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懷
(貴州財經大學 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跨境電商一經出現就備受世界各國青睞,成為一種有別于傳統貿易的新興貿易模式。2014年我國海關總署發布了“56 號文件”和“57 號文件”,標志著跨境電商商業模式得到了我國政府的正式認可,我國跨境電商猶如雨后春筍,迎來了快速增長時期。
跨境電商的出現吸引了眾多學者研究,從物流對跨境電商影響的角度出發,付新平和田丹(2017)利用我國2008-2016年國際物流與跨境電商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國際物流的發展對跨境電商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強。錢慧敏(2016)、李昕(2019)等在研究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之間的協同時發現,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鏈之間的協同程度越高,跨境電商的發展才會更加高效。從跨境電商與國際貿易關系角度出發,黃曉莉(2016)、鄭建輝(2016)等認為,對外貿易增速越快、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其跨境電商活動就越活躍。從企業應用跨境電商存在的問題的角度出發,劉敏姣(2017)、龐東升(2021)研究表明,很多中小企業在應用跨境電商時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中小企業由于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造成了中小企業同海外客戶進行交流時存在一定障礙,阻礙了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跨境電商。
通過對上述文獻閱讀發現,當前較少有學者關注不同省份和地區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因此,研究“京津冀”跨境電商協同發展,并探討京津冀三省市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助于實現京津冀三省市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為京津冀對外貿易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力。同時分析京津冀跨境電商協同發展,可以為我國不同區域間實現跨境電商協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第一,北京作為一線城市,在經濟、資源和創新上具有十分卓越的優勢,北京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和貿易水平都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此外,北京市政府也高度關注跨境電商的發展并積極地在跨境電商體驗店、跨境電商物流園、跨境電商海外倉庫和跨境快遞的通關效率等方面采取行動,創新和優化跨境電商營商環境以實現北京市跨境電商高水平發展。
第二,天津市擁有“海路要道”和“陸路要道”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相較于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市擁有的海港和航空港為天津市發展跨境電商提供了便利。天津市發展跨境電商得到眾多政策支持,如支持建立天津市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和“一帶一路”政策等,為天津市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第三,河北省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不及北京市和天津市,此外河北省的外貿水平相對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外貿水平較低。但是,河北省擁有大量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其產業集群具有相對競爭力優勢。
“京津冀”跨境電商協同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京津冀三省市地區的優勢,以優勢作為京津冀三省市地區發展跨境的動力來源。北京市通過經濟、資源與創新的優勢整合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實現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天津市要充分發揮“海路要道”和“陸路要道”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不斷提高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北京市和河北省的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支撐。河北省擁有豐富的工業分類,是傳統的工業大省,為了實現“京津冀”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需要升級對外貿易結構,構建具有地區特色的產業集群,有機結合北京市跨境電商平臺和天津市的區位優勢,實現“京津冀”跨境電商協同發展。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為了確保實證結果的可靠性,對模型所有變量取對數,在一定程度上消弱模型的共線性和異方差性。模型回歸方程設定為(1)式所示:

其中,LnY作為被解釋變量,用跨境電商快遞數量總額表示。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和Lnx8分別表示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數量、專利授權數量、產品質量合格率、第三產業增加值、人均GDP、電商企業數量比率、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和路網密度,作為影響京津冀三省市跨境電商的因素。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與國家數據統計局,時間區間為2013-2020年。

回歸結果表
模型回歸結果顯示: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數量對京津冀三省市地區跨境電商發展有著顯著影響并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說明跨境電商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是促進“京津冀”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專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省份或城市的創新程度,同時專利具有保護和占領市場作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專利授權數量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專利授權數量促進了京津冀三省市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路網密度較為全面的體現了一個省份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路網密度在模型中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表明京津冀三省市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越發完善與便利化,越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產品合格率對“京津冀”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在1%的水平上顯著。產品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品質量,高質量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能提升再次購買的概率,從而促進“京津冀”跨境電商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是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反應,在回歸方程中第三產業增加值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說明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跨境電商發展。人均GDP、電商企業數量比率和電商發展指數在模型中并沒有對“京津冀”跨境電商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在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跨境電商的發展為外貿增長提供了新動能,京津冀三省市地區順應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積極開展跨境電商,以自身優勢,實現“京津冀”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促進“京津冀”外貿結構的優化。同時,在探討“京津冀”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中發現,跨境電商政策數量、產品合格率、路網密度等因素對“京津冀”跨境電商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提高區域間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增強區域間跨境電商聯動程度,有利于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為了實現我國不同區域跨境電商的均衡發展,縮小不同省份和地區之間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差異,需要加強不同省份和區域之間的跨境電商聯動程度,利用各地優勢,實現不同省份和地區之間的有機聯動。各省份和區域之間要加強交流學習、合作與幫扶,尤其是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和地區要將跨境電商相關產業向跨境電商發展較為薄弱的地方轉移,帶動該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
跨境電商政策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提高跨境電商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動跨境電商朝著更高水平發展。我國各個省市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發展跨境電商的優勢也不盡相同,因此,當地政府在制定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時,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出當地發展跨境電商的優勢之處,提高跨境電商政策與當地發展跨境電商實際情況的結合程度。
提高跨境電商產品的附加價值,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跨境電商產品品牌,有利于提高當地跨境電商的市場競爭力。各地區在生產跨境電商產品時,可以將當地的特色風俗通過文化符號的形式融入到產品的外觀之上,例如在商品的包裝之上印刻具有當地風俗特色的圖畫,使產品不但具有使用價值,更具有附加價值。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將企業文化和跨境電商品牌相融合,打造具有企業鮮明標識和企業精神價值的跨境電商品牌,提高跨境電商產品的市場認可度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