀作品的辯護詞。何建明說:“事實上在此次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61 位評委中絕大多數都看完了《你在高原》,令人可悲的是,那些靠嘴皮子吃飯的‘學者’‘評論家’反而覺得‘永遠看不完’。這只能說明浮躁占據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太久了?!焙谓鞯脑捰殖蔀槿巳N矛盾說法的證據。有媒體也曾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理直氣壯的,因為我早就通讀了張煒的這部大部頭巨著?!赌阍诟咴肥菑垷樤?2年間陸續寫成的,我在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學位論文就是以張煒為研究對象的,那時候就閱讀了后來歸入《你在高原》的一些作品。我的一位碩士研究生還曾以《你在高原》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我不得不通讀作品。這次評獎,我又重新翻閱了這部巨著,覺得該著獲得茅盾文學獎是當之無愧的。評獎結束后,我應《河北日報》的崔立秋先生之約,寫了題為《沒有閱讀就沒有發言權》的長篇文章,主要針對網絡上對這屆“茅獎”的爭議作了回應,并對獲獎作品進行了闡發。我發現激烈質疑這屆“茅獎”評委不讀作品的人,其實自己也沒有閱讀作品,其中發表質疑文章數量較多的兩位評論家,沒有一篇文章是在通讀作品的基礎上從文學的角度進行質疑的。當然,評委不是不可以質疑,沒有閱讀就沒有發言權,如果評委不認真閱讀作品就投票,自然是不嚴肅的。這樣的評委有沒有,我不敢保證,但據我所了解的,大部分評委都是專門從事當代文學研究和評論的,對長篇小說的關注絕不僅僅只是這一個月、半個月,而是長期跟蹤、隨時關注的。比如孟繁華、陳曉明、雷達、胡平、吳秉杰、王必勝、閻晶明、王春林、吳義勤、張清華、張志忠、朱向前、陳福民、何向陽、汪政、王彬彬、施戰軍、於可訓、楊揚、李國平、張燕玲、張未民、歐陽友權、賴大仁、李掖平、韋健瑋、何弘、劉復生等許多評委,不僅長期關注、閱讀當代小說,而且還撰寫、發表過許多評論文章。實際上,從5月中旬開始的至少三個多月的閱讀主要是補充閱讀,說評委不讀作品也未免武斷。反過來看,質疑“茅獎”的人,不讀作品其實也是沒有發言權的。我們甚至也可以向質疑者質疑,他們是否真的在關注當代文學,究竟讀過多少當代文學的書?是不是故意在嘩眾取寵、吸引眼球呢?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這些質疑“茅獎”的人也是很不嚴肅的,起碼也是用自己的矛攻了自己的盾。這也充分說明我們這個網絡瀏覽時代的集體浮躁心態。我覺得正確的做法還是要回到文本上來,讓我們看看這些獲獎作品是否當得起“茅獎”的稱號。

《你在高原》是張煒傾注了22年心血的一部巨著。小說在古典浪漫主義的詩意化敘述中,糅合了現代主義的諸多元素,古典人文主義情懷與現代存在之思的完美結合,都顯示了長篇小說結構的宏闊與收放自如、語言的空靈與勁道,實現了小說與散文的跨文體縫合。

2016年5月, 劉醒龍應本文作者之邀,在河北師范大學作文學講座

劉醒龍的《天行者》是在作者1992年創作的中篇小說《鳳凰琴》的基礎上續寫、改寫而成的。小說圍繞著偏僻山村界嶺小學中以余校長為核心的幾個民辦教師三次轉正的悲歡故事,“為這些‘在二十世紀后半葉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獻上感天動地的悲壯之歌”。

莫言的《蛙》借計劃生育題材和姑姑的形象,實際上寫出了一部民族生育史,或者說是借生育寫出民族的現代化進程的歷史。莫言一方面承認現代化歷史進程的合理性,承認個體在這一進程中的無辜與無能為力;另一方面他又感到個體不能以歷史進程的合理性來開脫個人行為的罪感,懺悔與贖罪是十分必要的。正是這種在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之間的敘述張力,使得《蛙》具有了復雜渾厚的藝術魅力。

畢飛宇的《推拿》講述了推拿店里一群盲人的日常生活,寫出了他們內心深處的光明與黑暗、憂傷與歡樂、尊嚴與尷尬,塑造了王大夫、沙復明等眾多普通盲人的形象。小說的基調是溫暖的,但在溫暖中又有著淡淡的憂傷……沉靜從容中有萬馬奔騰,細膩瑣碎中見出大氣度。

