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衣生產少人化的路徑與制衣技術智能化的融合,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行業進步。本文對成衣生產與少人化路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對成衣生產的智能化設備與生產線進行了闡釋,還提出了成衣生產少人化路徑與制衣技術智能化融合的策略,希望對成衣生產廠家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成衣生產;制衣技術;機器生產
引言: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成衣生產廠家需要探索少人化生產路徑以及智能化技術,減少人工所占的比重,在減少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成衣生產企業在進行生產時以機器代替人工,實現自動化生產模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智能化的生產線,對企業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成衣生產與少人化路徑分析
傳統的成衣生產流程從面料進場到樣品確認都由人工進行,人工進行布料的打版、制版、畫樣、裁剪、裁制,最后的確認以及安排大生產同樣由人工進行。例如,人工鋪布時,需要工人根據裁床的長度,將布料鋪上再折起來,每次鋪布都需要3個人合力進行,每鋪一次就需要1.5小時,3個人每天大概能鋪5000米,工作效率太低,而且員工需要不停地在機器旁忙碌,工作強度太大。企業探索少人化路徑,將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改用自動化設備進行,可以減少勞動力強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成衣生產的智能化設備與生產線
(一)全自動設備
成衣生產的自動化設備有自動鋪布機、自動噴繪機、自動裁床、自動縫紉機、自動拼接機,實現了從量布到成衣的全流程自動化,減少勞動力。自動鋪布機在鋪布時,鋪5000m只需要1個人控制設備進行,而且只需要人工操作一半的時間就可完成鋪布工作,生產效率提高了6倍。自動噴繪機可以代替人工進行繪圖、制版、放樣的操作,繪圖更加精美,而且提高了面料的利用率,大約節省2-5%的面料。自動裁床1個人15分鐘就能裁剪一床,比原來的人工效率提高至少8倍。自動縫紉機能形成流水線,至少減少60人,每年能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自動拼接機,1個人就能操作2臺機器,每天1個人就能拼接2000條,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二)智能化生產線
智能化生產線在進行生產時,從面料進廠就開始應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工作,先應用電腦進行排版和產品的分類,再應用自動化機器進行鋪布、裁剪、分類、噴繪、輸送、縫制、檢驗、熨燙、包裝、檢驗、裝箱、出貨,整個流程下來,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企業獲得的收益更多。例如,某企業引進先進的設備之后,減少員工數量130人,但是實際的成衣產量卻比原來增加了2039萬件,企業收益比原來增加了大概8097萬元。
三、成衣生產的少人化路徑與制衣技術智能化的融合策略
(一)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改進
成衣制造企業要隨時掌握行業動向,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利用行業的前沿成果,完成自身技術的改進,使成衣制造工藝更加先進,生產線更加智能,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成衣企業也要積極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生產線的改進,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促進企業的智能化發展。例如,2019年至2020年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動裁剪系統,管理者可根據計劃提前安排生產任務,操作者根據PAD平板等接受任務后按需操作,實現生產實時進度監測,同時利用分床系統,能夠快速地將一批布料分在幾個裁床上,在分布料時,還能根據事先設置好規格和件數進行分鋪,同時還要考慮到裁剪的難易程度,進行科學的分配,能夠有效利用面料,減少浪費。期間所有機器參數如攤布距離、運行時間、裁剪合約號均有記錄,方便后期記錄與追溯,形成數字化管理。裁片后衣服的縫制需要按照生產的先后順序進行加工,所以在進行縫制系統的建設時,要應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建立標準工時和流程,選擇最佳方案進行縫制。
(二)合理進行信息化建設
企業領導要重視成衣生產的信息化建設,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認可和企業管理層的同意,信息化建設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信息化的推進工作。信息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快,已經實現了信息化的企業也會面臨設備維護、更新和重建的問題,還會出現認知誤區,使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管理不相適應,會造成企業管理的混亂,最終的信息化建設得不到保障。在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時,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少人化改進項目,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項目的領導,以及工作的部署和安排。要積極學習別的優秀企業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進行個性化的方案設計,深化信息技術的應用,部門間互相協作,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生產系統。實現生產線精益平衡管理,智能協同物料、設備、人員技能,達到最優生產模式將人員技能數據、設備狀態數據、生產數據作為公司數字資產沉淀到統一的平臺進行管理分析,從而進行大數據分析,信息化管理,智能輔助生產決策。
(三)企業財務大力支持
成衣生產的少人化路徑與制衣技術的智能化融合,需要得到企業財務的支持,因為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員工的技能培訓以及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都需要資金的支持,沒有資金就沒有辦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不能對員工進行先進技術的培訓,沒有技術、設備和專業的人才,信息化系統就無法建立。所以要積極取得財務主管的支持,獲得大量的資金,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要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調整,所以要加強市場調研,將成本核算細化,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企業的收益。企業信息化系統建立以后,還要對設備進行維護,各類軟件還要支付服務費和升級費用,如果對系統進行升級和改造,一定會投入更多的財力,所以得到財務部門的支持,會為整個系統的維護和升級減小難度,進一步促進企業的信息化發展。
(四)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的成衣企業已開始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隨著越來越多自動化設備的引入,具有服裝成衣行業背景的技術性人才尤為重要,但事實是這樣的復合型人才仍是稀缺資源,企業應注重該類人才的考察與培養,傳統的企業注重到外地進行考察和學習,企業每年的培訓費用中,外地差旅費和食宿費就占據了大約2/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線上學習成為企業進行員工培養的一種重要形式。企業可將績效和培訓相結合,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培訓課程發布在互聯網平臺,讓員工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學習,對于課程完成度較高的員工給予績效獎勵,這樣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讓全體員工都能跟上企業的戰略發展步伐。例如,本公司從2018年設計申洲管理學院,對各層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采取了通過專業機構培訓,內部經驗分享,網上集訓等方式,結合崗位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同時對主要的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進行了分類培訓。現已培養成了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同時提升了相關人員的技術專業水平。
結論:總之,成衣生產的少人化路徑和制衣技術的智能化融合,有利于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升整個企業的收益。成衣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設備,所以企業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并對員工進行相關技術培訓,使之適應信息化的發展需要,促進企業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秦俊舉,曹選平.基于機器識別的服裝智能化生產技術思考[J].科技與創新,2022(03):47-49+58.
[2]齊雨梁,宋雨薇.服裝生產自動化系統中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研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17):20-22.
作者簡介:謝志聰(1986年11月——),男,漢族,浙江寧波人,研究生,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自動化、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