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沈陽 110006)
水資源是灌區最重要的資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灌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灌區開發建設,調查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制定適宜的規劃保護方案是十分必要的[1-3]。
西湖灌區是一個典型的平原河網型灌區,是一個以提水為主、提引結合的灌區。當外河水位達到29m及以上時,西湖高水以及伍家灣水閘引水渠可以自流灌溉部分農田。當外河水位低于28m時,因田面高于水面,則需要提水才能進田。在灌溉期內全時段都能實現自流灌溉的情況很少,面積僅約2萬畝,其余40多萬畝均需要提水或者部分時段進行提水灌溉,占設計灌面的95%以上。
灌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60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天然河川徑流量)4.08億m3,地下水資源量4.51億m3,地下水徑流模數100×104m3/km2·a。
1)用水總量
2018年灌區用水總量為24080萬m3。其中:農田灌溉用水16830萬m3、林牧漁業用水1974萬m3、工業用水1417萬m3、居民生活用水1038萬m3、生態環境用水1372萬m3,各用水量所占百分比見圖1。

圖1 灌區用水量占比分布圖
2)用水指標
灌區范圍內人均綜合用水量為1055m3,萬元GDP、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為218m3和69m3,水田實灌畝均用水量480m3,城鎮、農村居民生活(不含公共用水、牲畜用水)日用用水量130L、80L。
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
灌區水資源總量8.60億m3,總用水量2.408億m3,其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8%,開發利用程度較低。
1)現狀水質情況
水質情況主要抽查了沅水干流漢壽縣二水廠取水口至坡頭河段、澧水羅家嘴至三角堤河段、西洞庭湖趙家河段、西湖高水內江和低水內江5條河流,依據所涉及的10個監測斷面結果表明:
沅水干流評價河長28.30km,全年期Ⅰ-Ⅲ類河長占評價河長的100%,水質良好;澧水評價河長23.70km,全年期Ⅰ-Ⅲ類河長23.50km,占評價河長的100%,水質良好;西洞庭湖趙家河段河長5.70km,全年期無Ⅰ-Ⅲ類河長5.70km,占評價河長的100%,水質良好;西湖高水內江評價河長30.30km,全年期Ⅰ-Ⅲ類河長25.75km,占評價河長的85%,Ⅳ類水河長4.55km,占評價河長的15%;低水內江評價河長18.30km,全年期Ⅰ-Ⅲ類河長12.8km,占評價河長的70%,Ⅳ類水河長5.5km,占評價河長的30%。由此可見,灌區外圍水域水質良好,西湖內江水質稍差,灌區水質總體較好。
2)水功能區劃
根據2017年12月編制的《漢壽縣水功能區劃》報告,沅水漢壽縣二水廠取水口上游3km至取水口下游200m河段,現狀水質為Ⅲ類,2025和2030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
澧水漢壽縣境內9km河段,現狀水質為Ⅲ類,2025和2030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
西洞庭湖現狀水質為Ⅲ類,2025和203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
西湖內江水質總體為Ⅲ類,部分支流、排水溝水質為Ⅳ類,2025和203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
一級水功能區劃
根據2017年12月編制的《漢壽縣水功能區劃》報告,西湖灌區涉及河道和水面包括西洞庭湖國家自然保護區,主干河流沅水長度28.3km,水面積350km2;6個開發利用區,河流長度51.5km;4個保留區,河流長度62.8km。灌區河道水功能一級區劃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灌區河道水功能一級區劃統計表
二級水功能區劃
西湖內江5支均規劃為農業用水區,涉及河流長度48.3km。灌區河道水功能一級區劃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灌區河道水功能二級區劃統計表
3)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
根據《洞庭湖淺層地下水質量及安全供水研究報告》,漢壽縣境內西部為西洞庭湖,除去西洞庭湖的大片水域外,面積為1681.09km2。范圍內淺層地下水以不合格水為主,占全縣面積的45.69%;合格水占29.07%,優質水占25.23%,見表3。

表3 漢壽縣淺層地下水水質分類統計表
范圍內淺層地下水檢出的超標元素共有9個,詳見表4。

表4 漢壽縣淺層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構成一覽表
目前,西湖灌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2處,均為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設計供水人口22.82萬人,設計供水規模30000m3/d。各水源地具體信息見表5。
坡頭水廠水源為西洞庭湖,西湖水廠水源為澧水,現狀常年均保持在III類以上水質,已劃定水源地保護區,落實水源地保護各項政策和措施。
灌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統計見表5。

表5 灌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統計表
西湖灌區的水資源量大質優,西湖內江水庫在1954年以前為沅江和澧水的河道,集雨面積451.07km2,總庫容9343萬m3,多年平均產水量約4.08億m3。受垸內防洪水位的限制,自產水量每年平均外排約2.8億m3。當接近最低水位時,又從外河補水回來,以滿足灌溉和生活用水需要,每年平均自江回補的水量約2億m3。
灌區外圍沅水漢壽縣二水廠取水口上游3km至取水口下游200m河段,2018年現狀水質為Ⅲ類,2020和202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澧水漢壽縣境內9km河段,2018年現狀水質為Ⅲ類,2020和202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西洞庭湖2018年現狀水質為Ⅲ類,2020和202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
西湖內江水質主要河段現狀水質為Ⅲ類,部分支流、排水溝水質為Ⅳ-Ⅴ類,2020和2025年水質保護目標為Ⅲ類。西湖內江二級水功能區劃主要用途為農業用水。
灌區地勢低洼,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河網密布,地下水出漏點也相對較高。灌區沒有工業污染源,地下水質良好,普遍達到Ⅱ類水標準。灌區雖然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地表水足以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近期沒有開采地下水的計劃。
灌區用水優化調整主要通過工程設施布局的優化來實現。灌區以西湖內江及其支流(支溝)為紐帶,就近配套泵站提水灌溉,在很大程度避免了長距離輸水、渠道滲漏損失大、渠系水利用系數偏低的問題,既解決了平原河網地區地面坡度小,難以修建長距離輸水渠道的問題又有效的節約水資源。以相對獨立的泵站為單元配套灌溉設施可以做到建一片、成一片,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組建用水戶協會或管理班子時主體明確、權責清晰、容易到位。
在規劃期內灌區用水優化調整的主要方向是發展以管道灌溉為主要內容的高效節水灌溉措施,適應現代農業精細化、便宜化的用水要求。
根據調查,目前西湖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28%,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沒有充分發揮灌區的效益,在下一步工作中需進一步提高灌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根據調查,灌區地表水、地下水均存在一定的污染情況,水質不滿足規劃要求,在后續工作中需要從水環境保護方面著手,恢復灌區水生態,提高灌區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