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
摘? 要:本文將圍繞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的主要要求進行分析討論,闡述光伏電站采用的逆變器特點,提出搭建平臺、控制功率因數、計算輸電耗損、操控穿越能力等一系列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時的無功控制策略,以此打造優良的電網運行環境,確保無功設備的穩定運行。
關鍵詞:光伏電站;無功控制策略;逆變器
引言:
低壓穿越能力是指光伏發電系統端電壓減少到一定值條件下不脫離電網,維持正常運行,甚至為系統提供一定功從而幫助系統恢復電壓的能力。本文將以此作為研究中心,切實增強系統的低壓穿越能力,以此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生活用電需求,打造穩定、安全的電網運行環境。為了確保后續提出的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時的無功控制策略更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需要對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的主要要求進行深入了解。
一、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的主要要求分析
第一,我國光伏發電站的發展特點以低電壓接地接入以及中高壓接入并存為主,因此在實踐環節逐漸呈現出一些不穩定的運行情況,為了確保電網運行空間穩定,需要電網公司注重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范的融合應用,對光伏電站采取實時監控,使其始終處在持續并網運行的狀態下。第二,在并網光伏電站低壓穿越環節需要重視將最低電壓維持在額定電壓的0.9倍,同時要將光伏電站運行時間T1設為1s、T2為3s,從而滿足電網運行需求,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第三,并網光伏站低電壓穿越時需要無功電流數值為0,所以技術人員需要在操控光伏發電系統時保證其故障后的無功電流為:
IB=kIN(△U/UN)(k≥2)
二、光伏電站中采用的逆變器探究
(一)單組式逆變器
目前我國采用的逆變器大多為集中式逆變器的簡化產品,只有單組光電模塊需要連接在逆變器上,借助該逆變器使其位于直流側時具有最大功率跟蹤功能,而在交流側并聯網中單組式逆變器的滯留電壓偏大,無需進行電壓放大處理,若逆變器具有直流升壓電路,也可串聯少量光電模塊,并用在中功率環境中。與集中式逆變器相比,單組逆變器不受遮影影響,也不存在分組二極管,因此不會產生在分組二極管上的功率損耗,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優化可靠性。
(二)多組式逆變器
多組式逆變器屬于單組逆變器的進一步發展,能夠利用獨立的變換器與公用的逆變器連接,且每組光伏陣列都可實現獨立控制,變換器主要負責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跟蹤與控制,能夠提升電壓功能,逆變器則負責輸出交流電流,這樣操作人員便可采用多個模塊組成光伏發電系統。該系統具有良好的擴建性,由于每組都包含獨立的變換器,因此可以將組串遮影影響降到最低。
三、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時的無功控制策略分析
(一)基本思想
在光伏系統接入電網運行環境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擾動誘發以及故障現象,為了解決此類問題,相關電網企業需要加強對電網運行環境的把控,將無功補償設備投入到光伏電站當中,及時消除電網故障問題。但根據實際調查顯示,許多電網公司沒有重視光伏逆變器性能的充分發揮,導致故障解決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企業加強對光伏逆變器性能的關注程度,將10kv或35kv的交流母線接入到電網中,借助無功整定的方法使控制點電壓變化狀況轉變為無功輸出參考數據,之后根據逆變器無功輸出參考數據,實現控制點電壓的支撐,以此達到保證系統最佳運行效果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確定無功控制策略的基本思想過程中需要明確光伏逆變裝置的實際無功功率,其計算公式為:
Qrefi=QrefQimax/Qtmax
其中Qref表示無功參考量,Qimax表示逆變器無功功率極限值,Qtmax表示光伏電站無功功率極限值。
(二)平臺搭建
