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即便水電站管理技術在現階段取得了迅速發展,但在管理過程中依然會存在著較多的風險,而這也會使水電站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增加。而針對于此,本文嘗試總結了水電站常見運行故障,并根據故障類型總結了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后期水電站技術更新作出貢獻。
關鍵詞:水電站管理 故障判斷 方案制定
在水電站的運行管理中,設備故障的類型多種多樣,所以也需要相關人員根據具體的故障特點來制定詳細的故障排除計劃。同時,隨著水電站管理能力的增加,相關人員也可以通過機械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管理方式來實現水電站的現代管理,從而為現代的水電站運行帶來更多的收益。
一、水電站運行管理故障排除的主要包含方面
(一)所用設備的穩定性管理
多數情況下,大部分運行故障的根本原因都為設備本身存在故障。所以,故障的排除大部分都需要相關人員對水電站的相關設備進行定期排查處理,從而排除設備中的穩定因素。同時,對于復雜的水電站相關設備,甚至還需要安排專員來對其運行數據進行專門記錄,從而保證水電站的具體運行質量。另外還有數據表明,水電站系統中特種設備的占有量相對較多,這也變相增加了設備穩定管理難度。
(二)設備運行環境的保障
水電站環境相對較為特殊,所以相關故障的判斷也需要結合水電站的具體環境情況。比如部分設備對環境的要求極高,而較大程度的環境變化將會直接影響到該設備的運行情況。另外與地面作業不同,水下的設備運行需要有特殊的輔助運行程序進行支援,所以還需要重新對部分設備進行水下運行環境調整,從而使其能夠達到相應的使用標準。另外對于一些無法通過輔助設備來進行作業的系統,甚至還需要多次實驗來總結其的對應關系。
二、水電站作業故障排除的難點體現
(一)故障造成的破壞會更大
在設備出現故障后,水電站的部分設備會迅速進入停滯狀態。與地面結構不同,水下結構的損壞有可能還意味著水的侵入,所以有效的設備故障搶修時間會更加有限。也有數據表明,由水故障而引起的系統延伸故障類型也相對較多,比如設備故障后所帶來的短路故障會造成大量的破壞,甚至還會影響到維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二)對維修人員有更多的要求
在部分水電站設備的維修中,維修人員通常需要深入水下進行作業。但對于大多數維修人員來講,即便是使用潛水服裝進行輔助工作,其本身的工作效率也會出現明顯下降,實際上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大多數的維修人員中。另外,在集成度的體現上,水下設備的集成度也相對較高,而單次的維修任務人員數量也相對較少,因此也需要維修人員掌握多種維修技巧,從而進一步緩解地下作業的壓力。
三、現階段水電站故障判斷及處理的具體方式
(一)水電站設備的穩定性保證
在基礎設備的穩定性保證上,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考慮:(1)提高設備管理頻率。在設備管理中。相關人員要盡可能的對水電站設備進行管理,并實時記錄相關設備的數據狀態。而對于高“危”設備,則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設計優化,以免影響相關人員的判斷。在理想情況下,相關人員也可以將水電站的大部分設備連入至維修網絡中,并通過ID卡識別的方式來確定水電站設備的數據維護情況。(2)智能化水電站設備穩定管理系統的建立。在水電站的設備管理中,部分設備的管理難度較小,但其數據維護的需求相對較多,而針對自己與此情況,就可以聘請程序人員為其進行針對性的程序設計。程序設計完成后,則需要盡可能的擴大程序的覆蓋規模,并建立起完善的自動收集系統,以幫助水電站各各子項設備取得穩定效果。同時,在故障排除邏輯的處理上,相關人員也需要脫離傳統故障排除的被動思想,并嘗試增加新時代傳感器的基礎覆蓋率,以便于管理人員能夠在故障發生之前對故障對原因進行及時排除,從最大程度的降低程序管理成本。
(二)對常見故障進行針對性處理
(1)空壓機啟動異常
對于大部分水電站來講,其具體的水資源持有情況影響了空壓機的設置。尤其是對于一些建造經驗相對較少的水電站來講,即空壓機安置的獨特性也使得其很難參考其他水電站的安裝經驗。以本電站的空壓機安裝為例,本電站的空壓機主要為兩臺,主要功率為13千瓦。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其經常出現頻繁啟動的問題。在進行具體分析后,相關人員發現人工操作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空壓機的重啟次數,并能夠對該系統的漏氣問題進行控制。實際上在經過簡單處理后,可以發現空壓機的啟動時間得到了明顯延長,這具體數據也有本身的1小時提升至24小時。
(2)水電站供水系統故障應對
當排水系統出現問題時,將會是使廠房面臨水淹的風險。而針對于此問題,現代水電站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應對:第一,加強對控制回路的控制能力。現階段大多數水電站都可以通過手動或者是自動控制方式來實現排水泵的實時管理,從而提高相關人員的故障應對能力。第二,增設系統軟件。傳統供水系統處理會使用PLC技術,但應用效果十分有限。因此,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供水站的供水系統進行軟件優化,比如通過I/O點信號進行數據收集,并增加故障警告系統的應答能力。
(三)智能化的故障排除系統建設
隨著技術的發展,結果人員也意識到了智能化故障排除的優勢,并開始將更多的資源投入至該領域中。實際上,除了自動化設備以外,相關人員也需要將自身融入至故障排除體系中,并嘗試使自己與自動化故障排除體系的能力進行互補,從而實現1+1>2的故障排除效果。實際上對于大部分地區的水電管理而言,其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完全的智能化控制,另外智能化控制系統本身也需要二次、三次系統進行管理,所以處理好智能化系統與當代人力資源的技術融合才是現階段水電站智能化建設的主要研究方向。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水電站的能源供給將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也需要相關人員明確自身責任,并嘗試提高水電站相關設備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張偉輝,劉艷,張百川,王一瀟. 淺談水電站在運行中設備故障的判斷及處理[J]. 小水電,2020(05):31-32.
[2]楊浩. 水電站水輪機組遠程監控系統研究與開發[D].蘭州理工大學,2020.
[3]胡志四. 水電站在運行中設備故障的判斷及處理[J]. 大眾標準化,2021(19):68-70.
[4]舒安穩. LY水電站智慧管理方案設計和推進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21.
[5]晏迎秋. 水電站電氣設備常見故障與處理措施[J]. 珠江水運,2019(01):98-99.
[6]劉涵. 水電機組多源信息故障診斷及狀態趨勢預測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
作者簡介:
王森,出生年月:1984年2月15日,性別:男,籍貫:蚌埠,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水電站故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