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以一以貫之的“底層”故事,以不動聲色的冷幽默,以質樸的本色敘述,言說了形而上的命題——孤獨與“說話”。世界的繁復和不可窮盡,不是語言能夠說清楚的。為了講清這一句話,你必須用另一句話解釋,而這一句話又需要解釋,以此類推,以至于無窮,這就是“一句話”后面“頂著一萬句話”。然而,人類又有著強烈的言說世界的欲望,我們固執地相信肯定有一句可以揭示世界真相的“話”的存在,于是尋找幾乎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當然,質疑也是正常的。這些質疑使得第八屆“茅獎”評選成為一種現象,我將其稱為“網絡瀏覽時代的‘茅獎’現象”。而這一現象的核心問題是網絡瀏覽時代的閱讀問題。網絡時代的大眾閱讀已然變成普遍的網絡瀏覽,而真正有深度的閱讀早已蕩然無存。網絡瀏覽式的閱讀,只青睞于那些好讀的、新奇刺激的、吸引眼球的文本,屬于淺閱讀。淺閱讀是相對于深度閱讀而言的,深度閱讀是一種能產生深度思考的閱讀,也是一種有思想含量的、有難度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說,這種閱讀也決定了網絡時代的寫作姿態。有什么樣的閱讀就應該有什么樣的寫作,閱讀與寫作是連結在一起的。這一方面是說寫作者的閱讀程度的深淺決定著寫作者寫作程度的深淺;另一方面是說大眾的閱讀趣味也決定著寫作者的寫作姿態。這種寫作姿態業已成為網絡時代網絡寫作的共有姿態。許多文化名人利用微博、博客寫作,進一步推動并加速了網絡瀏覽時代淺閱讀的快餐化進程。這樣的寫作,不是通過深度閱讀、深度思考之后,以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進行的,而是通過尋找新聞看點以獵奇化的姿態來故意制造事件的寫作,這種寫作使缺乏判斷力的網絡讀者誤以為這是一種有思想的寫作。在一個思想蒼白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把“激進”和“刻薄”當成思想本身。因此,我們看到一些評論家的博客,雖然內容說的是茅盾文學獎,但實質上與茅盾文學獎沒有多少關系。他們關心的不是茅盾文學獎作品本身,而是“茅獎”這件事,他們要把“茅獎”變成一種具有新聞效應的、吸引眼球的“事件”,只有這種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深究的“事件”才可能迎合、取悅自己的“粉絲”?!啊劢z’就是生產力”,“粉絲們”的點擊率才是最大的秘密。如此一來,以文化明星自居的展示價值和以“眼球經濟”為目的的商業價值的高度統一,恐怕才是一些評論家“大話攻擊”第八屆“茅獎”的用心之所在吧。

郭寶亮:《洞透人生與歷史的迷霧:劉震云的小說世界》

有一個小插曲,2011年9月19日,在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的間隙,我見到作家張煒,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沒有閱讀就沒有發言權”,估計他也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

還有的爭議,是針對莫言的小說《蛙》的。有人認為,《蛙》不是莫言最好的作品,《蛙》的獲獎究竟是獎給作品的,還是獎給作家的?到了第九屆“茅獎”評選時,王蒙《這邊風景》的獲獎,又引發了關于這個話題的更加激烈的討論,這是后話。我覺得,《蛙》在莫言的整個小說系列中,不能說是最好的作品,但在2007年至2010年這四年的長篇小說中確實是優秀作品。

針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我先后寫了五篇論文:應《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先生的邀約,發表了《歷史敘事的重構與迷失——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部分參評作品為例》;應王春林教授邀約,在《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了《重審第八屆“茅獎”及其爭議——對網絡瀏覽時代閱讀問題的思考》;應黃桂元先生的邀約,在《天津日報》發表了《在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之間》,對莫言的《蛙》進行了評論;還有在《光明日報》發表的《〈天行者〉:底層卑微者的生命意義》。這是我參加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的收獲,也算是我充分閱讀作品的有力證據吧。

