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林

非洲豬瘟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是家豬和野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其發病率高、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和死亡率高。豬感染后以發熱、高病毒血癥和出血性病變為特征。自2018年非洲豬瘟傳入我國以來,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近日,山西農科110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動物科技學院副研究員焦福林就非洲豬瘟的危害及防控技術和記者進行了詳細交流。
記者:非洲豬瘟2018年傳入我國以來,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雖然我國采取了嚴密的防控措施,但目前仍是養豬業的頭號殺手。請問,養殖戶應該從哪些方面判別是否感染了非洲豬瘟呢?
焦福林:判別是否感染了非洲豬瘟,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觀察:
一、臨床癥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4~19天。臨床癥狀與病毒的毒力、感染的劑量和途徑有關,可分為超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隱性型。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后,開始體溫驟然上升,精神及食欲正常,隨后精神不振、食欲廢絕、心跳及呼吸急促、畏寒、無法站立,耳、腹、尾巴等處皮膚可出現藍紫色出血塊,妊娠母豬可引發流產,一般病程為 5~7天,致死率 95%~100%。
二、病理變化
急性型、亞急性型的病理剖解變化較明顯,主要的病變器官為脾臟、淋巴結、腎臟和心臟。脾臟腫大、出血,呈紅黑色,質脆,有梗死灶;淋巴結腫大、出血、變脆,有時血腫呈黑紅色,切面呈大理石樣;腎皮質和腎盂切面有點狀出血;心臟斑點狀出血,心包積液帶有血液。急性型消化道水腫出血,腹腔內有血性漿液,膽囊、肝充血,胸腔內有胸水,胸膜上有出血點,肺水腫,膀胱黏膜針尖狀出血。
三、實驗室診斷
非洲豬瘟根據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等可以初步診斷,但是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病原的檢測常用直接免疫熒光法,血細胞吸附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等方法。抗體檢測常用補體結合反應、瓊脂擴散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
記者:如何有效防控非洲豬瘟?有哪些措施?
焦福林:目前,全球尚無有效疫苗和藥物用于預防和治療非洲豬瘟,所以應綜合防控。
一、科學選址
豬場選址要地形開闊,地勢較高,地面平坦,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土壤透氣性好,便于生產污水的排放處理,易于防疫;交通即便利又與交通主干線保持1公里以上的距離,電力能源供應充足;周圍3~5公里內應無養殖場、屠宰場、肉食品加工廠及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場等。
二、謹慎引種
引種前要全面了解引種場及周邊豬場的疫情狀況,禁止從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地區引種。引種來源豬場能夠提供近7天內的非洲豬瘟檢測證明,并能夠按生豬調運相關規定申報檢疫。新引進的豬隔離舍飼養42天,并進行臨床監測和實驗室檢測,隔離結束后進行逐頭檢測,確認非洲豬瘟陰性,進入生產區合群飼養。精液購進要從無疫區和無疫場購買,并且提供非洲豬瘟檢測證明。
三、嚴格消毒
1、消毒液的選擇
消毒液的選擇要根據消毒場所、消毒劑的作用原理、氣候條件等科學選擇。常用的消毒液有:堿類、酚類、季銨鹽類、過硫酸氫鉀、二氧化氯類、復方含碘類、醛類等。
2、豬舍消毒
(1)豬舍空欄后的消毒:將能夠拆卸的全部拆卸除去灰塵、浸泡、刷拭、沖洗、晾曬。豬舍內進行清掃、浸泡、沖洗、干燥,噴霧消毒濕潤30分鐘。豬欄、飼槽等鐵制品以及水泥地面、糞溝,進行火焰消毒,每處停留時間3~5秒,密閉熏蒸24小時,通風24小時,進豬前噴霧消毒,沖洗晾干。實施水泡糞的豬舍,貯糞池清洗后用2%~3%火堿消毒。
