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勇 辛愷然
近年來,大同市云岡區把抓好高素質農民技能培訓作為加快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來抓,堅持培訓持證一體,產業就業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堅持培訓、服務、創業全過程融合,探索出一條“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特色農民技能培訓之路,為加快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大活力。
? 精準培訓套餐,提升培訓主動性。按照全區農業產業布局,根據設施蔬菜、特色水果、溫室花卉、畜牧養殖四大產業集群發展要求,全面了解掌握農民的培訓意愿和就業方向,精心做好培訓準備工作,將需求相近的農民組班,精選參訓學員。云岡區始終將農業技能“融”到農業生產一線,為農民“量身定制”培訓課程,開設有機旱作農業集成技術、設施農業綠色防控技術等八大專業,采取“現場教學+實踐實操+網絡互動”的教學方式,有效地調動農民參訓積極性,受到學員一致好評。
精準技能考評,提升培訓實用性。堅持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重點抓好參訓農民技能考評。種植業技能考評,重點圍繞耕、種、管、防、收全過程開展,不僅嚴格限定了考核評分標準,對學員的操作熟練度、規范性等方面也嚴格進行考核測評,為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證書。堅持過程管控,建立學員檔案,聯合人社部門搭建成果展示平臺,提高技能培訓的“含金量”。
? 精準跟蹤服務,提升培訓長效性。突出抓好培訓成果的轉化運用,搭建四大跟蹤服務平臺,助力產業騰飛。利用培訓師資,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為學員提供技術免費指導。為學員提供優先推廣服務,包括新品種、新技術、新制劑、新設施等,供學員選擇使用。搭建產銷平臺,積極對接超市、農貿市場,為農戶解決銷售難題。通過平臺服務,學員們優勢互補,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