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勇
摘? 要:田園綜合體是農業+文旅+地產的綜合發展模式,橫跨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文化旅游發展兩個領域,是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結合小南海片區打造“一山一泉”的發展規劃,在小南海片區推進山水“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是實現大渡口區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一個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重慶市大渡口區小南海片區基本情況
(一)農業基本情況
大渡口區幅員面積102.83平方公里,其中總耕地面積2335公頃(2015年),大部分集中在跳蹬鎮,即小南海片區所在地,農業用地狹小,難以達到現代化特色農業產業升級的適度規模化需求,在“基本農田”保護背景下,面臨產業轉型方向受限的現實。
跳磴鎮四季蔥,火蔥均被評為綠色農產品,另有無公害農產品7個,無公害產地3個 ,共獲農產品“三品一標”13個。小南海片區有較好的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基礎,在發展綠色鄉村旅游和建設“田園綜合體”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
(二)文旅基本情況
小南海溫泉位于大渡口區跳磴鎮紅勝村,緊鄰中梁山和金鰲山,在建生態長廊、瀾海鄉村公園、南海菜地、康然山莊、盤果山莊等5個項目,已建成以鄉村休閑、有機食品采摘品嘗為特色的小南海地球村和以溫泉療養為特色的南海風情娛樂園,有一定的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基礎。小南海“龜亭”展現了古巴人交易市場的繁榮,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旅發展潛力。
當前,文化旅游產業被列為大渡口區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建設集農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繼續開發小南海片區的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一山一水”特色旅游產品,符合大渡口區的區域定位和文旅產業發展規劃。
二、可行性分析
(一)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
小南海片區位于大渡口區的主要農業區域,建設田園綜合體,建立新型鄉村社區,大力發展特色休閑觀光、康體養生的鄉村旅游,促進農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文旅產業價值鏈,是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推進片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旅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改善“四山”管制區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多贏局面。
(二)占據全覆蓋交通規劃優勢
1.完善便捷的輕軌網絡規劃
軌道交通2號線目前已延伸至巴南區魚洞,目前2號線有中梁山支線規劃,將由大渡口新山村站穿過華巖片區,終點接入中梁山軌道保養場。
軌道交通5號線及延伸段,可直達跳蹬站,離小南海溫泉只有2公里,5號線已于2017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
通過完善的輕軌交通網絡,將輻射吸引主城九區數百萬人口,特別是軌道交通2號線,縱貫渝中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軌道交通5號線縱貫渝北區、兩江新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交通直接便捷,旅游吸引力巨大,本地市場潛力巨大。
2.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網絡
(1)內環快速路。小南海片區可經由華福路、華龍大道上內環華巖立交,距離只有13.5公里,車程25分鐘。
(2)成渝高速。小南海片區可經由華福隧道,在雙福互通進入成渝環線高速,距離19.1公里,車程31分鐘。
3.充滿機遇的高速鐵路網絡
小南海片區,成渝鐵路沿江修筑,襄渝、川黔、小梨鐵路和渝黔高鐵干線穿境而過,建有五個火車站——重慶西、小南海、伏牛溪、石場和跳磴火車站,區位優勢明顯。特別是高鐵重慶西站,所經鐵路連通周邊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湖北等省市,交通四通八達,距離片區只有15公里,只需30分鐘車程,輻射作用明顯,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三)滿足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需求
小南海片區所在地跳蹬鎮下轄15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有11217戶,26044人;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8元,高于國家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但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小南海片區農業用地狹小,難以達到農業產業升級的適度規模化需求,同時又面臨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重慶市“四山”管制的限制,產業轉型方向受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乏力。
田園綜合體以農業為基礎性產業,企業承接農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的方法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將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旅游商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農文旅“三位一體”,可以極大促進城鄉交流,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三、主要建議
(一)積極申報項目試點,突出特色文化優勢
加強國家方針政策政策研究,著手“田園綜合體”項目試點方案準備工作,積極申報項目試點,爭取國家或市級財政支持。
據悉渝北區將啟動“巴渝鄉愁”田園綜合體等項目,首期打造約2900畝核心區。要避免與渝北區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的同質化競爭,關鍵還在于依托大渡口特色的義渡文化、工業文化,深挖“一山一泉”文化內涵,突出山、水(溫泉)各色優勢。
(二)明確投資運營機制,帶動農民共建共享。
積極探索合作運營機制,政府規劃引導,村集體、合作組織、企業等共同參與建設,引入社會資本,統籌、帶動多元化投資主體對小南海片區“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投資。鼓勵和扶持原住農民參與鄉村生態民宿建設,鼓勵鄉村民宿個性化裝修、經營,完善互聯網網絡覆蓋,規范民宿管理,積極打造特色民宿文化。
依托綠色農業文化,打造綠色農家飯品牌,提升鄉村旅游吸引力,謀劃康體養生產業發展布局,提高農民收入,引導農民走綠色發展道路。
(三)推進商務配套建設,打造特色飲食文化。
在不觸及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適度規劃商務開發用地,立體布局,集約用地,建造一批寫字樓及商務酒店。設立服務中心,提供辦證、稅務、財務、法務配套服務。引進超市、便利店、藥店等基本生活服務配套。
完善基礎網絡設施建設,實現光纖接入、4G網絡全覆蓋、“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域WIFI全覆蓋。設立信息服務中心,積極推進互聯網+,構建智能化安監系統、智能化停車場管理系統。
提供餐飲配套,鼓勵大渡口區特色餐飲企業入駐,如總店位于大宴的吉友魚,位于文體支路的胖砂鍋,都是經營了二、三十年的老店,群眾口碑和經營業績都不錯,還有位于躍進村的老道江湖菜,菜品推陳出新,創新意識強,我們要發掘和引進特色餐飲企業,加強本地特色餐飲產業開發,創新發展以康體養生為特色的綠色農家飯品牌,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打造特色飲食文化。
(四)加強文藝人才培養,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大力開展工藝美術、音樂藝術培訓,增強文化活力和文化自信,在小南海片區,尤其是濱江一帶釣魚嘴區域規劃音樂半島,吸引音樂人才入駐,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
宣傳、保護并傳承堰興剪紙、麥草藝畫等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努力培養一批文化骨干隊伍,實現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讓文化真正扎根于產業,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
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流通渠道,網絡信息流通速度、廣度均遠超傳統媒體,自媒體、微電影等網絡傳播媒體這幾年迅速崛起,我們要積極融合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宣傳推廣手段上不拘一格,“與網俱進”,主動擁抱網絡,建立一批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直播號,利用官方媒體優勢,占據媒體宣傳制高點,主動作為,精準投放,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參考文獻:
[1]趙彬,王樂.重慶市大渡口區土地利用分析與預測研究[J].價值工程,2012,31(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