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智 楊衛國
摘要:白內障是指晶狀體混濁,透明度下降,進入眼內的光線減少。導致白內障的原因主要是在各種誘因作用下,晶狀體的透明度發生了較大改變。白內障超聲乳化抽吸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目前治療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受前房深度、人工晶體位置變化的影響,術后屈光度數改變為白內障手術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影響矯正視力效果。其中前房深度的變化是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改變的主要原因之一。該課題研究白內障術后前房深度變化與屈光度的關系。
1.白內障手術
國外有研究結果表明[1],白內障的發病原因和年齡的增長有關系, 其發病概率與年齡成線性關系。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重要手段,其中以超聲乳化抽吸術合并人工晶體植入術最為常見。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是在人工晶體植入術之前進行的手術,其具有創口較小、恢復快速等優勢。
2.影響前房深度變化的可能原因
影響前房深度改變的可能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散瞳 在一個關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散瞳前后前房深度改變的研究中發現,散瞳前所有患者右眼平均前房深度為 3.12mm左右,散瞳后平均前房深度 為 3.19mm左右;散瞳前所有患者左眼平均前房深度為 3.18mm左右,散瞳后左眼平均前房深度為 3. 25mm左右。患者散瞳前與散瞳后的前房深度相比,散瞳后前房深度平均增加 0. 07mm,其差異具有很強的統計學的意義。2 年齡與性別在我國前房深度位于正常值內的患者中不難發現,同齡男性的前房深度比女性的前房深度更深,并且差別有明顯的意義,這種改變歸因于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身高差異[5-6];年輕人前房深度比年紀較大者的前房深度更深,差異有顯著意義,并且由于年齡相關的晶狀體增厚,這可能使虹膜向前方移動,使前房深度變的更淺。3.眼軸長度AL 在正常范圍的人群(22~24.5mm),其 AL 與前房深度呈正相關,與短 AL 的眼睛相比,長AL的眼睛在術后 1d ACV變化較小,長 AL的眼睛具有相對較大的后房容積,所以我們要在手術中保留相對多一些的灌注液,同時長 AL 的患者容易發生晶狀體的懸韌帶出現松弛的現象,這使術中有較多的液體進入后房并保留在玻璃體腔內[5]。4睫狀肌功能 隨著年齡不斷地增長,產生改變的睫狀肌的收縮量逐漸變化。在探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圍手術期睫狀肌的收縮力的改變的實驗中發現,如果在手術前給患者點毛果蕓香堿,前房深度由3. 533mm 減少至 2. 968mm,前房深度會減少。行白內障手術后,再 次 使 用 毛 果 蕓 香 堿 滴 眼 發 現,ACD 由3.870mm 僅減少至 3.690mm,ACD 變化幅度明顯減小,這是因為白內障術后睫狀體長度顯著降低并且睫狀體向心收縮增加所致,這種變化導致術后 ACD 加深,可以用虹膜后移來解釋。
3.前房深度的測量IOLMaster
如今臨床上,我們將有晶狀體眼的前房深度定義為從角膜后表面到晶狀體前表面的距離。同時,不同的測量設備對前房深度的測量定義也有所不同。現在臨床用到的設備中,LenStar 測量的前房深度是從角膜內皮到晶狀體前表面的距離,IOL Master 測量的前房深度是從角膜上皮到晶狀體前表面的距離。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中,患者術前有效的檢測AL以及術中植入人工晶狀體度數的精準性,已經是影響術后屈光差值的關鍵因素。
4.展望與討論
現如今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對術后視覺恢復要求不斷增加,所以,準確的術前測量,熟練的手術技術,定期的術后復查對患者都非常關鍵,ACD作為影響術后人工晶體有效屈光狀態的有效因素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我們采用IOL Master光學相干測量儀對白內障術前患者的眼軸長度進行測量,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的ACD會有所改變,屈光度受此改變的影響,同時對術后視力效果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此研究患者白內障術后ACD改變對于屈光度影響的相關性就顯得很關鍵,所以我們要在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前可將預測值矯正在一定范圍,提高患者的術后視覺效果。
參考文獻:
[1]邱祖標.簡述手術治療白內障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01):6
[2]趙洲,陳微,俞水波,趙月.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臨床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1,26(04):705-706.
[3]楊光耀,張佳晴,羅莉霞.白內障術后前房深度的變化對術后屈光漂移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10):1676-1678.
[4]1 Olsen T.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 intraocular lens)anterior chamber depth.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6;32(3):419-424
[5]Avdagic E,Lazzaro D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ycloplegia on Anterior Chamber Depth in Cataract Patients Using Optical Low -Coherence Reflectometry. Eye Contact Lens 2018;44 Suppl 1:S59-S61
[6] Yu JG,Zhong J,Mei ZM. Evaluation of biometry and cornealastigmatism in cataract surgery patients from Central China. BMCOphthalmol 2017;1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