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云宏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市人口顯著增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對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對技術應用、設備及質量管理等具有嚴格要求,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到現場施工中,可大幅度提高項目作業效率,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出現的裂縫、收縮等質量問題,確保房建工程的施工作業滿足標準質量要求。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房建工程;應用
現代房屋建筑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導致混凝土體積也隨之進一步增長。當前大體積混凝土已經十分常見,在具體工程項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過當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現裂縫等問題。為此,相關工作者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特性和工藝流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合理應用澆筑技術。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與主要成因
1.1混凝土硬化問題及成因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混凝土硬化問題的發生概率相對較高。例如,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相對集中,會直接引發大體積混凝土膨脹現象的發生,同時在內部拉伸力不足與外界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混凝土結構會出現裂縫現象。一旦裂縫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發現與科學處理,則會加大鋼筋銹蝕現象的發生概率,降低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
1.2水化熱問題和風化問題及成因
(1)水化熱問題:水化熱問題主要是受混凝土材料用量的影響而引發的水化熱開裂現象。當混凝土所選材料設計配比不合理時,水泥遇水后會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釋放熱量,產生應力,引發混凝土膨脹,使得混凝土結構開裂。(2)風化開裂問題:在風化問題的影響下使得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出現的相應的改變。如果混凝土結構的內外溫差較大,在水化熱現象以及外力作用的共同影響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則會出現開裂問題。
1.3其他結構問題及成因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不僅僅存在上述兩種問題,還存在其他結構性的問題。例如,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框架剪力墻出現蜂窩麻面的概率較高,而一旦剪力墻結構的豎向受力結構出現脹模則會使得混凝土澆筑尺寸出現偏差,從而直接增加后期施工的操作難度。此外,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框架發生問題的概率也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在重力作用的影響下,使得混凝土垂直澆筑體出現向下集中的現象,粗細骨料無法充分融合,引發混凝土水膠上浮現象,導致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各類病害問題的出現。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措施
2.1嚴格管控材料質量
在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中,應該加強源頭的防控,建筑施工的源頭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建筑材料粗制濫造,再好的技術也不管用。因此,需要嚴格管控建筑材料的質量,才能確保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但是大體積混凝土作業比普通的建筑施工更為特殊。由于體積較大,操作難度也較大。每個環節都容不得閃失。包括作業者的技術和素養,還有水泥的運輸過程等。因此,第一,在人員的選擇上要嚴格,選擇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作業人員,平時還要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平時還應加強考核,倒逼其行為規范,定期檢查操作情況。第二,在材料選擇上,應選擇各項指標都達到要求的材料,材料運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運輸溫度和環境的把控,確保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管理上,應該選擇專人管理,定期監控材料的貯藏溫度等。并制定材料管理相關制度。定期開展材料管理的培訓,不僅要求材料管理人員,也要要求施工人員提高材料管理的重視程度。并定期對材料融合進行記錄,方便以后發生質量問題后的溯源工作。第三,借助互聯網進行數據分析,記錄好材料活性數值,將正常的數值找出來,方便以后對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實際過程中,還要注意誤差的分析,對于不同材料的不同問題,要有的放矢地改良處理。第四,構建完善有效的崗位責任制度。定期對材料管理者進行考核,并設立獎懲機制,從而保證制度的全面落實。
2.2科學設計混凝土配比
第一,要嚴格控制施工用水量和水泥量,避免用量不合理而發生嚴重水化熱問題。同時,還可以減少裂縫的出現,在實際作業期間,要多次控制與研究水泥用量,通過不同配比開展日常實驗工作。第二,實驗開展期間,要將測試混凝土抗壓力和抗性能作為重點內容,確保混凝土的各項性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并以此為基礎,找到符合實際情況的水泥用量和施工標準,將此作為基準開展施工,提高施工效果。第三,水泥凝結之后,混凝土容易發生變形,這一情況的出現提高了裂縫出現幾率,針對這一現象,在配比設計時,要向混凝土中投入適量膨脹劑,從而實現對裂縫的填補,預防裂縫,提高工程整體質量。
2.3混凝土澆筑
(1)澆筑前要先驗收模板和鋼筋施工質量,檢查鋼筋和預埋件是否安裝準確牢固,確保其達到設計標準要求,并清理干凈模板,涂刷界面劑;(2)根據結構施工要求選擇合適的澆筑方法,控制好混凝土裝車到泵送完畢的時間,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性能改變;(3)為了實現無縫澆筑,要保證澆筑連續性,盡量避免澆筑中斷;(4)控制好混凝土溫度,入模溫度控制在28℃以內,并根據現場測溫結果控制混凝土結構內外部溫差;(5)混凝土入模后,充分振搗,根據澆筑方式、表面和泌水處理要求布設振搗點、選擇振搗設備、控制振動棒移動間距和速度,當其表面出現泛漿時即可停止振搗;(6)振搗時要避免鋼筋及預埋件位移或變形,加強對定位筋、受力鋼筋等的防護;(7)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抗滲性等性能,在混凝土尚未凝結時可進行二次振搗,但要控制好振動力度和時間,以避免混凝土無法塑形,或是因振搗擾動過大而造成破壞;(8)振搗完后要進行抹面處理,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在表面均勻施撒一層25mm粒徑的碎石,用木模抹平拍實,以減少凝塊表面裂縫。
2.4科學應用養護技術
出于質量控制需要,在完成澆筑后,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保溫養護是不可或缺的質保措施。而覆膜養護等措施的實施,多是以內外溫差控制為目的,需要有足夠的養護時長(通常在15d以上),同時,還需做好表面保濕與通風工作,優化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環境,提高溫度應力的可控性,避免干縮裂縫等病害發生。而對于澆筑初期所出現的塑性裂縫問題,需及時采取處置措施,如,二次壓光。保溫材料的選擇并不固定,薄膜、草袋等均可應用,但要考慮施工環境需要。若混凝土構件地處寒冷地帶,還可為其專門搭建保溫棚。同時,溫度作為關鍵指標參數,在進行保溫養護時,如有需要,可經技術手段加以監測,了解養護期間溫度變化,進而方便調整保溫措施。還需注意的是,降溫措施的實施,需要突出自然、均勻要求,以免因不良人為干預而對大體積混凝土造成二次損傷。此外,在模板選擇方面,若大體積混凝土模板選擇為鋼模,則應當另設保溫措施,而若以木模為主,則可將其視為保溫材料,但養護措施需依實際確定。
3結語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際施工質量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施工人員要重視并保障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施工項目的綜合調查分析,另一方面要根據工程項目的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施工措施,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提高工程項目的綜合效益,保障建筑企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禮.關于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4):3428.
[2]楊俊曉.關于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7):160.
[3]吳棟棟.關于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4):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