作為親歷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全過程的一名普通評委,我深感中國作協在“茅獎”評選上所面對的社會壓力。以往評獎所帶來的爭議和詬病,使得作協不得不痛下決心,大膽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實行大評委制,旨在改變“茅獎”評選的“小圈子化”;初終評一貫制,旨在改變以往評獎的初終評脫節的問題;評委投票實名制,旨在避免評獎的暗箱操作,提高透明度,有利于檢驗評委的文學水平和良心。當然實名制也有弊端,過早公布實名投票情況,也給評委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甚至還會產生另一種不公平,這在后幾屆的評獎中作了一些完善……不過無論如何,這些改革是有成效的,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下,茅盾文學獎評選能夠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是很不容易的。正是這些改革,保證了“茅獎”的文學水準。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以上五部獲獎作品,基本上代表了這四年我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從而使這屆“茅獎”成為比此前各屆都更有含金量的一屆。

對參評作品的整體審視

這屆參選的170 余部作品,基本上代表了2007年至2010年這四年間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水平。因此,從總體上找出其中具有共性的問題,或許對我國長篇小說的創作會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我作為第八屆“茅獎”的評委,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這些作品中都有一種共同的情結,就是對歷史敘事的偏好。所謂的“史詩性”追求,仍然成為我們長篇小說創作的一種重要的審美追求。從參選作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現實題材小說并不多,大概只有關仁山的《麥河》、歌兌的《坼裂》、徐坤的《八月狂想曲》等幾部;而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小說的也不多,像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孫海浪的《八大山人》、余耀華的《千古第一相:管仲》等也只有幾部;余下的就是我所說的具有“歷史敘事”功能的小說了。這些小說往往設置較長的歷史時間跨度,并在人物塑造的背景中嵌入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以顯示長篇小說的“史詩”品質。這些作品除了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莫言的《蛙》之外,有代表性的還有葉廣芩的《青木川》、孫惠芬的《秉德女人》、艾偉的《風和日麗》、方方的《水在時間之下》、高建群的《大平原》、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劉慶邦的《遍地月光》等。這類作品在參評作品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充分說明作家們對歷史的青睞和倚重,也說明歷史敘事的確成了一個課題,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梳理和總結。

我覺得,新世紀長篇小說對歷史的敘事是在20世紀長篇小說歷史敘事基礎上的一種重構與整合。從這屆茅盾文學獎的參評作品來看,這種重構與整合顯得異常突出。除了獲獎作品外,其中有三部小說基本上可以代表這屆茅盾文學獎其他參評作品中敘述歷史的三種模式:一是站在歷史之外,以探秘者的方式進入歷史;二是把歷史作為背景,試圖以人物自身的日常生活敘事來折射歷史;三是把人物推入歷史的中心,通過人物的生命體驗和理性反思視角,來感受和審視歷史。

第一種敘事模式的代表是葉廣芩的《青木川》。小說精心設置了三條敘述線索:老干部馮明回青木川訪舊并祭掃為革命獻身此地的昔日情人林嵐的墓地,屬于革命歷史敘事;馮明的女兒、作家馮小羽來探訪土匪魏富堂及其六房妻子的生活真相,屬于民間敘事;留日的歷史地理學博士鐘一山來尋找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古唐代驛道,屬于傳統歷史敘事。葉廣芩試圖將這三種敘事整合重構在這部小說中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從表面上看,葉廣芩這種重構歷史敘事的超然態度,以及對歷史復雜性的尊重,的確比簡單化的革命歷史敘事和新歷史主義的虛無主義歷史敘事更具客觀、公允、辯證的特點,以至于使我們覺得葉廣芩的敘事更加接近了歷史真相本身。但仔細看來,葉廣芩超越了革命歷史敘事與新歷史主義歷史敘事的意識形態立場,卻沒有超出市場經濟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立場?!肚嗄敬ā芬庾R到了歷史的復雜性,但并沒有真正進入歷史的復雜性中去,葉廣芩的解釋還是單一的、簡單化的。