光伏逆變器作為無功控制時能夠起到重要影響作用的設備,需要為其組建專門的運行平臺,利用三相六橋并網拓撲結構,進一步推動直流電向交流電的轉變。在該平臺中,逆變器的輸出是確保并網光伏電站完成低壓穿越的關鍵節點,當產生過電流時會使逆變器跳開,甚至會破壞逆變器的正常使用,造成光伏電站脫網,因此為了解決此類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系統低電壓穿越效果,做好內環有功電流的把控。由于光伏電站本身無轉動部分,一旦出現安全故障,直流側電壓大小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小,此時輸出電流便成為了能夠影響低電壓穿越效果的主要因素,而無功電流的控制難度較大,最佳的控制方法往往是利用控制有功電流的給定值,實現有功電流的間接把控,以此達到控制輸出電流的目的。
若在故障期間,并網交流測電壓的下降幅度高于80%,仍可通過控制對策的保護避免出現光伏電站脫網狀況,同時由于輸出功率產生一定變化,直流側電壓會呈現適當提升,而直流側電流則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減少。由此可知,該方法的低壓穿越效果優良,可以保障電網的正常運行。并且在低壓穿越環節,還能進一步保證無功功率的輸出,能夠為電網輸出提供0.1pu的無功功率,從而降低并網點電壓跌落量。根據實際調查顯示,額外無功功率能夠使并網點電壓落差由以往的0.8倍降低至0.6倍,可以被控制在0.45pu以下。而在有功電流限制在指定范圍時,只有在故障出現時以及故障終止時會出現單個跳動,其余時間保持不變。
(三)無功控制措施
第一,控制功率因數,當電網不存在無功交換時,電網企業需要在操控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的環境中將功率因數作為控制目標,要求做好35kv變壓器高壓側母線功率因數的把控與調節,通常需滯后0.9s以上,此時電網能夠發出少量無功,且無功大小需要由有功大小決定,該控制方法能夠有效緩解電網耗損現象,促進電網的正常運行。若光伏電站低壓穿越過程中所發出的有功數值較小,且機組冗余容量偏大,但在功率因數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發電機仍持續不斷發出無功,此時采用功率因數的控制方案便無法對電壓波動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也難以穩定母線電線,甚至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光伏電站電機脫網,這時便需要采取另一種無功控制措施。
第二,計算支路潮流,具體的輸電損耗公式為:
△P=R·P2U2+R·Q2U2
線路壓降的計算公式則為:
△U≈(P·R+Q·X)U
上述公式中,R表示線路電阻,U表示母線電壓,X表示線路電抗,P表示有功功率,Q表示無功功率。根據計算可知無功功率與母線電壓呈反比關系,即母線電壓越高,則輸送無功功率越小,而輸電耗損以及線路壓降則與輸送無功功率呈正比關系。當無功功率數值為0時,線路壓降便代表經濟壓差,而線路無功分點則表示中點。
區域無功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分別為過補與欠補,因此電壓無功控制系統的無功控制同樣可分為無功切除與無功投入,當區域無功切除過程中,首先需要從區域根結點實現掃描處理,若區域無功高于標準無功,且偏差大于帶寬,則電壓無功自動控制系統便要對區域無功進行切除。在區域無功投入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區域末端節點實施掃描處理,若區域無功低于標準無功,且偏差高于帶寬,則電壓無功自動控制系統便要開展區域無功投入,當某站投入電容器時,要全面探究投入電容器的無功是否存在超過上限的情況,若電容器在投入使用后無功并未超過上限,則可投入電容器,并在投入過程中做好電壓的分析,若電容器投入后電壓存在超過上限的情況,則要預先進行檔位下調,最后再投入電容器。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對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的主要要求進行分析討論,探究光伏電站中采用的逆變器,并提出對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時的無功控制策略,從而降低電網耗損,切實滿足居民的用電需求,促進電網的穩定、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范麗君,黃鑫.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及直流側保護控制策略[J].電力與能源,2021,42(04):447-450+460.
[2]趙天樂.考慮低電壓穿越的光伏電站對并網線路差動保護影響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1(12):7-9.
[3]王德順,魏海坤,楊波.超高海拔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測試系統設計關鍵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0,43(06):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