(2)帶豬豬舍消毒:每周至少一次消毒,消毒前要將豬舍清洗干燥后,選用安全、有效的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
3、生產區場地消毒
生產區凈道及每棟豬舍之間的區域每周、污道每日清掃、沖洗一次,沖洗不掉的使用去污劑浸泡后沖洗。晾干后,噴灑消毒劑,濕潤20~30分鐘。
4、生活區消毒
辦公室、食堂、宿舍、更衣室、淋浴室、庫房、道路等每日清掃一次,每周噴霧消毒一次。
5、飼料生產車間消毒
整理飼料原料和成品,清掃干凈,關閉電源,包裹好電機,密閉,熏蒸消毒24小時,通風。
6、出豬臺消毒
出豬臺要建的堅固,易清洗,地面鋪水泥,向外形成1~2℃的傾斜度,清洗消毒后的水排到豬場外,進行無害化處理。每次售豬后,去污劑水浸泡20~30分鐘,沖洗,干燥后用2%~3%火堿或戊二醛等消毒劑噴灑消毒。
7、工作服、雨鞋消毒
生產區工作服和雨鞋每日消毒液浸泡、洗滌1次。
8、人員進入豬場消毒
(1)進入辦公區人員消毒:通過消毒通道,霧化消毒,手部浸泡消毒、淋浴、更換工作服、鞋帽,進入生產區。
(2)進入生產區人員消毒:通過消毒通道,霧化消毒,手部浸泡消毒、淋浴、更換生產區專用工作服、鞋帽。
(3)進入豬舍前消毒:腳踏裝有消毒液的消毒池,更換豬舍內專用雨鞋。
9、車輛消毒
運豬車、拉料車等在污區集中收集清掃運輸途中產生的污染物、垃圾等廢棄物,放置于指定區域;整理取出駕駛室、車廂內隨車配備和攜帶的物品;拆卸所有可拆卸設備和物品。在消洗區,將車輛底部、輪胎、車身、拆卸物品等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立體的沖洗;使用泡沫清洗劑(去污劑)噴灑全車和相關能浸泡的物品,浸泡15~20分鐘。然后按照從頂部到底部、從內部到外部的順序高壓沖洗,沖洗至無可見的污物和污漬。車輛沖洗后,將車內存水瀝干,使用新配置的消毒液噴灑車輛內外表面,底盤,保持30分鐘;駕駛室地墊、其他工具浸泡在消毒液中,保持30分鐘。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按照從頂部到底部的順序沖洗車體外表面、車廂內表面、底盤、車輪等部位。對駕駛室內不能浸泡的使用消毒液浸泡過的抹布擦拭,如方向盤、儀表盤、油門和剎車踏板、把手、車窗、玻璃和門內側等。駕駛室還可臭氧消毒。隨車配備和攜帶的物品可使用紫外線照射,充分消毒。
10、糞污管道消毒
將排糞管道內的糞污全部清理,然后沖刷。徹底清洗后再用2%~3%燒堿消毒。
四、加強飼養管理
1、提供合理的營養
飼料營養是影響動物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豬群不同的品種、生理階段和用途等提供合理的營養,在優化好基礎營養素的前提,補充足夠的免疫營養,添加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微生態制劑、酸化劑等,通過營養調控提高豬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
2、環境調控
(1)適宜的環境溫度:根據小豬怕冷、大豬怕熱的生理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仔豬初生后34℃~36℃,第一周31℃~33℃,第二周28℃~31℃,第三、四周25℃~28℃;斷奶仔豬22℃~28℃;育肥豬15℃~18℃,種公豬、母豬12℃~15℃。
(2)良好的空氣質量:豬舍內空氣質量應符合NH3:25毫克/立方米、CO2:1500毫克/立方米和TSP:3毫克/立方米。
3、科學制定免疫程序
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場其他對豬群健康以及豬場生產有重大影響的傳染病的免疫程序,按照程序進行接種,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有效地保護豬群健康。
4、消滅生物學因素
集中殺滅老鼠、蚊蠅等。
五、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
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方法有深埋法、焚燒法、化尸窖處理法、化制法、生物降解法和堆肥法等,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按照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設計符合本場實際的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方案,建立符合本場實際的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的設施設備。發現疑似病例嚴禁剖檢,豬場實施嚴格的隔離、監視,并進行采樣檢測,禁止生豬及其產品、飼料及墊料、廢棄物、運載工具、有關設施設備等移動,并對其內外環境進行嚴格消毒。