第二種敘事模式的代表作品是孫惠芬的長篇小說《秉德女人》。這部小說設置了一虛一實的兩條線索:虛的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時代變遷史,實的是秉德女人作為土匪女人日常而又傳奇的個人生活史。對此,孫惠芬既要避免過去革命歷史小說把人物變成革命風云歷史中的道具的傾向,又要避免故意回避歷史、把個人游離于歷史大事件之外的做法。不過,我在讀完《秉德女人》后,感受到的是:除了秉德女人的形象還算飽滿外,其他人物,總覺得都是隱隱約約的影子,甚至連土匪秉德都面目不清。作品中的申承民,離家出走參加了革命,后回到周莊改名史春霞,成為土改工作隊的干部,本是一個最具性格潛力的人物形象,但在作品中也面目模糊,影影綽綽??梢姡屡艘宰陨砦灮鹣x般的丁點光亮,只能照亮自身。作家過分依賴人物的感覺而難于超越人物之上對歷史作出全方位的判斷和描摹。小說雖然以第三人稱敘事,但基本視角卻是秉德女人的。全篇在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敘事時,往往采用“聽說”“據說”“他們說”“有人說”這樣的句式。這種句式,使歷史的重大事件與秉德女人的日常生活之間拉開了距離,歷史成為傳說,歷史缺少了現場感,我們甚至對小說中土改、大躍進這樣的歷史大事的感知,都覺得是在夢中的旅行。我不禁想到革命歷史小說的歷史敘述,像《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紅旗譜》《青春之歌》等,其中的歷史敘述的逼真感和現場感,是值得我們充分注意的。我把這種敘事稱為“陽光下的敘事”。陽光下的敘事其光源來自于歷史天空中的太陽,太陽的光亮照亮的是一切,而不只是想象中的那些東西?!侗屡恕愤@種以人物自身光亮為唯一光源來想象歷史的做法主要是因為作者對歷史不熟悉,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作細致的歷史研究,也不對歷史做必要的田野調查工作,只靠想象來填補對歷史的陌生感,這是一種討巧的做法。實際上,這種做法在如今的許多作品中都具有普遍性。作家重回歷史的路徑太隨意、太簡單,仿佛想象成為萬能的魔咒,歷史真正的現場感成為今人無限馳騁的跑馬場。

第三種敘事模式的代表作品是艾偉的《風和日麗》。小說緊緊圍繞“革命私生女”楊小翼對自己身份的確認展開敘事,通過尋父、弒父、審父的情感糾結,理性地審視和反思了歷史演進過程,以及對人性、人的命運、甚至歷史的現代性進程的深刻影響。這顯然是個重大命題。這樣一個重大命題,由楊小翼的“私生女”角度切入,除了體現艾偉的輕與重、小與大的藝術辯證法之外,還體現了艾偉對待革命歷史敘事的倫理起點。革命雖然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時代潮流,但革命又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組成的,每個個體的命運及其走向革命的態度,匯成革命總體潮流的巨濤大波。在“紅色經典”的歷史敘事中,基本的邏輯起點也是個體倫理道德上的優先權。小說往往設置反革命一方滅絕人寰的殘暴行徑,比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紅旗譜》《林海雪原》),或自己人身遭受侵害(《紅色娘子軍》),或是幾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從而激發革命一方的義憤,用以烘托革命的天然正義性。艾偉的倫理起點則是反思。楊小翼“私生女”的身份,同樣占盡了道德上的優勢,她一開始把將軍置于被審判的地位。始亂終棄、背信棄義,歷來都是道德上要被譴責的大惡,然而由于從楊小翼的視角來寫,從一個成長中的“私生女”角度來寫,楊小翼對自己身份的猜度和對真實父親的尋找,就成為一種解謎的過程。這種過程一方面使小說變得好看,同時也延宕了對將軍情感上的審判。當然,小說的重點不是寫一個簡單的始亂終棄的故事,而是借用這樣一個模式,來表現個人身體與個人情感在革命宏大敘事中的非法/合法問題。小說試圖重構歷史敘事,把被宏大歷史敘事所遮蔽的個人日常的私情敘事鑲嵌進歷史的大敘事里,它需要一個完整的歷史敘事。無論如何,《風和日麗》都是一部難得的作品。它在傳統革命歷史敘事和新歷史主義的歷史敘事之間找到了新的敘述歷史的方式,這就是把體驗的個體推入歷史的中心,通過主體的生命體驗和理性反思視角,來感受和審視歷史的方式。

以上就是我所經歷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過程以及一些思考,權作一次文學的見證吧。

猜你喜歡
小說歷史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歷史上的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亚洲|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素人在线| 婷婷六月色|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黄色在线不卡|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婷婷午夜天|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亚洲小视频|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av在线5g无码天天| 91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a级免费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午夜久久影院| 91视频区|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欧美区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资源|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久操中文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91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澳门av无码| 欧美激情第一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小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成人福利在线看| 91免费观看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片| 91丝袜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